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 羅馬文化 " ???
" 羅馬文化 " 有什麼樣的特色???
簡單介紹一下吧 ~ ~
但是也要清楚明白!!!
拜託嚕!!
2007-01-31 11:04:06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佩萱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羅馬文明的特色:
羅馬人進入義大利半島之初,處境不同於進入愛琴海區域的希臘人:
1.沒有一種發達的文明,如愛琴文明可以承受。
2.半島海岸線綿長,但缺乏良好港灣,不利於海運事業的發達。羅馬位於半島西側,使羅馬遲遲未與東地中海的古文明區域發生直接接觸。義大利半島地勢比希臘平坦,可耕地面積遠比希臘多,使羅馬人長時期習於農業生活,而少從事商業和工藝製造。
3.羅馬人對外雖缺乏一般的交通和商業接觸,然義大利半島卻比希臘半島易受外力侵掠,橫亙北境的Alps並非不可逾越的天塹,低淺的海岸線也不能阻止入侵敵軍登陸,半島地勢比希臘有利於內部統一,但也更便於外力的縱橫,羅馬人從入居義大利半島始,幾乎便需不斷從事軍事行動,抵禦新的侵略,以保衛自己征服得來的土地。
羅馬人由是形成他們的傳統道德:勇敢、服從、克己、自律、重榮譽、守法律、敬神、崇祖、富有對國家和家族的責任心,也由此發展了他們的軍事和政治、法律組織,羅馬初期的社會,主要便是一個兵、農、政治家和立法者的社會。
法律
是羅馬文化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羅馬的法律是後來歐洲各國法律淵源所在。
羅馬法 (Roman Law)是一個複雜而富有彈性的集合體。它包括羅馬共和時代和帝國時代的各種法律(內容包括公法和私法)。自西元前五世紀的十二木表法以來,隨著羅馬帝國擴張,逐漸發展出三種法律,即民法、萬民法(不分民族而普遍規範社會制度〔如奴隸問題〕,和債權、繼承、契約、買賣等關係的法律。實際是羅馬統治範圍內的「國際法」)和自然法(出自哲理或天理的推衍)。其中有成文的法律,有不成文的法律(基於習慣或天理)。
羅馬法以狄奧多西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大規模、系統的編纂法典,是西元528年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時期)等最為有名,後來歐美各國的法治精神亦由羅馬傳來。
2007-02-03 10:49:18 補充:
宗教
顯見希臘宗教的影響,若干固有的神祇被賦以相當希臘神祇的屬性和傳說,如:朱比特(Jupiter)→宙斯(Zeus)、朱諾(Juno)→希拉Hera、米奈娃(Minerva)→雅典娜、維納斯(Venus)→阿芙洛黛德(Aphrodite),太陽神至於用同一名稱阿波羅(Apolo)。
2007-02-03 10:49:42 補充:
他們的宗教在基本性質上也相類似,兩者都是現世的、實利的宗教,人與神的關係有如一種互惠的契約關係,而缺乏精神和道德的意義。但在共和初期,羅馬宗教尚顯出若干固有的、傳統的特質,它的神祇不及希臘神祇那樣與人同形同性,那樣充塞屬人的情慾和思想,尚多少具有抽象的性質。羅馬宗教有固定的祭司組織,為國家政府的一部份。
2007-02-03 10:50:05 補充:
祭司不僅主管獻神的儀式,也負責執行有關宗教的習慣和法律,如各種神示的解釋。自王政時期以來,羅馬宗教便是國家的宗教,它的主要目的在求保護國家和它的人民,求國運昌隆、民康物阜。
2007-02-03 10:50:31 補充:
帝國時期,基督教漸漸興起,第一批出現在羅馬的基督教徒約在西元40年左右。
2007-02-03 10:50:59 補充:
文學
1.受伊特拉士坎人影響:最顯著的是文字的創立。
B.C.700年頃,羅馬人採用伊特拉士坎人字母,將自己土語拼成文字,是羅馬人有文字之始,也是拉丁文的起源。盛行於西亞的拱門建築,透過伊特拉士坎人為中介傳入羅馬;伊特拉士坎人喜好比劍,亦傳入羅馬,成為喜好的一種運動。
拉丁語文是整個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為帝國各部份所通用。
2007-02-03 10:51:19 補充:
2.受希臘文明的影響:
布匿克戰爭後,羅馬社會、文化均發生劇烈變化:一被俘的希臘奴隸安德羅尼扣斯(Andronicius)鑑於羅馬人缺乏書籍,便將奧德賽翻譯為拉丁文,是希臘文學傳入羅馬之始,此後文學、哲學不斷傳入羅馬。
共和時代後期,地中海東岸各希臘化國家相繼被滅,但文化上卻將羅馬人俘虜為奴隸,那時羅馬貴族子弟不僅多到雅典、亞力山卓去求學,就是本土亦多以希臘俘虜為教師,教育羅馬子弟,所以當時有一怪現象,即:學生可以打老師。
2007-02-03 10:52:04 補充:
3.拉丁文學:羅馬文學為拉丁文學,其原創性不大,多摹擬希臘文學。至共和末年,始脫離希臘文化的從屬地位,走向獨立發展的途徑。
拉丁文學的全盛時期約當B.C.80-17A.D.,開始產生自己的作家,如:
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 B.C.106-43)為著名的演說家與政治人物,亦曾擔任執政。他的有關政治、哲學的論文、演說(在凱撒被刺殺後,他曾做過14篇攻擊安東尼的演講( Philippics)使安東尼退出羅馬,後來被安東尼所殺)等,對拉丁散文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2007-02-03 10:53:32 補充:
共和時代後期,地中海東岸各希臘化國家相繼被滅,但文化上卻將羅馬人俘虜為奴隸,那時羅馬貴族子弟不僅多到雅典、亞力山卓去求學,就是本土亦多以希臘俘虜為教師,教育羅馬子弟,所以當時有一怪現象,即:學生可以打老師。
2007-02-03 10:53:53 補充:
.拉丁文學:羅馬文學為拉丁文學,其原創性不大,多摹擬希臘文學。至共和末年,始脫離希臘文化的從屬地位,走向獨立發展的途徑。
拉丁文學的全盛時期約當B.C.80-17A.D.,開始產生自己的作家,如
2007-02-03 10:54:09 補充:
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 B.C.106-43)為著名的演說家與政治人物,亦曾擔任執政。他的有關政治、哲學的論文、演說(在凱撒被刺殺後,他曾做過14篇攻擊安東尼的演講( Philippics)使安東尼退出羅馬,後來被安東尼所殺)等,對拉丁散文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凱撒 (Caesar)為軍人和政治人物,亦為作家和演說家,他的《高盧戰紀》( De bello Gallico)表現出清晰和簡明的散文風格。
2007-02-03 10:54:27 補充:
卡特拉斯( Gaius Valerius Catullus B.C.84?-54)則為抒情詩人,詩作頗多,其熾熱的情詩尤為有名。
威吉爾 (Publius Vergilius Maro or Vergil B.C.70-19)為著名的詩人,頗多摹仿荷馬的地方,但為拉丁名家(如《伊尼德》是描述特洛伊王子伊尼亞斯的史詩,作者珍視伊尼亞斯所具有的虔誠、勇敢、克制、大度、公正不阿等品德,他集中體現了古羅馬英雄的美德,塑造了一個理想的羅馬人形象。後來被譯為各種歐洲文字,並出現不少模擬作品,對文藝復興時代和古典主義文學都具有極大的影響)。
2007-02-03 10:55:22 補充:
荷瑞思( Quintus Horatius Flaccus B.C.65-8)為詩人,長於頌歌,其諷刺詩尤為獨步,著名詩句:
.幸福的人之普通常識是很稀少的,
.生命上的許多爭論莫不與女人有關,
.當吊死自己比較容易時,為什麼你要結婚呢?
2007-02-03 10:55:39 補充:
奧維德 (Publius Ovidius Naso or Ovid B.C.43?-17)為原來修習法律的詩人,長於敘事詩和輓歌(最好的作品是《變形記》,是由250個神話故事組成的故事集。其中的人物可分為神話中的神和男女英雄以及所謂歷史人物三類,把古代世界各國所流傳的神話蒐集在一起,每篇故事都扣住「變形」這一共同點,最後故事中的人物不是變成獸類,就是變成鳥形,或變成樹木、花草、頑石,詩人以豐富的想像力、大膽的獨創性和巧妙的語言,使許多古老神話傳說重新獲得生命。書中著名的故事,如阿拉克涅變蜘蛛的故事,充分體現這些特點)。
2007-02-03 10:56:03 補充:
4.史學:
李維(Titus Livius B.C.59-17A.D.)為史家,且與奧古斯都關係不錯。他的力作是《羅馬編年史》( History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City),敘述從羅馬城初建至奧古斯都時代的史事。被譽為史詩式的散文,書中塑造了不少羅馬古代英雄人物,形象崇高,令人敬佩。
2007-02-03 10:56:51 補充:
5.哲學:
哲學也傳自希臘,但羅馬人所接受的主要不是它的形而上的思辨部份,而是希臘化時期的實用人生哲學。呂克里修斯 (Titus Lucretius Carus B.C.99-55)闡揚伊比鳩魯派哲學(伊比鳩魯 Epicurus,341-270 B.C.所創,他的學說是教人從憂懼中解脫出來,透過真理的認知讓心靈獲致平靜,他認為人生的目的和指導原則是增大快樂和避免痛苦,因而主張幸福生活的起點與終點都是快樂,而快樂就是「身體沒有痛苦和靈魂不存在困擾」,至善就是至樂。他主張人如果能夠戒絕對成敗與野心的縈繞,便可得到快樂。此派後來流於頹廢)。
2007-02-03 10:57:12 補充:
伊比鳩魯主張享樂,而能享寧靜之樂是福。呂克里修斯著有哲學長詩《論萬物本質》說:宇宙由原子構成,原子分散即死亡,既無天堂也無地獄,死亡是毋需畏懼的,它只不過是一場無晝而又無夢的睡眠罷了。人生最重要的是去除對超自然的一切恐懼和迷信,個人最大的享受是心境的和平與純潔。
2007-02-03 10:57:49 補充:
可能是因為羅馬人的性格與氣質適合斯多噶派的學說,因而斯多噶派(開山祖師是齊諾 Zeno of Citium 335-263 B.C.,其邏輯以亞里斯多德的邏輯為基礎,認為人生的福祉不在健康、財富或成功,只有善與惡的分辨是最重要的。一個有道德的人會具備追求幸福的條件,一個道德薄弱的人無論握有什麼資源均不可能幸福。他重視理性,主張克制激情,而倫理信念為此學派的核心部分。此超越種族、地位與性別,又由於此派強調智慧、勇氣、正義和適度,因而有天下一家的世界胸懷。
2007-02-03 10:58:05 補充:
此一學派對於後來的羅馬,乃至整個西方文化,均有重大的影響)曾在羅馬頗為發達。西塞羅是代表,他認為道德即是快樂,一個聖賢即依循理性指導而生活的人,不要關心憂患苦痛等,他的政治思想主張自然法,認為超乎國家的一切法令典章之上,尚有一種普遍不變的公平法則,為自然秩序所規定,而非出自人為,但可以由人的理性發現。由自然法而有自然權利的主張,西塞羅認為人有與生俱來的權利,非政府所可損害或剝奪,他的自然法和自然權利的主張,以後對羅馬法系的形成,影響十分重大。西塞羅以其道德、事功、文學、思想為羅馬共和時期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2007-02-03 10:58:29 補充:
伊比鳩魯派和斯多噶派哲學都屬於亂世獨善其身的哲學,產生於希臘化時期,於葛拉古兄弟變法失敗後,政治社會動盪的一個世紀中,流行於羅馬上流社會。出據亂,而入昇平,以一種獨善其身的消極哲學,發揚而為政治法制的崇高精神,是歷史上羅馬人獨到的成功之處。
2007-02-03 10:59:13 補充:
帝國時期的斯多噶派三哲辛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 B.C.3-65A.D.)、伊比德提斯(Epictetus c.50-138)、奧里略 (Marcus Aurelius 121-180A.D.在位)最為著稱。
2007-02-03 10:59:36 補充:
這三人,一是尼祿皇帝的老師與顧問(在西元65年因被控涉及政爭陰謀而被尼祿命令自殺),一是曾為奴隸(著重內在的善和四海一家的精神),一為皇帝(羅馬盛世的最後一位皇帝,學養精湛,用希臘文寫成《沈思錄》Meditations為頗有深度的作品),出身雖不同,但服膺斯多噶派哲學思想則一,均重視個人內心的寧靜只能於順從宇宙的秩序中得之,服從造物主的意志正是一個人與自然法則相調協的唯一途徑。
2007-02-03 11:00:43 補充:
藝術
1.建築藝術:羅馬人受伊特拉士坎人和希臘人影響,而發展自己的特色。在各種美術製造中最能見羅馬藝術的特色的,為紀念性建築和雕刻,象徵羅馬的權力和帝國的偉大。
2007-02-03 11:01:07 補充:
奧古斯都曾說:「當我來時,羅馬是一座磚城,當我去時,羅馬將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其突出的地方便是使用一些圓形的設計,如拱門(arch)、圓頂(dome)和穹窿(vault),他們不像希臘人那麼著重柱子,因而牆的承受力較大。在建材方面,磚及石塊均用,而混凝土尤為羅馬人的發明(利用火山灰加上石灰和碎石,凝結力強,堅固且不透水)。列柱多用富麗的科林斯式。
2007-02-03 11:01:25 補充:
公共建築為使觀瞻堂皇富麗,通常有一個以列柱或連環拱廊構成的正面壁面,和雕刻的柱頂線盤。羅馬的重要建築以具實用目的者為多,如宮室、圓劇場、浴堂、跑車場和私家宅第都是,幾乎所有的重要建築都規模宏偉而結構堅實,其中如:萬神廟由直徑142呎之圓形屋頂構成、科羅西姆 (Colosseum)競技場(四層的大建築物,高約49公尺、長約180公尺、寬約150公尺)由三層拱門圍成的觀賞台,羅馬人常用之觀賞比劍等競技比賽,可同時容納五、六萬人。
2007-02-03 11:01:45 補充:
公共設施方面,羅馬人也有重大成就,如公路、公共浴場(保存最好的是3世紀時可容1800人的卡拉卡拉浴場)、共有11條水道向城內輸水,羅馬舖設的地下水道聞名於世。
2.雕刻藝術:主要見於造像和凱旋門、紀功柱、祭壇以及其他建築物表面的浮雕。其特色為一種自然的和寫實的精神,人物多表現個性。浮雕有青銅器的,也有大理石的。
2007-02-03 05:48:3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綠萍 3 · 0⤊ 0⤋
在希臘文化開始衰落之前,另一個受希臘文化薰陶的文明在義大利半島堤比河(Tiber)西岸羅馬城開始崛起,印歐民族(Indo-European tribe)中最強盛的拉丁民族(Latin tribe)約於西元前753年建立羅馬城,西元前三世紀統一義大利半島,西元前二世紀建立羅馬帝國,並在西元一世紀末控制了整個希臘及大部份的西歐地區。羅馬政權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跨歐的大帝國,東起小亞細亞和敘利亞,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顛,北包括高盧,南至埃及和北非,其帝國一直延宕至西元十五世紀,共一千餘年,影響深遠。
羅馬人不同於希臘人,希臘人力求美與善的結合,嚮往理想主義的精神生活;羅馬人則崇拜權威與道德的結合,追求實用主義的現實生活。羅馬人富有行政與組織的天分,是政治型、社會型的民族,重權力、效能與秩序。
羅馬哲學表現出實際之精神,認為有用的哲學知識應與政治、社會倫理有關。西賽羅(Cisero)和奧里略(Marcus Aurelius)是斯多葛派的哲學家,斯派重簡樸、自然、堅忍和追求理性的態度與羅馬人純樸的文化背景十分契合。另一依比鳩魯派則是追求快樂的慾望是導致善良行為的力量,每個人應依自己的興趣和情緒來選擇生活,這種個人主義與羅馬以犧牲個人為榮的重團結精神並不一致,但此派學家魯克瑞息斯(Lucretius)在共和時代晚期仍活耀一段時間。
羅馬人缺乏純粹科學才能,但重視實用的工藝技術,表現國家公共建設,如興建寬大馬路、浴池、排水道、劇場與神廟等等,成就侷限於工程與公共事務的組織方面,紙漿科學知識廣泛應用到實際問題上,且建立西方第一所醫院,開創施惠貧民的公醫制度。例如,普里尼長老(Pliny the Elder)一紀元七七年完成《科學百科全書》-自然歷史,討論宇宙哲學以至經濟學;《辛加著名科學百科全書》-認為科學研究目的鷹揭穿自然的道德奧秘;塞爾撤斯的醫學綜合論說,包含一本卓越外科手冊,其中敘述手術中的扁桃線切除術、內臟與甲狀腺手術及整形手術。
羅馬人重視的是文藝的實用性而非文藝的價值,尤其欣賞說理、諷刺政治與歌頌國家光榮的文學作品,如史詩、歷史、演講文等。初期藝術缺乏創造力,不論是雕刻、繪畫或建築上大體以抄襲希臘作品為主,直至共和國時代晚期的人像雕刻才可稱具有羅馬風格,帝國時期建築以功利主義為主眼、雕刻則為獨立的個性與自然主義,表現其羅馬藝術的特性。
羅馬文化對歐洲文化貢獻最大者當推法學,不論對公法、私法方面的法學貢獻,以及人民在法律之前的平等概念,和政府不得逾越法律賦予人民基本權利(公民權、自由權、家屬權)的觀念等,羅馬法為歐陸各國法律基本原則的發展奠定了法學的基礎。除了法律之外,拉丁語是中世紀歐洲的國際語言,其深深影響了現代歐洲各國文字的形成;再者羅馬的文學、雕刻,以及強調紀念性、權力與雄偉象徵的建築,亦在歐洲各地歷歷可見。
最後則是羅馬的帝國政治大一統的觀念,這種藉著權勢霸道來維護帝國大一統的和平理想,為中世紀人所熟知,並常加以運用,俄國的沙皇們自認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並認為莫斯科是羅馬的第三城,而沙皇即是凱撒(Czar)一詞的俄文發音。
羅馬人不同於希臘人,羅馬人較現實,講究實際,喜歡具體的、實在的東西;希臘人重理想,藝術中喜歡抽象、概括的理念。
羅馬人最有成就的是建築。在技術上首先運用三合土,大量使用拱卷結構,使建築類型比希臘豐富。因為疆域廣大,所以羅馬藝術氣魄上,超過希臘,可以說是規模宏大。
羅馬盛世相當於中國漢朝時代(西元一世紀佛教傳入中國),西元一到四世紀是基督教與希臘羅馬文化的搏鬥期。重視實用性類似中國文化,大半能和生活有關。
2007-01-31 11:12:2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