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原住民資料有哪一些?? 包刮 ( 族名.分布.住屋形式.飲倉.習俗或慶典.服飾.... )



ps: 可以寫清楚一點嗎?

2007-02-01 08:16:29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族名.分布.住屋形式.飲倉.習俗或慶典.服飾 請寫清楚一點

不然寫ㄌ也是白寫!!

2007-02-01 08:37:58 · update #1

族名.分布.住屋形式.飲倉.習俗或慶典.服飾 可以寫清楚一點嗎

2007-02-01 08:39:16 · update #2

5 個解答

(資料來源 :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http://www.tacp.gov.tw/intro/fmintro.htm)

圖片參考:http://n2.smvhs.kh.edu.tw/nuser10/map.gif

 http://n2.smvhs.kh.edu.tw/nuser10/new_page_46.htm

★臺灣原住民族各族,除泰雅和賽夏族外,均持有陶器;鄒族、布農、阿美和雅美諸族且至晚近仍有陶器的製成,不過今日繼續製陶的,恐怕只有阿美和雅美二族了。
編織材料

◆賽夏族
賽夏族使用的織布工具為水平背帶織布機
◆魯凱族
魯凱族常用的植物纖維有兩種:苧麻及lubu(一種木本植物)。苧麻是種植的,lubu則全是野生的。使用以苧麻莖及lubu枝的纖維搓成的『繩子』或紡成的線。麻搓成的線用來鉤成各種網袋、魚網及編繩、作陷機,紡成的線則用來織布、手套、綁褲及襪子。lubu枝的纖維因為韌性極佳,用來綑綁、作弓弦、陷機等,也可以用來織布。
◆雅美族
雅美族男性上著之短背心
在外來的綿紗線未輸入之前,雅美人採用蕁麻科的落尾麻、冠麻、異子麻及山苧麻的韌皮纖維,織成男性上著的短背心與下著的丁字帶,及女性下著的短裙與上身斜繫的方布;並以芭蕉科馬尼拉麻的葉脈纖維,除可織成背心、嬰兒搖籃和船帆外,還用來編織網代,及結粗繩用以固定船舵和船漿等。取用的麻纖維,除瘤冠麻和馬尼拉麻是栽培者之外,其餘三種都是野生植物。瘤冠麻的纖維除用於織布外,主要的用途是結魚網。

▲排灣族人珍藏的古琉璃珠是在未到台灣之前的祖先們所傳承的,這些來台之前即相傳的琉璃珠比來到台灣後才傳進的新琉璃珠珍貴而有價值。

■木雕
台灣原住民族喜歡在日用生活器物予以雕刻,除了美觀外,更傳達了文化意涵。 例如排灣族和魯凱族的頭目,通常將刻有人頭或百步蛇或鹿等獵物的圖案的雕刻品橫掛屋簷下以彰顯頭目身份,也會在屋內立起雕刻著祖靈像的大型柱雕。在阿美族住屋的木柱和橫樑上,發現刻有許多簡單的紋飾。木雕不僅是阿美族人用以記載英勇事蹟的方式之一,也是男女表達情愛的一種方法。
近年來,有許多阿美族的年輕人投入雕刻創作,使阿美族的木雕藝術更增添活力。卑南族的雕刻品大多表現在猴祭時使用的竹桿、竹水筒上。泰雅族以前曾將雕刻普遍應用在男人的竹至耳飾中。雅美族的雕刻主要著力在他們最重視的大船和住屋上,因此在製作大船或房屋時,雅美族男子總是竭盡所能的雕上細緻、整齊的花紋。

排灣族是台灣諸族中以貴族領導的族群,貴族家屋的雕飾就是社會地位與權力的表徵,舉凡立柱、簷下橫木、檻楣、門板等都裝飾了式樣化的圖案,例如在版雕上淺浮雕的排灣族正面祖先立像通常是左右對稱、雙腳直立、雙手舉在胸前的,時常搭配百步蛇圖樣或幾何形狀的紋飾。雖然現在部落貴族在經濟與社會地位上不再享有過去的優勢,但百步蛇或勇士的形象仍是部落共同的圖像語言,口傳文學與音樂常因老人凋零或無法記錄而失傳,此時視覺的作品反而成為承續傳統的一種方式。在台灣原住民族各族中,由於排灣與魯凱係以家族為中心的社會,因此住屋的裝飾最為發達。此等家屋的雕飾,可以分為立柱雕飾、簷桁雕飾、橫樑雕飾、檻楣雕飾及門板、獨石等。

這個網站是台灣原住民的介紹http://www.tacp.gov.tw/INTRO/FMINTRO.HTM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參考資料 internet

2007-02-01 08:25:0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Eric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