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因果論是什麼?若說今世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有其因(註:設為「大前提」),與宿命論有何差異?有人說佛教的因果論就是努力論,也就是可以用「今世的努力」改變前世所造的業,那試問:你今世之所以會努力,還不是前世有這個「因」(大前提出現了喔)讓你這一世有努力的「果」?不是嗎?所以還是宿命論嘛!!請善心人士回答,謝謝!
2007-01-22 10:34:52 · 9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本問題解答者「法莊居士」有關「新因」的論點,和敝人之前的觀念是一樣的,但仍舊存有疑問(敝人的疑問就是「因」有可能無中生有嗎?比如今世某一日忽然間救濟了一位窮人,或殺了一個人.......而跟累世無關),不知大家對此論點有何看法?
2007-01-26 11:52:05 · update #1
佛教的因果論是什麼?
答:世間有因必有果,果報須等成熟時。
若說今世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有其因(註:設為「大前提」),與宿命論有何差異?
答:大前提錯誤,有些來自無明,無明則不可考,因為無始。比如說,前世甲對乙有恩(同性),今世乙來報恩(異性),突然愛上甲,因求不得,由愛生恨,種種無明,非是前世所有。
有人說佛教的因果論就是努力論,也就是可以用「今世的努力」改變前世所造的業,那試問:你今世之所以會努力,還不是前世有這個「因」(大前提出現了喔)讓你這一世有努力的「果」?不是嗎?所以還是宿命論嘛!!
答:因果如果這麼簡單就好了,每一世不會一模一樣的,所有假合聚聚散散因緣各不同,今世有今世的際遇,每個人都是全新的個體,雖然帶有前世因果,但今世仍然要看您如何作為。
舉例說:一團紙黏土,揉成人形,再弄回一團,第二次再揉成人形 ,第一次的人形和第二次的人形絕對不相同,一定有一些細微處不一樣。
學佛要跳出因果,而不是與因果糾纏奮鬥。
2007-01-26 20:20:10 補充:
「因」有可能無中生有嗎?
答:有!十二因緣法中第一個就是無明,無明可以說是世間因果的第一因。
【無明】一切惑業,若逆溯之,其源無不歸納於無明。蓋一切惑業,無非由執。由有執故,乃能成障。所以執者,為有著故。所以著者,原無明故。無明之外,無別他因。故此一切惑業,無不歸納於無明也。FROM:【明,楊卓《佛學次第統編》】
一物之生,親與強力者為因,疏添弱力者為緣。例如種子為因,雨露農夫等為緣。此因緣和合而生米。楞嚴經二曰:「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長水之楞嚴經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緣為宗,以佛聖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
2007-01-26 20:29:24 補充:
舉例而言
每個人今天和明天的煩惱不一樣,總是會增減,忽然來忽然去。今年明年,少年老年,也是如此。
煩惱來了,選擇就不同,後續發展也不同,因果也不同。哪個是因哪個是果本就難知,因為有太多太多的因緣生生滅滅。
所以,建議不要擔心這些,要相信學佛就有跳出因果的一天,煩惱解脫的一天。
2007-01-22 13:48:0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無所謂 7 · 0⤊ 0⤋
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我許久,我曾經問過寺院師父
簡單說
今世所承受的任何「果」有兩種情形
一是如你所說,皆是前世所造的因
一則是今世所造的新「因」
換句話說,
這一世會努力,也許是前世所種的因而得的果
但也可能是今世所造的新因(這就是和宿命論不一樣的地方)
至於何者是前世果,何者是今世因
則非貪嗔痴之眾生可分辨也
2007-01-24 10:56:2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常觀 3 · 0⤊ 0⤋
標題:因、緣與果之關係為何 因緣生萬法,係佛法之重要理論,更由因緣而說果報。因是事物之本源,而緣是一種助力,果報則是後來之結局。『緣』者,係指一切事物之間生起一相互交涉之關係,可分心法與色法兩大類。前者又細分為(1)因緣:即自心中業識之種子,彼為成熟心法之主因,故又名親因緣;(2)無間緣:即眾生攀緣之心,前念後念接續不斷,故又名等無間緣;(3)所緣緣:即眾生心念所攀緣之對象,故一切外境皆為所緣之緣;(4)增上緣:即其他所有增加上去之力量。後者亦細分為(1)親因緣:即如一粒麥子具有能生長一棵小麥為因,是最有親切之關係,故名親因緣;(2)增上緣:即如陽光、溫度、水份等,能幫小麥生長茁壯之助力,故名增上緣。經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又云:『諸法因緣生,緣滅法亦滅,吾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其實佛法所言之『因緣』,極其廣泛,但亦極其簡要。其類別可分為三層(1)果從因生:蓋現存之事物,決不會自己如此,必須從因而生,對因名果,即在一定條件和合下,才有『法』之生起,此為佛法之基本觀念,亦以此對治無因論或邪因論;(2)事待理成:蓋現實之一切事象,固然是因果,但在因果中,必有其更深刻普遍之理性,即一切因果事象之所以必然如此,都有其必然性,可謂一切事象,都是依照此必然之理則而生滅、成壞;(3)有依空立:蓋果從因生之事象,及事待理成之必然理則,皆是存在,即是『有』,然而凡是存在之物,必依『空』而立,換言之,即不論存在之事物,或是理則,都必依『否定實在性』之本性而成立,即所謂『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有因有緣滅世間』是也。 由此觀之,『因緣』成熟或不成熟,將關係『果報』之現前與否。而『因』與『緣』之組合可細分為(1)因熟緣不熟:例如某甲因前生是學佛修道者,很有善根(因熟),雖想參加某法師之佛學講座,但因家人極力反對,或出門前身體不舒服,或臨時家中發生急事(緣不熟),而無法完成其『聽講善知識開示』之心願;(2)因熟緣熟:例如某乙因前生是學佛修道者,很有善根(因熟),今生又遇到善知識且家人非常支持(緣熟),故能順利完成其『出家』之心願。(3)因不熟緣熟:例如某丙前生未曾接觸三寶,少善根(因不熟),然而因與有正信佛教之父母有緣,而生在佛教家庭,或與有正信佛教之配偶有緣而結婚,在耳濡目染或家人之誘導下(緣熟)而深信因果,皈依受戒,成為一位很有道行之佛教徒;(4)因不熟緣不熟:例如某丁前生未曾接觸三寶(因不熟),今生又生在外道家庭,也未遇到有正信佛教之配偶誘導學佛,故迷糊過其一生,而不知探求了脫生死之道。 總而言之,善因得善報,惡因得惡報,種『財布施』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財富』之果;種『法布施』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聰明智慧』之果;種『無畏施』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健康長壽』之果;種『念 阿彌陀佛』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往生西方淨土』之果;種『忍辱』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莊嚴標緻』之果;種『殺生』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短命多病』之果;種『偷盜』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貧窮卑微』之果;種『邪淫』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配偶不貞』之果;種『妄言』之因,於緣成熟時,必得『被譭謗』『被詐欺』『被背信』之果。如此林林總總,於<占察善惡業報經>、<分別善惡報應經>、<佛說十善業道經>等大乘經典,都有詳實之開示,請諸仁者自行受持讀誦並為人演說,將是『功德無量』。Wednesday, September 05, 2001
http://home.kimo.com.tw/sclfam/
2007-01-24 18:34:22 補充:
***************************************
有情眾生之所以生死流轉,窮達壽夭,
不是神意創造,不是宿命所定,不是偶然而成,亦不是無因而生,唯是有
因(習氣種子)有緣,才有人生與世界;而吾人之人生與環境,可以由個
人及社會眾生之意志與努力,加以改善及淨化,肯定社會道德,肯定個人
意志,這就是 釋迦牟尼佛所開示之『緣起論』,不同於其他邪說之處,
2007-01-23 10:33:2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果前 7 · 0⤊ 0⤋
每個人的發展確實受到一個或少數幾個主要因緣的影響,
這是因為無量的歷劫累世所造的業所形成
如果因此隨命運而走在既成的因緣路上,就是宿命論
但佛家不講宿命論,
因為在每個人的前方,事實上是有無量的因緣路可選擇的,端看是否要突破改變
只是有的選擇其條件比較弱,必須以更大的力氣去調整
因此,若想改變因緣,突破命運,可同時從兩方面著手
一、種善因、累積福德,如此可增強本身的條件,創造因緣而突破既有限制
二、改變既有的習氣,因為習氣就是走在既有的道路上。去除習氣,累世的條件限制就減少了
現象界、世間法皆不離因緣果,佛家是積極的,不是消極宿命論
2007-01-23 05:40:2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usp 3 · 0⤊ 0⤋
六師外道中之尼犍子的教導與「宿命論」相同
《雜阿含414 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論:汝等宿世作何等業?為何工巧?以何自活?爾時,世尊於禪定中,以天耳聞諸比丘論說之聲,即從座起,往詣食堂,敷座具於眾前坐,問諸比丘:[汝說何等?]時,諸比丘以上所說具白世尊。佛告比丘:[汝等比丘!莫作是說:<<宿命所作>>所以者何?此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不向涅槃。汝等比丘!當共論說:[此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此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是故,比丘!依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世尊教導勿談過去生之宿命,此為「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正覺,不向涅槃」,而應多談四聖諦「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歌星張學友向聖嚴法師詢問他的一位朋友,虔心學佛、熱心公益、濟貧助苦,卻車禍喪生,他問世尊曾在經典上提及這是過去業所造嗎?聖嚴法師回答:「佛陀不作這樣的回答。」即是呼應這部經的精神。
《雜阿含296 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純大苦聚集。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如是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不求前際,言:[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何如?] 不求後際:[我於當來世為有、為無?云何類?何如?] 內不猶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為前?誰終當云何之?此眾生從何來?於此沒當何之?]若沙門、婆羅門起凡俗見所繫、謂說我見所繫、說眾生見所繫、說壽命見所繫、忌諱吉慶見所繫,爾時悉斷、悉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是名多聞聖弟子於因緣法、緣生法如實正知,善見,善覺、善修、善入。]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所說的是「此有故彼有,此生則比生;此無故彼無,此滅則比滅。」如《雜阿含262 經》「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CBETA, T02, no. 99, p. 67, a2-8)
經典中明白指示「一切所受均是前世業所造」為外道的見解,應該有四、五部經,因為篇幅限制,我只能列經名,有機會再說明這些經的含意了。
《雜阿含977經, SN 36:21》,《雜阿含563經,AN 3.75》,《中阿含19經,中部尼柯耶 101 經》:「諸尼乾等如是見、如是說,謂:『人所受皆因本作,若其故業因苦行滅,不造新者,則諸業盡,諸業盡已,則得苦盡,得苦盡已,則得苦邊。』」
2007-01-23 03:38:1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錦坤 3 · 0⤊ 0⤋
在下最喜歡用考試來講因果,因為實在可以用很簡短的幾句就比喻的很清楚
佛所說的因果用考試這件事來比喻如下:
努力用功(因)就有考高分的機會(果)
但是考試時打瞌睡(助緣),為了考試開夜車之故,所以就考的很差(與果不同的報)
第二次考試就記取上次教訓,依然努力用功(因),有了考高分的機會(果),但這次不開夜車,因此考試時各方面狀況都很好(助緣),結果真的考了高分(與果相同的報)
由上面看出了什麼呢?佛陀所說的因緣果報是不是真理由此一眼可看出啊
而宿命論的比喻就很簡單如下:
努力就一定考高分,不努力就考低分
由上面看來是不是一下就能明白哪個比較接近真理了呢?
宿命論並不能說盡真正的因果,佛所說的因緣果報其中當然是包含宿命論基本精神在內,但是改變助緣,改變選擇還是有很大機會可以改變報的
佛所說並不是努力論,努力論與宿命論幾乎無差別,只要努力就會有成就,這是根本的錯誤
正確應該說,我們該努力廣結善緣,若不如此哪有機會能化解自己所造惡業呢?但是對於來到的惡緣則應當知自己過失,去懺悔過去所造惡業,而不因此來怪罪於人又另造惡業,這才是佛要講因果的真正意義所在
佛所說因緣果報不可以只看頭尾,一定要整個來看,只看頭尾很容易就誤會成宿命論了,宿命論就是只有因和報,也只有一因到一報的過程而已,而佛所講的因緣果報也不是如再下形容這樣簡單而已,因緣果報環環相扣,有可能前因扣後緣,更有可能前報扣後果,非常之複雜的啊
祝福您
2007-01-22 20:03:31 補充:
建議您去看看佛所說的<<十二因緣>>,此中包含前世今生與未來環環相扣的因緣,好好思考思考,從中了解一二應當不難
2007-01-22 20:15:20 補充:
佛要人努力並沒有要人努力行善,而是要人努力行六波羅密,要人努力做念佛禪定念經做功課,努力開悟見性,努力修行成佛
期望人人都成佛才是佛陀的本心,而不是期望人人都行善積德享樂啊,佛要人行善積德的動機不是為了要讓人因而能夠享樂,而是要人多修善緣減少惡緣以利修行,不然到處都是冤親債主誰能靜心,並且兼之修福修慧,如此福慧雙修才容易契入佛所說真理
2007-01-22 14:58:44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古老的傳說 6 · 0⤊ 0⤋
一般所聽聞的< 宿命論 >是指此一生如何發展已經命定。
<了凡四訓>上記載袁了凡被一位算命師算準,他何時有何種功名,果然後來是如此沒錯。他以為此生不再會有什麼特別的發展。
後來得遇一位禪師指點,人的命是可以改變的,從此積德行善,以功德簿的記錄來修身養性。
袁了凡功名的發展超過算命師的說法,也生了兒子,壽命也增長。
如果真是宿命論,那袁了凡應該是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改變命運才是。
但是袁了凡可以改變命運,就表示宿命論並不適用在努力積德行善、修心修行的人身上。
中國人造字也是很有意思,「仙」這個字是人往山上走,意思是修心修行。「俗」這個字是人往山谷走,意思是沒有修心修行,甚至愈來愈糟。
「佛」這個字表示成為出世聖人,不是凡人。
2007-01-22 12:20:17 · answer #7 · answered by Tomas 7 · 0⤊ 0⤋
佛教所說的因果論和宿命論是不同的,
先說宿命論,也就是說你或妳的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過去世的命運是如何?今生再如何努力也是沒有用.
是韮菜命或是娘子命,這都是註定好的.
而佛教是徹底的推翻宿命論,佛陀認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今生所做的行為,就是所種下的因,善因必定會得到善果,
善因不會變成惡果,而現在所種下的善因,未來必定有好的果報,
今生所種的惡因,未來也必定受到惡報,
但因和果之間,存在著緣,時間的緣未到,果報也不會成熟受報,
因此今生努力是不會白費,但努力是努力造惡業或善業,才是關鍵,
因此佛教是主張命運是可以改變,
而你認為一樣的是指過去世,過去所造的業,今生都已經在受果報,
這是無法改變的,能改變的是未來,因此修行是為未來世而修,
雖然是為未來而修,但今生已經得到改變,
因為現在未來是相連接的,一念通三世,
因此當下的心,活在懺悔和感恩之下最重要,
有過錯就懺悔,順境時就感恩,這才是幸福光明人生,
和宿命論是大不相同.
2007-01-22 12:07:15 · answer #8 · answered by ? 6 · 0⤊ 0⤋
請切記
佛教是講求 [因緣果]
並非如您所言 之[因果= 宿命論 ]
這"緣" 非常可貴 經由 長期 精進 或 懈怠(改變習性)
而改變 可能的結果...
2007-01-23 22:27:59 補充:
的確 是
此[大前提]的 假設不盡理想
2007-01-25 22:49:43 補充:
先弄清楚
何為"因"? 何為"緣"?
何為"果"? 何為"報"?
之後方向 或許 較為正確
2007-01-22 11:47:22 · answer #9 · answered by 阿里山國家公園皮皮剉冰店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