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這句話是由司馬昭說出的,由此推之,司馬昭的心態為何?A:不以為然 B:故作鎮定 C:慎謀能斷 D:動燭機先
答案是A 為啥呢?
Q2:「司馬懿乃魏之名將」是「主語+繫語+斷語」構成的判斷句,下列哪一選項的句型與此不同? A:士為四民之末 B: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C:泰山為五嶽之首 D:天祥為宋狀元宰相 答案是B 又是為什麼呢?誰能幫我解答?
2006-11-25 16:51:20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品潔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Q1 . 這句翻譯是 ..
難道是諸葛亮沒有軍隊,才裝成這樣,父親為何要退兵呢 ?
你了解空城記整個故事嗎 ?
跟前後文對起來,大概就猜的出答案了
我是用刪去法 ..
A . 不以為然 不確定 ,先保留
B . 故做鎮定
↑如果故作鎮定,就代表他很緊張,問題是他沒有 刪去
C . D . 慎謀能斷.動燭先機
↑這是未經判斷說出的話,所以不可能是這兩個 刪去
由此可見答案是A
另解:
諸葛亮看在司馬懿知道他決不草率行事,所以設了這場空城記.
而較父親沒經驗的司馬昭提出了他的想法.
下一句 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司馬懿完完全全中了諸葛亮的計.
「汝輩豈知」甚至還有斥責兒子荒唐猜測的語氣存在.
司馬昭不認為「空城」是有埋伏的意思,所以他對於空城計不以為然.
如果今天換成司馬昭領兵,那故事結局可就一定會攻進城了 !
Q2 . 題目:
譯:司馬懿「是」曹魏的名將
主語 繫語 斷語 →這是判斷句
如果依照平常口語話的例子
例如:你「是」我的家人
A . 士「是」四民裡排最後的
補充 士:讀書人 四民:士農工商四種職業
B . 法令是要天子和天下所有臣民要共同遵守的
C . 泰山「是」五嶽裡面排第一的
D . 天祥「是」宋朝的狀元宰相
以上例子,「為」皆譯為「是」
由此可知→B選項是錯的
這些是我自己解出來的.
希望能幫你解決問題 ..
2006-11-25 17:24:1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Mavis 1 · 0⤊ 0⤋
這只是教科書 答案 真正歷史學家有說 其實司馬懿 知道孔明裡面城裡跟沒有兵 哪為何不進攻呢 因為當時魏國軍權 都再司馬懿身上若打敗孔明了 他回魏國 要被解除兵權 所謂英雄惜英雄
2006-11-26 08:09:5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等風的旗 4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