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1.輪船漏油對海底生物有什ㄇ危害??
2.輪船漏油會被政府罰多少錢??
3.為何臭氧層破洞ㄉ越來越大??
4.要如何停止臭氧層繼續破洞??



ps:請務必正確~....地科報告急需!!

2006-12-28 16:05:13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beau 1 in 科學 其他:科學

3 個解答

1--輪船漏油的相關報導

http://e-info.org.tw/node/1294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7%91%AA%E6%96%AF%E8%99%9F

http://www.sinica.edu.tw/~tcrs/news/2006-4-16-5.htm

因為石油具有黏性, 而且非常難清除, 會導致生物無法進食--嘴巴被黏住, 無法呼吸--鼻子被黏住....而死亡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61813643

2--輪船漏油會被政府罰多少錢??不一定, 看嚴重性, 而且多為國際訴訟
官司纏訟長達4年,造成墾丁海域嚴重污染的希臘阿瑪斯號貨輪跨國求償官司終於劃下句點,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0日表示,已與船東就海域生態、公部門損害求償達成和解,和解金約為新台幣3,400萬元,半數將用於生態復育,其餘則支付律師費用

3--http://www.dnes.mlc.edu.tw/~winnie/gkcjo-8.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102410885

4--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index?qid=1406010107054


所有臭氧層的資料都可以找到
http://www.saveoursky.org.tw/9_qa/qa.asp?cat=businessx

GOOD LUCK

2006-12-28 20:41:4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xo 3 · 0 0

水汙染對環境的危害

1.河流把養份帶入海洋。不幸的是,它們同時把污染物質帶進了海洋 ,造成了對海洋最嚴重危害。陸地上產生的許的多污染物最終總是要 通過這樣或那樣的途徑進入海洋。污水、工業廢物、城巿及農業垃圾 ,還有酸雨等等,使海洋特別是沿岸區變得污穢不堪。

2.石油從船側出來以後,開始向著沿海擴散,部份石油會蒸發。石油 中的一些成分蒸發出去從,它變得更加黏稠。受到波浪的攪動,這種 黏稠的石油娭笮一種水油性混合乳劑,稱為乳脂凍。一些脂凍被海水 沖到岸上,另一些則沉入海底,以後,海面上的乳脂凍分裂為烤餅大 小的一塊塊,再分裂成焦油球。

3.有些海鳥在表面有浮油的海水上降落或在水中游泳時弄得滿身油污 ,另一些則是在石油被沖到岸上從弄髒的。油污破壞了鳥類的保暖功 能,所以身上沾上石油的鳥類會迅速被凍死。

4.海洋哺乳動物也是漏油的早期受害者之一,其中特別容易受危害的 是海獺。和其他動物不同的是,海獺沒有自我保護的脂肪層,牠們只 靠身上的皮毛中的空氣保暖。而黏在身上的石油使皮毛不能發揮保護 的攻效,就是這樣活活的被凍死。

5.漏油的後遣症就是破壞了食物鏈。石油殺死了靠近食物鏈底部的浮 游動物,一些動物和魚苗等幼魚是以浮生物為食的,浮游動物減少, 許多魚苗被餓死,能夠活到成熟期的成熟魚也就減少了,這樣,以魚 苗及這些成熟魚為生的更大型捕食者的食物缺乏,數量亦隨之下降。 與此同時,海洋哺乳動物的數目也將減少。

6.魚類和貝類也是漏油的受害者。一些魚類和貝類會因油中毒而立即 死亡;而另一些雖然活下來,但牠們的肉已變得有毒,其他的動物吃 了這些肉就會中毒。石油還會沉入海壯,殺死鮭的卵和螃蟹的幼蟲, 以及其他動物卵和幼蟲。

7.污水中的營養物會促進海藻的生長,這些藻類會擋住原先可以照射 到珊瑚礁群的陽光,並且減低水中的涵養量,海藻甚至可以完全將珊 瑚礁覆蓋住。為了使破壞程度降至最低,污水應先做適當處理,並排 入較深、水流較急的海域中。流入海水中的化學肥料跟污水一樣具有 同等破壞力,解決此問題的方法可以從減低農業用地及高爾夫球場的 施藥量來著手。此外工業廢棄物、油污及漁船的沈積物等也都會危及 珊瑚礁。
參考資料 http://content.edu.tw/primary/nature/ph_hs/phnet/overview/s4/h431-3.htm
不一定要看政府.相關問題高雄阿瑪斯輪船事件先開罰150萬罰單.
不包括事後賠償.日前船東終於賠償我國約台幣3400萬元,及代付出庭費1600萬元。環保署表示,錢已匯入環保署帳戶,近期內將交由墾丁管理處進行生態復育。
平流層的位置大約在離地10~50公里處,但大氣中的臭氧絕大部分都集中在離地面大約25~30公里的上平流層中,稱為「臭氧層」。名雖為一層,但實際上臭氧分布各地並不均勻,而且大氣中臭氧的總含量非常少,尚不到1ppm。這極薄的一層臭氧,對於地球上的生命非常常重要,因為臭氧能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將這些波長很短,而且有致命危險的輻射線,轉換成熱能,只有極少量能到達地表。紫外線會破壞包括DNA在內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膚癌、白內障的機率,而且和許多免疫系統疾病有關。此外,紫外線對於農作物,甚至海洋生態系都會造成負面影響。然而這層重要的臭氧已經受到嚴重破壞,而且情形一年比一年惡化。
解決的方法:
積極地避免使用含氟氯碳化物的產品,氟氯碳化合物在國內曾經被廣泛使用於冷媒、電子零件清潔劑


2006-12-28 23:19:39 補充:
更正 :是墾丁國家公園海域不是高雄

2006-12-28 18:17:4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Tiffany 7 · 0 0

1.美麗繽紛的珊瑚礁海底通常伴隨著色彩鮮豔的珊瑚礁魚群;因此當珊瑚礁生態系崩解後,不只失去多采多姿的珊瑚礁生物,連帶也失去人類賴以為生的漁業資源。台灣周邊海域的珊瑚礁生態的破壞都持續在發生中,以綠島畢卡索號沉船事件為例,海難除造成重大傷亡之外,也重創海底珊瑚礁。13年過去了,由於海底殘骸仍未清除,已成為海底的「外來物種」,每次大風大浪的擾動,都會造成殘骸浮動位移,好不容易長上去的珊瑚,就一再被刮除,無法長久附著,這片被破壞的珊瑚礁生態,復育遙遙無期。
   同樣的在台灣重要的珊瑚礁海岸「墾丁龍坑生態保護區」,4年多前阿瑪斯號沉沒對海底珊瑚礁生態的衝擊,更是如此;沉船殘骸只清除五分之一不到,至今在殘骸底下,將看不到「生跡」。由於該海域風浪都較大,海底的擾動劇烈,若不清除殘骸,再過兩個13年,都不會有出現新的珊瑚礁。國人應該支持珊瑚礁生態的永續發展,不能以部分被破壞的海底珊瑚礁生態成功復育的「短暫美麗」(指附著生長在殘骸上的珊瑚)為傲,而是應該認清楚事實;我們給了珊瑚什麼樣的生存空間?
2.野柳港漏油,攔油索控制油污。 疑似新裕發十一號漁船肇禍,幸已完成清理,未傳出魚隻死亡。 ... 每趟出海三個月油錢逾140萬
3.臭氧存在於大氣層中,雖然是薄薄的一層,卻非常重要,它能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將這些有害的輻射,轉換成熱能,只讓極少量到達地表。如今臭氧層遭到嚴重破壞,變得稀薄,使得地球生物暴露在更多的紫外線下,導致皮膚曬傷、DNA 等生物分子遭破壞,罹患皮膚癌及白內障的機率增加,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此外,還會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造成農作物生長遲滯,導致糧食不足,它也會改變氣候,造成溫室效應,間接造成海平面上升。
 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臭氧的消耗?科學家們發現:高飛的超音波噴射機、原子武器試爆、以及CFC (chlorofluorocarbon氟氯碳化物)和海龍(Halon全鹵化碳氫化合物)都會破壞臭氧層!曾被公認是無害的CFC,被廣泛的運用各在各種產品上,例如,噴霧器、電子零件及光學零件清洗劑、發泡劑、保麗龍及冷媒。而海龍因具有特別的防火效果,常作為滅火劑,但它破壞臭氧的能力更甚於CFC 。所以大家必須有共識,一起來限制CFC 及海龍的使用。
 除了上述有形物質方面的因素,似乎很少人想到無形磁場方面的影響,而師父對這方面的看法,非常有意思。她提到地球本身的方向正在改變,也提醒我們應以修行的磁場的力量來彌補大氣層的破洞。從她的開示中,我們也可見道德的生活,也是保護世界的一種方式!
4.



民眾如何協助保護臭氧層?





為保護個人健康,應避免過度在太陽底下曝曬,並使用防曬油保護皮膚,避免受紫外線照射。
避免購買依然使用氟氯碳化合物的產品,例如:不買以CFCs為動力的噴霧罐和其他含有CFCs非必需的產品、不買利用CFCs為發泡劑所製成的塑膠和紙的產品、購買及使用非CFC冷煤的冰箱和空調設備。


 
 

 
 


為何要拯救臭氧層?





臭氧層為我們隔絕了大部分的紫外線,使我們可以安然地在地球上生活,不會受到有害紫外線的侵害。可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業製程中使用的數種人造化學品,卻在釋放後飄到高空侵蝕臭氧層,造成臭氧層的損耗。
而臭氧層遭破壞的結果會使得到達地面的有害紫外線增加,導致免疫系統降低、增高白內障及皮膚癌的罹患率、抑制植物的生長、加速建築物等材料老化、破壞水中生態系統平衡等現象。以“南極臭氧洞”為例,且據監測資料顯示,近年來台灣上空的臭氧層也有稀薄的現象,臭氧濃度比正常值低了將近百分之四。雖不及國外地區,但終究透露出嚴重的警訊,如果我們不趕快想辦法拯救臭氧層,人類將面臨一場可怕的災難。

2006-12-28 18:02:5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