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謂「 異 讀 字 」 呢 ?
2007-01-12 08:46:17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Tony Cheung※ 6 in 社會與文化 ➔ 語言
「異讀字」:也稱“多音字”,也就是同一字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的字,但意思相同。例如:「杷」讀p>a 、pa、 ba。多的可達五六個或八個讀音。這種多音字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字多音。
異讀字是歷史發展的結果。產生異讀字的主要原因有四個:
一是由於古今讀音發生了變化產生新舊兩讀(例:廣州話裏"游說" 的"說"以前讀作〔soey3〕(歲),現在讀作﹝syt8﹞(說);
二是由於文白異讀(例:普通話裏"單薄"口語讀作dan bao,書面語讀dan bo (正確讀音為dan bo) ,廣州話裏"姐姐"口語讀作﹝ze4 ze1﹞,書面語讀﹝ze2 ze2﹞(正確讀音為﹝ze2 ze2﹞));
三是由於口語變讀產生分歧(例:普通話裏"波浪"讀作bo lang或po lang(正確讀音為bo lang) ,廣州話裏"時間"的"間" 讀作﹝gan1﹞(空間的’間’)或﹝gan3﹞(間隔的間)(正確讀音為〔gan1〕) ;
四是由於有的漢字按"聲旁"誤讀而產生兩讀,久而久之,形成異讀(例:普通話裏"酵母"讀作jiao mu或xiao mu (正確讀音為jiao mu) ,廣州話裏"綜合"的"綜" 讀作﹝dzung3﹞或﹝dzung1﹞(正確讀音為﹝dzung3﹞))。
如差"字在普通話裏共有6個讀音,其中4個是常見的讀音,但在廣州話裏只有3個讀音。"差不多" "差不離" "差得遠"的"差",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ha,廣州話裏的讀音則是﹝tsa1﹞;另外"偏差" "誤差" "一念之差"的 "差", 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ha,但在廣州話裏的讀音卻和上面一樣,也是讀﹝tsa1﹞;至於 "差遣" "出差" "公差" "差役"的 "差",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hai,在廣州話裏的讀音是﹝tsai1﹞。最後"參差不齊" "參差錯落"中的"差" 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i,在廣州話裏的讀音是﹝tsi1﹞。此外,在普通話裏"差"字另外有2個讀音:chai,同"瘥",病愈;cuo,通"蹉",跌。
上面舉例中有"公差"一詞,其中的"差"字在普通話及廣州話裏都有兩種不同的讀音,因而產生詞義之差。普通話裏的讀音為gong chai或廣州話裏的讀音是﹝gung1﹞﹝tsai1﹞的"公差",意思是臨時派去辨公事,也指差役;普通話裏的讀音為gong cha或廣州話裏的讀音是﹝gung1﹞﹝tsa1﹞的"公差",是數學上的一個名稱,等差(cha/﹝tsa1﹞)級數中任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cha/﹝tsa1﹞)永遠相等,這一相等的差叫做"公差",此外,"公差"亦可指在機器製做業中,對機械或機器零件的尺寸許可的誤差。
更多有關「異讀字」請參考此網頁: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emYfYSuGY1oJ:pth.linqi.org/yueyu-pth/duoyinzi.html+%E7%95%B0%E8%AE%80%E5%AD%97&hl=zh-TW&gl=hk&ct=clnk&cd=9
2007-01-12 08:50:5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3 · 0⤊ 0⤋
古代漢語中單音詞比較多,為了區別字義,很多時同一個字會有不同的讀音。這種同字異讀的字詞,稱為「異讀字」。例如:
「樂」:1. 作形容詞,指「喜悅」時,音落,如快樂、歡樂等。
2. 作名詞,指「音樂」時,音岳,如樂器、交響樂。
「惡」:1. 作形容詞,與「善」相對時,音堊,如善惡、醜惡等。
2. 作動詞,指「討厭」時,音烏(去聲),如厭惡等。
有時異讀字的聲韻皆同,只有聲調變化,這就是前人所說的「破讀」。例如:
「飲」:1. 作「喝」解,音欽(陰上聲),如飲水。
2. 作「給牲畜水喝」講,音蔭,如飲馬、飲牛。
「勝」:1. 作「勝利」講,音聖,如勝敗、勝負等。
2. 作「禁得起」講,音升,如勝任、不勝負荷等。
一些承襲古音的專有名詞讀音比較穩定,不易受語音發展變化的影響。例如:
「番」:一般讀「翻」音;作地名「番陽」時唸「婆」;作地名「番禺」時諗「潘」。
異讀字是漢語的一個特色,它的多音有辨別詞義的作用,不能一刀切把它統一過來,正如「銀行」不能讀「行」(xing);「人參」不能念「參」(can)。翻查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或可給我們一點啟示,「樂」字只有「le」和「yue」兩個讀音;有些舊的讀音已逐漸消失了。
我們一般對甚麼書面語口頭語沒有一個很強的概念,有時候也會把一些書面語當口頭語來說。於是,我們一般人念「仁者樂山」沒問題。如此,因應身分、時間和環境不同,會產生迥異的語境和說話風格。
以下將"差"字作為例子,用以說明缺少某種讀法的字。
差"字在普通話裏共有6個讀音,其中4個是常見的讀音,但在廣州話裏只有3個讀音。"差不多" "差不離" "差得遠"的"差",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ha,廣州話裏的讀音則是﹝tsa1﹞;另外"偏差" "誤差" "一念之差"的 "差", 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ha,但在廣州話裏的讀音卻和上面一樣,也是讀﹝tsa1﹞;至於 "差遣" "出差" "公差" "差役"的 "差",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hai,在廣州話裏的讀音是﹝tsai1﹞。最後"參差不齊" "參差錯落"中的"差" 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i,在廣州話裏的讀音是﹝tsi1﹞。此外,在普通話裏"差"字另外有2個讀音:chai,同"瘥",病愈;cuo,通"蹉",跌。
上面舉例中有"公差"一詞,其中的"差"字在普通話及廣州話裏都有兩種不同的讀音,因而產生詞義之差。普通話裏的讀音為gong chai或廣州話裏的讀音是﹝gung1﹞﹝tsai1﹞的"公差",意思是臨時派去辨公事,也指差役;普通話裏的讀音為gong cha或廣州話裏的讀音是﹝gung1﹞﹝tsa1﹞的"公差",是數學上的一個名稱,等差(cha/﹝tsa1﹞)級數中任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cha/﹝tsa1﹞)永遠相等,這一相等的差叫做"公差",此外,"公差"亦可指在機器製做業中,對機械或機器零件的尺寸許可的誤差。
異讀字是歷史發展的結果。產生異讀字的主要原因有四個:
一是由於古今讀音發生了變化產生新舊兩讀(例:普通話裏"危險"以前讀作wei xian,現在讀作wei xian,廣州話裏"游說" 的"說"以前讀作〔soey3〕,現在讀作﹝syt8﹞);
二是由於文白異讀(例:普通話裏"單薄"口語讀作dan bao,書面語讀dan bo (正確讀音為dan bo) ,廣州話裏"姐姐"口語讀作﹝ze4 ze1﹞,書面語讀﹝ze2 ze2﹞(正確讀音為﹝ze2 ze2﹞));
三是由於口語變讀產生分歧(例:普通話裏"波浪"讀作bo lang或po lang(正確讀音為bo lang) ,廣州話裏"時間"的"間" 讀作﹝gan1﹞或﹝gan3﹞(正確讀音為〔gan1〕) ;
四是由於有的漢字按"聲旁"誤讀而產生兩讀,久而久之,形成異讀(例:普通話裏"酵母"讀作jiao mu或xiao mu (正確讀音為jiao mu) ,廣州話裏"綜合"的"綜" 讀作﹝dzung3﹞或﹝dzung1﹞(正確讀音為﹝dzung3﹞。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政府積極統一字音,推行普通話為官方法定語,同時做好其審音工作,好讓普通話能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語。 普通話異讀表統一了讀音,減少了異讀。但是,在現代通用漢字中,異讀字仍然較多,而且有存在的必要。 這不免對香港人學習普通話時造成難點。而坊間也未見大量的粵普多音字對照的書籍以供參考,這就更要求我們認真地學習並掌握異讀字的讀音,了解它們在組合成不同的詞語時的不同字音和字義,以免讀錯。
2007-01-12 09:21:5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志文 3 · 0⤊ 0⤋
以本人的理解,異讀字是一字幾個音的意思,是否理解錯誤,希望有識之士指正。
2007-01-12 08:56:1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慧雲 2 · 0⤊ 0⤋
秦始皇當年實行"書同文"的政策,統一全國文字,改變了當時"文字異形"的問題,但是在"言語異聲"方面并沒有採取什麼措施。因此,種種不同的方言在國內流傳,甚至同一字在同一時地都有多種讀音,我們稱之為異讀字。
異讀字也叫多音字,也就是同一字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的字,多的可達五六個或八個讀音。這種多音字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字多音。
異讀字是歷史發展的結果。產生異讀字的主要原因有四個:
一是由於古今讀音發生了變化產生新舊兩讀(例:普通話裏"危險"以前讀作wei xian,現在讀作wei xian,廣州話裏"游說" 的"說"以前讀作〔soey3〕,現在讀作﹝syt8﹞);
二是由於文白異讀(例:普通話裏"單薄"口語讀作dan bao,書面語讀dan bo (正確讀音為dan bo) ,廣州話裏"姐姐"口語讀作﹝ze4 ze1﹞,書面語讀﹝ze2 ze2﹞(正確讀音為﹝ze2 ze2﹞));
三是由於口語變讀產生分歧(例:普通話裏"波浪"讀作bo lang或po lang(正確讀音為bo lang) ,廣州話裏"時間"的"間" 讀作﹝gan1﹞或﹝gan3﹞(正確讀音為〔gan1〕) ;
四是由於有的漢字按"聲旁"誤讀而產生兩讀,久而久之,形成異讀(例:普通話裏"酵母"讀作jiao mu或xiao mu (正確讀音為jiao mu) ,廣州話裏"綜合"的"綜" 讀作﹝dzung3﹞或﹝dzung1﹞(正確讀音為﹝dzung3﹞))。
粵普同為多音字
異讀字以一字多音的居多,而常用字中大約有三、四百個字是多音多義的。
一字多音的異讀字的例子有:
普通話的讀法
廣州話的讀法
卡
卡車
ka
〔ka1〕
關卡
qia
〔ka3〕
覺
睡覺
jiao
〔gao3〕
覺得
jue
〔gog3〕
少
多少
shao
〔xiu2〕
少年
shao
〔xiu3〕
相
互相
xiang
﹝seng1﹞
相貌
xiang
﹝seng3﹞
長
生長
zhang
〔zeng2〕
長短
chang
﹝ceng4﹞
樂
快樂
le
﹝log6﹞
音樂
yue
﹝ngog6﹞
屏
屏息、
bing
﹝bing2﹞
屏風
ping
﹝ping4﹞
幾
幾乎
ji
﹝gei1﹞
幾個
ji
﹝gei2﹞
有一些字粵語跟普通話裏的讀法不相對應的,如缺少某種讀法或只有一種讀法。遇到這些字時就要多加留心,弄清字音或字義的關係,否則很容易讀錯。
以下將"差"字作為例子,用以說明缺少某種讀法的字。
差"字在普通話裏共有6個讀音,其中4個是常見的讀音,但在廣州話裏只有3個讀音。"差不多" "差不離" "差得遠"的"差",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ha,廣州話裏的讀音則是﹝tsa1﹞;另外"偏差" "誤差" "一念之差"的 "差", 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ha,但在廣州話裏的讀音卻和上面一樣,也是讀﹝tsa1﹞;至於 "差遣" "出差" "公差" "差役"的 "差",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hai,在廣州話裏的讀音是﹝tsai1﹞。最後"參差不齊" "參差錯落"中的"差" 在普通話裏的讀音是ci,在廣州話裏的讀音是﹝tsi1﹞。此外,在普通話裏"差"字另外有2個讀音:chai,同"瘥",病愈;cuo,通"蹉",跌。
上面舉例中有"公差"一詞,其中的"差"字在普通話及廣州話裏都有兩種不同的讀音,因而產生詞義之差。普通話裏的讀音為gong chai或廣州話裏的讀音是﹝gung1﹞﹝tsai1﹞的"公差",意思是臨時派去辨公事,也指差役;普通話裏的讀音為gong cha或廣州話裏的讀音是﹝gung1﹞﹝tsa1﹞的"公差",是數學上的一個名稱,等差(cha/﹝tsa1﹞)級數中任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cha/﹝tsa1﹞)永遠相等,這一相等的差叫做"公差",此外,"公差"亦可指在機器製做業中,對機械或機器零件的尺寸許可的誤差。
下面會列一些在普通話裏有多種的讀音,而廣州話裏只有一種的讀音的字。
普通話一字多音,而廣州話一字一音的異讀字的例子有:
普通話的讀法
廣州話的讀法
薄
薄餅
bao
﹝bog6﹞
薄
bo
杉
紫杉
shan
﹝cam3﹞
杉篙
sha
秘
秘魯
bi
﹝bei3﹞
秘密
mi
殼
蛋殼
ke
〔hok3〕
地殼
qiao
露
露面
lou
〔lou6〕
露營
lu
給
交給
gei
〔kep7〕
給予
ji
還
還是
hai
﹝wan4﹞
還書
huan
大
大概
da
﹝dai6﹞
大夫
dai
普通話的讀法
廣州話的讀法
薄
薄餅
bao
﹝bog6﹞
薄
bo
杉
紫杉
shan
﹝cam3﹞
杉篙
sha
秘
秘魯
bi
﹝bei3﹞
秘密
mi
殼
蛋殼
ke
〔hok3〕
地殼
qiao
露
露面
lou
〔lou6〕
露營
lu
給
交給
gei
〔kep7〕
給予
ji
還
還是
hai
﹝wan4﹞
還書
huan
大
大概
da
﹝dai6﹞
大夫
dai
另外,亦有一些字在廣州話裏有多種的讀音,而普通話裏只有一種的讀音。
廣州話一字多音,而普通話一字一音的異讀字的例子有:
普通話的讀法
廣州話的讀法
衷
由衷
zhong
〔dzung1〕
衷心
﹝tsung1﹞
糖
吃糖
tang
〔tong2〕
糖果
〔tong4〕
筒
紙筒
tong
〔tung2〕
萬花筒
〔tung4〕
鍛
鍛練
duan
〔dyn3〕
鍛造
〔dyn6〕
廚
廚房
chu
〔tsoey4〕
廚師
〔tsy4〕
刊
刊物
kan
〔hon2〕
報刊
〔hon1〕
癱
癱在地上
tan
〔tan1〕
癱瘓
〔tan2〕
坐
坐下
zuo
〔dzo6〕
坐好
〔tso5〕
一字多音多義異讀太多,確實使人難以掌握,令學習普通話的困難大增,因此要盡可能取消異讀,或減少異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政府積極統一字音,推行普通話為官方法定語,同時做好其審音工作,好讓普通話能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語。 普通話異讀表統一了讀音,減少了異讀。但是,在現代通用漢字中,異讀字仍然較多,而且有存在的必要。 這不免對香港人學習普通話時造成難點。而坊間也未見大量的粵普多音字對照的書籍以供參考,這就更要求我們認真地學習並掌握異讀字的讀音,了解它們在組合成不同的詞語時的不同字音和字義,以免讀錯。
2007-01-12 08:51:31 · answer #4 · answered by mcjo666 7 · 0⤊ 0⤋
異讀字咩即係雙音字囉, 如難,行。
2007-01-12 08:51:1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HKTHMK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