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一月中旬,多倫多至今仍然未泠,我們剛與好友們在尼亞加拉大瀑布渡過一個週末,曖冬遊人如鯽,為此行我寫了以下的一首詩。 這首詩的平仄和押韻都合乎七律的規格,但在詩意或用詞方面,希望高手能賜教,歡迎指正修改,在此先行謝謝。
深冬未見冰霜降 (平平仄仄平平仄)
好友同遊樂並肩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百頃碧波流盡處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環瀑布現當前 (平平仄仄仄平平)
隆隆水響聲不斷 (平平仄仄平平仄)
攘攘人潮夜未眠 (仄仄平平仄仄平)
那懼寒風吹撲臉 (仄仄平平平仄仄)
難得共聚是機緣 (平平仄仄仄平平)
2007-01-12 07:22:25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sll 3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首段內打錯兩個字,現改正: 冷、暖
2007-01-12 07:40:26 · update #1
多謝薯片君的指教,「肩、前、眠、緣」都屬於下平聲一先韻,押韻方面是沒有問題。 不過你的改動『話當年』,既符合平仄,同樣押韻,確然比我寫的順暢,為此我也將首聯的『好』友改為『舊』友。 這是我第一首寫成的七律,為了兼顧七律的格律要求,感情表達方面確是不足,我會再想想。 謝謝。
2007-01-14 22:25:25 · update #2
這首七律寫得頗佳。敍事寫景,有層次,有聲色,情景脈絡清晰,前因後果交待分明,收筆亦有嘗試點出意蘊。當然,在構章舖排、遣詞用語、對仗形式、音律節奏、創造意韻等各方面,仍可再加斟酌,追求改進,這些稍後再討論。現在先研究詩的表現形式與主題立意。本詩的題材可以說是屬於山水類別,以寫景敍事為主線,不一定需要有甚麼寓意或寄託(事實上這首詩是有的),縱然是有,用淡筆寫,隱而不露為上。剖析整首詩的各層面,可以看到,事件是一觀光之旅;場景是以瀑布景觀聞名之旅遊勝地,故景物描寫以瀑布為重點;人物是作者與一眾友好。而促成這次旅遊的主因,是一個反常的暖冬,這就是詩中所想述說的主題「緣」。人生的遇合,很多時都來得有點莫名其妙,聚也無常,散也無常,時喜時悲,令人既感無奈卻也留下盼望的空間。機遇就常是突如其來,倏忽擦身而過,危機避不開,自成禍害。好的機遇,視若無睹,把握不住,亦屬枉然,縱然看到了,得著而經歷了,但不曉得珍之重之惜之,很可能也是白過了,未能盡體其善、盡歷其美,誠屬憾事。詩的寓意,個人感受,就在於珍緣、惜緣的內蘊。
現在對這首詩進行具體分析:
(一)格律:詩中有些字的平仄,是標得不大準確。當中包括,第三句第三字「碧」,第四句第一字「一」,第五句第六字「不」,第八句第二字「得」。這幾個都是入聲字,屬仄聲。「碧」字與「一」字,前者在第三位,後者在句首,皆不影響格律,可用。但第五句六位的「不」字,就有影響了,因為整句平仄變成「平平仄仄平仄仄」,是一拗句,並非不可以用,而是須要在對句,亦即第六句的五位(夜字之處),改仄為平,補回一平聲字作救。換言之,可以有兩個選擇,一是修改出句「不」字回復正格,或是改動對句「夜」字以作拗救。如何取捨,稍後再談。至於尾句「得」字,由於處身於第二位,屬於辨別句式(仄起或平起之分)的關鍵位,那基本上是不容許改動的,所以要考慮如何作出修正。詩的其餘部份,平仄基本合乎格律,但也有些地方值得斟酌。唐人寫詩,有所謂「上尾」的避忌。「上尾」聲病,源於沈約,但唐時的「上尾」意義,已然變易,簡單說,為求詩篇音韻和諧,聲調鏗鏘,有些詩人主張,不單要分平仄,在句中四聲更要交替輪用,當然這樣的講究,是並不實際的,亦是過於偏重形式了。但唐時詩人,對出句句腳的仄聲字,多會留意用不同聲調交替使用,例如第一句句腳(以不入韻計)用了去聲,第三句句腳就盡可能用上聲或入聲,餘此類推,目的是不用同樣的仄聲作為相連的出句句腳,令變化多一點。另外,也會在句中,盡量避免兩相連的仄聲用同調,但一般來說,詩人對句中安排不及句腳的安排講究。這個「上尾」的忌諱,只是唐詩人寫作上的習慣,不算是格律上的要求。只不過有時若感覺詩句讀起來過於呆滯,可能就是犯了「上尾」,按其指引而稍作調節,可能效果會改善了,也是頗為值得留意的。像本詩四句出句(降、處、斷、臉),聲調是(去、去、去、上)的編排,可說是犯了「上尾」,至於要不要改,則需視乎其他方面,一起衡量,看整體效果才可定奪。
(二)對仗:中間兩聯的對仗,基本上寫得很好,但內容方面,感覺太過集中於瀑布的描寫(佔了三句),意境略為偏狹了一點。順帶一提,律詩中間兩聯,有所謂「合掌」的忌諱,這裡的意思是,兩聯的結構、節奏,要盡量避免雷同,給人平板呆滯,重複而沒有變化的感覺。看看杜甫《登高》一詩,中間兩聯是「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頷聯與頸聯,是刻意用不同的結構來寫,另外尾節三字,前者是二、一節奏,後者是一、二節奏。分別是明顯的,令人感覺形式有別,朗讀起來,又含有變化。這方面是須要特別留意的,本詩中間兩聯,雖然結構不盡相同,但節奏是基本相同的,所以變化是不夠充分了。還有的是,聯句一般要求對句的氣勢略強於出句,上下聯氣勢相當也可以,但對句弱於出句就不是太好。本詩的頷聯(百頃、一環),感覺上對句在氣勢上是稍為弱了點,加以改善就較好。至於用詞方面,「聲不斷」對「夜未眠」是稍嫌在意韻上扣得不夠準,而前一聯「碧波」一詞對「瀑布」,似覺平淡了點,且失去了顏色相對的效果。如何改善,稍後再談。
(三)篇章組織:這裡暫時只談起篇及收篇。詩詞的開頭是十分重要的,要寫得精簡明快,自然而不落俗套,有特色而不覺堆砌,既能開闊境界而引出後文,又可敲定整首詩的基本調子,故此要全面考慮,方可落筆。這首詩的起句,基本上已點出了「緣起」,引動了事件的發端,亦與收篇相呼應,寫得頗有心思,只感用語較為平淡了些,帶不出本詩「輕快」、「愉悅」的調子,營造氣氛略為不足。本篇的起篇,是屬於「寫景發端」,若能加點移情的效果,將會更為活潑,更能渲染氣氛。至於收篇,其中一個要求,就是總結全篇,以明確主旨。本詩基本上已可做到這方面的要求,回應了起篇「緣起」,而以一「警策句」結尾。「警策句」是屬於收篇法的其中一種手法,此處是用了一類似哲理句滲入議論成份的句子作收篇,總結了「緣」之珍貴,亦含蓄地植入「惜緣」的意蘊。只是尾聯收篇的兩句,那借助對比的烘托氣氛,營造得不太理想,而收句的用語,又略嫌不夠順暢,影響了效果。
現在討論一些具體的修改建議:
(一)首聯:「深冬未見冰霜降,好友同遊樂並肩。」首句「深冬」、「冰霜」兩詞,前者略顯生硬,後者讀來易生歧義,而整句寫來意韻略不足。次句「好友」一詞,略為平淡了些。如前文所說,起篇除了要負起基本任務外,若可寫得較有特色為佳,其中一種手法是加進「移情」的筆觸。可考慮這樣的改動:「司寒造美凝霜晚(上聲),故舊同遊樂並肩。」司寒是指冬天之神,將自然現象人格化了,形象活潑點,且滲透出一點喜悅之情,為調子著色,「造美」一詞,亦為承接句帶出了邏輯線,點出了暖冬得機作山水之遊的「緣起」。
(二)頷聯:「百頃碧波流盡處,一環瀑布現當前。」這聯是有著流水對的結構,出句氣勢大,對句略嫌稍弱。不太清楚用「一環」的原意,是否在形象上很傳神呢。若然不是的話,可考慮用「千尋」對「百頃」,以「白練」對「碧波」。尋是長度單位,千尋是言其宏大。「練」是熟絹,「白練」一般代指瀑布,「白」可與「碧」作顏色對。全聯則形與色兼具,對句氣勢可與出句相當。改動後:「百頃碧波流盡處(去聲),千尋白練出當前。」原句的「現」字也好,但感覺用「出」字更傳神。
(三)頸聯:「隆隆水響聲不斷,攘攘人潮夜未眠。」這一聯寫得很好,巧用了疊字加強效果,而對句融入了作者及友人的情懷在內,那高漲的遊興,既有內因,也受著環境的薰染,句子是既寫景,又抒懷,盡情於此會、盡興於此時,也是尾聯那「惜緣」的脈絡所在。出句如前文所說,「不」字令句子成了拗句,而「聲不斷」對「夜未眠」,有感帶不出意韻,故建議修改出句,保留對句。改動如後:「隆隆水響聲無歇(入聲),攘攘人潮夜未眠。」用「無歇」對「未眠」,帶出了不休不眠的意韻,出句的「聲」,不單只是指「水響」,也是暗寫人語喧喧,話興正濃,「水響」蓋不了「人語」,兩皆「無歇」之意。
(四)尾聯:「那懼寒風吹撲臉,難得共聚是機緣。」出句「那懼」一詞,似略覺被動,且有點色厲內荏之感。「寒風」若果是實寫,似乎與暖冬的氣氛有點相背,若是虛寫,以代指不可測的未來,則略嫌寫得含糊了一點。對句「得」字如前文所說犯了律,要更換,亦可同時考慮改善句子的暢順度。建議出句用虛寫的筆法,以「朔風(即北風)」來代指不可測的未來,以「休管」一詞取代「那懼」,加強積極性,強調重此刻相聚之彌珍,何用耿耿於來朝聚散之無常。對句基本保留「緣」的主題,重新組合字詞,以作結語。改動後為:「休管朔風終撲臉(上聲),人生幾得聚頭緣。」
全首詩改動後的面貌:
司寒造美凝霜晚(上聲),故舊同遊樂並肩。
百頃碧波流盡處(去聲),千尋白練出當前。
隆隆水響聲無歇(入聲),攘攘人潮夜未眠。
休管朔風終撲臉(上聲),人生幾得聚頭緣。
第三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及第七句「平仄仄平平仄仄」皆是本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的變式,且是詩句中常用的句式,合乎格律。
寫詩的方法千變萬化,也受著作者的性格所主導,沒有絕對的標準,亦很難直接比較優劣。只要掌握基本原理,個人大可按自己的才情性格,善加發揮,自然可以建立出獨特的風格。寫詩是很好的怡情養性方法,若然有興趣,就不妨多作嘗試,盡享個中苦與樂,那過程已是彌足珍貴了。
以第一篇習作來說,這首詩是寫得相當有水準的,令人驚喜。只要繼續多寫多看,就必然會有進步的。個人建議,除了考慮參加這方面的課程,不妨考慮購置兩本參考書藉,一是王力的《漢語詩律學》,一是何文匯的《粵音平仄入門‧粵語正音示例合訂本》。兩者都是內容豐富,對研習詩學甚有幫助呢。繼續努力吧!
2007-01-15 11:19:1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tse127 6 · 0⤊ 0⤋
尼亞加拉大瀑布o既雄壯可於詩中頷聯同埋頸聯分別見其景、聞其聲;
個人認為幾對聯句o既意境並唔平衡,尤其首聯真係要諗下!
~in 作韻 (肩、前、眠),尾聯何以「機緣」作結呢?(「~難得共聚話當年」如何?)
「碧、一、不、得」四字為入聲字屬仄聲。
意境方面,並未感受到你有何觸動,想清楚再寫吧!
2007-01-14 21:14:1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Chips 4 · 0⤊ 0⤋
跟上兩位網友的見解一樣,樓主寫的真是好詩,
特別是第三至六句的對偶句,甚佳!
2007-01-13 18:59:0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7 · 0⤊ 0⤋
情景不是太深刻,但用詞不算太差,中間的對偶句良好。
2007-01-12 14:20:51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