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據說龍有好幾ㄍ孩子,能不能把名字一一列出來?
PS.能把個性列出來更好

2007-02-07 10:25:59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mello 1 in 社會與文化 神話與民間傳說

5 個解答

mello 你好:
傳說龍生九子,九龍子性情各異,各有所好,各個不同!
第一子贔屭(音ㄅㄧˋ ㄒㄧˋ)一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這便是石碑下趺的由來。像台南赤崁樓前,陳列的九座高大的乾隆年間雕造的「石龜御碑贔」,雖然雕作寫實的龜形,但由於是龍的九子之一,所以古來多的是螭頭龜身的模樣。

圖片參考:http://www.1top.com.tw/images/new/25ss/dr/b579.jpg

=========================================================
第二子螭吻(音ㄔ ㄨㄣˇ),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

圖片參考:http://www.1top.com.tw/images/new/25ss/dr/dragn002.JPG

=========================================================
第三子蒲牢(音ㄆㄨˊ ㄌㄠˊ)形體似龍而體積較小,性好鳴叫,成為今日鐘上的獸鈕。又傳說蒲牢畏懼海上大鯨,鯨擊蒲牢,便會發出很大的鳴叫聲。

圖片參考:http://www.1top.com.tw/images/new/25ss/dr/A188.jpg

=========================================================
第四子狴犴(音ㄅㄧˋ ㄢˋ)一名憲章,形體似虎而有威力(一說好訟),所以立於官衙門扉或牢獄的大門上。





圖片參考:http://www.1top.com.tw/images/new/25ss/dr/dragn004.JPG

=========================================================
第五子饕餮(音ㄊㄠ ㄊㄧㄝˋ)好飲食,所以立於鼎蓋,甚至成為中國古代銅器最重要的裝飾圖案。

圖片參考:http://www.1top.com.tw/images/new/25ss/dr/hbzz183.jpg

=========================================================
第六子蚣蝮(音ㄍㄨㄥ ㄒㄧㄚˋ)又名蚆(音ㄆㄚ) 蝮,性好水,所以立於橋柱;一作帆蚣,好飲。

圖片參考:http://www.1top.com.tw/images/new/25ss/dr/b719.jpg

=========================================================

第七子睚眥(音ㄧㄞˊ ㄗˋ)性好殺,所以立於刀環等兵器上。

圖片參考:http://www.1top.com.tw/images/new/25ss/dr/dragn007.JPG

=========================================================
第八子狻猊,(音ㄙㄨㄢ ㄋㄧˊ)形體似獅,性好煙火,因此立於香爐兩旁,另有一種說法是好坐。

圖片參考:http://www.1top.com.tw/images/new/25ss/dr/dragn008.JPG

=========================================================
第九子椒圖(音ㄐㄧㄠ ㄊㄨˊ)形體似螺蚌,習性好閉,所以立於大門舖首。

圖片參考:http://www.1top.com.tw/images/new/25ss/dr/drn39.jpg

http://www.1top.com.tw/images/new/25ss/dr/dragn.htm
=========================================================

圖片參考:http://tw.f731.mail.yahoo.com/ya/download?mid=1_17930_AFnCVMsAANSBROXtkwQ22VUOphE&pid=2.2&fid=Inbox&inline=1



增廣見聞,讓我們 "頭腦壯壯"

贔屭 【讓大家長知識吧!】

(長得好像河馬的烏龜唷!!可愛到不行ㄋ...)

學名 : 贔屭

居住地 : 中國廣西自治區溪砂淺層
成獸 : 10~20公分,目前得知壽命約 25 年

廣西衹族的聖獸,傳聞是龍生九子的起源,
又一傳聞屍體是蠱的寄生體,由於廣西衹族非常凶悍 ,
不與外界接觸,又只用衹族方言,故資料極少 。

只知在中國神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書上記載成獸可活百年,
長至6~8尺,肉質鮮美,食後百病不侵,
但目前無法證實此傳言是真是假?


贔 --> 筆劃數: 21
ㄅㄧˋ,龜的一種,能負重,舊時常把它刻在石碑下

屭 --> 筆劃數: 24
ㄒㄧˋ,龜類動物

龍生九子乃是古老傳說,是否真是如此,不得而知?!作參考就好


以上提供參考

2007-02-08 20:19:46 補充:
最底下圖片若無法顯示,請連結

2007-02-08 20:20:18 補充:
http://tw.f731.mail.yahoo.com/ya/download?mid=1_17930_AFnCVMsAANSBROXtkwQ22VUOphE&pid=2.2&fid=Inbox&inline=1

2007-02-08 15:15:3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可道 7 · 0 0

龍生九子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local/changhwa/yulin/drn/images/dragn013.JPG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local/changhwa/yulin/drn/images/dragn012.JPG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local/changhwa/yulin/drn/images/dragn011.JPG


龍,在中國歷代相傳得資料中說,牠是神靈之精,四靈(龍、鳳、麟、龜)之長。一般世俗的說法,龍的身上有鱗片的的叫做「蛟龍」,有翅膀的叫做「應龍」;頭上有角的叫做「虯龍」,沒有角的叫做「螭龍」;沒法升天的叫做「蟠龍」,喜愛水的叫做「蜻龍」,喜愛火的叫做「火龍」,愛好鳴叫的叫做「鳴龍」,愛好戰鬥的叫做「蜥龍」。這群龍當中,虯龍是龍的首領,牠能發號施令,率領群龍興雲下雨,救助蒼生,是民間祈雨避邪的神靈。
「龍生九子」是古人的傳說,傳說龍生九子不成龍,九龍子性情各異,各有所好。九子就是霸下、螭吻、蒲牢、憲章、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你一定常在宮殿、廟宇或是畫稿、建築、家具、衣料等器物上,見到牠們的蹤影吧!上圖是畫稿上的造型。
第一子贔屭,一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這便是石碑下趺的由來。像台南赤崁樓前,陳列的九座高大的乾隆年間雕造的「石龜御碑贔」,雖然雕作寫實的龜形,但由於是龍的九子之一,所以古來多的是螭頭龜身的模樣。
第二子螭吻(蚩吻、鴟吻、鴟尾、嘲風),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
第三子蒲牢,形體似龍而體積較小,性好鳴叫,成為今日鐘上的獸鈕。又傳說蒲牢畏懼海上大鯨,鯨擊蒲牢,便會發出很大的鳴叫聲。所以想要鐘聲宏亮,就作蒲牢於鐘面上,刻鯨形的木槌去撞它。東漢班固〈東都賦〉有「於是發鯨魚,鏗華鐘」的文句。後來,禪寺齋堂也懸吊魚梆,據說也在表示魚化龍的「超凡入聖」的意思。
第四子狴犴,一名憲章,形體似虎而有威力(一說好訟),所以立於官衙門扉或牢獄的大門上。
第五子饕餮,好飲食,所以立於鼎蓋,甚至成為中國古代銅器最重要的裝飾圖案。
第六子蚣蝮,性好水,所以立於橋柱;一作帆蚣,好飲。
第七子睚眥,性好殺,所以立於刀環等兵器上。
第八子金猊(狻猊),形體似獅,性好煙火,因此立於香爐兩旁,另有一種說法是好坐。
第九子椒圖(椒塗),形體似螺蚌,習性好閉,所以立於大門舖首。
若包括這九子在內,龍的形象可以說是變化多端,運用於建築、器物的裝飾範圍,極為廣泛。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跟龍有關的怪物,例如龍首魚身的鰲魚、龍首鱉身的黿以及其他龍首人身、龍身人面、馬身龍首、龍身鳥首等等怪物,無不顯示了龍已成為中華文化圈裝飾形象之主題。
中國最早的一部經書--《易經》上說:「雲從龍,風從虎。」還有「鯉魚跳龍門」、「二龍戲珠」等故事,你必定耳熟能詳吧!


有關龍生九子http://blog.sina.com.tw/archive.php?blog_id=9741&md=entry&id=6303


2007-02-09 13:42:07 補充:
贔 屭(音備喜,長子):
形似龜或螭虎,喜愛背負重物。常出現在石碑下、牆腳、金爐腳、桌腳處。

【 腹部為狻猊,底腳為贔屭 】

2007-02-09 13:42:24 補充:
龍生九子之二‧睚

睚,是老二,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2007-02-09 13:42:41 補充:
龍生九子之三‧嘲風

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后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型式既規格嚴整又富于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祕氣氛。

2007-02-09 13:43:00 補充:
龍生九子之四‧蒲牢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鐘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2007-02-09 13:43:22 補充:
龍生九子之五‧狻猊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型式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道統氣派,后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佈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道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2007-02-09 13:44:01 補充:
龍生九子之六‧霸下 ,又名贔屭,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裡興風作浪。后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

2007-02-09 13:44:13 補充:
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只腳拼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2007-02-09 13:44:40 補充:
龍生九子之七‧狴犴

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2007-02-09 13:45:02 補充:
龍生九子之八‧負

負屭,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型式古朴,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製精致,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灸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屭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2007-02-09 13:45:18 補充:
龍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后,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2007-02-09 13:45:35 補充:
九位龍子的入選者和排列順序并不嚴格。比如叫“霸下”的龍子,一說它喜文好負重,且力大無窮,似乎可以和龜趺合并﹔一說它喜歡喝水吐泡,因而常被雕飾在橋頭、泉邊。還有和螭吻接近的“鰲魚”、好腥的“蟋蜴”等,也常進入“龍子”的行列。

  這樣看來,“九”只是個概稱,言龍子之多,並不局限于九位。

  這些龍子的出現,當是龜、虎、獅、狼、豺、螺蚌、蜥蜴、壁虎,不知名的海獸、怪獸等,進入了龍的模糊集合過程的結果,盡管進入的時間有早有晚,進入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2007-02-09 13:46:09 補充:
依龍的外觀而言(古書綜合),龍有虬龍、螭龍、蟠龍、蛟龍、應龍、蜻龍、鳴龍、火龍、蜥龍,而以虬龍為諸龍之首。

龍衍生出來的變體:龍頭魚身的「鰲魚」、龍頭鹿身、魚鱗的「麒麟」,還有金吾、螭虎等。

2007-02-09 08:41:0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5 · 0 0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1.贔屭(音必洗):形似巨龜
喜好 : 負重物,多用為石碑或石柱的基石裝飾。

2.螭吻(螭音吃):龍頭魚身
性好 : 在高處眺望,多用於殿堂屋脊上的裝飾,以鎮宅辟邪。

3.蒲牢:形似龍,生於海中,怕鯨魚,如遇鯨魚,必大吼。因其好吼,所以古時鑄造大鐘時均刻浦牢為鐘鈕。

4.狴犴(音必岸):形似虎,因外形威武,故多雕飾於監獄大門上。

5.饕餮(音掏帖):龍角虎面,好飲食,故多用來鑄造在鼎器之上,所以好吃的人被稱為「饕餮之徒」。

6.蚣虫夏:頭以獅而尾像龍,是水中的猛獸
性好 : 水又善飲,古人多作橋柱之圖飾。

7.睚眥 (音崖資):性殘好殺,所以多用於刀柄、斧鉞等兵器的裝飾,以增加威勢。

8.狻猊(音酸泥):外形像獅
性好 : 煙火,多鑄於香爐上作辟邪之物。

9.椒圖(椒塗):外形像獅,性喜牢閉,古人多用做門上飾物,或用來鑲門環鎮守門戶,今人誤為「獅頭」。

2007-02-07 16:45:3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

http://content.edu.tw/local/changhwa/yulin/drn/drn00.htm

請你去這看有很詳盡的資料跟圖片

2007-02-07 10:34:12 · answer #4 · answered by 999 4 · 0 0

龍生九子
 

  中國民間有"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說法。說是一位龍母,生了九個兒子,這九個兒子各有各的長相,脾氣和愛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佼 : 也稱龜趺。形狀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狴犴: 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于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螭吻: 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椒圖: 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于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 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好音樂。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蒲牢: 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于鐘上,并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饕餮: 形似狼,好飲食。鐘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于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于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狻猊: 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于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睚 : 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 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 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一樣的龍子出現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九位龍子的入選者和排列順序并不嚴格。比如叫“霸下”的龍子,一說它喜文好負重,且力大無窮,似乎可以和龜趺合并﹔一說它喜歡喝水吐泡,因而常被雕飾在橋頭、泉邊。還有和螭吻接近的“鰲魚”、好腥的“蟋蜴”等,也常進入“龍子”的行列。

  這樣看來,“九”只是個概稱,言龍子之多,并不局限于九位。

  這些龍子的出現,當是龜、虎、獅、狼、豺、螺蚌、蜥蜴、壁虎,不知名的海獸、怪獸等,進入了龍的模糊集合過程的結果,盡管進入的時間有早有晚,進入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2007-02-07 10:28:2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小狐狸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