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所謂「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是什麼意思?
呼應了「金剛經、心經」中的哪些經句呢?
可否對於其呼應之間的關係稍作說明指引? Orz...

秀抖阿嬤恭敬合十、端心頂禮,懇請大德指導開示。
真的非常感恩。感恩喔。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要常感恩!
念阿彌陀佛!
依靠自性彌陀!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7-01-09 04:50:37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7 個解答

涅槃經有這一段
一塊燒紅的鐵塊投入水中
發出滋滋聲響
於中實無造作者 ~~
風玲因風大而聲大
風小則聲小
於中實無造作者~~
經是末學 舉
汝見 真 舉 的真造作者 !!

2007-01-14 05:58:3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10-07 04:21:1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信 受 奉 行.
如 是 我 聞..................................

我也不會說...?回到初發心..

2007-01-17 12:20:3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再想想 7 · 0 0

仁者!阿彌陀佛!


菩薩的因地發心:

《金剛經》: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羅密多的相貌)」


圓滿菩提(佛),歸無所得:

《金剛經》:

「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心經》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從以上經文得知菩薩的「因地發心」須與「佛果地覺」是相同。

誠如《楞嚴經卷四》:「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相同。


以上僅供參考~阿彌陀佛!

2007-01-09 06:29:4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呂太豪 5 · 0 0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是【心空及第歸】的意思。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體悟有為法空,無為法就現前。

●心經: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因為無得,所以是甚深的覺悟。

2007-01-09 05:54:2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星光 7 · 0 0

哈哈!
  您所謂「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就如同
佛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就是「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的境界了。

金剛經:「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心經:「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2007-01-09 05:26:47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小瑜 3 · 0 0

金剛經講義節要卷一 淨空 學



◎綱要



1、大乘以自度度他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為本,六度以般若為本。

2、般若攝無量義:性體空寂,我法俱遣,情執盡空,得無所得。

生知—諸法緣生,未見本性,逐相而轉,迷而不覺。

佛知—緣生性空,有即非有,當體即空,覺而不迷。

3、因迷而成六道,因悟而有三乘。

4、本經綱要——遣除妄想執著,念佛淨心之樞要。


┌妄想─分別心—能變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

無始無明

┌我執—煩惱障

↗業
┌情執我見,實為愛根。


└執著┤
├惑<





└法執—所知障

↖苦
└愛根不除,心何由淨。


妄想——分別心——能變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無始無明

我執—煩惱障業情執我見,實為愛根。執著—惑法執—所知障苦

愛根不除,心何由淨。

5、般若是自性本具正智——無上正等正覺——照見事實真相,此即佛之知見。

6、老實念佛,則能一心不亂。若不斷世間一切染緣,攀緣不息,何能老實。



◎經題



1、金剛:物名,金中之精,最堅最利。能壞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壞。又金剛寶光明能照數十里。喻般若正智,能破煩惱重障;徹見一切凡情妄相,照破無明。

2、般若:是梵語,義為自性本具之正智,所謂佛之知見。就理體曰覺性。又名實相般若。就作用曰正智,即觀照般若。體用一如,覺照一體,故皆名般若。佛為一切眾生,開示大乘,使令悟入者,名文字般若。

3、梵語波羅密:義為彼岸到。所謂離生死此岸,渡煩惱中流,達涅槃彼岸。波羅密又有到家、究竟、圓滿諸多義。

4、梵語涅槃:義為不生不滅,所謂本自不生,今亦不滅。又翻圓寂。

5、因見思煩惱,而有分段生死。因塵沙無明,而有變異生死。

6、大智度論云:有無二見,皆屬此岸;二執俱空,始達彼岸。

7、六度中,布施、捨也,若不捨,則不離此界。眾生不肯捨,無觀照正智耳。

8、般若波羅密,因位名圓滿之觀慧;果位則般若即是波羅密。

9、金剛即喻此觀智,最堅、最利、最明。果位喻如來法身,金剛不壞身也。、經:具貫攝常法四義,常則三世不易,法則十界同遵。又有徑義,修行成佛之路徑。



◎顯體



1、一切大乘經,皆以諸法實相為體。佛四十九年所說,無非宇宙人生真相而已。

2、智者大師以「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為經體。江味農以生實相為體。

3、實相即是非相,此中非字,是一切俱非,空、有、雙亦、雙非之諸相俱非,非亦不立。諸法實相,本來如是,真實如是。無以名之,強名實相耳。

4、離即不取之義,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無以名之,強名曰生。

5、文字詮此實相。觀照、觀此實相。實相般若,則圓滿顯現,到彼岸矣。

6、本經之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喻如金剛者,以其能離一切諸相,除我見,斷煩惱,生實相。



◎明宗



1、宗者修也。經義之主體雖顯,非修莫證。讀經聞法,必以如說修行為主。

2、修學唯以自悟心性為主,不重經教,謂之宗下。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者,謂之教下。此佛家自稱宗教也。

3、智者大師,以「實相之慧,修無相之檀」為本經之宗。

4、江註以「離一切相,修一切善」為本經依體起修之妙宗。

5、本經修宗,在「無住」二字。全經觀門、行門,盡在其中。

6、大智度論云:般若要旨,在離一切法,即一切法。

7、經云: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又云:以無我人眾壽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菩提。阿耨菩提者,實相般若也。離一切相修一切善,觀照般若也。因觀照而證實相。

2007-01-09 05:07:15 · answer #7 · answered by 中叡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