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是起源,不是定律,
學習報告要用的,找了好久的書都找不到,
特附上十二萬分的感謝給回答的人

2007-02-23 12:12:09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º³²E ¤ 1 in 科學 其他:科學

2 個解答

我們可以在海森堡(W. Heisenberg)的思想中發現此一調整的趨向,由於量子力學的出現,帶來了自然觀的改變。海森堡在其著作,如《物理與哲學》和《物理學家的自然觀》中明白表達了他的自然觀。眾所皆知,量子力學提出了測不準原理,對此,海森堡說:

「那些成為自牛頓以來的古典物理學基礎的許多觀念在運用時必須有所限制。我們可以像牛頓力學一樣的談及電子的速度和位置,並去觀察和量度它們,但我們不能同時在任意要求的高正確度下固定這兩個量。事實上量度這兩個量的誤差的乘積決不會小於普朗克常數乘以該粒子的質量。在其它的實驗情境中也可以找出類似的關係式。這就是通常所謂的不確定原理或不確定關係。」[7]

換言之,在次原子層次,當測量電子之時,如果可以測量其位置,就無法測量其速度;當測量其速度時,就無法確定其位置。如此一來,就發生了測不準的情形。電子之所以測不準,是因為測量本身已經是人介入的結果。是由於人在測量電子的運動速度與位置,造成次原子層次的混沌。

對於測不準原理,學界曾提出許多解釋,其中一個是形上學的解釋,認為測不準是一種非決定論,主張「自然」本身就有自由。所謂非決定論的意思,是說「自然」本身也有自由。所以,像西方近代科學主張決定論,即使到了本世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統一場論,都是認為上帝不玩骰子,自然中的一切都有規則可循。然而,測不準定律的形上學解釋,主張上帝也玩骰子,因而「自然」本身也含藏自由,人沒有辦法完全測知各種因素,顯示全體自然並非在一定法則的決定之下,它仍有非決定的部份。換言之,上帝也在玩骰子。
其他資料參考下列網頁對你幫助很大
http://www.riccibase.com/docfile/en02.htm

2007-02-25 05:12:5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1924年,路易.德.布洛易在一篇論文中提出次原子粒子的運動應該具有波動的性質.
1926年,奧地利的物理家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以路易.德.布洛易的觀點為基礎,發展出一套原子的新力學理論.
其大意是.........原子的運動在任何力場作用之下都是可以計算的.
同年,馬克思.波恩(Max.Born)對路易.德.布洛易的觀點中,質點數與物質波之間的關係提出新的詮釋.

這一個由路易.德.布洛易,薛丁格,波恩所發展的理論,被稱為波動力學.
其主要觀點是,粒子未來的的正確路徑,位置是無法精準預測,只能統計式的預言.

後來,維納.海森堡(Werner.Heisenberg)與波耳對這理論進行進一步的合作研究,並提出兩個新的理論,一個是波耳互補原理,另一個就是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大致上是這樣,請參考並指正.

2007-02-24 13:33:4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迴圈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