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佛教所說的〝忍辱〞與世俗所說的〝忍辱〞,
意義上有什麼不同?
---
煩請網友用比較白話的方法為小弟解答,
小弟會選擇比較實用的回答為最佳解答。
先謝謝解惑~!!
2006-12-30 19:12:18 · 15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紻 3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小弟看了許多前輩的指教之後,獲益良多。
由於各位前輩的解釋均各有其道理,
所以小弟挑幾位原本想要自選為最佳解答的答案來交付投票。
2007-01-14 03:02:21 · update #1
感謝
〝晴天〞與〝wen〞網友的修行經驗分享,小弟非常認同,也非常喜歡。
〝dennis〞 網友提供忍辱的相關格言。
〝理事 〞網友的精闢分析、比較,非常實用,非常值得參考。
〝lan0937062〞網友「忍辱的火山」的道理與「無生法忍」的詮釋,非常好,小弟大力推推。
〝真如無二〞網友對其他網友的解答,所作的批判與建議,很謝謝你。
〝見性成佛〞網友的熱心,幫我到另一個網站發問。
〝元氣小子〞網友的「分別心」的概念,非常有質感。
還有其他尚未被點名的網友,感謝你們的解答與指教,也非常值得參考喲~!!^^
2007-01-14 03:02:34 · update #2
一、世俗所說的忍辱
世俗就是平常人的作法。
平常人遇到受侮辱、不公平對待、惱害的時候,隱忍不講出來,氣在心中;所謂「君子報仇三年不晚」,在心中默默地下決心,等老子以後有了辦法,在給你死得很難看。
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什麼事,但內心則像狂風暴雨一般。
二、佛教所說的忍辱
佛家所說的忍辱,有稱為安忍,意思是令心安穩,堪忍外在之侮辱、惱害等,亦即凡加諸身心之苦惱、苦痛,皆堪忍之。
重點在於「堪忍」二字,「堪」就是「能夠」。因為「能夠」忍耐侮辱、惱害,所以含不忿怒、不結怨、心不懷惡意等三種行相。
這樣的忍辱,才是菩薩必須修行的德目。
三、差別之所在
佛教的忍辱和世俗的忍辱,最大差別在於內心有沒有起瞋恚心。
佛教的忍辱之所以不起瞋恚心,通常需要兼修般若波羅蜜。知道一切都是因緣合和而產生,都是虛假表相而不是真實體相。可以同情、了解、同理的心包容對方,才能真正沒有瞋恚地忍辱,而讓自己的內心保持清淨不受擾亂。
2006-12-31 03:09:5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何謂修行?http://www.ddm.org.tw/ddm/master/main.aspx?cateid=490&contentid=6396 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的人。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心態,那麼,再惡劣的環境都可以泰然處之;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身心安樂,也可以幫助身邊的人開發內在智慧,得到身心安樂。這就是修行。從自我肯定、自我提昇,到自我消融,是從「自我」到「無我」的三個修行階段。以智慧來處理事、以慈悲來對待人,以勤勉、謹慎、恭敬、謙虛、寬容的態度,凡事從自己以身作則,自然能夠產生力量感動他人。南摩觀世音菩薩! 嗡。嘛呢唄咪。吽。
2007-01-20 03:18:4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小祥 7 · 0⤊ 0⤋
不一樣 這問題只有相當證悟的人才能明了其中三昧,世俗中所說的忍辱是站在一定立場,而佛教真正的忍辱,是要觀察一切可立足的立場,只是純粹的觀察觀照,為甚麼呢,心有所緣之境,必有所生之像,你為了某種立場去忍,那個立場就是因,將來會出現果報境像,真實的東西是沒辦法得到的,它就在你內在,你就是那光明
2007-01-04 16:12:1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2 · 0⤊ 0⤋
佛教所說的〝忍辱〞與世俗所說的〝忍辱〞,意義上有什麼不同?我想世俗的〝忍辱〞就不需說太多.在我認為佛教所說的〝忍辱〞是因為人有分別心.自尊心.所知障為自身帶來高低差別.尊貴.貧賤.榮譽.羞辱的分別心.而這個心是落於概念造作的.
人的思維因為有分別心.會感受什麼是尊重.什麼是羞辱.世俗的〝忍辱〞只是無力反擊暫時隱辱,此時意念心思是隨外境逐流.已失去清明.而佛教的(忍辱).心的造作波動一樣還是有的.但重點在於不為外境牽引.不會失去覺查智.清明心.
而當修(忍辱)有一定程度.分別心漸減.何為尊榮?何為賤辱?那個分別心的自我拘限思維已不知如何分尊貴榮辱.心已不分高低自然不會有受侮辱的感覺.被人當貴賓招待自安住.被人當乞丐亦自安住.重要的就是心不隨境轉.
2007-01-01 06:31:4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隨緣自在 6 · 0⤊ 0⤋
放屁..................................................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0716675
東坡與佛印....受辱的是誰.?羞愧的是誰? >"< ^ ^
真糗.pc打字我不太會用?
2007-01-13 18:28:31 補充:
美國最有名的殺妻案.最後因李昌裕博士的報告脫身?
民眾還是認為湯普森是有做.可是仍服從調查結果.
大部份人認為李昌裕博士幫惡脫身有過.愚癡科學無真智慧.
事實....幾年以後湯普森好像又殺人了......老天安排無法可說.阿彌陀佛.
李昌裕博士說(大概的意思.我相信李博士原來說的應更好)
我只認真做我該做而知道如何是最完備的事.我根據當下我们所有已知(有實證的再卻認)未知(有經實驗能說服才用)方法可探知的事實.不加入我個人及團隊的喜惡.上帝要如何我不能猜疑.我只公正做事問心無愧.那是本份......
2007-01-13 18:40:54 補充:
佛教所說的〝忍辱〞是忍自己所不能忍.即是自勝.
想來 博士心裡常存恭敬生命之心.面對生死之判...忍自己所不能忍...而超越我執得自勝.
2007-01-13 18:48:50 補充:
李博士夫妻感情很好哦..直下聽到有人殺妻.大家說不能放過這種畜生...還能放他過...
2006-12-31 15:01:54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再想想 7 · 0⤊ 0⤋
您好,因為我也對您的問題也很感興趣,因此我便將您的問題轉貼到另一個佛學網站上的留言板上,該版主都會定時回答問題,希望對您的問題有幫助,有空也請您可以撥空過去逛逛,如有任何其他的疑問,都可以繼續發問喔,網址如下---http://www.soulpivot.net
2007-01-01 12:07:03 補充:
您好,以下是該版主給您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也期待您可以撥空多多過去看看,親近善知識,如有其他問題還是可以繼續在留言版發問,以下是版主的回答---
世俗所說的〝忍辱〞是忍他人.
佛教所說的〝忍辱〞是忍自己所不能忍.即是自勝.
2006-12-31 07:29:3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佛教解說的忍 是境界產生的現象 覺察它的存在是幻境
能夠輕輕離境 住無生忍 悟無生 忍何在
凡夫所說的忍辱 如八風之現象 所生起諸境的苦惱襲來
面對諸境要安住其中 身在其中 心不住其境
明白了當下自心 心己遠離 在忍中已無忍辱的實境
2006-12-31 06:16:42 · answer #7 · answered by Mindfreedom 7 · 0⤊ 0⤋
每位大德對忍辱都有很多很好的詮釋,我簡單說一下個人想法。
一般人遇到羞辱,會在自己內心叫自已要『忍耐』,這樣子就像是火山在蓄積能量一樣,沒有爆發出來不是因為火已經平熄,而是因為用蓋子把火蓋住,結果火就在裡面燜燒,等到裡面的火燜燒的夠大了,連蓋子也蓋不住了,火就噴出來了,這就是一般所謂的忍辱的火山道理。
而佛教所謂的『忍辱』,不是叫你要忍住羞辱,而是要能『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不是忍無可忍,而是無忍可忍。也就是一個人心性已經十分淡定平和,不論何時何地都保持在安祥的狀態,不以物喜,不因事憂,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影響他內心的平靜,自然不會因為別人的羞辱而動怒,沒有感到羞辱的時候,自然沒有所謂需要忍耐的事了。
2006-12-31 04:32:15 · answer #8 · answered by SL 7 · 0⤊ 0⤋
忍辱的智慧—一 海濤 輯
1.一個人要累積福德的最好方式,就是實踐愛與慈悲。
2.對治瞋心的解藥就是安忍。
3.所有外在的挑戰都是對一個人性格的考驗,用來測試我們修鍊的耐力與包容力精進到何種程
度。
4.修鍊安忍,並不是孤絕於眾人之外獨自修行可得的,安忍所含藏的特質必須在與人群中互動焠
煉而來。
5.只有當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憤怒時,才算真正修得忍辱。
6.忍辱不是被動的順服,而是正面迎向挑戰的積極態度。
7.如果我們能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苦難,那麼即使遭逢巨變之痛,我們仍能在其中找到正面的意
義。
8.我們要更進一步去關心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和我們的敵人,因為他們給我們機會去修鍊安忍。
9.若我不主動結怨傷害別人,那麼會來傷害我的人也就很少。
10.忌妒心的強度會隨著成功的到來而水漲船高。
11.產生快樂的因緣偶爾才發生,但造成痛苦的因素卻極其多,如果我們不具備容忍力,那生命將
會變得悲慘不堪。
12.每個人內心那種不滿足感和不對勁的感覺,正是我們產生憤怒和瞋恨的根源,我們應該避免這
種不快與不滿足感的生起。
13.無論憤怒何時生起,我們要做的只是去認知它。
14.在與別人和解之前,應該先以慈悲的甘露滋養自己,慈悲來自於了解,了解對方也正在受苦。
15.所謂好的修行人,不是指心中沒有憤怒、痛苦的人,而是懂得如何在憤怒、痛苦生起時,立刻
照顧它們的人。
16.聰明才智與滿腹經綸都無法幫助你改變習氣;只有透過覺知、智慧觀照與轉化的修持,才能真
正地幫助你。
17.覺知自己的習氣,念念分明地觀照它,並成功地轉化它。
18.我們要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痛苦,才不會讓它四處擴散。
19.真正的智慧與慈悲來自接觸真實的苦痛,這樣的佛法是適切而有效的,能對不同的情況對症下
藥。
忍辱的智慧—二 海濤 輯
1.安忍心可以使人產生愛和慈悲的能力。
2.當我們修行安忍時,就是在進行一場對抗瞋恨和憤怒的戰爭。
3.對治貪欲,真正的解毒劑乃是滿足之心。若人擁有強烈的滿足感,無論實質上他是否得到這樣
東西,都還是覺得心滿意足。
4.謙卑心是指一個人雖有能力報復,但卻決定不這麼做。
5.讓自己隨順改變態度,才能真正擁有喜悅的泉源。
6.服務所意味的不只是自己享受幸福,還要去幫助其他有情眾生得到更多幸福。
7.面對那些心懷惡意而想要不利於我的人們,我無法對他們生起悲心,但我也不因此而生瞋恨
心。
8.一個人應該把痛苦當作耳邊風,因為一個人痛苦的程度,有很大一部分在於他如何回應痛苦的
情況。
9.我們往往把日常生活裏的一些芝麻小事看得太認真,而在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嚴重問題時,反
倒是輕忽了事。
10.人的本性總是先歸咎他人、只想找一個藉口搪塞責任,這種傾向往往讓我們只歸因於某項因
素,試圖為自己卸責。
11.對譏毀起而反擊之人才是真正的輸家。
12.情感不見得就是負面的東西,情感可分為破壞性和建設性兩種,我們應當努力的是消滅破壞性
的情感。
13.若一個人面對傷害時,心中不起瞋恨,反而修習安忍心,那麼雖會暫時感受不適或傷害,但這
份短暫苦痛卻能使自己免於往後更大的災難。
14.心中不受忌妒垢染的人,就會是個活得更快樂,並且樂於與人群相處的人。
15.只有當你除去心中的傷害之後,才能真正有益於他人。
16.回歸自我是為了看清楚發生的事情,而禪修正是要對正在發生的事情保持清醒意識。
17.正念並非用來打擊憤怒與絕望,而是要覺知憤怒與絕望的存在。一旦我們能覺知自己的憤怒,
就可以用正念與慈悲擁抱它.
2006-12-30 20:44:47 · answer #9 · answered by ? 7 · 0⤊ 0⤋
基本上是一樣的
就像阿一菩薩每天在為眾生消業障一樣
2006-12-31 01:22:14 補充:
呵呵...消業障來了....
真抱歉害你也被叮了....
睡覺去881
2006-12-30 19:37:11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 2 · 0⤊ 0⤋
沒有不同吧!
那是你的分別心與差別心在作用!
”忍辱”就”忍辱”還有分那個宗教的嗎?
這我第一次聽說呢!
2006-12-30 19:34:13 · answer #11 · answered by 小瑜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