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三疊紀 是哪三種化石岩層疊置 而二疊紀又是哪兩種
2006-12-19 16:46:06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誠意:) 1 in 科學 ➔ 地球科學與地質學
三疊紀(Triassic)是1834年由F.A. von Alberti在德國中部研究時所命名的。他所研究的地層主要可分作「斑砂統(紅色砂岩)、殼灰統(白色石灰岩)、考依波統(茶色砂岩)」三大類堆疊而成,此一性質被稱為「三分性」,也據此將這一套地層稱之為「三疊系」,這一名稱為1900年第8屆國際地質大會承認。因為這套地層夾於二疊系與侏儸系之間,因此它的年代介於兩者之間,所以這段時間的地質時代名稱便稱為「三疊紀」。
請參考連結:http://163.24.155.45/newlib/cpedia/Content.asp?ID=30271
至於二疊紀(Permian),英文名稱來自於最早研究其相關地層的區域,也就是俄國的Пермь(英文音譯為Perm)地區,為1841年時由英國地質學家Sir Roderick Impey Murchison (1792~1871) 所命名。中文翻譯「二疊紀」則是根據德國年代相當地層之名稱Dyas意譯而來,因為德國的二疊紀地層可明顯地分為兩部分:下部為赤底統(陸相的紅色砂岩),上部為鎂灰岩統(海相的鎂質灰岩),故以此為名。
請參考連結:http://163.24.155.45/newlib/cpedia/Content.asp?ID=29808
2006-12-20 18:57:4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5 · 0⤊ 0⤋
三疊紀(TriassicPeriod)為地質史上中生代之最早之一紀,自距今約二億四千萬年前開始,至距今約二億年前告終。在此四千萬年內造成之岩層統稱三疊系(TriassicSystem)。歐洲之三疊系為世界同期地層對比及分層之標準。由於在歐洲之不同的古地理環境中均有三疊紀地層造成,上述標準有二。一為在德國之陸相三疊系:構成此系之地層堆積於陸上或淺海內,因海陸交替可分成界限分明的三部,三疊紀之名由此而來。下部以陸成之碎屑岩為主體,覆以白雲岩及石膏;中部有海成之含化石石灰岩,成其特色;上部在內容上與下部類似,亦屬陸成。德國式三疊系分布於阿爾卑斯山以北之歐州南部,從其內容可知當時當地除一度淪為淺海外,經常為氣候乾旱之區,其情況與稍早在古生代末期之為沙漠相去無多。三疊系之另一標準在阿爾卑斯山及地中海一帶,全屬海相,由以石灰岩及白雲岩為主之深海沈積物構成,內含豐富化石。此阿爾卑斯式三疊系分為五部:下部、中二部,及上二部,分別與德國式之下、中、上三部同時。世界各地之三疊系通常比照阿爾卑斯式三疊系畫分,因後者富含化石,便於對位。
在生物演化上三疊紀頗可重視。在古生代末期,有甚多種類因迄今未明原因同時絕滅;故在緊接其後之三疊紀早期一時物種銳減。繁榮又漸從三疊紀恢復,至白堊紀終焉大盛。在三疊紀初次出現者,有恐龍及溫血動物。
三疊系在中國分布甚廣:在崑崙山及秦嶺以北者全屬陸相;以南者先為海相,繼為陸相。海相三疊系以在青康藏高原者發育最佳,屬阿爾卑斯式。南方之陸相三疊系內常有豐富煤層,如久已在江西萍卿開採者。從南方三疊系轉為陸相之時起,海水開始退出中國大陸,迄今未再入侵。三疊紀時東亞有範圍甚廣之造山運動,在中國及越南稱印支運動(IndosinianMovement);其主要活動在崑崙山及秦嶺以南,此二山脈及其北之祁連山亦因同被波及而受改造。
2.二疊紀
為一地質時間之名稱,指古生代最後之仁紀,代表距今二億三千萬年到二億八千萬年前之一段時間,接石炭紀之後。二疊紀原名為PermianPeriod,來自蘇俄烏拉山脈Perm之省,一八四一年由地質學家繆齊遜(Murchison)提出。此紀地球表面之氣候,因受古生代後期海西寧或華麗斯干造山運動之影響,北半球較溫暖乾燥,形成北美與歐陸地下分布廣泛之蒸發岩層,富含鈉鹽、鉀鹽與石膏。此種乾燥氣候,持續至三疊紀。南半球方面,則有冰川作用,冰川之遺跡,廣布於南美、南非、南印度、澳洲與南極一帶。在生物方面,因氣候、地理與地質環境變化激烈,使海洋中之三葉蟲與海蕾等,瀕臨絕跡;陸上成煤植物,較之石炭紀時,大為減少。但蕨類植物與種子植物,則至為繁茂;銀杏開始出現。在動物方面,兩棲類正臻極盛,故二疊紀與石炭紀,又合稱兩棲動物時代。餘外,爬蟲類逐漸繁殖,哺乳類之祖先亦先後出現。二疊紀與石炭紀地層之間無甚擾動,故岩石性質多連續整合。其時我國之東北地區,已成陸地,地層因之多為陸相,以砂岩、頁岩與黏土岩為主,石炭岩次之,煤層甚豐;中部及西南部,多為海相,以厚層石灰岩為主,煤層較薄。
二疊紀 三疊紀 命名根據
2006-12-23 08:38:0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