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覺有些夢是真的或是某件事情的象徵,
到底我們為什麼會作夢?
2006-11-21 16:55:00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Leaf* 1 in 科學 ➔ 另類科學 ➔ 超自然現象
對夢的解釋最有名的當首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他認為夢是了解個人潛意識的捷徑,人類大部份的行為受潛意識所驅使,人類會把平時無法被社會規範所接受與性有關的慾望.衝動壓抑成潛意識,雖然在平時無法被個人所察覺,但在睡眠意識不清醒時就會呈現出來!
佛洛伊德認為,個人所能記得的作夢情節,是由潛性內容轉化而來,常見的轉化方式有以下幾種:
1.濃縮:夢境的顯性內容,由潛性內容簡化而來;雖然患者陳述夢中的單一事性,但在夢中就有多重意義!
2.轉移:夢境中夢到同學的父親生病,其潛意識可能擔心自己的父親生病,這是一種轉移作用!
3.象徵:作夢者會以象徵的方式,表現出其潛在的壓抑或衝動,如夢見蛇代表男性性器官,夢見碗代表女性性器官
4.誇大:有時候會在作夢中,把真實事件加以誇大,比如有一門課不及格,可能夢到自己所修的學科全部不及格!
佛洛伊德認為,作夢雖然是個人潛意識的表現,但是作夢也具有以下特殊的功能:
1.慾望的實現:例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2.警告作用:為免重蹈覆轍,有時作夢會比真實誇大,讓自己有警告作用!
3.紓解心理衝突與壓力:個人作夢的內容有時會將自己遭遇到的挫折與壓力,在夢境中轉移到其他人身上,或在夢中發洩出來!
佛洛伊德對夢的解析,持泛性論的觀點,但是其門生弟子中,楊格.阿德勒等人,不以性的觀點來解夢,而是從個人生長環境中的社會文化因素,來剖析作夢內容的涵義;楊格認為,每個人都有承受來自祖先遺留下來的集體潛意識,這些集體潛意識普遍存在於同一個社會文化裡!例如西班牙人充滿浪漫與熱情;中國人認為祖先可以保佑後代子孫,這些潛意識常成為人們作夢的共同題材!
除了佛洛伊德及其門生外,晚近有一些心理學家也從不同的觀點來釋夢,其中有兩個觀點最著名:
1.問題解決的觀點:卡特賴等心理學家認為,作夢乃白天無法解決的問題,延至作夢時來解決,因為作夢時受潛意識所左右,而潛意識屬於非理性的思考,因此有時個人在白天所遇到的難題,在作夢時卻可以得到解答!
2.神經生理的觀點:賀伯森等人主張,夢是由大腦中樞的神經元,週期性地將訊息傳送到大腦皮質職司思考的部位;大腦皮質在接收這些訊息之後,乃編織成夢,尤其會在快速動眼睡眠時呈現出來,此理論強調情緒為決定作夢的主要因素!
2006-11-22 04:10:5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tumaster 6 · 0⤊ 0⤋
夢是一種主體經驗,是人在睡眠時產生想像的影像、聲音、思考或感覺,通常是非自願的。研究夢的科學學科稱作夢學(oneirology)。作夢與快速動眼睡眠(REM sleep)有關,那是發生在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色為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腦橋(pons)的刺激、呼吸與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暫時性的肢體麻痺。夢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睡眠時期中,不過比較少見。在進入深度睡眠時發生的入睡狀態(Hypnogigia)被認為和作夢有關。夢是一種意象語言。這些意象從平常事物到超現實事物都有;事實上,夢常常對藝術等方面激發出靈感。夢的形式包括了令人不悅的惡夢以及可能伴隨著夢遺的春夢。絕大部分的科學家相信所有人類都會作夢,並且在每次睡眠中都會有相同的頻率。因此,如果一個人覺得他們沒有作夢或者一個夜晚中只作了一個夢,這是因為他們關於那些夢的記憶已經消失了。這種「記憶抹除」的情況通常發生在一個人是自然緩和地從快速動眼睡眠階段經過慢波睡眠期而進入清醒狀態。如果一個人直接從快速動眼睡眠期中被叫醒的話(比如說被鬧鐘叫醒),他們就比較可能會記得那段快速動眼期所作的夢境(不過並非所有發生在快速動眼期的夢都會被記得,因為每個快速動眼期之間會插入慢波睡眠期,而那會導致前一個夢的記憶消失)。真正的作夢只有在人類身上被直接證實發生過,不過很多人相信作夢也會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動物已經確定會有快速動眼睡眠,然而他們的主體經驗卻難以確定。平均擁有最長快速動眼睡眠時期的動物是穿山甲。哺乳類可能是大自然中唯一,或者至少是最頻繁的作夢者,因為和他們的睡眠模式有關。也有人認為上述有關夢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夢只是人睡眠時的一種心理活動,夢中的心理活動與人清醒時的心理活動一樣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夢中離奇的夢境是因人睡眠大腦意識不清時對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產生的錯覺引起的。如,人清醒心動過速時產生的似乎被追趕的心悸感,在夢中變成了被人追趕的離奇恐懼的惡夢,人清醒心動過慢或早博時引起的心懸空、心下沉的心悸感,在夢中變成了人懸空、人下落的離奇恐懼的惡夢。夢中經常能感覺到一些人清醒時不易感覺到的輕微的生理癥狀,是因人睡眠時來自外界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小,來自體內的各種客觀事物的刺激相對變強引起的。
2006-11-22 15:34:1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