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涵義是什麼?
能分開嗎?
修是什麼?
行是什麼
或是修與行是同義
懇請大德們賜教
這問題好像有落入文字的感覺
2007-01-27 18:46:38 · 13 個解答 · 發問者 ? 3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修行,含有實習、修養、實踐之意。
宗教生活中,欲實現生活上之統制、調節、規定等,則須藉修行以完成之。
宗教本即有信仰與修行雙重之要求,以佛教而言,行者自身欲實現佛陀體驗之境界,而專心精研修養,故特別重視修行方面,亦因而發展成各種詳細之戒律條文、生活規範與精神之修養方法。如戒、定、慧等三學,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八正道,苦、集、滅、道等四諦。
大乘佛教雖特別強調信仰方面,然亦以禪定、觀法,及其他密教修法作為教義與組織之基礎。
實踐修行功夫者,一般稱為行者。聲聞、緣覺、菩薩之修行至最後果位,其修行時間各有不同;聲聞須三生六十劫,緣覺須四生百劫,菩薩須三祇百劫。
三生六十劫,聲聞至阿羅漢果,最快亦須三度生於人間,最遲則須經過六十劫(劫指刀兵等一小劫)。三生中之第一生或最初之二十劫,修順解脫分;第二生或次之二十劫,以未至定起順決擇分;第三生或最後之二十劫,以根本定再起順決擇分之慧,入於見道,而終證無學果。但亦有認為第三生始起順決擇分之慧之說。又速者乃指利根而言,遲者指鈍根而言。反之,亦可謂遲者乃是能忍耐長期之修行者,故為利根。
四生百劫,緣覺至辟支佛果,最快亦須四度生於人間,最遲則須經過百劫。據俱舍論卷十二載,麟角喻獨覺必修百大劫,而不說四生。
三祇百劫,又作三僧劫百大劫。三祇乃三阿僧祇劫,又作三僧劫、三祇劫;百劫乃百大劫之簡稱。菩薩於三阿僧祇劫修波羅蜜,於最後百大劫修佛所具足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相好業,此種修行即為三祇修行。又因須經此種修行,始可成佛,故稱為三祇成佛。
大毘婆沙論卷一七八謂,菩薩於初阿僧祇劫侍奉七萬五千佛,於第二阿僧祇劫侍奉七萬六千佛,於第三阿僧祇劫侍奉七萬七千佛,積集資糧而後於九十一劫再侍奉六佛,修異熟果生於王宮,斷結三十四心成道。
大智度論卷二十七亦有三祇百劫之說;攝大乘論卷下則僅言三祇,而未說百劫。
法相宗認為,於最初阿僧祇劫為五位中之資糧、加行二位,在此於一行中修一行。於第二阿僧祇劫為通達位及修習位之一部分,即自初地至七地,在此於一行中修一切行。於第三阿僧祇劫為前修習位所剩餘之部分,即自八地至十地之滿心,在此於一切行中修一切行。而後於十地滿心登上等覺位,在此為成佛而修方便之行,相當於百劫之行。
於三祇修行之間,專心精進,可超越中間階位,而至最高之修行階位,稱為超劫。
華嚴宗與天台宗認為,三祇百劫之說乃屬小乘及下根之方便教法。故兩宗均認為,若由圓教教法而言,眾生本來即佛,故三祇之長時間不成問題。
真言宗有以一念超越三劫妄執之說,而淨土教亦認為,依彌陀本願之力即可往生成佛,故不言三祇之修行。
2007-01-28 03:10:4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修行
最簡單的說法就是
修 修正 行 行為
修行 修正自己偏差的言行舉止
修口.修身.修行
修口 多說好話.不說人是非.多稱讚少批評........
修身 改變自己原有的缺點與不好的個性.........
修行 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
修 不是說說就好 要身體力行
修與行 缺一不可
修行不是一定要去哪裡哪裡修
在日常生活上 就是一個很好的修行處
2007-01-31 09:22:4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Canna 1 · 0⤊ 0⤋
我認為
修行就是
修正自己的想法及行為
使之吻合於佛性
2007-01-30 21:50:4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Christ 1 · 0⤊ 0⤋
修是了解自己,知道方向(方法)。
行是實際親自操作。
知道「修」不知「行」,知道再多也不飽。
知道「行」不知「修」,盲修瞎練白費力。
「修行」二字不能分,分開就白玩了。
以上僅供參考~阿彌陀佛!
2007-01-29 11:53:1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呂太豪 5 · 0⤊ 0⤋
修行就是用心過生活,當學生就用功讀書、當兵就報效國家、工作就是盡責盡心盡力、結婚就是信守承諾用心教育下一代、孝敬父母、、、、、於生活中用心就是好修行。
除了以上這些〔要做好太困難〕,貪做其他行為〔修行行為〕而想要得道上西天好像脫褲子放屁。
2007-01-29 09:07:3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3 · 0⤊ 0⤋
您好:另類的看法:
什麼是修行?簡單的說就是要瞭解自己,包括瞭解自己有〈有形的身、無形 的心與虛幻的靈〉,心性與靈性的契合,天性、靈性與人性的展現,靈性〈良知 〉與人性的相容,天命、人命與壽命的互補,端正人的心思,使行為符合道、德 、心的規範。
修行就是身、心與靈的合一,要做到先要練習〈靜〉下來,讓人〈身〉、〈心〉、〈靈〉契合,做到五蘊皆空,簡單的說就是〈無慾念〉,然一般人都無法做到無慾念,究其原因是人不明道、不明德、不明心,如果您瞭解自己的道、德、心,自然慾妄就會減少,如果您不瞭解自己的道、德、心,自然慾妄就會很多,慾念相循,人就無法駕御自己的心,更會因外界的事物而迷失。
不起慾念,就是止念,讓心〈靜〉下來,讓心〈定〉下來,停止一切不正的慾念,進入〈空〉的境界,讓自己的〈靈〉智慧出來,然而多數人的〈靈〉根本出不來,因為人不知修,甚至於有些人的〈靈〉根本不在身邊,因人造孽太多,這些實在是一言難盡。
訓練自己放下,進入無意識〈空〉的境界,身、心、靈體合一之境界,認識〈靈〉前世的自己,更進一步瞭解天命。
靈是自己的〈前世〉,一般所說的內在〈良知〉、〈潛意識〉、〈靈魂〉、〈潛能〉〈智慧〉,然一般人都不瞭解,甚至於不知靈會離體而去〈自我修持〉,究其原因是人心都受環境、人為、地點、時間的影響,而做出違背道、德、心的事而不自知。
讓心〈靜〉下來、心〈定〉下來,如此〈靈〉也就會出來與回來了,謝天靜坐持之以恆,讓〈身〉、〈心〉、〈靈〉相互牽絆,才有身、心、靈契合的一天。
讓自己靜下來就是修反省自躬,也就是一日三時、三省、吾身,最後做到凡事三思而行,您才不會落入因果之中。
這就是修行的根本,越修才越精進,就能達到身、心、靈體合一〈行人道〉,能與神、佛靈合一〈替神、佛行道〉,進而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行天道〉,而這一切都是真實不虛,也都能做到。
生活中凡事依〈道〉、〈德〉、〈心〉的規範去努力不懈,讓身、心、靈行為合一,隨時反省自己每天的生活言行,矯正自己每天的思想行為,時時精進不已,讓自己〈覺醒〉,內在的靈性也〈醒覺〉,讓自己的靈性〈良知〉出來作主,這就是讓自性靈〈慧根〉覺醒,這也就是修〈明心見性〉,走出〈心、靈〉迷航,達到〈性見心明〉的境界。
每個人在人生的旅途都歷經無數的劫難與無知,受盡人世間無情的風霜雪雨,人從出生學道、聞道、修道、行道迄今,每個人自己都在無形之中,化解了人 自己的因果,也造了人自己的業障,只是人自己不自知罷了?
如此簡明易行,世人把修行講的太誇張複雜,搞的天花亂墜,難如登天,實在是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只要有心,天下無難事,皇天不負有心人,當然要把其中的因果關係講完也並非易事,共勉之! 參考參考!
2007-01-29 04:37:20 · answer #6 · answered by 羅元竹 7 · 0⤊ 0⤋
分秒知念便是修
不亂分寸便是行
修行亦是修正行為能力
以修制行 便是修行
2007-01-28 17:45:32 · answer #7 · answered by 就是這樣 2 · 0⤊ 0⤋
很簡單啊!!!!
其實就是「修正自己的形体」「修正自己的行為」啊!!
哈哈~~~~不懂嗎?
其實不算是落入文字啦!!!
一個人修的好不好,其實是可以從他的外表與言談與行為動作看
的出來的!!
如何看啊!!
哈哈~~~~不是看別人呢?
是看自己喔!
自己會知道自己的改變!!!
所以有些先天不足的人,就可以靠後天的努力啦!!!!
好好的老實修行吧!!!!!
一張紙要靠修剪才會變漂亮啊!
但沒剪好,也會很難看!!!
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出書或是老師告訴你如何剪紙剪的漂亮!!
但是是不是看書就可以剪的很好呢??
不一定吧!!!
那就要看自己的努力與領悟力或是興趣!!!
跟文字沒關係吧!!!
跟自己的領悟力有關!!!
加油!!!
2007-01-28 01:23:42 · answer #8 · answered by 小瑜 3 · 0⤊ 0⤋
各位居士大德同修阿彌陀佛:
修行剛剛說過了,所以現在又要說一遍,不過這一次的內容不大一樣,這一次的內容就是皈依三寶,以前對於三寶都不是很認識,皈依三寶之後就比較懂了,因為我們眾生都是在三界六道當中,也就是說自己沒有辦法主宰自己的命運,換個角度來說自己沒有辦法脫離輪迴,是一個可憐的六道流浪漢。
今天我們有這個機會聽經聞法,我們應該要很高興,因為人的身體很難得,今天讓我得到人的身體,又讓我聽聞到佛法真的是非常殊聖的,以前很喜歡聽法師講經典,但是現在都比較喜歡自己練習講給四眾聽,講的好不好四眾都會給予意見。
剛開始就是持五戒,不殺生,一天當中能不能做到不殺生,如果能那這一天就是賺到了,不邪淫,今天這一天當中能不能做到不邪淫,如果可以那今天也是賺到了,不兩舌惡口,今天能不能不去惡口罵人,就算人家惡口罵我我能不能做到不回報,如果能那我今天也是賺到了,不飲酒,年紀不到50歲血液循環還很好,所以修不飲酒,如果能夠不飲酒那我今天也是賺到了,不偷盜,能不能說做到沒有經過人家同意隨便拿走物品,如果能那今天也是賺到了。
所以說受戒之後每一天都是再修行,修把五戒持的圓滿,所以說持五戒就算是修行的開始了,如果可以的話就是必須要把在家菩薩戒或是八關齋戒一起受,這樣才能真正得利益。
2007-01-27 19:17:51 · answer #9 · answered by ? 6 · 0⤊ 0⤋
簡單的說
就是修身養性^^
如鋼琴 釣魚 靜坐 閱讀.....等
都算修行的一部份 也算修行
2007-01-27 19:04:40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Yuan Lo 1 · 0⤊ 0⤋
很多種的解釋
難你自己有沒有辦法接受而已
對我而言
修行=修自己的(內在德性跟外在行為舉止)
德性=內在的自我善念
善念=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保持住===這就是修
行為=舉手投足之間行為合乎禮,義,廉,恥
.....最簡單的 通常也是最難的
2007-01-27 18:55:06 · answer #11 · answered by 震天小雞雞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