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風速 雨量 受傷人數 死亡人數 失蹤人數 颱風的名字 颱風的圖片 強度 侵台颱風路徑 近中心最低氣壓 近中心最大風速 警報發布次數 造成的災害(土石流 房屋倒塌 停電 停水 )之類的 這樣的資料越多越好 禮拜四之前要告訴我 拜託 我很急
2006-12-14 12:10:12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挖勒 1 in 科學 ➔ 氣象
你說的網站我找不到死傷人數 請告訴明白的手續找好嗎^^ 不然用貼的
2006-12-14 12:26:09 · update #1
中度颱風納莉 (200116)
颱風 (JMA)
3級 颱風 (SSHS)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7/Typhoon_Nari_2001.jpg/240px-Typhoon_Nari_2001.jpg
2001年9月14日,颱風納莉位於臺北東北方418公里海面
形成
2001年9月6日
消散
2001年9月21日
最高風速
157km/h (85 kts) (10分鐘平均風速)
185km/h (100 kts) (1分鐘平均風速)
232km/h (125 kts) (瞬間最大陣風)
{{{current winds}}} (現時風速)
最低氣壓
955 hPa
財產損失
NT$ 30 billion (台灣)
60 million yuan (中國)[1]
死亡人數
93人死亡,11人失蹤(台灣)
3人死亡(廣東)
影響地區
琉球、台灣、中國南部
是為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份
納 莉 颱 風
│納莉第二天│災區的泥地│災區的人物│
圖片參考:http://www.jfps.tpc.edu.tw/images/0918_wm02.jpg
←基隆河的水淹沒到二層樓高
圖片參考:http://www.jfps.tpc.edu.tw/images/0918_wm03.jpg
←颱風那天的清晨,水位就退了!
圖片參考:http://www.jfps.tpc.edu.tw/images/0918_wm04.jpg
←枯木和汽車被水沖到橋樑上
編號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警報期間
強度
侵台颱風路徑(七類)
近中心最低氣壓
近中心最大風速
七級風暴風半徑
十級風暴風半徑
警報發布次數
200116
納莉
NARI
09/08~09/10
09/13~09/19
中度
7
--
40.0
--
--
64
圖片參考:http://rdc28.cwb.gov.tw/data/Satellite/2001/NARI/Satellite_IR1_LCC.200109160632.jpg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發布概況表
名稱
納莉(NARI)
編號
0116
生成地點
台灣東北方海面
侵(近)台日期
2001年9月10日
發布時間
海上:2001年9月13日15時0分 陸上:2001年9月15日2時45分
海上:2001年9月8日23時50分
解除時間
海上:2001年9月19日23時5分 陸上:2001年9月19日17時10分
海上:2001年9月10日9時0分
發布報數
64
最大強度
中度
近中心最大風速
40.0 (公尺/秒)
侵台路徑分類
7
登陸地段
三貂角至頭城一帶
動態
10日解除警報後於琉球那霸附近海面打轉,13日再次調頭緩慢地直撲臺灣,16日21時40分左右在東北角登陸,經49小時後由臺南安平附近進入臺灣海峽南部,加速向西移動進入廣東省並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
災情
由於颱風停留時間過久及其貫穿的特殊路徑所致,臺灣地區降下豐沛雨量,造成北臺灣嚴重水患,多處地方單日降雨量皆刷新歷史紀錄。臺北市捷運及臺鐵臺北車站淹水,部分山線、海線及花東線中斷;多處地區引發土石流災害;近165萬戶停電;逾175萬戶停水。共有94人死亡,10人失蹤。全省有408所學校遭到重創,損失近8億元;工商部分損失超過40億元;農林漁牧損失約42億元。
路徑圖:
圖片參考:http://rdc28.cwb.gov.tw/data/Track/2001/NARI/2001NARI.png
雷達圖:
圖片參考:http://rdc28.cwb.gov.tw/data/Radar/2001/NARI/Radar_MOSA_CV.200109160100.gif
圖片參考:http://rdc28.cwb.gov.tw/data/Rain/2001/NARI/Rain.200109160600.jpg
2006-12-15 20:13:27 補充:
還有拜託別移除!
也不要胡亂檢舉!= =
2006-12-14 13:57:0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ao Jason 7 · 0⤊ 0⤋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2015-05-10 21:25:5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http://www.cwb.gov.tw/
以上是中央氣象局的網址,你可以去那看看喔 !
2006-12-16 05:29:1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均★ 2 · 0⤊ 0⤋
01納莉颱風(NARI)
◆ 屬第7類侵台颱風 時間:9月16日至19日
納莉颱風可說是歷年的侵台颱風中,最具傳奇性的一個了!她誕生於9月6日上午11時的宮古島附近海面,中心氣壓998百帕,受其北邊低壓槽的牽引而向東北移動。在此之前,台灣附近海域的溫度從七月底到九月初,已創下了14年來的新高-攝氏29度,水氣充足再加上高空輻散佳,非常適合熱帶氣旋的發展;而納莉生成期間,台灣附近的大氣環流變得十分複雜,種種的因素之下,使得她成為名副其實的“怪颱”!
納莉中心穿越琉球後,北方低壓的遠離使得導引力量消失,便開始呈現滯留狀態。隨後華北的大陸冷高壓漸漸成為主導氣流,納莉開始偏西緩慢移動,強度持續增強。9月8日晚上,中央氣象局開始對台灣東北部海面發布海上颱風警報;而納莉並於翌日晚間增強為一中度颱風。
16日8時,納莉的150公里暴風圈開始接觸台灣東北部陸地,往後幾個小時,北部各地的風雨逐漸增強;21時,其中心在台北縣三貂角附近登陸,充足的水氣使得台北盆地自入夜後便大雨狂瀉。納莉在進入台灣陸地後,大陸高壓與太平洋高壓的勢力又呈現了均等的狀態,因此她的速度又變得緩慢,這使得其強度有明顯的減弱。17日5時,納莉再減弱為輕度颱風,然而雨勢卻不曾減少,龐大的降雨量又適逢大潮,讓大台北地區成為了水鄉澤國,基隆河水暴漲,沿岸等地甚至水淹達兩、三層樓高!台北市內許多精華鬧區亦無法倖免於難,相當罕見!
17日下午,在台東東南方近海出現了一個副低壓中心,此系統與納莉相互作用之下,使得納莉的環流雨帶更為驚人;隨著納莉史無前例地南下橫掃,新竹、苗栗一帶也降下大量豪雨。18日凌晨,納莉的副中心逐漸消散,且其中心氣壓亦回升至998百帕,但因為這段時間內台灣上空仍屬於一明顯的鞍形場,這讓她一直在雲嘉南地區滯留、打轉,且能不斷吸收台灣海峽上的水氣,造成南部地區的傾盆大雨不斷,水患亦是頻傳!入夜後,北方大陸高壓開始增強而向西延伸,納莉逐漸偏西移動,23時其中心終於由台南安平出海。颱風中心停滯陸地長達50小時,實乃氣象史上之新猷!翌日17時,氣象局解除了納莉的陸上颱風警報,23時宣佈解除海上警報。
俟納莉進入南海北部之後,其強度又略為增強,速度明顯加快至每小時19公里,21日的天氣圖上顯示,納莉已減弱為一熱帶性低氣壓,也宣告結束了她15天的長壽。
納莉颱風的各項表現皆讓全球各氣象單位跌破眼鏡,中央氣象局的人員更是忙得人仰馬翻,從第一次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到完全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前後共64報!總計納莉肆虐全台造成了94人死亡、10人失蹤、265人受傷,其餘方面損失金額高達數百億元以上!此外,她還創下滯台時間最久、台北新竹嘉義最大單日降雨紀錄、由東北至西南侵台之怪異路線、四度增強減弱、警報次數最多等多項紀錄。如此氣象史上之怪颱,或許是百年僅見!
然後,下面的網址是納莉颱風路徑圖的圖片網址,您可以去那邊複製>>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typhoonroom/typhoon/best/naritrack.htm
您也可以去>>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37100091/index2-11-2.htm
http://ese.geos.ntnu.edu.tw/esit/s_nature3.htm (圖片不清楚,不建議)
還有,如果您要看動畫的,可以去下面的網址看>>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37100091/index50-6.htm
有不對ㄉ我在補充!
2006-12-14 20:47:21 補充:
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nali/index.htm
去上述網址看,然後點災情報導,然後會有一個台灣地圖,你想知道哪一邊的災情只要點一下就可以了喔!
2006-12-14 15:44:52 · answer #4 · answered by 橫面水平 3 · 0⤊ 0⤋
你可以進到中央氣象局的颱風資料庫.
他所有的颱風資料都很詳細~
下面是網址喔
2006-12-14 12:14:0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