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路十三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
請問如何證明鄉人之善者是好人?
請問如何證明鄉人之不善者是壞人?
請依照孔子或自己的說法來證明,不接受其他名人的說法。
2007-02-06 17:59:14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社會適應不良 5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無法證明真正的好人是好人。
如上所述,必須要用好人或壞人來證明其他人的好或壞。
但誰來證明第一個好人或壞人呢?
這根本無解~
2007-02-08 17:40:01 · update #1
忍不住讚嘆一下,讀論語能思考至此,真是讓人佩服!
正如您說的,若一個人的好壞必須用其他好人與壞人來加以證明,
那麼,「第一個好人或壞人的證明」就陷入了邏輯上的困難。
但仔細思量子貢與孔子的問答,
其實並非「一個人的好壞都必須用其他好人與壞人來加以證明」的意思,
而是「如何善用已知來判斷未知」。
子貢所問的「人」,屬於「未知」,是一個「假設」,
而孔子所說的「鄉人之善者與不善者」,屬於「已知」,是一種「公論」。
比照我們的生活圈,街坊鄰居誰比較熱心助人,誰家子弟常常鬧事打架,
鄰里間大家所見所聞,慢慢就有個「風評」出來,
這種評價非一時一人所能形成,久之,鄉人之善者與不善者便「自有公論」。
子貢的問題,是假設有這樣一個「人」,加以「鄉人皆好之」或「鄉人皆惡之」為條件,
問題中的「人」屬於「未知」,「鄉人皆好之」或「鄉人皆惡之」的條件屬於「已知」,
而孔子就子路的問題,將條件修改為「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來說明符合這樣條件的「人」,雖然我們不認識他,但可以「判斷出這樣的人是個好人」。
至於「鄉人之善者與不善者是誰?如何證明?」,並不在這段對話的論證範圍內,
換句話說,「鄉人之善者與不善者」在邏輯上屬於「已知的命題」,
若追究其定義或證明,應當只是一鄉之「公論」而已。
2007-02-11 02:22:12 補充:
抱歉,筆誤修正:(倒數第五行)
而孔子就子「貢」的問題,將條件修改為「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2007-02-10 21:16:0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蓁ܤ 4 · 0⤊ 0⤋
先說對不起 小豬沒有樓上二位大大的國文造詣
但...回答之前想請問版主一個問題:::一個人...若好人說他好 壞人也說他好 忠厚老實的人說他好 大奸大惡的人也說他好 請問版主...此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用燈光照射在一個球形體上 就真的能夠看到此物所有的面嗎?
若版主能悟透此二理 則版主的問題迎刃而解
2007-02-11 06:35:1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小豬 6 · 0⤊ 0⤋
翻譯~
子貢問孔子:「如果鄉裡的人都覺得這個人好,那這個人就真的很好嗎?」
孔子說:「不一定。」
「如果鄉裡的人都覺得這個人不好,那這個人就真的很不好嗎?」
孔子說:「不一定。還不如...鄉裡的好人覺得他好,而鄉裡不好的人覺得他不好。」
解釋...."好"-喜歡的意思。
ㄏㄏ~~你可能誤會他的意思囉~~
如果一個真正的好人,當然會被其他好的人喜歡阿!那...壞的人就會討厭他阿~~
2007-02-06 18:14:4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曉婷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