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可以給我詩經氓的背景和由來~
越詳細越好憂~
拜託啦
2006-11-28 16:05:07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姿 2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衛風‧氓〉透過一個經由自行相識、進而戀愛的女子,不顧家人反對,為愛出走,全意要跟她所認取的男人共度一生,不論對方家道貧苦窮困,女子也沒有絲毫埋怨,其後丈夫在外風流,她亦強忍不平悲痛,等到這男人竟對她施予暴力,她才自覺不該再委屈下去,逐漸瞭解到:再為他與他的家庭付出畢生心血,終如東流逝水,只是在耗損其生命餘暉罷了!
在《詩經》國風中,男女自由相會、互相傾戀的詩篇很多,未婚女孩在當時行動並沒多加約束設限。到日後禮法制度逐漸磐鑿確立,深入民心,男女地位也才日漸拉大。
當時女性在感情上是自若奔放,當下抉擇何人為其所愛,就執意去走自己堅持的情路,性格直接,表意鮮明。 儒家社會重視道德教化,在周代制禮作樂、建立禮法制度後,其中有關女性道德的塑成,卻是緣由男性社會主宰下,自私狹化所訂定的標準。
正如〈衛風‧氓〉所寫,已蘊含對男女感情忠誠的落差。人們對男性耽溺於外的誘惑,或是不專情於一個女人,是可以被大眾社會所接受;反之,女人若不能守住一個男人(不管是品行怎樣惡劣或差勁的男人),就會惹來社會的撻伐,並被遭到輿論的指點批判。雖說規範是人為所制訂,但這些道德教化,仍對女性發揮了某種層次的制約,自周朝建下「男尊女卑」的觀念,整個社會即以男性為主導,對情感思想自主的女性而言,是有一定的箝制。
在宗法制度下,古代女性婚姻的目的,不外是為夫家傳宗接代,料理家務。傳宗接代是女性的天職,因為生兒育女至今仍是男人無法勝任,但是沒有生育或生產力不充沛的婦女,在古代社會是會被休離或存有丈夫再娶的危機。《詩經》中有不少祝禱多子多孫的詩篇,或女人們採拾芣苢草以食,以求生子的詩作,可見當時女性由無拘無束的少女踏入婚姻後,開始承擔夫家傳遞香火的重任,也象徵她展開另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與婚前生活迥然別異。
面對已變調的婚姻,女性仍會遠遠圖畫一個夢,期待有改變的可能,想著自己與丈夫可是經過刻苦相戀的結合,她總一廂情願的以為:只要對方記取舊日繾綣美好,她的辛苦付出,對方終會瞭解。女性戀棧在她所執著的人事,總會替自己找一個安身立命的藉口,自圓其說的解釋為何還能持續她曾經全力以赴的愛。當她天真的為自己設想,並信以為真時,也許內心仍充塞不快樂,但生活已成一種習慣,她會想著至少她還擁有一個家,有一塊方圓之地是屬於她的!
上 面 這 是 知 識 裡 面 有 人 回 答 的
還 有 其 他 的 你 可 以 再 找 找
2006-11-28 16:31:5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2 · 0⤊ 0⤋
女人努力了幾千年,還是沒能叫男人反省,如果我不要求你唯一,只是因為我不愛你了。你也不愛我了嗎?沒有愛能活嗎?中國是從何時鞭笞撻伐女人的堅貞,整個社會默許統治者、知識份子,的操弄,提倡不會?一個人無所謂愛,愛能單方面嗎?沒有人覺醒。不愛就放對方自由,不要壓榨浪費人家的美好。遇人不淑有時是家人或其他人。氣得語焉不詳了。
2006-11-28 19:47:4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東流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