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聖嬰現象?〈科學問題〉聖嬰現象會造成什麼災害??...........................。什麼是聖嬰現象? 還有名子怎麼來的?
2007-01-05 17:24:20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慈 1 in 科學 ➔ 天文與太空
名稱來源
南美秘魯漁民發現某些年代,鄰近熱帶太平洋海域海溫及洋流有異常變化之現象,這些現象在聖誕節時期最明顯,所以稱為聖嬰。「聖嬰」一詞源自西班牙文 El Nino,意思是指耶穌之子。
聖嬰現象
正常情況
熱帶太平洋東部的氣壓會高於西部,這種壓力的差異,會帶動空氣由東向西吹,形成熱帶東風帶,並且帶動東太平洋的洋流向西流動。
全球海洋溫度最高的地方位於西太平洋地區,稱為「暖水池」(warm pool)。
聖嬰期間
西太平洋氣壓增高,東太平洋氣壓低,這種現象使得熱帶東風帶減弱,甚至轉為西風帶,而東太平洋的洋流不僅不再西行,甚者形成洋流東流,受熱增溫後聚於東太平洋海域,熱帶太平洋海溫呈現出東高西低之變化。造成風向、洋流和海溫的異常現象。
暖水池會往東太平洋移動。
暖海水往東移之後,上面的大氣接觸到較高的熱量,空氣往上跑,就會聚雲成雨。於是,原本雨量較多的地方(西太平洋地區)就不下雨了,例如東南亞一帶;而原本較為乾旱的地區(東太平洋地區)卻降下了豪雨,例如祕魯等。
聖嬰影響
漁業
正常狀況下,西向的洋流會造成秘魯附近海域的深海湧升流,連帶地將海洋下層蘊涵的營養鹽從海底帶上來,吸引大批魚群聚集,造就了秘魯及鄰近國家漁業的發達。
若是西向洋流不再,抑制當地深處低溫海水的上湧,湧升流減弱,甚至消失,使得海底生態食物鏈的最下層被破壞,魚群聚集數量減少。
農業
海鳥隨魚群湧現而聚集,其排泄物則成為當地農業的主要肥料來源。魚群聚集數量減少,海鳥出現之數量亦銳減。
氣候
當熱帶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增高時,洋面上方的大氣伴隨著海洋水氣受熱上升,經由對流成雲後增加降雨的機會。
為了均衡東太平洋區空氣之上升,熱帶西太平洋上空的空氣下沉,抑制了降雨。
因此,在「聖嬰」年時,熱帶東太平洋區,降雨增加,發生水災之機會增高;熱帶西太平洋區,在印尼、菲律賓、澳洲北部較易導致乾旱。
影響最嚴重的是赤道附近國家,然而,透過大氣循環與海洋波動,也會連帶影響到北美洲。例如:可能使波士頓的雪季、洛杉磯的冬雨,產生不正常的現象。
其他
如曾經因為秘魯漁貨減少,飼料用蛋白質轉而取自黃豆,穀物價格上漲。
豪雨引發洪水,影響農產品市場。
動植物生態受到相當的劫難,某些生物天敵大量減少,引發族群消長失去平衡,莫名其妙的蟲災、疾病等。
2007-01-05 18:26:1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聖嬰現象(El Nio),又稱厄爾尼諾現象,意思是「上帝之子」(Christ Child),是秘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其出現頻率並不規則,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現象持續期少於五個月,會稱為厄爾尼諾情況(condition);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便會稱為厄爾尼諾事件(episode)。
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中意為「聖嬰」,因為這種氣候現象通常在聖誕節前後開始發生。而其中nio在西班牙語是「男孩」之意。這現象往往持續好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影響範圍極廣。厄爾尼諾的陰性名詞為拉尼娜(La Ni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對聖嬰現象形成的原因,科學界有多種觀點,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狀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涌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翻,水溫低於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減弱,甚至變為西風時,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而突然增強的這股暖流沿著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溫度劇升,冷水魚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鳥因找不到食物而紛紛離去,漁場頓時失去生機,使沿岸國家遭到巨大損失。
厄爾尼諾形成的前兆包括:
印度洋、印尼與澳洲氣壓上升;
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東面的海面氣壓下降;
南太平洋的貿易風減弱或往東面吹;
秘魯附近的暖空氣上升,令當地沙漠下雨;
暖空氣由太平洋西岸擴散至印度洋與太平洋東面。同時它令東面較乾燥和有乾旱的地方降雨。
2007-01-07 07:07:3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xcvvv 1 · 0⤊ 0⤋
厄爾尼諾現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97年12月聖嬰現象觀測到的海面溫度分佈圖,可以看出東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溫度比平常上昇了五度以上。聖嬰現象(El Nio),又稱厄爾尼諾現象,意思是「上帝之子」(Christ Child),是秘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其出現頻率並不規則,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現象持續期少於五個月,會稱為厄爾尼諾情況(condition);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便會稱為厄爾尼諾事件(episode)。
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中意為「聖嬰」,因為這種氣候現象通常在聖誕節前後開始發生。而其中nio在西班牙語是「男孩」之意。這現象往往持續好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影響範圍極廣。厄爾尼諾的陰性名詞為拉尼娜(La Ni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成因
對聖嬰現象形成的原因,科學界有多種觀點,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狀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涌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翻,水溫低於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減弱,甚至變為西風時,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範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而突然增強的這股暖流沿著厄瓜多海岸南侵,使海水溫度劇升,冷水魚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鳥因找不到食物而紛紛離去,漁場頓時失去生機,使沿岸國家遭到巨大損失。
厄爾尼諾形成的前兆包括:
印度洋、印尼與澳洲氣壓上升;
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東面的海面氣壓下降;
南太平洋的貿易風減弱或往東面吹;
秘魯附近的暖空氣上升,令當地沙漠下雨;
暖空氣由太平洋西岸擴散至印度洋與太平洋東面。同時它令東面較乾燥和有乾旱的地方降雨。
影響
大型聖嬰現象曾經在以下年份出現:1790-93, 1828, 1876-78, 1891, 1925-26, 1982-83, 1997-98
近年來聖嬰現象曾經在以下年份出現:1986-1987, 1991-1992, 1993, 1994, 1997-1998, 2002-2003, 2004-2005, 2006-2007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聖嬰現象,是幾個世紀來最嚴重的一次,太平洋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約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億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聖嬰現象,使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溫比常年平均溫度偏高2℃左右;同時,熱帶地區的大氣環流也相應地出現異常,熱帶及其他地區的天氣出現異常變化;南美洲的秘魯北部、中部地區暴雨成災;哥倫比亞境內的亞馬孫河河水猛漲,造成河堤多次決口;巴西東北部少雨乾旱,西部地區炎熱;澳大利亞東部及沿海地區雨水明顯減少;中國華南地區、南亞至非洲北部大範圍地區均少雨乾旱。
1990年初又發生聖嬰前兆現象。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溫度高於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溫度比往年高出0.5℃外,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海域水面溫度也比往年高出將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層比往年淺10公尺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時上漲15~30公分。
1997年至1998年的聖嬰現象,太平洋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約3至4℃,令長江出現大水,華南地區有持續暴雨,東南亞地區發生大規模的森林大火。這次聖嬰現象緊接1990-1994年發生,頻密程度罕見,但規模較小。
同時,聖嬰現象帶動的溫暖海水,影響魚類的成群移動,破壞珊瑚礁的生長。
聖嬰現象的發生
其實秘魯海岸漁獲減少的原因,是因為海水溫度上升、令漁類及漁類愛吃的浮游藻(phytoplankton)不能在較暖的水溫下生存之故。
於是,魚類會因缺乏食物而大量死亡,而依賴魚類維生的海鳥亦會因缺乏食物而數目大減。
而在海洋學上,聖嬰現象是指南美秘魯或厄瓜多附近海面上大約1000公里左右範圍內,海面溫度呈現增高2- 4℃的現象。
一般而言,太平洋中部及東赤道地區表面海溫(SST)是攝氏15-21度,但厄爾尼諾出現時,海水溫度則會上升攝氏2- 4度,達22℃- 26℃。
雖然這個溫度差別對我們而言並不算太顯著,但卻已足夠對全球構成很大的影響。
2007-01-06 09:48:32 補充:
其實還有只是字數超過了
你可以自己去看看喔
2007-01-06 04:45:1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小魚兒 3 · 0⤊ 0⤋
今年全球各地發生了許多天災,很多科學家將原因歸究於「聖嬰現象」!到底什麼是聖嬰現象呢?它的由來又是什麼呢?
聖嬰現象是指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水溫上升的一種現象。本來貿易風會沿著赤道向西吹拂,將南太平洋表面高溫海水吹向西方,造成東方海面的下陷,這時深海洋流會在秘魯沿岸向上湧起,以填補下降的海面。而深海洋流含有大量的養份,於是造成浮游生物增加,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便會大量集結於此處,成為秘魯漁民賴以維生的資源。但每隔幾年,貿易風會一百八十度轉向,把高溫海水吹向東方,積在南美洲西海岸,深海洋流無法上湧,淺海養份不夠,浮游生物不發達,魚群數目銳減,漁民在捕不到魚的情況下大為恐慌,以為如此災難是上帝最後審判的日子已經來到,而災難的高峰往往在聖誕左右,故將此現象名為「聖嬰」。
下面幾個網站都是目前有探討聖嬰現象的好站,Arlih 建議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前往看看!
中央氣象局 - 氣象小百科
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EL-Nino聖嬰年介紹
蔡宏麟的聖嬰網頁
2007-01-05 17:26:5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2 · 0⤊ 0⤋
聖嬰現象(El Nio),又稱厄爾尼諾現象,意思是「上帝之子」(Christ Child),是秘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其出現頻率並不規則,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現象持續期少於五個月,會稱為厄爾尼諾情況(condition);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便會稱為厄爾尼諾事件(episode)。
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中意為「聖嬰」,因為這種氣候現象通常在聖誕節前後開始發生。而其中nio在西班牙語是「男孩」之意。這現象往往持續好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影響範圍極廣。厄爾尼諾的陰性名詞為拉尼娜(La Nia),拉尼娜就是「女孩」的意思。
2007-01-05 17:25:38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