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很長:學校之自然資源保育與環境保護措施
1.前言(有機校園對師生教學研究生活環境之重要性)
2.自然資源保育措施之發現與描述
3.環境保護措施之發現與描述
4.未來期盼與建設
很頭大!忙著準備考試!題目又長!不知怎著手!
拜託!
2006-12-17 16:15:06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pns 1 in 教育與參考 ➔ 其他:教育
以下僅供參考~
簡述環境資源保育的重要性。
舉出破壞環境要付出代價之實例。
了解資源的有限性及開發替代能源的必要性。
惜用資源並使其有「再生」機會。
做到減少汙染、積極維護環境。
推動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工作。
培養愛護大自然,惜用資源之知能。
單 元 目 標
學生基本認知指標 延 伸 認 知 指 標
一、說明「環境資 源保育」的重要性。
以實例說明「環境資源保育」的重要性。
以實例說明「資源是否有限」。
能分析說明「悲觀論者」與「樂觀論者」對於「資源是否有限」之看法的區別。
二、說明「環境資源終究還是稀少財」。
實例說明「土地、空氣、陽光等資源日益稀少」。
知道「開發替代性能源的必要性」。
以實例分析說明「開發替代性能源」,所可能引發的副作用。
三、認識「惜用資源以求永續發展」的意義,並能舉例說明之。
能體會「惜用資源」的道理。
知道如何「惜用資源」並使其有「再生」機會。
能具體說明「如何減少污染源」以維護環境衛生。
能具體落實「保育」的行動。
能以古語為例分析說明「人類對於資源有限,必須愛惜資源」的領悟。
能具體說明「永續經營」的概念。
四、體認「地球畢竟只有一個」的事實。
1能具體說明「地球畢竟只有一個」的事實及意義。2能具體說明在「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愛護自然,惜用資源維護人類共存之空間。 以實例分析說明「人類不知珍惜資源」,所可能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古時候的人每次要用水刷牙洗臉,就得拿水桶到井裡提水,或用手壓幫浦取水,真是辛苦極了!現在的人只要扭開水龍頭,噗噗噗,水就出來了。
就是因為太容易了,大量的水在不知不覺中就白流到水溝裡去了。我們非得想出個節約用水的方法不可。首先,我們要隨手關水龍頭,別讓水流個不停!
你知道嗎?
水從水管流出的速度比你想像的快多了。當你想用冷水冷卻一杯熱水時,你所浪費的水至少可以裝滿六個容量二公升的牛奶盒呢!
要是你在刷牙時讓水龍頭開著流不停,那大概會浪費二十公升的水,至少可以裝滿十三個汽水罐呢!
如果你在洗碗時讓水流個不停,會浪費掉一百多公升的水,足夠洗輛車了!
你能做什麼?
當你刷牙時,把牙刷弄溼後就先關掉水龍頭。這樣你每次至少節省了三十多公升的水,足夠幫你的小寵物洗次澡呢!
當你洗碗時,先把水放到水槽內,再把碗盤放入清洗,這樣每次可節省九十多公升的水,足夠你洗個五分鐘的澡呢!
當你洗澡時,先把浴缸出水口用塞子住,以免讓水白白的流失。
省水馬桶~
洗手間怎麼會是答案之一呢?當我們在談如何拯救地球時,怎麼會扯到洗手間呢?這不是很好笑嗎?其實,在你家裡,洗手間比其他地方消耗更多的水,而且大部分都是浪費掉的,因為洗手間用掉最多不必要用的水。以下是一些很簡單的做法,可以幫忙你使洗手間也變成節約用水的地方。
你知道嗎?
你相信嗎?馬桶的水沖掉之前和其他的自來水一樣的衛生乾淨。
當你按下馬桶的沖水栓時,水從水箱流入馬桶沖洗後流入下水道,水箱又會再度裝滿更多乾淨的水。
你每沖一次馬桶,就要用掉十八到二十七公升的水,但事實上我們不需要浪費這麼多的水。
你能做什麼?
告訴你一個有趣的實驗,那就是在馬桶水箱裡放入一個會占空間的東西,使水箱的儲水容積變小,馬桶用水自然就會減少。
最好放入裝果汁、牛奶或清潔劑等的塑膠瓶子。
先洗掉瓶子上的商標點紙。
在瓶子中放些小石子,然後再裝滿水,蓋好蓋子。
請大人幫忙拿上馬桶水箱的蓋子。
把瓶子放入水箱內,小心別讓瓶子妨礙到沖水栓上的鏈子及栓柄。
這樣你每次沖水時,就可省下三到五公升的水,繼續加油!
(資料來源:美國地球工作團體(The Earth Works Group)編著;林訓民、汪和瑛譯,環保小小百科,臺北:臺灣英文雜誌社,民80年,頁52-63。)
2006-12-17 21:40:17 補充:
可輸入以下網址有更多詳細內容~
保育組織 :
... 搜集有關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的資訊,提供企業及社會大眾參考。 ... 其工作包括進行各項鳥類調查,建立基本資料庫,編印報告,執行鳥類繫放研究工作,研訓專業解說人才,推展各類賞鳥活動,為台灣的鳥類保育工作開拓者。 ...study.nmmba.gov.tw/upload/Resource/conserv1439.htm - 20k - 庫存頁面 - 更多此站結果 - 儲存
2006-12-17 16:33:5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歷翔 4 · 0⤊ 0⤋
ㄍ ㄐㄎㄎㄋㄏ53321
2013-06-05 10:21:3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亞駿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