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板塊運動為何能造成強大的能量??
板塊不是動的很慢媽?
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強大的能量造成重大的傷亡,或產生很強得巨浪

2006-12-12 12:31:01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愛因斯坦 1 in 科學 氣象

5 個解答

造成地震,也就是地層破裂
就如同:
你施力在一把尺上,慢慢加壓力,到某程度之後他會"瞬間"斷裂
這就是地震。

板塊雖然動很慢,但是他所推擠的"尺"遲早會斷裂,
地層尺度是很大的,所以表示,板塊推擠的並不是"一把尺"
,而是數以萬計把尺
所以隨時會有地震發生,

為何有些地震大,有些地震小?
因為這些尺,有些像餅乾,有些像木板
餅乾===>小小力量他就會斷裂 (規模小)
木板===>必須累積強大能量才會斷裂(所以只要發生一定規模很強)

這樣你就懂了吧^^

2006-12-13 18:52:5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衝吧小老王 2 · 0 0

板塊構造學說(Plate tectonics)主要在說明目前發生在地球上層的構造及解釋地震發生之原因。

圖片參考:http://scman.cwb.gov.tw/eqv5/eq100/images/fig51.jpg
地球的最外部為冷而硬的可移動之岩石,稱為岩石圈(lithosphere ),其厚度平均約100公里,岩石圈之下為軟流圈(asthenosphere)為黏度高的液體物質所組成,在高溫、高壓作用下而成可塑性,使岩石圈漂浮其上。
板塊構造的基本觀念是將岩石圈分成數個接近剛性之板塊,包括較大的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及南極洲板塊和數個較小之板塊(見附圖),板塊受到張力、壓力、重力及地函對流的作用,不同的板塊之間每年以數公分的相對速度緩慢移動,大部分的地震、火山及造山運動便由於相鄰板塊之互相作用而發生。
板塊交界處主要有三種型態:
(1)分離板塊交界處(divergent boundaries):代表地殼引伸拉裂的現象,在中洋脊(mid-ocean ridge)處相鄰的兩板塊互相分離,而產生新的岩石圈,其材料來自地函的上部,係經熔融作用而產生。地殼在這裡由於張力作用向兩側擴張延伸,沿著發散交界處常有地震發生,其震源深度多在100公里以內。
(2)聚合板塊交界處(convergent boundaries):在這交界處兩板塊相互碰撞,較重者插入較輕者之下方(約以30~45之傾角),使老的岩石圈消失而回到地函中,這插入的部分叫隱沒帶(subduction zone)。由於兩板塊間的相互磨擦,所以沿著隱沒帶可以不斷地發生地震而造成一地震帶,其震源深度可從很淺到大約700公里左右。台灣花蓮附近為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之聚合板塊交界處所以地震非常頻繁。
(3)守恆板塊交界處(conservative boundaries):不產生新的岩石圈也不使岩石圈消失,相鄰兩板塊彼此橫向移動磨擦,而產生震源深度較淺之地震。台東縱谷斷層即為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之守恆板塊交界處。

2006-12-23 04:44:2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7 · 0 0

是"強大的能量造成板塊運動"吧
當然囉
地震是一瞬間的能量釋放
就像火藥爆炸一樣 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如果它慢慢的動
就像火藥一點一點的燒 只會有小小的火花罷了

2006-12-19 17:15:3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2 · 0 0

板塊運動造成板塊互相擠壓,當壓力大於板塊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會斷裂或錯動來釋放擠壓的力量,並產生波動向外傳播,當傳至地殼表面時,人就可以感覺到地震。

補充:板塊資料












板塊即岩石圈,由冷而剛硬的岩石所構成,因軟流圈的熱對流帶動,而產生漂移。板塊1年移動2至15公分,幾乎與人體指甲的生長速率相同。

全世界的板塊主要包括太平洋、歐亞、非洲、南美洲、北美州、印澳及南極等7個。其中以太平洋板塊最大。

地球表面板塊界線有三種類型,包括:張裂性板塊界線、聚合性板塊界線及錯動性板塊界線。










全世界七大板塊





圖片參考:http://w3.estmtc.tp.edu.tw/kid0405/板塊2.gif













來自軟流圈的岩漿,因熱對流上升到地表,使地殼破裂,並形成新的海洋地殼。

未上升到地表的岩漿,就向兩側運動,使板塊張裂。陸地和海洋都有這種邊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東非裂谷和中洋脊。







張裂性板塊






圖片參考:http://w3.estmtc.tp.edu.tw/kid0405/板塊3.gif













兩個板塊相向移動,逐漸聚合,其中一板塊會潛入另一板塊底下,並在軟流圈熔融消失,這個區域又稱為隱沒帶,是世界上地震、火山活動、造山運動最劇烈的地方。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台灣、喜馬拉雅山。











圖片參考:http://w3.estmtc.tp.edu.tw/kid0405/板塊4.jpg













錯動性板塊界線,指板塊彼此互相滑移,而沒有地殼的建造或破壞。



舉例來說,美國加州的聖安地列斯斷層即為一例。









錯動性板塊






圖片參考:http://w3.estmtc.tp.edu.tw/kid0405/板塊5.gif




2006-12-17 10:08:5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ㄚ叡★ 6 · 0 0

板塊運動會使岩層斷裂釋放能量
越難斷列的岩層累積能量越多 釋放出來的結果當然就更可觀了
至於對地面得影響
還得考慮岩層斷裂深度跟地面的距離
離地面比較近
影響就比較大
傷亡 破壞就更嚴重了
所以要考慮 地震規模跟地震強度

2006-12-14 11:51:34 補充:
地震規模是以斷層釋放出能量大小來分級

地震強度是以地面受破壞程度來分級

2006-12-13 19:37:3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