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隕石和彗星 我家小孩問的(小學二年級) 可是我不知道
2007-01-04 17:31:12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陳 1 in 科學 ➔ 天文與太空
隕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鐵隕石隕石是未燃盡的流星體從太空掉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物體。大多數隕石來自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隕石多半帶有地球上沒有或不常見的礦物組合,以及經過大氣層高速燃燒的痕跡。至於太空人登上外星球,如月球,所帶回來的則不叫隕石。而會稱為月球礦石。
全世界收集到的隕石約有3萬多塊,隕石根據所含化學成分不同,可以分為:
鐵隕石(隕鐵),主要含有鐵和鎳
石鐵隕石(隕鐵石),鐵、鎳和矽酸鹽各占一半,數量甚少
橄欖隕鐵
中鐵隕石
石隕石(隕石),主要含有矽酸鹽,也是最常見的一種
球粒隕石
普通球粒隕石
碳質球粒隕石
頑輝球粒隕石
無球粒隕石
頑輝無球粒隕石
橄輝無球粒隕石
HED無球粒隕石
鈦輝無球粒隕石
月球隕石
火星隕石
隕石有大有小,最小的可能因燃燒變成微塵。大型隕石撞擊到地表會留下撞擊的痕跡,稱隕石坑。2005年1月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火星越野車機遇號在火星中央平原首次發現了地球以外天體上的隕石。 行星闖入大氣層後由於經受高溫高壓,會產生炸裂;熔點較低的鐵之類物質會被熔融分離成另一類隕石,所以主體隕石大都帶有熔殼,跌落到地面大多成球狀的或是扁圓的並通常帶有解體口,這類隕石較為普遍。
現在所發現的隕石上的組成都是由一致的地球上的元素組成的。在一些隕石當中曾發現有水,還在一些隕石當中發現了構成生命物質基本成分之一的胺基酸,因此有一種假說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來自宇宙,是隕石把生命帶來地球。
彗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爾·博普彗星在一棵樹的上方劃過彗星,或稱掃帚星,是一種天體,由太陽系外圍行星形成後所剩餘的物質(如冰凍的氣體、冰塊、塵埃)組成。彗星質量很小,只有地球質量的幾千億分之一,通常沿著扁平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繞行一周所需的時間由幾年至幾百萬年不等。部分科學家認為研究彗星可能可以揭露生命源起的秘密。
彗星以其拖著的長尾巴而得名,「彗」的本意就是帚。《說文》:「彗,埽竹也。」。而西方語言中的「彗星」一詞(如法語:comte;德語:Komet;英語:comet),來自希臘語κομήτης,意為「長髮」。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觀測到周期性圍繞太陽的彗星是「哈雷彗星」。中國古人把彗星叫做「星孛」,《春秋》記載,魯文公14年(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這是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紀錄。中國《晉書·天文志》載有:「彗星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數寸,長或經天。彗星本無光,傅日而為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在日南北皆隨日光而指,頓挫其芒,或長或短。」準確的描述了彗星的形態。
成分與結構
組成性質
彗星的性質目前還不能確切知道,科學家通過彗星的光譜猜測到它的一些性質:光譜分析表明彗星存在有OH、NH和NH2基團的氣體,這很容易解釋為最普通的元素C、N和O的穩定氫化合物,即CH4,NH3和H2O分解的結果,這些化合物凍結的冰可能是彗核的主要成分。
結構
彗尾因受到以高速的高能粒子為主的太陽風吹襲,其運動方向總是背離太陽。而彗尾又分為兩部分。彗星由彗核、彗髮和彗尾組成。彗核和彗發構成彗頭。
彗核顧名思義為彗星的核心,大小通常在數十公里以內。
彗髮為彗星接近太陽時因受太陽光的照射,讓被凝結成固體的氣體成分被蒸發出來,進而在彗核外圍形成反射太陽光的氣團,其大小可達十萬公里。一些彗星的彗髮外面還有一層「彗雲」,主要由氫原子組成,又叫做氫雲。
彗尾為彗髮受太陽輻射或太陽風的吹襲,迫使部份彗髮物質向背離太陽的方向流動,成為長條型的彗尾,而彗尾又可細分為塵埃彗尾與離子彗尾兩部份;塵埃彗尾多是白色而粗的,尾巴沿著彗星軌道而分佈,離子彗尾多為藍色而幼細的,尾巴直指太陽的反方向。大家可以看1997年4月的海爾‧博普彗星的照片便容易明白。
彗尾有單條,也有好幾條。彗尾長度可高達數百萬公里,甚至上億公里,因此人們可以透過肉眼或望遠鏡觀察到彗星與太陽間的互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距離太陽遠或者彗核不大等等的緣故,並非所有彗星都具有上面所述的這些結構。許多彗星只能通過望遠鏡觀測到,稱之為「暗彗星」。當海爾‧博普彗星還沒接近太陽(1995年8月發現~1996年末)或遠離太陽時(1998年初至今)就是這種看上去象橢圓的星雲般的形象。
還有喔 !你可以去看看
2007-01-06 05:05:4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小魚兒 3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4-11-04 22:24:3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TCTHXGZWOFIZ 1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4-10-28 12:12:5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隕石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太空中星體的碎塊落向地球,在穿過大氣層時未被完全燒毀,以至落到地表成為隕石。地球上的隕石,最主要的來源猜測是小型星帶,小型星帶是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環狀地帶,這些小型星的軌道許多都不是正圓,有的還跨越地球軌道,跑到太陽系內部來,當這些小型星受其它星體撞擊破碎時,其碎片若掉到地球上來,而又沒被完全燒毀,就成為隕石。
除了小型星帶以外,在地球上也發現了從火星和月球來的隕石。科學家相信,這些隕石是火星或月球遭受外來星體撞擊時,噴濺出來的碎片,因為撞擊力夠大,使得這些碎片有足夠的動能逃脫重力場的束縛,掉落到地球表面成為隕石。
地球上著名的隕石坑
一、美國阿利桑那州的隕石坑:直徑約1200公尺,深約180公尺,年齡約50000年。
二、加拿大魁北克的馬尼寇冠撞擊坑:直徑約65公里,年齡約2億年,為世界最大的一座撞擊坑。
三、澳大利亞中部的馬克多內兒的撞擊坑:直徑約20公里。
http://www.ss.ncu.edu.tw/~SpaceEdu/vls/may7.htm
在太陽系家族裡面,除了行星、矮行星及流星外,我們最常觀測到的就是彗星。彗星古代叫孛星,民間俗稱掃帚星,由於形狀怪異,出現無常,古今中外一般人都當它是不吉祥的凶星。一般彗星皆由彗頭和彗尾兩部分所組成,彗頭包含彗核、彗髮和彗雲;彗核是彗星的主要部分,直徑僅數百公尺至數百公里,由固態的氣體及碎石、塵埃等所組成,集中了彗星絕大部分的質量;彗髮是彗核周圍的一層霧狀物,是彗星接近太陽時受熱汽化而產生;彗雲包圍著彗髮,由氫原子組成,直徑約100萬公里。彗尾是彗星接近太陽時彗頭的蒸發物,受太陽風的作用在背向太陽方向形成一條或數條長長的尾巴。彗尾在彗星最靠近太陽時最長,當逐漸遠離太陽時,便逐漸縮小以至消失。彗尾物質很稀薄,又分離子尾和塵埃尾兩種,最長可達幾億公里。彗星繞太陽的軌道可分為橢圓、拋物線和雙曲線3種型式,沿後兩種軌道行進的彗星在繞過太陽之後便永不回歸,稱為非週期彗星,而沿橢圓形軌道運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最有名的是周期為76年的哈雷彗星,它將於民國151年 (西元2062年)再次回歸。
2007-01-04 18:47:3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7 · 0⤊ 0⤋
隕石
是外太空星體爆裂後的碎塊,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被燒毀和蒸發,以至掉落到地上便形成隕石。一般隕石分為三大類:鐵隕石、石隕石和 石-鐵隕石,以後者較罕有。經研究統計,每年掉落到地球上的隕石,重1kg以內大約有19000塊,在1kg以上的有4100塊,在10kg以上的有830塊 。但大多數隕石不是落入海中,就是掉在沙漠地區,因此每年能被人們拾獲的隕石非常之少,所以極具研究和收藏價值。
隕石撞擊地球,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其中一個原因。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白堊紀),一顆相等於100億枚原子彈能量直徑大約十公里的巨型隕石曾撞擊地球, 因撞擊而造成大量的塵埃經由大氣層擴散至成層圈,導致地球持續了很久的黑暗狀態,溫度急劇下降,亦引發巨型海嘯等,以恐龍為首的65%生物都因之而絕種。
彗星(Comet)
是太陽系外圍行星形成後所剩餘的物質。由冰凍的氣體,冰塊和塵埃所組成。集中於太陽系的邊緣,但有時因太陽的引力而以橢圓形的軌道在太陽系裏漫遊。
位於太陽向外延伸約一光年的歐特雲內,位於那裏的彗星的軌道多為較長,所以公轉的周期較長;還有另外一些彗星位於較接近太陽系的柯伊伯帶,位於那裏的彗星的公轉周期較短。
已知的彗星約有一千顆,但天文學家認為在柯伊伯帶和歐特雲的彗星應該超過數十億顆。
2007-01-04 22:36:49 補充:
http://www.fossilshk.com/meteorite.html
2007-01-04 17:36:2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no_nickname 4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