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為何司馬光不以商朝、西周或者東周時代的開始,甚至秦始皇統一中國作資治通鑑的開首,而以三家分晉為史書的起首?我記得他有作出解釋,請引述他的解釋。
(不如抄襲大量與本題無關的資料,謝!)

2007-02-02 17:45:22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保羅巴伯 7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我知道資治通鑑係寫畀皇帝以古鑑今,作治國參考,我也知道三家分晉是春秋時代及戰國時代的分界,但請看清楚我的問題:為何司馬光咁多年咁多歷史事件唔揀,只揀三家分晉呢件事作資治通鑑的開首?唔好答埋些不對題的資料!唔該!

2007-02-03 17:55:12 · update #1

3 個解答

司馬光作資治通鑑之目的,是欲以史作為君鑑,作為當時皇帝宋英宗的「為政參
考書」。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所編寫成的一本巨著,因此,
他「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
,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

----------------------------
*重心答案:
全書重心實在只是講歷代君臣「興衰治亂」之事。故司馬光三家分晉作資治通鑑
的開首,直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6年征淮南為止。

春秋雖亂,但仍重禮數,故春秋霸主仍以「尊王攐夷」為號;但三家分晉,開戰
國亂世之後,王令已是蕩然無存,司馬光以此為「王令不行之始」;而後周世宗
顯德6年征淮南之後,全國雖未一統,但一統之形勢已成,故司馬光以此為「王
令復行」之徵,並以此為全書之結。
----------------------------
*補充答案:

司馬光作此書之目的,是欲以史作為君鑑,希望以古作戒,故在上書回答英宗
敕令中說:「凡關國家之盛衰,繫生民之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又於
《進資治通鑑表》中云:「伏望陛下,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天得失,嘉善矜
惡,取是拾非。」可見其目的,是為統治者的政策與方針提供實際的鑑戒。

司馬光為方便君主閱讀通鑑,實附目錄30卷的檢索性綱目,把每年重要事件用
標題列舉出來,方便日理萬機君主去閱讀,這可從司馬光在上書答覆英宗敕令
中說:「日有萬機,必欲遍知前世得失,誠為未見。」

司馬光為了提供政治的鑑戒,故此一書所重,只是講歷代君臣事蹟,排除了一些
不必要的事件,而以中央政府治亂興衰為主,通鑑是一部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
十三年,下至後周昌德六年,共記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以朝代為紀,分十
六紀。

本書初編時,欲名為歷代君臣事蹟;然英宗以後,神宗初,聽司馬光進讀其書,
認為「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遂名之曰資治通鑑,可知通鑑一書實是為帝王
統治國家之參考書。

書中內容以歷代君臣事蹟、各朝代的興衰為主,以期給帝王鑑戒,是一部足以
瞭解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鉅著,是古代帝王鑑於往事、資於治道的
必讀史書。

綜合參考以下資料:
(1)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資治通鑒
(2)維基文庫:zh.wikisource.org/wiki/資治通鑑
(3)網頁:http://hk.geocities.com/joseph82dec/mabk1.htm

2007-02-05 23:33:10 補充:
留意!我的「重心答案」。

2007-02-03 03:45:1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Jonathan LEUNG 5 · 0 0

發問者是不是教師? 要教曉一眾學子如何答好問題?
不過那些抄書黨真的很討厭.

2007-02-09 08:21:0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Liar大話精 6 · 0 0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合稱為「三晉」。

2007-02-03 09:23:2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Crystal Ng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