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我們知道一個原子裡,電子繞著原子核如星系般運行,我們也知道能量不會憑空出現或消失,那請問電子繞著核子轉來轉去的那個能量是從哪裡生出來的?

2006-12-14 15:24:15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KINDRED 3 in 科學 天文與太空

3 個解答


我們想像電子是繞著原子核繞行那只是一個思考模型,這個模型讓你瞭解大概的電子與原子核的狀況,但如果真的是那樣,那電子就會猶如你所說的失去能量而墜入原子核,但實際上不全然如此,電子與原子核的關係要用量子理論來解釋,電子處於不同的"能層"我們稱之為"能階",它會因為獲取或失去能量而處於不同的能階,獲取能量時就跳到外層,失去能量就跳到內層,不然會發生不穩定的狀況,這種跳躍我們稱為"量子跳躍",所以不能把電子當成是在"軌道"上依照牛頓定律運行,它們是依照它們攜帶能量的不同而處於不同的"能層",所以不會有像人造衛星掉到地球上的問題。

2006-12-15 04:05:3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4-11-06 17:03:0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由陰極射線的實驗中,發現在電中性的原子中既然能分離出帶負電荷的電子,那麼在原子中顯然有另外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所佔的體積有多大?質量有多重呢?這些疑問在1911年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根據「α粒子的散射實驗」的結果,得到了解答並提出原子的模型。
拉塞福使用一種由放射性物質釋放出的α粒子,來撞擊很薄的金箔如圖1-5所示,其中α粒子是一種體積比原子還小,質量卻比電子大很多、帶二個正電荷的顆粒。實驗的結果顯示,幾乎所有撞擊金箔的α粒子均直線通過,好像沒有金箔存在似地,僅有極少數的α粒子產生大角度的偏轉。拉塞福根據此結果認為,原子大部分的體積應該是空無一物,而質量則集中在極小空間稱為原子核,帶負電荷的電子在原子核四周運動,原子核則帶相同數量的正電荷,以維持原子的電中性。因此就如圖1-6,當α粒子撞擊金屬原子時,大部分的α粒子什麼也沒撞著,沿原方向前進,僅極少數的α粒子會碰到或接近相同帶正電的原子核,而產生生反彈或偏轉。
1919年拉塞福使用α粒子撞擊氮原子時,發現有氫的原子核(現在稱為質子)產生出來,代表原子核可以被分解出更小的單位。1932年查兌克(James Chadwick 1891-1974)發現原子核中還存在一種質量和質子相同,但不帶電荷的粒子稱為中子(neutrons),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原子核中還有更多微小的粒子陸續被發現。
拉塞福的原子模型,雖然已經在基礎化學的第二章描述過,仍按照上面討論的結果,簡要地整理如下:




原子


原子核
(佔有原子的大部分質量)


質子-帶正電荷,質量為電子的1836倍



中子-不帶電荷,質量和質子相似



核外的電子-帶負電荷
(佔有原子的大部分體積)



2006-12-14 15:49:0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