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原住民的特色和主要分部地區...
請給我:邵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賽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達悟族的特和和主要分部地區
*不一定要有全部.只要有一個.都盡量提供給我.謝謝你們^_^~~~~~~~~~~~~~~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blog/smiley/1.gif
2007-01-27 15:14:04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Yurong﹋ㄚ蓉〞 ╳ 6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邵族分布在日月潭周圍地區,也就是舊稱「水沙連」的地方。日月潭位在台灣島的中央,被水社大山、卜吉山、益積山、潭頭山、松柏崙山、貓蘭山……所圍繞,隸屬於南投縣魚池鄉,鄉內山岳甚多,並散布著大大小小十多個湖泊,構成台灣少見的鏡湖景觀。日月潭區含括水社、日月兩村;邵族人口最集中的「德化社」(Barawbaw),即屬於日月村。另外,頭社系統的邵族則位於南投縣水里鄉坎頂村的大平林。
鄒族的人口主要分佈在嘉義縣阿里山鄉,其次為高雄縣三民鄉,另外還零星分佈於高雄縣桃園鄉、南投縣信義鄉境內。總人口約七千多人。
魯凱族主要居住本省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住在西側為分佈在老濃溪支流濁口溪的下三社群,以及分佈在隘寮溪流域的西魯凱群,以海拔五百至一千公尺的山區為主要居住地;住在山脈東側的一支則分佈在呂家溪流域,稱為大南群或東魯凱群,居住在台東平原邊緣地帶。魯凱族分佈在屏東縣和台東縣。屏東縣霧台鄉人口數最多,其次為台東縣卑南鄉,再來是高雄縣茂林鄉及屏東縣三地門鄉。人口總數約為九千多人。
排灣族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排灣族人口集中屏東縣,以來義鄉人口最多。瑪家鄉、三地門鄉、泰武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及台東縣等行政區也都是排灣族分佈地。
賽夏族分佈在新竹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和泰雅族毗鄰而居,傳說賽夏族祖先曾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帶,其後又繼續南移。族人分佈以苗栗縣南庄鄉最多,主要在東河、蓬萊、南江三村。其次為新竹縣五峰鄉,新竹縣竹東鎮亦有賽夏族人。
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泰雅族居住地域境內的高山相當多,例如插天山、棲蘭山、合歡山、大霸尖山、奇萊山等都是。河川則有新店溪、大甲溪、秀姑蘭溪等。以山田燒墾和和狩獵採.集為生。人口分佈以花蓮秀林鄉最多,分佈區尚有南投仁愛鄉、新竹尖石鄉、桃園復興鄉、花蓮縣萬榮鄉、宜蘭縣南澳鄉。
阿美族主要分佈於花蓮、台東兩縣,台東市是阿美族人口分佈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是花蓮光復鄉、吉安鄉、台東縣的東河鄉及成功鎮。阿美族分佈在台灣山脈東側,立霧溪以南,沿太平洋岸的台東縱谷及東海岸平原。包括台東縣的東河、池上、關山、長濱、成功、卑南、台東市、花蓮縣新城、吉安、壽豐、鳳林、光復、豐濱、瑞穗、玉里、富里、屏東縣牡丹、滿州等十九個鄉鎮市。
布農族分佈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其東側,直到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是部落的散居社會。現今布農族的分佈地以南投縣信義鄉最多、其次為花蓮卓溪鄉,另外還有分佈於高雄縣桃園鄉、台東縣海端鄉。
卑南族位於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台東縱谷南方的平原上。卑南族分佈於台東縣卑南鄉,共分為八個社,包括知本村、建和村、利嘉村、泰安村、檳榔村、美農村、初鹿村、南王村、溫泉村。
達悟族(雅美族)在行政區分上隸屬於台東縣蘭嶼鄉,總人口數約四千多人(內政部民政司,民國八十年),分佈在紅頭、漁人、椰油、東清、胡島、銀野六村。
想了解他們的特色,可至:
http://www.tacp.gov.tw/intro/nine/nine.htm
2007-01-27 18:41:5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5 · 0⤊ 0⤋
**邵族**
~地理分布~
邵族分布在日月潭周圍地區,也就是舊稱「水沙連」的地方。相傳邵族的祖先在追逐一隻白鹿時,無意間來到了日月潭,發現周遭風光明媚且資源肥美,是個可讓子孫世代生存的地方,於是舉族搬遷於此。
日月潭位在台灣島的中央,被水社大山、卜吉山、益積山、潭頭山、松柏崙山、貓蘭山……所圍繞,隸屬於南投縣魚池鄉,鄉內山岳甚多,並散布著大大小小十多個湖泊,構成台灣少見的鏡湖景觀。日月潭區含括水社、日月兩村;邵族人口最集中的「德化社」,即屬於日月村。另外,頭社系統的邵族則位於南投縣水里鄉坎頂村的大平林。
邵族目前人口約二百八十多人,是台灣原住民族族群中人口最少、漢化較深的一族。
~文化特質 ~
(一) 邵族盛名的「湖上杵歌」
(二) 特殊的交通工具 --- 獨木舟
(三) 祖靈的住所 --- 祖靈籃
**鄒族**
~地理分布~
鄒族的人口主要分佈在嘉義縣阿里山鄉,其次為高雄縣三民鄉,另外還零星分佈於高雄縣桃園鄉、南投縣信義鄉境內。總人口約七千多人。
~文化特質~
(一) 精細的鞣皮技術
(二) 嚴密的家族制度
(三) 簡單、大方的衣飾
(四) 失傳的製陶技術
2007-01-28 17:47:41 補充:
**魯凱族**
~地理分布~
魯凱族主要居住本省南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
魯凱族分佈在屏東縣和台東縣。
屏東縣霧台鄉人口數最多,其次為台東縣卑南鄉,再來是高雄縣茂林鄉及屏東縣三地門鄉。
~文化特質~
(一) 華麗的衣飾
(二) 百合花的神聖性
(三) 對百步蛇、雲豹的敬重
2007-01-28 17:48:45 補充:
**排灣族**
~地理分布~
排灣族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
排灣族人口集中屏東縣,以來義鄉人口最多。瑪家鄉、三地門鄉、泰武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及台東縣等行政區也都是排灣族分佈地。
總人口數約六萬餘人。
~文化特質~
(一) 世襲的階級制度
(二) 長嗣繼承家產、兩性平權的社會
(三) 祖靈崇拜
(四) 華麗的裝飾藝術
(六) 具藝術創作活力的族群
(七) 融合並吸收其他文化的特質
2007-01-28 17:49:15 補充:
**達悟族**
~地理分布~
達悟族在行政區分上隸屬於台東縣蘭嶼鄉,總人口數約四千多),分佈在紅頭、漁人、椰油、東清、胡島、銀野六村。
台灣東南海外的蘭嶼島,面積四十五平方公里,是一火山島。全島大部份為山地,大半為熱帶雨林覆蓋。
達悟族人在山海交接處建立村落,住屋為半穴居。因四周環海,他們以捕魚為生,每年三至六月隨著黑潮迴游到來的飛魚,是族人最重要的漁撈物。也種植並食用薯、芋、栗。因為海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連帶使得魚舟下水禮也成為雅美族年中的重要行事之一。
~文化特色~
(一) 飛魚文化
(二) 唯一沒有獵首的原住民族
2007-01-28 17:49:32 補充:
**卑南族**
~地理分布~
卑南族位於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台東縱谷南方的平原上。
依其起源傳說,分為兩個系統:
一是石生起源說的知本系統,,包括知本、建和、利嘉、初鹿、泰安。
一是竹生起源說的南王系統,,包括南王、檳榔、寶桑。
卑南族分佈於台東縣卑南鄉,共分為八個社,包括知本村、建和村、利嘉村、泰安村、檳榔村、美農村、初鹿村、南王村、溫泉村。昔稱「八社番」。
人口集中在台東縣,其中以台東市比例最高;其次是卑南鄉,總人口數大約九仟多人。
~文化特質~
(一) 精湛的刺繡手藝
2007-01-28 17:50:03 補充:
**布農族**
~地理分布~
布農族分佈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其東側,直到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是部落的散居社會。
現今布農族的分佈地以南投縣信義鄉最多、其次為花蓮卓溪鄉,另外還有分佈於高雄縣桃園鄉、台東縣海端鄉。
總人口數約三萬七千多人
布農人喜歡山居,高山深處常有他們的聚落。是父系社會,行大家族制
~文化特質~
(一) 渾然天成的和音
(二) 沒有頭目,以家族長老為首的社會組織
(三) 合奏的樂器演奏方式
2007-01-28 17:51:24 補充:
**泰雅族**
~地理分布~
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
泰雅的黥面最引人注意,以前,泰雅男子須獵首,女子需會織布,才可黥面。
人口分佈以花蓮秀林鄉最多,分佈區尚有南投仁愛鄉、新竹尖石鄉、桃園復興鄉、花蓮縣萬榮鄉、宜蘭縣南澳鄉。
總人口數約九萬餘人僅次於阿美族,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
~文化特質~
(一)黥面的藝術
(二)精緻的織布藝術
(三)浪漫的口簧琴舞
2007-01-28 17:51:55 補充:
*賽夏族**
~地理分布~
分佈在新竹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和泰雅族毗鄰而居,傳說賽夏族祖先曾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帶,其後又繼續南移。
南賽夏分佈在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瓦羅、卡拉灣、蓬萊村的巴卡散、阿米希、泰安鄉錦水村的巴卡利、馬陵、坑頭、獅潭鄉百壽村。著名的矮靈祭場向天湖即是隸屬於東河村。
族人分佈以苗栗縣南庄鄉最多,主要在東河、蓬萊、南江三村。其次為新竹縣五峰鄉,新竹縣竹東鎮亦有賽夏族人。
賽夏深受泰雅族影響,也有紋面習俗,是父系社會,以矮靈祭聞名。
~文化特質~
(一)黥面與紋身
(二)代表氏族的臀鈴與肩旗
2007-01-28 17:52:18 補充:
**阿美族**
阿美族主要分佈於花蓮、台東兩縣,台東市是阿美族人口分佈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是花蓮光復鄉、吉安鄉、台東縣的東河鄉及成功鎮。
阿美族分佈在台灣山脈東側,立霧溪以南,沿太平洋岸的台東縱谷及東海岸平原。包括台東縣的東河、池上、關山、長濱、成功、卑南、台東市、花蓮縣新城、吉安、壽豐、鳳林、光復、豐濱、瑞穗、玉里、富里、屏東縣牡丹、滿州等十九個鄉鎮市。
阿美人大部份居住於平地,只有極少數居於山谷中。
~文化特質~
(一) 嚴密的年齡階級組織
(二) 具感染力的歌舞
(三) 活潑亮麗的服飾
2007-01-28 12:39:3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紀佩頤 3 · 0⤊ 0⤋
邵族:分布於南投縣魚池鄉及水里鄉,人口約六百人,行政劃分原被歸類在鄒族內,近年來因為原住民族意識強烈反應,在族人的爭取下,行政院終於在民國九十年八月八日公布邵族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十族。相傳邵族的祖先因追逐白鹿而遷至日月潭定居,其部落社會組織是以父系外婚氏族為其文化特徵,受漢文化影響頗深,但其固有的成分依舊存在,每家戶之客室內側之左牆腳所懸掛之祖靈籃,為不見於其他各族的文化特質,頭目平時是部落祭儀的決定者與社會事務的仲裁者,職位通常由長子世襲,而傳統的音樂流傳的很少,最具代表性的音樂是杵歌和杵音。
分布於南投縣魚池鄉及水里鄉,大部份邵族人居住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少部分原來屬頭社系統的邵人,則住在水里鄉頂崁村的大平林,人口約三百多人,這樣的人口數可以說是全世界最袖珍的族群,在民國九十年八月八日被正式定名為台灣原住民的第十族。
邵族人維持著他們傳統的文化,公媽籃(祖靈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公媽籃中,放置著祖先曾經穿戴過的衣服和飾品,這就是邵人祖靈信仰的具體表現-又稱祖靈籃。祖靈籃是神聖的,它保護著全家人的平安;平日不可隨意移動,若遇家中有事,小從買賣牲畜,大至婚喪喜慶,都必須請祭師來向祖靈報告祝禱,假使沒有進行這一步驟,可能就會引起祖靈的不悅,因而降禍至該家族。邵族的祭師稱為"先生媽",全由六位女性擔任,主要負責的工作是和祖靈溝通與主持祭儀的進行;先生媽在邵族的社會中是受人敬重的,她必須是位家庭與婚姻生活幸福的人才有資格。同時,她還必須在資深的先生媽陪伴下,到祖靈地lalu島(現稱光華島)獲得祖靈的認可之後,她才算通過完整的儀式,而六位先生媽又個別掌有數個姓氏的祭儀。卲族的生活方式為魚獵、農耕、山林採集為主,目前日月潭的邵族,是擅漁獵的族群,他們發展出來的魚獵方式,例如『浮嶼誘魚』、『魚筌誘魚』等,是邵族文化獨特之處邵族的杵音為眾所皆知的傳統文化,起源於婦女們在收成時必須將穀物去殼,去殼的方法為各家同時用木樁在石塊上槌打稻穗,因此部落中有著叮叮咚咚的聲響,此後族人覺得該聲音合乎音感,且配合著族中婦女們此起彼落的律動美感,所呈現出來的和諧畫面,目前發展成杵音之舞。早期日據時代,這一種原始音樂便為人所稱道,『湖上杵聲』因而成為日月潭八景之一。
僅附上紹族的介紹, 如果你要其他族群的話,我也有 但是因為字數限制。無法將完整的給您!
但我介紹你一個網站,內由詳細的介紹 以及分布圖 唷!
且圖文並茂 更容易了解。
另外 也提供給你原住民第十三族 唷!
內雖無介紹 如果 你需要我可以給您!
http://www.apc.gov.tw/life/docDetail/detail_ethnic.jsp?cateID=A000140&linkRoot=8&linkSelf=89
連步上的話
嘗試用這一個
http://www.apc.gov.tw/ 到生活網 裡面很豐富的 希望能夠替你解決問題。
2007-01-27 23:03:5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尤命˙莫那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