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教「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什麼經典呢?
懇請簡單介紹「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文義。

秀抖阿嬤恭敬合十、端心頂禮,
懇請各位前輩大德指導與開示。
感恩喔。阿彌陀佛。阿彌陀佛。(Orz... Orz... Orz...) ^ n

要常感恩!
念阿彌陀佛!
依靠自性彌陀! a(^O^)y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7-02-06 18:59:41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5 個解答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凡二卷,略稱為文殊般若經,又稱文殊說摩訶般若經、文殊師利般若波羅蜜經,扶南人曼陀羅仙譯,書成於梁天監二年(503),收於大正藏第八冊。
曼陀羅仙示寂後,扶南人僧伽婆羅復譯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唐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其中第七會曼殊室利分,亦為本經之同本異譯。
內容敘述文殊室利、佛如來及有情界之一相不可得、福田相之不可思議,及一相莊嚴三摩地等之說法。

2007-02-07 11:47: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文殊師利喝了一杯甘美的泉水.他過了好一正子.跟大家敘說那杯水的來處以及他的甘美.以及他的感受.以及如何找到這甘美泉水的方法.如此而已.......

2007-02-18 12:38:2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3 · 0 0

應該是「心經」吧!

只是是由文殊跟大家解釋心經的,如此而以!!

他用比較生活化與貼切的方式來說「法」如此而以。

2007-02-07 17:32:0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小瑜 3 · 0 0

一,是開智慧的經典。
二,簡單說,即是般若波羅蜜心經。
再簡單一點,即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更簡單,諸法空相。
最簡單,。。。。。。。。。。。。。。。。。

2007-02-06 20:37:1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無所謂 7 · 0 0

文殊師利所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要: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要(卷上)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要(卷下)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滿足千人。菩薩摩訶薩十千人俱。以大莊嚴而自莊嚴。皆悉已住不退轉地。】

自「如是我聞,至菩薩摩訶薩十千人俱」,此有六種因緣,亦曰六種成就。如是為信成就,我聞為聞成就,一時為時成就,佛為能說法的主成就,在某處為處成就,與大比丘及菩薩眾俱為眾成就。

此為結集經人之語,非是佛語,故曰證信序。世尊將入涅槃,阿難請問世尊,結集經時,經首應安何語。佛答一切經首,皆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些大眾宣說此經。

舍衛譯曰豐德,係波斯匿王所都之國。祇樹是言園中之樹,係波斯匿王的太子祇陀所布施的。給孤獨即悉達長者,以周給孤獨故得名。此園係給孤獨長者所施,故名給孤獨園。

比丘有三義,一、乞士:上乞法以養慧命,下乞食以養色身。比丘托缽乞食清淨自活,於己可除其我慢、精進佛道,於眾生可除其慳貪令修布施為作福田。二、破惡:比丘出家受具,破身口七支惡。三、怖魔:比丘出家,佛眷屬增盛,故魔生恐怖。

比丘係梵語,因其多義故不翻。

大比丘是讚嘆意,大有大多勝三義。大者,言是等比丘,人天所敬,有學小乘中至尊。多者,言是等比丘,博學多聞,強記廣識,遍通內外經典。勝者,言是等比丘,知見殊勝,出過九十六種外道。

菩薩摩訶薩,翻譯為大菩薩。有人說是地上菩薩,有人說是八地以上菩薩。

菩薩摩訶薩具云應為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薩埵者譯為有情。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於大有情眾中,定當為上首,故復名摩訶薩。

又云,「大有情眾者,謂住種性,第八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地,及初發心乃至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是名大有情眾。」

所謂種性有五,一、習種性,是十住位菩薩。二、性種性,是十行位菩薩。三、道種性,是十迴向位菩薩。四、聖種性,是十地位菩薩。五、等覺性,等覺位菩薩。今云住種性,便是從住位以上菩薩便是大有情。

第八預流,便是四雙八輩之聖人。從第八預流向算起,歷經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從阿羅漢果算到預流向,故曰第八預流,這些聖人都是大有情眾。

再向上乃至獨覺地,獨覺地便是辟支佛。若準前文,應包含獨覺向。

初發心乃至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初住位菩薩名發心住菩薩,故即從初住算起。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是八地菩薩。因為八地以上入無功用道,故名不退轉地。

故八地以還之菩薩及二乘聖人,皆為大有情眾。若準這段經文,菩薩摩訶薩應為八地以上的大菩薩。

大莊嚴者,福慧二種莊嚴也。因為這二種莊嚴能圓滿無上佛道,故名大莊嚴。欲圓滿福莊嚴,應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五種波羅蜜。欲圓滿慧莊嚴,應修般若波羅蜜。這些大菩薩,都以六度萬行而自莊嚴。皆悉已住不退轉地。就一般而言,不退有三,即一、位不退,二、行不退,三、念不退。依彌陀要解,位不退,入聖流不退墮凡夫。行不退,恒度眾生,不退墮二乘。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今約地上菩薩言,初地至六地,習行有時不進,名為行退。七地名遠行地便無行退,然猶是有功用道,或起愛習氣,故名念退。八地以上入無功用道,永絕三種退,故名不退轉地。

2007-02-06 19:29:4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Latte 4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