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劉邦非常好色就算了
劉邦這個垃圾 為什麼世人說他是仁君啊
項羽三番兩次 赦免他 饒他不死
可是他卻一而在的背叛項羽
鴻門宴 若不是項羽放他 他能當皇帝嗎
在咸陽若不是項羽 讓他去巴蜀他能有今天嗎
劉邦真的是無恥小人
假意燒棧道 表忠心
卻又招兵買馬 殺出巴蜀
後來跟項羽議和 又公然毀約 偷襲毫無防備的項羽
最後把項羽重重包圍之時
他有沒有想過 昔日項羽的恩情啊
還用千金 跟 萬戶侯要買他的人頭
我的天啊 這種人是仁君? 我胚!
根本就是個無能的鼠輩啊
想想彭城之戰 56萬的漢軍 居然敗給 項羽 區區3萬啊
真是笑掉人家的大牙
論打仗他不如項羽
論人品 他又好色的不得了 (唯一跟項羽有染的女子大概只有虞姬吧?) 也有可能是 司馬遷沒有記載其他女子
這種人 為什麼是仁君

2007-02-28 23:54:07 · 9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請問一下吼...司馬遷跟劉邦這兩個不同世代的人..
他受到宮刑 跟劉邦 有什麼牽連???
************************************

2007-03-01 01:41:41 · update #1

天漢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時被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消息傳到長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罵李陵投降可恥。司馬遷不作聲。武帝問他有什麼意見,書生氣十足的司馬遷百言不諱地說:「李陵轉戰千里,矢盡道窮,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投降,尚屬情有可原。臣以為只要他不死,他還是會效忠漢朝的。」
盛怒中的漢武帝聽了司馬遷這番話,認為他是為李陵辯解,是在故意貶低當時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順利的李廣利,於是命令把司馬遷判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漢武帝時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錢五十萬減死一等。但家境並不富裕的司馬遷拿不出這一筆錢,只能受「腐刑」(宮刑)來選擇「偷生」這條路。

2007-03-01 01:41:51 · update #2

求饒功夫一流 看到這裡 我笑了XD

2007-03-01 01:48:28 · update #3

我認為把自己個性表露無遺的暴君
要比叫史官竄改史書的偽君子好的多..

2007-03-01 01:55:01 · update #4

司馬遷可信度應該很高
因為當時是漢朝的天下
司馬遷不可能不捧自己老祖宗的LP
反而去幫項羽捧LP
他都被宮刑了 不會想連命都丟了吧

2007-03-01 12:01:06 · update #5

但他又為項羽撰寫本紀 可見項羽 的確是驚天之才 有著過人之處

2007-03-01 12:01:36 · update #6

9 個解答

我引用歷史月刊中王仁壽教授所寫的<成功的政治領袖之特質─以劉邦項羽之爭為例>的內容作為說明。王教授認為劉邦與項羽的成敗決定點,不在學問,不在私人品德,而在兩人的領袖特質,其中一點即是關於仁德的部份。
王仁壽教授以大仁與小愛來分析劉邦與項羽的差異之處。所謂大仁,是指對全國老百姓的一種摯愛;小愛,是對身邊的人之一種關愛。作為一個政治領袖,需要大仁,也需要小愛。項羽對於身邊的人,真是關愛倍至,韓信曾經敘述項羽的故事說:項羽對於身邊的士兵非常的好,遇到士兵們受傷、生病,項羽會親自去探望他們,甚至會在他們病床旁哭泣,把自己的食物送給受傷生病的士兵吃。所以他對於身邊這些士兵們非常關愛,但這些只是小愛,至於項羽對於全國那些沒有跟他關係的老百姓,則似乎沒有愛心。我們可以看到項羽便曾坑殺20餘萬秦的降卒,他們是投降的秦兵,既然已經投降為自己降卒,也就算是自己的百姓,但是項羽卻把他們都坑殺了,這手段實在是很殘忍,表示項羽對那些不認識的降卒是沒有愛心的。此外,項羽率軍進入咸陽時,放火燒了咸陽的秦皇宮,傳說大火連燒三個月不止,這當然也會波及到咸陽老百姓,因為這些火不可能一下撲滅,所以許多咸陽百姓也被燒得無家可歸,這也是因為項羽不認識咸陽老百姓所以一點都不疼惜他們,可見項羽在大仁方面是欠缺的。
反觀劉邦,因為他是位不拘小節的人,表面上看來他是很隨便的,但實際上他對部下也是很關愛。我們可舉一個例子來說,有一個叫做酈食其的人前來歸降劉邦,劉邦在軍事帳棚接見酈食其,當他進帳時,看見兩個婢女正在侍候劉邦洗腳,酈食其看了就十分不高興,認為劉邦非常沒禮貌,大為生氣,出了帳棚越想越氣憤,遂想自殺。此時有位士兵正過來要帶酈食其回到自己的帳棚裡,士兵同時也幫酈食其準備餐飲吃飯,酈食其一看,這餐飲菜色,竟然跟漢王劉邦的一模一樣,大喜過望,覺得漢王實在待他很好,並沒有虧待他,心想當時劉邦洗腳接見他,只是因為劉邦這人不拘小節而已,劉邦心裡還是很敬愛他,所以酈食其就死心塌地跟隨著劉邦,由此可見劉邦對部下是很關愛的。又蒯通曾經勸韓信背叛劉邦自立,韓信不肯,說了一句話:「漢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我怎能背叛他?」可見劉邦對韓信也是十分關愛的,懂得把自己的衣服給韓信穿,也把自己的食物給韓信吃,這就表示劉邦對韓信也是非常厚道的,所以劉邦對於他們部下也都很關愛。
劉邦對於全國百姓也比較有大仁,劉邦比項羽先攻進秦國首都咸陽,但當劉邦進入咸陽時,並沒有燒殺的行為,反而是跟咸陽百姓「約法三章」,廢除以往秦的嚴厲苛法,使當地百姓平平安安,這表示劉邦並沒有仇視反而是愛護咸陽的百姓。此外在看劉邦的戰爭行為,我們也很少看到劉邦殘殺老百姓的紀錄,可見劉邦對於不認識他的陌生百姓,一樣也是很愛護,沒有仇視的心理。所以,做為政治領袖,不可只愛身邊的人,而不愛全國的百姓。
從王仁壽教授的分析中,確實可以看出劉邦遠勝項羽之處。不過在這裡要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許多人認為司馬遷將項羽列入本紀之中是對於項羽的同情,其實這樣的說法是誤解了司馬遷對於本紀的定義。本紀所記載的對象並非限定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否則漢惠帝怎麼沒有本紀?呂后怎麼會有本紀?項羽之所以列入本紀的原因在於秦亡之後,項羽主掌天下大權,分封諸侯,號令天下,當時政令出自項羽,是項羽的世代。同樣的,呂后之所以被列入本紀,也是一樣。司馬遷對於項羽的批評其實是毫不留情的,從項羽本紀的記載中,實在看不出來司馬遷對項羽有任何同情之心。

2007-03-01 12:39:3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潛龍子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10-17 03:46:1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五樓的
這樣說話
得罪很多姓劉的就麻煩囉.....

2009-01-27 17:32:3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Jacky 1 · 0 0

劉邦本來就很糟啊
還不是小說來個三國演義,這下
劉備變好人了,姓劉的也跟著好起來囉~
我呸!

婦人之仁是用來形容項羽的,為啥?
人太好了咩~ 要奪得天下就要像姓劉的這樣黑才行
厚黑學啊~~小妹永遠學不來

2007-10-25 03:34:0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4 · 0 0

很抱歉~ 反駁你的看法!!

第一:古人所言 盡信書不如無書!!

一昧的相信書,這不是一件現在學者會做的事情!!

那我反問您一下,您覺得紂王是暴君嗎???

我們後人皆相信封神榜小說所編寫的假象 相信周文武王是仁君

但是~ 董作賓大師 的考古學六十年裏面所提到 所挖掘出的

殷商甲骨 不少也是為國君祈福~ 如果紂王是暴君 那為什麼

還是有百姓幫王祈禱的呢? 

我所要說的是,越完整的傳說 可信度越不高

不要一昧相信史書 史家也是有個性的 也有喜怒哀樂之情啊!

所以 史家不全然為公正的!!

猶如董作賓大師對紂王乃暴君說之反應: 真是笑話!!

(若有冒犯之處 敬請見諒!!)

2007-03-01 11:17:5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閒裝忙〃忙裝閒╭♂ 1 · 0 0

一句話, 成者為王, 敗者為寇. 劉備也很糟糕, 還不是一堆人在歌功頌德.

2007-03-01 07:36:50 · answer #6 · answered by 魅影 7 · 0 0

項羽天性使然,你可以從《史記‧項羽本紀》之中看到,
楚霸王項羽縱使到了最後一刻,他的個性還是不像南方人,
豪邁,這是他在鴻門宴中放走劉邦的原因之一,但也不能不說,
劉邦中途就自行跑掉了,項羽要追也來不及......
而司馬遷所謂的「仁君」,應該不單是指戰績,
因為項羽雖然剽勇,但殺人盈城,光是一個夜坑秦卒20萬人,
他就是罪大,然後背信於楚懷王,強霸咸陽,再來殺子嬰、義帝
,本身就殺戮極重;而且他雖然待人仁厚,但對於部將、謀士們是剛愎自用、惟親為用。
反觀劉邦,他入咸陽,不准士兵擅殺城中之民,待人雖然傲慢不禮,但對於手下們,他敢讓他們自己去做,十分信任。
而且劉邦本來就只是生活在下層社會的卑微農民,頂多是個市井流氓,本來求饒就比吃飯還容易,你要他正正大大地去跟別人拼到你死我活的,那是比登天還難的一件事。
還有,彭城一戰,不能單單地以士兵多寡來判定,因為素質和帶兵將領也有引響,看當時項軍所領兵的可是項羽本尊,而且領的都是自行訓練的,漢軍則是一堆納降的雜牌兵,帶兵的又不是函信這種治軍天才,漢敗是很正常的。

2007-03-01 07:57:59 補充:
補寫...函信是韓信~打錯字。

2007-03-01 02:43:19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3 · 0 0

劉邦之所以會勝利的原因,最大的優點是他懂得怎麼攏络人心,讓大家都心甘情願的為他賣命.以現在的觀點就是人際關係的手腕很高明,讓大家都很喜歡你(現實生活中大家應該看過很多這種人吧...就算人不好,不善良 只要懂的運用關係就會得人心)

相對的,項與非常的剛愎自用,認為自己是最強,最英勇的人,常常否定別人的意見,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就事固執,自負.這種人通常在社會上很難被別人接受,因為很難跟他相處.就算你是個好人別人也不會喜歡你. 所以到最後連項羽的軍師范增都棄他而去,最後氣死在回鄉的半路上.

劉邦因為擅用人才,靠軍事天才韓信(原是項羽的手下小兵,毛遂自薦多次被項羽打回票,而轉投劉邦旗下),軍師張良,蕭何,和其他手下, 及百姓的支持,最後打敗了項羽.他的人才是他致勝的關鍵,沒有他們就沒有漢朝的開始.

項羽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人才都不在他那,不是被他氣死就是氣走,而且他當一夫當關的英雄是沒問題,可是他絕對不是個仁君,無法治理一個國家.從他坑殺20萬秦軍的事件看來,他沒有一個當君王該有的胸襟和氣度,只要不是楚國軍,他一律殺無赦.再加上他每破一個城,就屠城一次,把百姓殺光光,失去很多民心,根本沒有人要支持他. 這樣的人如果真的當王,那才是百姓的災難吧

希望這些分析有回答你的問題

2007-03-01 01:10:11 · answer #8 · answered by ÔÐ ¹ 2 · 0 0

劉邦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罪狀被你托出
就要從司馬遷的史記開始講起
司馬遷因劉邦而受宮刑...所以一改史學家口吻
並沒有大肆誇讚劉邦的功績反而寫了很多項羽的好話

隋煬帝...是世人皆知的暴君
但還是有史書稱他為仁君

以戰爭角度..
論打仗他也不算輸給項羽...畢竟他求饒功夫一流
只要誰贏得了霸權 照顧好人民飽暖
數十萬 數百萬 數千萬的人民...不會計較他的人品
畢竟犧牲幾個人就可以飽足數千萬人
自古以來帝王的人品和個性就一直是很嚴重的變態 但有些也不是問題
苦的只要不是人民...就是仁政
換言之...個性在好 人品再好的君王
只要不能保全自己的人民 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
就只是個爛皇帝
清朝的三個皇帝好皇帝...但卻造成之後的人民生不如死
與其把罪怪到慈禧干政 不如說是皇帝人善被人欺

政治從古自今都一樣
沒有誰能夠毫髮無傷的站在最高位
但還是不斷的有人躍進這個大火坑

2007-03-01 00:44:36 · answer #9 · answered by 屁毛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