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中國人」永遠都只會支持執政者:毛澤東偉大、四人幫也偉大、華國峰偉大、鄧小平更加最偉大、趙紫陽偉大、江澤民十分偉大、胡錦濤更加是五千年來無比的偉大、……執政的政府永遠正確與否,都可以「偉大」而合法的騎在人民頭上。
2006-12-07 08:45:25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7 in 政治與政府 ➔ 政治
咁你即係話我地都係狗姐
x你老母!!!!! (回歸左喇)
2006-12-14 08:51:5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檸檬bb 2 · 0⤊ 0⤋
agree !
These 幫凶 live like DOGS .
Who give them some DOG biscuit , they will treat you like their host .
2006-12-11 06:43:3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jason 3 · 0⤊ 0⤋
鄧小平本人可以說是走出了「偉人」情結,他從不堅持自己所作所為都是絕對正確,同時他能夠提前的交出權力,放棄成為中國的權力至尊。但是多數海外的評論者,卻沒有走出期待鄧小平是個「偉人」的情結,所以大家才會批評鄧小平,既然可以將中國大陸的經濟帶入開放改革,為什麼不能同時將中國大陸帶入民主化的制度。他們認為鄧小平仍然侷限在歷史的時代結構之中,因此不能超越共產主義的政治架構,推動中國的政治改革。
在探討這種觀點之時,我們需要了解,在歷史之中,根本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可以完全超凡入聖的「偉人」,能夠完全的超越他的時代與歷史,最多只能做到「局部性」的超越他的時代與自己的經驗,若是能夠完全的超越,那麼他不但是偉人,甚至應該是神人了。鄧小平既然不是神人,那麼實在沒有必要去批評鄧小平對中國大陸的貢獻是只做到了經改,而沒有達到政改,因為鄧小平是站在一個共產主義影響下的歷史時代人物,他能夠打開中國與世界之間交流的門戶,推動違背共產主義教條的開放改革,就已經是超越過他自己的歷史與經驗的表現了。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整個中國大陸,也同樣的處在歷史與時代的限制之中。在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統治,以及傳統農業經濟結構之下,再加上共產主義的半世紀的高壓極權統治,中國人民無論是面對經濟自由與政治民主,都有客觀環境條件嚴重不足的問題,以及主觀認知與實踐的困難。就以鄧小平所推動的開放改革而言,雖然是給中國大陸帶來掃除貧弱的歷史性重大改變,但是也造成中國大陸嚴重的貪污腐化,以及眾多貧富懸殊的社會,甚至是政治問題。中國大陸能否克服經濟上的開放改革所產生的危機,雖然可以抱持較為樂觀的預期,不過事實上仍在屬於未定之天的範籌之中。
在中國的經濟社會,仍然在適應經濟自由以及社會多元化的掙扎之時,若要想同時進行更為深層的政治改革,將是一個政治「大躍進」的危機考驗。大家都要知道推動民主政治,一定要有相當水準的經濟、社會以及公民知識環境,以及足夠規範大眾行為的法治共識,與能夠建立共識的宗教或是倫理習俗,才能順利的運作。全世界一百多個民主國家中,真正能夠成功的實施民主政治的國家,不會超過三十個以上。假如以中國大陸目前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條件而言,要想實施所謂美國式的民主政治,結果必然是「有怎樣素質的人民,就會產生怎樣水準的政府」,這是真正民主政治必然的結果。因此中國若是實施民主政治,中國大陸幾乎不可避免的會陷入類似印度一樣的黑洞政治結構,成為一個完全無法建立共識,缺乏基本法治架構,幾乎沒有行政效率,受到局部特殊利益把持的國家。超過十二億的中國人民,在一盤散沙的環境之下,虛耗極其有限的資源,在派系、山頭、利益集團的惡性競爭中,重演一齣開發中國家民不聊生的民主政治發展的歷史悲劇。
所以雖然曾經留學以及出國訪問的鄧小平,目睹西方民主國家的興盛,以及共產主義國家的瓦解,應該知道西方國家的民主政治,對於國家的百年大計而言,有著更為穩定的基礎,但是他卻拒絕在中國大陸推動實施民主政治。因為鄧小平了解,中國大陸根本沒有實施民主政治的社會與經濟條件。
六四天安門事件,有著極其複雜的背景與幕後的權力鬥爭折衝,這是在幕前的愛國學生所不曾完全了解的問題,鄧小平「最後」決定採取武力鎮壓,讓這些學生捲入流血的悲劇之中,當然是鄧小平極度困難的決定,鄧小平也永遠無法洗刷他在這個歷史事件中的責任。不過鄧小平看到天安門的民主運動,背後的失控狀態與複雜的連鎖影響,含有超過中國大陸社會所能負擔的危機。假如當時的政府向學生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讓步,(事實上當時中國政府已經做出相當的讓步),其背後將會涉及到中共政治派系的全面權力鬥爭,勢將影響到中國的政治結構,將會因此失去穩定的基礎,在幼稚與分歧的民主認識領導下,加上利益集團的操控與衝擊,中國將會四分五裂,甚至整個經濟的改革將會面臨失敗。中國因此會失去掃除貧弱的歷史機會,也失去發展民主政治的經濟社會基礎。
事實上,經濟與政治是無法完全分離的,經濟也是社會環境的反映。鄧小平的經濟改革,改善了中國大陸的經濟環境,同時也為中國大陸的政治與社會,建立了民主發展的客觀條件,中國人民開始擁有私有財產,開始擁有改善自己生活的權力,一個政府無法完全控制的多元化開放社會,也在逐漸的成形,更為重要的是,法治的運用,包括所有的私人與政府的契約、權利與義務,都要由法律來進行規範,而法律正是逐漸邁向自由經濟社會運作的充分而且必要條件,大量的立法,逐漸的執法,這正是中國大陸目前逐漸成形運作的方向,這也正是民主政治的充分而且必要條件。
所以在批評鄧小平沒有在中國大陸進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之時,請記住,鄧小平不能超越歷史的條件而完成一切理想的要求,中國的民主政治不能由鄧小平賜予而造福中國。目前中國大陸連經濟自由的條件都不能充分的具備,因此隨時都必須面臨危機的考驗,要在目前的經濟社會條件下,在中國大陸談成立民主政府,恐怕只是不顧現實的奢談。蔣經國之所以能夠在台灣推動政治改革,主要是當時的台灣經濟自由化以及社會多元化條件,經過近四十年的培養而接近成熟,人民的一般知識水準以及資訊的充足性條件具備。就算如此,台灣還是為了政治的民主,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行政效率的全面降低,利益集團的操控政治運作,貪污腐化的結構性發展,最為諷刺的是,台灣所有違法亂紀的公權力製訂與執行者,都是有民意基礎的人擔任,目前已經有人懷疑,台灣實施民主政治的幅度與深度,是否是已超過台灣歷史條件所能配合的程度,因為當前台灣的民主政治,給台灣所帶來的負面效果,甚至超過正面的效益,新的威權主義正在大張旗鼓的復辟之中。
以人類歷史的發展而言,民主政治是最能符合民意與帶來穩定的制度,但是要想實施這個制度,有其一定的歷史環境條件,與其說是鄧小平沒有推動政治改革成為他的缺點,不如說是中國的整體環境仍然沒有到達實施民主政治的條件,鄧小平是無法完全的超越他在歷史與經驗的限制,而推動民主政治的改革。中國也同樣不能超越它歷史條件的限制,而靠著激昂的學運而走進民主政治。
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只讓中國擺脫滿清王朝的統治,但是無法讓中國進入民主政治的時代,更別提讓中國走出貧弱的危機。鄧小平的開放改革,也只能突破中國貧弱的歷史宿命,但是同樣無法讓中國進入民主政治的制度,假如鄧小平真的向天安門的學生讓步,而推動民主政治的全面改革,那麼中國所面對的,可能是一場政治大躍進的大風暴,其結果可能比經濟大躍進,或是文化大革命還要悲慘,所以鄧小平沒有在中國目前的環境下,推動政治民主化,這也許不能算是他的缺點,甚至可以說是他過人的遠見。
六四事件永遠是個錯誤的悲劇,鄧小平是不應該下令開槍殺人,但是面對中國整個複雜的局勢,鄧小平自己別無選擇的做出這個悲劇的決定,鄧小平只能採取他所能夠知道的方法,為了去防止更大歷史悲劇的發生,因為一個失控與受到操控的不成熟民主政治情緒,是會毀掉中國到達真正富強的歷史機遇,而這正是要想達到中國民主政治的歷史先決條件。
2006-12-07 09:01:1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Yiu Hong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