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以官渡、赤壁和夷陵三個弱軍打敗強軍的故事為例

2006-12-18 16:37:25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風 2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1 個解答

版主您好

如您發問的題目所言,這幾場著名戰役的描寫的特色在哪?
恕弟不才,為您分析


在三國時代,以小制大的戰爭典型有有兩次

1. 官渡之戰

2. 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乃是指曹操對袁紹之戰

在當時(曹操)只是擁有少數兵力的新興軍閥
而至於(袁紹)則是統領大軍的名門之後
在戰前,眾論而言,都是對袁紹比較有利的

但是前後的戰爭,袁紹被打的潰不成軍

「赤壁之戰」也是同樣的情形

我精簡的為您分析「官渡之戰」曹操如何使用妙計而使袁紹大敗的原因。

1.巧妙地驅使游擊戰及奇襲戰,使得作戰成功
 自古以來,兵力薄弱的軍隊欲獲勝的話,當以善使遊擊戰與其奇襲戰最有效果。
如題目所言,曹操巧妙運用了這兩種作戰方式
2.袁紹過度相信自己的實力,曹操則正視危機。
 名門意識強烈的袁紹,始終看輕這位半路出家的曹操
所以只有十分之一兵力的曹操一項很正視危機,一直絕悟戰敗的話,只有走向滅亡一途。
3.曹軍襲擊重要的補給基地-烏巢
 在(官渡)最後一場戰役的時候,袁紹以烏巢為兵站基地,在那兒囤了許多兵糧,不過防禦力很薄弱
獲得了這個情報的曹操,立刻對烏巢展開奇襲,燃燒掉很多的冰糧及軍需物資,使的戰況急速轉變
4.在人才的使用,尤其參謀的使用士,袁紹絕非曹操之敵
 袁紹只會固執己見,而自己並不研究兵法及帶兵方式,卻又不聽部下的進言,一向採感情用事的作戰發法。
由於他的這種作風,使的許多人才出走都投奔曹操
 相對的,曹操卻是善聽部下諫言的人,甚至巧妙地驅使敵方的降將,然而曹操始終認為這場戰役他獲勝則繼續戰鬥下去
而袁紹則優柔寡斷,顛三倒四,尤其兵站基地被燒掉以後,他的意志明顯的頹廢下來,最後終於完全崩潰
5.下很大的賭注
 以官渡的對陣,袁紹軍是比較有利的,因為兵力的差距太過懸殊,曹操正感到束手無撤的時候。
 曹操得到一個情報,得知袁紹把糧草集中地涉在烏巢,如同上述,這是扭轉乾坤的一大關鍵

關於「赤壁之戰」怎如此風水輪流轉,轉來轉去,終於轉來曹操身上
恕弟不才,在為您分析分析大敗的幾個原因
1.敗於名將(周瑜)
當曹操對孫權下了挑戰書之後
吳國群臣分分都失了血色,並紛紛提論出負面悲觀的論調。
只有周瑜不以為然,並像孫權進言說
(江東之地險阻,但是土地豐饒,主公既然有如此有利的條件,當然可以雄飛於天下,跟本不必向曹操靠攏。)
 周瑜並對孫權分析魏軍的弱點
●魏國的北方,然未完全平定,仍有後顧之憂
●魏國的兵士,不擅於水戰,雖然急急的接受了訓練,但到底而言,還是不能跟熟諳水性的吳軍相比
●從遙遠的中原被驅策來到此地的魏軍兵士,長途行軍後,比感疲乏,又不習慣此地的水土,必然相當多人病倒。
●一進入冬季,長江就會颳起季節風,想渡過長江絕非簡單之事
 基於以上這點,周瑜也把(颳起季節風)這種例外的日子考量到,而且甚至利用這種逆向刮風的日子,展開火攻
 曹操聰明反被聰明誤,將艦艇都使用鐵鍊子綁在一起,主要也是因為兵士不擅水性,就利用這方式,防止兵士暈船
所以當吳國的軍艦採大量火攻的時候,魏軍的軍艦都相環在一起,無法各自從不同方向散去,因而導致全軍覆沒

2006-12-21 10:24:47 補充:
至於「夷陵之戰」
 我在逛「香港奇摩知識」的時候
看到有人回答「夷陵之戰」的經過
若說(特色)其實答案已經在全文當中了
我把網址貼上
您好參考

2006-12-21 10:26:00 補充:
這是網址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80403306

2006-12-21 05:15:0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