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誰可以告訴我"台灣黑熊"的
生長環境
目前狀況
瀕臨絕種的原因

*自然報告要用

2007-02-03 09:42:31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科學 其他:科學

4 個解答

臺灣黑熊
狗熊、白喉熊
台灣特有亞種
食肉目,熊科
自小到大並不乏機會看到臺灣黑熊,在烏來、在花蓮、在知本溫泉、在旅行途中經過的不知名山區,共通的特點是牠們都讓私人捕捉,關在鐵籠子裏。牠因胸前的一彎月輪,象徵勝利的「V」字型白帶,也因此被稱作白喉熊,卻一點也沒有身為台灣最大陸生動物的雄風,在籠子裏厭惡的看著好奇的人逗弄,卻發不出勝利的狂嘯。

國家公園成立十多年來,在禁令的保護傘下,黑熊的數量依然逐年銳減。沒幾年前,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曾發出召集令,任何人只要能拍到野生台灣黑熊的照片,就發給賞金十萬元,結果經過數年,毫無消息。八十七年輔大楊姓學生擅闖奇萊山,獨行間兩度遇熊並遭追趕墜崖致傷。當時「聯合報」也曾刊登花蓮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李姓研究生,在玉山國家公園拍得台灣黑熊紀錄片的翻攝照片,熊蹤乍現,似乎可以躲過像雲豹般絕種的命運。

如果保育有成,真能留住這一稀有動物在台灣繼續生存下去,那麼我們要如何與牠共存?國家劃設的生態保護區和自然保留地,為牠們留下最後一塊棲息之地。但愛山、愛好大自然的人們,還是有可能會走入牠們的領域,那麼,請將不會腐化的塑膠袋和保麗龍帶走。因為除了黑熊以外,還有許多動物是雜食性的,萬一牠們囫圇吞下您所留下的殘餘,卻讓這些不易消化的東西在肚裏作怪,那麼又間接的害了牠們。

另外,也請您注意自身的安全。台灣自然環境宜人,沒什麼大型的凶猛動物,常人只留意蚊蟲叮咬和毒蛇罷了。但上了高山,山友仍需具有憂患意識,除了預防失溫、高山症外,也得留意希望與我們同存的臺灣黑熊。臺灣黑熊體型壯碩、四肢粗壯有力,體重可重達200公斤。牠的攻擊招數常是用牠的熊掌揮擊,撕裂對方的筋骨。

萬一狹路相逢,怎麼辦呢? 高山嚮導教我-拔腿就跑,沒命的逃。
千萬不要爬樹,也不可裝死,要不然您只是在向一個爬樹高手挑戰,或只是讓牠不勞而獲就有"腐肉"可以享用。逃的時候還要跑對方向,記住要往下跑,因為牠的前肢較短,不利下坡奔逐。通常只有飢餓或帶仔熊的母熊,才會不顧一切的攻擊,要不然牠也可能受到您的驚嚇,您要跑開了牠也會很高興。

登山的人常將金屬杯碗掛在背包下方便取用,它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沿途發出聲響,通知山野住民們"人來了!",就可避開這種致命的相逢。當然,要作野外觀察的又另當別論。那麼不妨考慮帶一瓶噴霧防身器,只在保命不求傷害對方。另外最好不要攜帶血腥或生肉等氣味濃重的食物,婦女生理期時也要避免前往黑熊經常出沒的山區。

形態特徵:體長120~150公分,肩高60~70公分,最重可逾200公斤;全身披黑色粗毛,體壯碩,四肢粗壯,前後肢均具五趾,掌全部裸出,尾短,鼻骨長,下顎 前端具白色短毛;胸前有白色短毛構成呈V字形之白斑。齒式:3/3,1/1,4/4,2/3=42 。
生態習性:本種是台灣產最大型的陸生動物,雜食性,以植物的葉子、嫩芽,果實及虫蛹為主食;除了交配期或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獨居;白天在樹洞或岩洞內休息,黃昏或夜晚始外出覓食;活動範圍大,善爬樹,孔武有力,然而敏捷性和速度較一般食肉動物差;不過在受傷、受逼迫或保護幼熊時攻擊性特強,速度亦快;冬季時並不冬眠,但可能會移至較低海拔覓食。
棲地分布:本種為台灣特有亞種,棲息地以海拔1,000~3,500公尺之森林地帶為主。
面臨問題:棲息地干擾;小族群量;盜獵;現有野生族群有隔離的現象

2007-02-03 09:45:4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o 2 · 0 0

臺灣黑熊
狗熊、白喉熊
台灣特有亞種
食肉目,熊科
CARNIVOR
Formosan Black Bear
Selenarctos thibetanus formosanus (Swinhoe)
瀕臨絕種原因:人類濫砍濫伐導致高山地破壞隨便獵捕



形態特徵:體長120~150公分,肩高60~70公分,最重可逾200公斤;全身披黑色粗毛,體壯碩,四肢粗壯,前後肢均具五趾,掌全部裸出,尾短,鼻骨長,下顎 前端具白色短毛;胸前有白色短毛構成呈V字形之白斑。齒式:3/3,1/1,4/4,2/3=42 。
生態習性:本種是台灣產最大型的陸生動物,雜食性,以植物的葉子、嫩芽,果實及虫蛹為主食;除了交配期或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獨居;白天在樹洞或岩洞內休息,黃昏或夜晚始外出覓食;活動範圍大,善爬樹,孔武有力,然而敏捷性和速度較一般食肉動物差;不過在受傷、受逼迫或保護幼熊時攻擊性特強,速度亦快;冬季時並不冬眠,但可能會移至較低海拔覓食。
棲地分布:本種為台灣特有亞種,棲息地以海拔1,000~3,500公尺之森林地帶為主。
面臨問題:棲息地干擾;小族群量;盜獵;現有野生族群有隔離的現象

2007-02-06 09:11:4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暴力小叮噹 3 · 0 0

學名Selenarctos thibetanus formosanus (Swinhoe)

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熊科→屬和種要看學名

英 名:Formosan black bear分 類:CARNIVOR 食肉目 Ursidae 熊科形態特徵:體長 120 ~ 150 公分 ,肩高 60~ 70 公分,最重可逾 200 公斤; 全身披黑色粗毛,體壯碩,四肢粗壯,前後肢 均具五趾,掌全部裸出,尾短,鼻骨長,下顎 前端具白色短毛;胸前有白色短毛構成呈V字 形之白斑。齒式:3/3,1/1,4/4,2/3=42 。生態習性:本種是台灣產最大型的陸生動物,雜食性,以 植物之葉子、嫩芽,果實及虫蛹為主食;除了 交配期或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獨居;白天在 樹洞或岩洞內休息,黃昏或夜晚始外出覓食; 活動範圍大,善爬樹,孔武有力,然而敏捷性 和速度較一般食肉動物差;不過在受傷、受逼 迫或保護幼熊時攻擊性特強,速度亦快;冬季 時並不冬眠,但可能會移至較低海拔覓食。棲地分布:本種為台灣特有亞種,棲息地以海拔1,000 ~ 3,500 公尺之森林地帶為主。(這種環境應該是森林生態係)面臨問題:棲息地干擾;小族群量;盜獵;現有野生族群 有隔離的現象。

2007-02-04 05:51:1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6 · 0 0







圖片參考:http://w3.loxa.edu.tw/s915221/vod22_02-3.gif

 
 

台灣黑熊小檔案:
1.學名:Selenarctos thibetanus formosanus
2.俗名: 狗熊、白喉熊。
3.分類: 食肉目、熊科。
4.特徵: 體長約130~160公分,體毛色黑,胸前並有白色V型斑紋。
5.分佈: 全島海拔一千~三千五百公尺森林地帶均有分佈

 
  臺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是臺灣唯一原產的熊類,屬於亞洲黑熊的種群之一。牠們曾廣泛的分布於亞洲各地,優遊在山林水澤間,然而由於人類的大量遷入,嚴重改變了既有的生態環境,現在也只能在深山密林中才偶爾見到牠的芳蹤。
  長相憨傻的臺灣黑熊,披著白色V字領的黑毛大衣在森林中走來走去。在寓言故事中,人們遇到熊,總是以裝死或爬上樹來逃避牠的攻擊,不過這幾招是騙不過臺灣黑熊的,那該怎麼辦呢?其實,臺灣黑熊是個貪睡的獨行者,只要你不惹牠,牠也懶得理你!
 
台灣明星動物──台灣黑熊性喜獨來獨往
  曾被票選為「臺灣明星動物」第一名的臺灣黑熊,為臺灣陸上大型之動物。體毛黑色,身體壯碩約一百多公分,掌粗大肥厚,尾巴短,唯一明顯特徵是,胸前有「V字型」的弧狀白帶,所以又稱「白喉熊」。牠們走路時四肢貼地,只有在覓食,或是受到威脅與攻擊時,才會採站立姿勢。
 臺灣黑熊大都棲居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至兩千五百公尺間的山區,牠是雜食性動物,以覓食植物葉片、地下莖、果實、蜂巢或腐肉為主,連死屍腐肉也來者不拒的情況下,人類的裝死行為顯然是逃不過牠的攻擊。黑熊嗅覺相當靈敏,通常聞到人類接近,大都會自行走避。而爬樹更是臺灣黑熊的拿手絕活,如果有人想藉爬樹逃命,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遇到臺灣黑熊最好的方法就是冷靜沉著應付,不要任意去挑逗牠,並迅速離去。
  臺灣黑熊一向獨來獨往,一般行蹤並不固定,沒有固定的休息地點,常是走到哪兒,睡到哪兒。選擇休息的則有樹洞、石壁下或岩洞內,有時也會在地面將樹枝及草壓折成窩,再不就爬到樹上休息。就生活習性而言,住在臺灣的臺灣黑熊並沒有冬眠的現象,即使冬天天寒,高海拔的黑熊會降遷到海拔低的山區。冬季是牠們的交配季節,母熊懷胎八九個月後,獨力產下小熊,等小熊滿一二歲時,就可以獨立了。黑熊的活動路徑與食物的取得有關,時常會跟循獵人所開闢的獵徑活動,似乎不大怕人,偶有黑熊吃掉或拖走陷阱中的獵物情況。黑熊若遇到人多半是採取趨避的反應,除非是受傷或正在吃東西,不然就是護子心切的母子檔,否則基本上牠們不會主動攻擊人。
 
列入保育的本土珍稀動物
  目前,只有在臺灣中央山脈隱密環境及生物相良好的山區,才有機會見到臺灣黑熊蹤跡,數量不多,有必要受到嚴密保護。因此,以臺灣黑熊作標誌的玉山國家公園常呼籲進出山區者,提高警覺,最好避免單獨行動,遇有黑熊排遺或破壞樹林的痕跡,即應迅速離開;夜宿山區時,也別將食物殘渣、空罐頭任意丟棄,最好包妥後,懸掛於遠處,以防吸引黑熊前來覓食;萬一有幸面對黑熊時,應儘量保持冷靜,千萬別激怒黑熊、裝死或爬到樹上,最好默默的往反方向遠離,萬一遭到攻擊時,儘量保護頭部、腹部等要害,俟機逃離。
  原住民將野生動物神化或人格化,或當作膜拜的對象,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布農族是玉山國家公園鄰近地區主要的原住民,在傳統的布農族狩獵文化上,黑熊是他們狩獵的對象之一,狩獵對高山族的傳統布農人而言,是一種生活,也是自我表現、爭取社會認同的方式。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原住民的社會生活、文化及風俗習慣受到很大衝擊,狩獵已逐漸轉變為一種賺錢的手段或是娛樂的方式,市場經濟的運作,在部落中或對外交易上仍然可見。早期的原住民平時很少主動去獵殺黑熊,除了冬季以外,黑熊是禁獵的對象,一方面是視牠為危險的動物而儘量迴避,另一方面也視獵殺黑熊為英勇的行為。
 
杜絕非法狩獵──保護黑熊的一線希望
  令人遺憾的是,研究人員曾經抓到的臺灣黑熊中,發現有些是斷掌的。這些具有商業利益色彩的非法狩獵,是臺灣黑熊面臨絕跡的最主要原因。根據國外的研究調查發現,黑熊在大自然環境中生活,彼此雖會有互相侵犯的情形,但身上留下的多半是抓傷而已,斷掌的機會不大。研究人員抓到的臺灣黑熊有出現斷掌的情形,從傷口推斷,牠們可能是誤入人類設置的陷阱,在掙脫過程中,受到嚴重傷害所致。人遇到熊裝死沒用,熊很會爬樹,熊掌沒有特別的營養價值,這些正確觀念跟傳統刻板印象都不大一樣;就像外國的保育團體不能理解為什麼中國人要喝熊膽汁、吃虎鞭或犀牛角的道理一樣。我們的熊跟人類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熊是山的靈魂,人類應該尊重其生存權。當大家排隊買票觀賞遠方來的嬌客國王企鵝時,是否也應正視我們身邊這些更甚外來嬌客的臺灣本土珍稀動物?如何讓牠們的生存權得到保障,才是我們熱愛這塊土地的最好表現。
http://w3.loxa.edu.tw/s915221/2.htm
台灣黑熊的基本資料

2007-02-03 10:36:4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