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女兒節的資料~我很急!!要交報告用的~!!
快點!快點!快點!快快快

2007-01-12 04:25:01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teddy 1 in 社會與文化 節慶 其他民俗與地方節慶

3 個解答

女兒節的由來:

據說在日本的平安時代(794─1192)受到當時唐朝(618─907)上巳日的風俗影響,三月初巳日人們用紙做成人形狀,意思是將自己身體的不適轉移到人形上去,然後放入河流飄走。現在日本仍有些地方保持這種習俗。在3月3日的傍晚舉行儀式,把各式各樣的人形娃娃隨著供品漂流到河裡去,病痛災難遠遠的漂走,祈求更健康、平安。

人形娃娃的擺飾方法

精巧的人形娃娃的擺法也是很講究的。一般來說,最上階金色屏風前的兩樽穿著豪華的分別是左為穿著衣冠束帶的天皇及右為穿著厚厚的十二單衣的皇后。

我們以七階擺飾為例,為大家介紹一般較為普遍的擺飾方法。

最上階:一對天皇及皇后稱為親王夫婦宮廷人形。
第二階:三名宮女,手執酒、酒杯、及酒壺。
第三階:演奏音樂的五人樂隊。
第四階是隨從,年輕和年老的大臣。
第五階:三名僕人。
第六階:通常擺些小型的梳妝台類的嫁妝用家具。
第七階:牛車、籠子和轎子等。

一般需要15個人形娃娃,七階的台子,加上其他飾品的話,價錢不菲。不過,也就選擇階數較少的台子。如:5階、3階或1階。和中國不同日本人視奇數為吉數。

人形娃娃的價格及費用承擔

由於人形娃娃它是可以代代相傳,當嫁女兒的時候,把人形娃娃和新添購的家具作為嫁妝讓女兒帶走。女孩第一次過的女兒節,人形娃娃都是娘家方面提供,時至現在,費用的承擔,都是有兩家平分、對折。有的因為小朋友還小,所以一般都不會買太昂貴的娃娃,反而都是逐年添購補充。如果娘家本身的人形娃娃收藏較好的話,可以傳給自己的女兒,也就無需再多花錢了。有些名門世家的人形娃娃歷代相傳,累積到幾十數百個,每年擺飾出來都相當壯觀,有的甚至是從江戶時代就傳下來,有數百年歷史,並且被列為國家指定的特別文物,其價值難以估計。

一套普通的人形娃娃約起碼15萬日元─50萬日元,更昂貴的高達100萬元日元以上。所以近年來有不少人購買只有天皇及皇后的一階台子,或是一套放在玻璃箱裡的小型人形,價格相宜,也方便擺設。

人形娃娃的擺飾時間

通常都在3月3日之前一、二個星期裡的吉日開始做準備。最重要的是,一過3月3日就要趕緊把人形收起來,否側,人們相信,這會影響到女孩子的婚期,擔心將來女孩子很難嫁出去。

人形娃娃的應節料理

人形娃娃的擺飾上,第四階裡兩名隨從中間放置著菱形粘糕、彩色米餅和白酒等,這些都是女兒節的應節物。

蛤蜊(蜆的一種)也是在女兒節最常吃到的東西,因為蛤蜊都是兩片兩片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殼一定無法密合,所以就藉此來象徵女性對愛情的專一。另外還有些料理,譬如清湯、花壽司等等。

女兒節當天雖然不是國定假日,但家中的成員大都盡量聚在一起祝福女孩子健康平安的長大成人。

對於受到邀請的客人來說,送禮時多選擇像桃花,和女兒節有關的玩具,或小點心等去慶祝,當然也可以送禮金。通常都在3月3日前三週的奇數日登門送禮。前往這種場合慶祝的時候,都盡量穿著顏色鮮豔的衣服,以配合整體氣氛。

還有回禮通常在節慶完後一個禮拜之內寄出,送的是節慶用的及紅白色方塊糖的組合禮。現在也有在回禮時,附上一張女兒節當天和人形娃娃合照的可愛照片。
嚴格來說,像這麼勞師動眾邀請人家來家裡同樂,節慶完後還要回禮等繁重的禮俗,多是第一次為小孩辦女兒節的時候,而以後的女兒節就都是較親近的家人一同慶祝了。
日本的傳統節日和中國的唐朝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日本人崇美、崇洋,但是日本人在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方面,並沒有受到西方太大的影響,能夠一直秉持自己的傳統文化這一點來看,還是比較令人欽佩的。
其實古時的日本受到我們盛唐文化的影響,盛唐時期四時節令項目繁多,直到現在日本去基本傳統的五大節日:正月初七人日,三月三日上巳,五月五日端午,七月七日七夕,九月九日重陽。另外還有二十四氣節,冬夏二至和春秋二分,加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等,都是來源於當時的唐朝。只不過,他們將原來的舊曆轉為西曆而已。

2007-01-13 12:18:3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女兒節的日文是雛祭り

女兒節又稱雛祭、桃花節、偶人節,家中有女兒的家庭會在每年的三月三日替女孩穿上鮮豔的和服,擺飾偶人娃娃雛人形,並為雛偶人供上紅、白、黑三色的菱形粘糕和桃花,主要目的是要祈求擺脫惡運、災難,保佑這個女孩子的平安幸福及健康的成長。

由來:
日本的雛祭是從中國傳去的:3月上巳之時到水邊清洗身上不潔之物,借水的靈力驅除邪惡和不祥之氣,因為在那時一般人都認為上巳這天是災禍的日子,為了消除附在身上的厄運及污穢之物以確保平安。這種活動稱「褉」。後來才把三月三日作為上巳節固定下來,這大約起源於周代,在中國宋代以前是個很受重視的節日,魏以前稱為上巳。宋代之後,上巳節已近消失在中國;但在日本就不一樣了,三月三日是日本五大傳統節日之一(農曆一月八日、三月三日上巳、五月五日端午、七月七日七夕、九月九日重陽),節日風俗延續至今,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三月三日在明治維新以前指陰曆,後多改指陽曆。從名稱上看,日本也稱三月三或三月上巳,同時也稱女兒節、雛祭,反映出日本的節日文化特點。

在日本,關於三月三節日習俗的記載,最初是曲水流觴的活動,並被公認是由中國傳入延續下來,逐漸演變為日本的女兒節。關於曲水宴風俗,最早能看到這一記載的日本文獻是西元720年編成的《日本書記》,顯宗天皇元年(485)三月條載:“三月上巳,行幸後苑,另設曲水宴。”在《荊楚歲時記》則是這樣描寫三月三日的“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晉代文人雅士曲的水流觴活動完全有可能在五世紀前為日本統治階級所仿效,傳到日本之後,主要是天皇及貴族所從事的活動,大約一直興盛到日本平安時代前期,此一時期,日本民間是否存在三月三節俗,卻不見記載。而“褉’’也在奈良時代末期(792)傳到日本,據《類聚國史》載,桓武天皇延歷十一年(792)三月丁巳,“行幸南園袚褉,命群臣賦詩。”可見曲水宴已經加入袚褉的內容。

袚褉後來又與日本民族固有的習慣、神道教中的習俗相結合。平安時代(794~1192)初期,用來袚褉的祭物是撫物或贖物,即天皇用供奉在陰陽寮的偶人觸撫身體,然後吹上一口氣,再同身上脫下的外衣由侍臣拿到河邊順水漂走。貴族間則自製樸素的紙偶人來裝飾,節慶過後便把它放入河中或海裡隨波而去,象徵偶人代替自己與病痛災難一起遠遠的漂走,這也是偶人娃娃的起源。而平安時代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中的《須磨卷》對三月三袚褉的情形也有所描寫:三月朔日恰逢巳日,源氏公子尊勸去海邊修褉,請路過的陰陽師舉行袚褉。“將人形’’置於小船上,放到海裡飄流。

雛祭的主要意義為袚褉,即是用雛具偶人帶走身上的災難和不祥。做為祭具的偶人一般稱為雛人形,經歷了土偶、木偶、草雛、紙雛、布雛等所用材料的變遷,在形式上則歷經了“流雛’’的習俗,即用紙扎成偶人,將病痛、災難等惡魂與擺放家中的“飾雛’’之變遷和並存現象。通常都會在三月三日的傍晚舉行,把各式各樣的偶人娃娃隨著供品漂流到河裡去,祈求更健康平安,後來因為技術的發達,自製的紙偶人也就成為平安時代上流階級女孩子拿在手上玩的玩具了。至今在日本的岐阜、鳥取、廣島、奈良、歌山、美濃等地仍保有放水偶人習俗。

時至室町時代,外來的三月三日節日開始以雛祭為名在日本固定下來,而且逐漸普及到日本各地,宮廷和武家興起在三月三日把人形作為贈品以後,製作精美人形的風氣有盛無衰。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7),不僅有站立的人形,還有端坐的人形,且確定這天是屬於女孩子的節日(女兒節),與確定為男孩節(5月5日)相對應,並有偶人娃娃的擺飾,但這都只限於宮廷及幕府將軍後宮中女性間的玩意兒,而真正女兒節的活動慢慢普遍於各個家庭中是到了明治時(1868~1912)末期才開始的。。
直到現在,每逢三月三日這天,普通人家也裝飾佈置人形的壇台,還有為女孩子祈求健康幸福的風俗,所以這一天被稱為女兒節。日本人將{雛}尊稱為御雛,認為壇台上的人形,不光令女孩子可親可愛,而且還作為健康幸福的象徵具有神性。

現在也有不少人將女兒節稱做是「桃日」,那也是起源於中國自古視桃花為長壽的象徵,而且將桃花枝懸掛於門柱也有驅邪避凶的效果,而日本文化也受其影響,所以才會將桃花當作是雛祭的主題花,不過有另一個說法:舊曆年的三月三日也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所以用桃花象徵雛祭,至今愛知縣青田神社每年皆會舉行桃花祭,屆時要將桃花枝同供品一起獻給神。

2007-01-12 04:33:1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2 · 0 0

女兒節的由來:
據說在日本的平安時代(794─1192)受到當時唐朝(618─907)上巳日的風俗影響,三月初巳日人們用紙做成人形狀,意思是將自己身體的不適轉移到人形上去,然後放入河流飄走。現在日本仍有些地方保持這種習俗。在3月3日的傍晚舉行儀式,把各式各樣的人形娃娃隨著供品漂流到河裡去,病痛災難遠遠的漂走,祈求更健康、平安。
附上網站,供參考。


2007-01-12 09:28:14 補充:
http://ncc.chsc.chc.edu.tw/ncc9219/daughter.htm

2007-01-12 04:27:0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丫七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