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以我對佛教的概念與認知
佛教徒若依照佛陀的教導
應該是不得造佛像且對其朝拜
也不應該拿香拜拜
可是我在電視上看佛教的宗教性節目裡卻看到一群佛教出家人
點著一把一把的香並且對佛陀的佛像朝拜
這是為什麼呢?
我有一次看電視有老師說
佛陀在佛經裡說過
不可以造佛與寺廟
若這麼做的就不是我的弟子
是這樣嗎?
可是現今佛教不都是造佛建廟嗎?

2006-12-12 09:02:02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各位答題者都很用心解決我的疑惑
現在交付投票
期待此議題能有優秀的解答者出爐摟
也希望此議題能給有相同疑惑者參考之價值

Thanks

2006-12-15 19:03:30 · update #1

6 個解答

Q.【可是現今佛教不都是造佛建廟嗎? 】

A.【佛陀不要我們建造一個供人向外求福祐的機構。】

【寺】是印度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學院】。

過去印度最出名的佛教寺院--那爛陀寺,其實就是過去印度最出名的【大學】,裡面除了佛學,尚有其它的學問的教授。

建【寺】的目的並非【祈請福祐】,而是建立一所讓學人可以接受教育的【學院】。

一般所說的【廟】就是把一個木像放在那裡然後求他給你些什麼。
建立這樣子的廟,的確非佛陀先前所說。


寺中為什麼還是會有佛像??

因為過去有佛陀在時,我們可以感念佛陀的德行而供養佛陀。
現在佛陀不在了,我們只好造個像讓我們感念佛陀的恩德。

【供養】和【拜】不太一樣。

一個行為可以是一種教育,提昇人格。
另一個行為則不一定能成為一種教育,而令人格提昇。

【供養】純粹是發自內心,而歡喜並願意將自己所擁有的一部分財物,拿出來分享,以表感謝之意或以表禮敬、追隨之意。

一般所謂的【拜】是指:拿水果或祭品等拜那個神明,希望那個神明接收了這些祭品,能夠保祐我們。
雖然也是表達了敬畏和感謝之意,但是若是動機為【向神追求,不勞而得】,那就和佛教所教導我們的差很多。



佛教中的【香、花、燈、塗、果...】等供養形式,都屬於前者,是出於發自內心而歡喜拿出來供養。會分成不同的的形式是基於過去的情況。
(比如過去印度沒有肥皂和香水,所以供香;而過去街坊也有在買【塗香】(用來香潔身體的香料),但不是人人都有。過去印度民情在向老師請求學時,有些會拿花供養,作為禮敬。過去沒有【滿庭香】這種東西,所以有些會以供養【檀香木】作為供養之禮。....)

至現今之【香】(線香、環香、立香等),
一為供養三寶,莊嚴道場之用
(可以讓道場香香的,讓與道場的大眾心生歡喜,專心修行。)

一則為法會時禮請之禮,這則比較屬於宗教儀式方面。
(雖然現今沒有佛住世,不過希望以這個香供養的【恭敬心】,禮請十方諸佛世界佛菩薩慈悲至道場加持,令與會大眾學法無礙,各得心開。)


此外現今我們所接屬的佛教的開緣,重點還是不離於【佛陀的教誨】。
如果這些開緣方便的儀式,雖然在做,卻失去了其基本精神和意義,那這些方便就變成【隨便】,只是應和做個動作給木頭看罷了,無法借由這樣的一個形式,讓人學習到什麼,或提升人格等等。
這樣就是佛菩薩所不樂見的情況了。

2006-12-13 20:39:17 補充:
不過宗教若失去了安定人心的力量就不叫宗教了。

佛教融入民俗宗教,有了一些類似民間的習俗,並帶給人民安定的力量,而民眾在佛教中能得以安定是無妨。只是民間宗教往往也帶來人心動亂之源,而一昧向神請求,但卻不能接受宗教所帶來的教育,往往就造成人心空虛,而使民心動亂。這是任何一個宗教所不希望見到的。所以拜拜不是有罪,可是我們希望每一個到寺院拜拜的人,能夠多少能真的得到佛法實際的利益,心開意解,以極積面對,自勵自強,把握當下的心態去面對人生。

2006-12-13 12:12:5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3 · 0 0

如清香白蓮所說:
PS:補強:拜佛像並非如外界所說:
拜佛像是為愚痴崇拜偶像
要知道拜佛像的含意是要我們體悟佛的慈悲
要我們奉行佛的教導
時時提醒自己"諸惡莫做,諸善奉行"

每一尊佛都有其願力
如看到觀世音菩薩像就會想到[大慈大悲][四弘誓願]...orz
看到地藏王菩薩像即想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大願...orz

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

2006-12-12 18:16:2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2 · 0 0

佛者唯心.唯識.經曰..嗅及意識.識先識.故佛名香國.不燒香哪叫福

2006-12-12 12:35:2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竹本口木 6 · 0 0

以前拿香是驅蚊子用~方便弟子修行~不是要來拜拜
後來演化成儀式~~如同受洗~或是分享聖體一樣

佛像的爭議一值存在但佛法是講方便修行的
~~禮佛不是在拜佛求東西~~
而是透過禮佛的跪拜~~來懾服自己的傲慢之心~~
~~藉以哲服我執~達到人無我
要去拜自己的敵人也行~~都只是修行的方便法門~

至於廟~只是方便弟子能有修行的地方
出家人能於生活上彼此照料~~有一個傳法修行的地方


現在是佛法的末法期佛陀也預先告知過~~
會有很多怪現象並不意外~
這個時期初入學佛的經常不易分別~~這也沒辦法~

~因緣和合~"法"也不例外
故說諸法無常~~

2006-12-12 09:58:51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3 · 0 0

阿彌陀佛~!善哉~!
你所說的都沒錯~!
佛陀當時反對造像,是因為深怕當時人們,太過度依賴佛像的祈禱,反而懈怠持戒的功夫,成為變相的婆羅門教,所以,佛陀就主張不修建佛像。
但是,有天佛陀去忉利天為他親生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在這娑婆世界的人們非常懷念佛陀的面貌、聲音,很想早日會見佛陀。
當時有位優填王也很思念佛陀,就請一位以前見過佛陀,對佛陀有深刻印象的雕刻師,用上好的旜檀木,叫他精細的雕塑出佛陀的模樣。
佛像雕刻完工後,放在宮殿裡供養,優填王天天向佛像行禮,思維佛陀的教訓,好像就在佛陀身邊一樣。經過了三個月,佛陀從忉利天回來,看見佛像就稱讚說:「好啊!佛陀入滅以後,信徒可以供養佛像,紀念佛陀。」這就是佛像的起源。
其實,供養佛像,是紀念佛陀,向佛陀行禮,是表示崇敬,並不是含有迷信的意味。
當我們瞻仰佛像的時候,應該懷念佛陀的教化,切實去做,那才是真實的供養佛像的意義。
至於香,在印度的風俗來說,是種恭迎貴客、薰香宴客場所的方法;所以,當時佛弟子或是在家弟子恭請佛陀說法之時,都會先用薰香薰染環境,一方面是驅趕蚊蟲的騷擾,另一方面是薰染香氣在堂舍,久而久之就演變成拿香祭拜佛像。(其中,也是受到當時漢朝的道教思想)
其實,會拿香祭拜佛像、神像的習慣,大都是從漢朝的道教開始,才演變成為現今有這種拿香的習慣。
佛陀在《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就有指示-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所以,求佛不如求己~!
自己都放棄自己了,誰又有能力幫助你呢~?
願你:吉祥˙自在~!阿彌陀佛~!

2006-12-12 09:44:4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清香白蓮˙素還真 6 · 0 0

個人覺得你對佛陀的心與虔誠才是最重要的,還有祂所說的做人處世與傳的教義,人人心中就有一尊佛。

像有些人嘴裡吃齋唸佛,表面慈悲為懷,結果暗地裡做盡壞事,一切都白搭。

電視裡老師說的,我也不敢否認,但要看老師是如何解讀佛陀所說的這段話,而佛陀當時說這句話的真正涵義是什麼。而且這樣的節目要多看不同老師說的或者自己買書來看,但看了之後自己也要懂得取捨,好的要學習,不好的就參考。有時候是後世人們因不斷的翻譯之後造成有誤,不要只是盲目的崇拜,這樣就失去你崇拜佛陀的意義,而佛陀的真正用意你也得不到的。

2006-12-12 09:41:19 · answer #6 · answered by 愛你一萬年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