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 何謂「說明文-定義法」?

2006-11-16 08:34:59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Tony Cheung※ 6 in 社會與文化 語言

3 個解答

漢字的結構
左民安
一 作者簡介
左民安 (一九三五¾ ¾ 一九八七),出生於山東省萊陽市。一九五九年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同年任教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古漢語教研室。一九六二年改調任教寧夏大學中文系。
左民安致力研究文字學和訓詁學。他研究《說文解字》和甲骨文、金文等,用形、音、義互求的原則,結合古代文獻的例證,探求漢字的本義演變,說明漢字的詞義系統。《漢字例話》一書是他在寧夏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九八二年完成,作者當時身罹重疾,仍毅然寫成本書,其精神令人敬佩。作者還創作《寫作縱橫談》,尚待出版的遺著《漢字例話續編》、《常用通假字手冊》、《漢字部首講解》等。
二 題解
本文節錄自《漢字例話》一書的「漢字概說」部分。
漢字是指中國漢族的文字。中國是一個合漢滿蒙回藏等各民族而成的多民族國家。回顧中國歷史,漢族不論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甚有影響,因此,漢字也可作為中國文字的通稱。
結構是指物體各部分的組合情形。漢字的結構,指的是漢字形體組織的特點。
中國文字 (漢字) 的特色是方塊字,字形和字義有很密切的關係,這和西方的拼音文字有極大的不同。本文以中國古代所謂「六書造字」的方法說明漢字的結構特點,從漢字的形體結構作出分析,並抒發作者的見解。
有關「六書」的理論,學者大多以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為依歸。因為《說文解字》是第一部以部首編排的字書,從文字的結構說明文字的本義和引申義。
 
背景資料¾ ¾ 漢字的演變
根據近年的考古研究,漢字大約已有六千年的歷史。今天能看到而又能認讀的最早的漢字是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甲骨文
現在見到的甲骨文,是清末才首次發現的,它們是商朝的文字,已相當發達,有獨體的字,有合體的字,有帶表音成分的形聲字,不過字的結構還有定型。
金文
鑄刻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稱為金文。現在見到的青銅器,多是周代的遺物,因此金文有時專指周朝的文字。金文整齊勻稱,字的型體比甲骨文穩定。戰國末年的金文已接近於大篆。
 
小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文字,以秦國原用的篆書作為基礎,加以整理,定為正字,這種字體稱為小篆,而在秦統一文字之前通行的字體,便稱為大篆。
隸書
隸書與小篆差不多同時存在的字體,便是隸書。小篆雖定為正字,但一般官吏為應付繁劇的政務,所用的卻是隸書。隸書的基礎也是小篆以前的字。隸書變篆書不規則的曲線和勻圓的線條為平直方正的筆畫,也改變了少數偏旁的形體,可算是由古漢字演變為現代漢字的過渡字體。
楷書、草書
在隸書的基礎上,產生了楷書、草書和行書。楷書產生於漢末,結構與隸書基本相同。楷書一出現,漢字的字型便固定下來,一直通行到現在。草書也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早期的叫「草隸」 (草率的隸書) ,稍後的叫「章草」 (東漢章帝時的草書) ,到漢末,隸書筆畫痕跡都去掉了,便叫「今草」。到唐朝,草書寫得更加放縱,稱為「狂草」。
行書
行書產生於東漢末年今草和楷書盛行的時候,它兼有草書和楷書的特點,筆畫連綿,字字獨立,字形清晰易辨,但書寫效率卻高。行書的實用價值較大,所以作為楷書的一種輔助字體,通行至今。
三 主旨
本文通過對「六書」名目和內容的分析,指導讀書正確分析漢字的結構,了解和掌握漢字的本義和引申義,幫助讀者提高閱讀古代文化典籍的能力。
四 內容理解
按內容結構而分,本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包括第一段:「我們知道……」至第九段:「……和漢字的 結構不發生聯繫。」)
漢字屬於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密切的關係。掌握漢字形體結構的好處:
1. 有助掌握漢字本義和引申義。
2. 對關讀古代古化典籍有極大的幫助。
接著作者介紹「六書」的名稱和次序:
 
1. 「六書」的名稱始見於:《周禮‧地官‧保氏》
2. 細目始見於:西漢劉歆的《七略》
3. 三家說法:
(1) 東漢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2) 東漢鄭眾: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3) 東漢許慎: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4. 後世採用班固對「六書」的次序,採用許慎的「六書」的名稱。
  (即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5. 後世採用班固對「六書」的次序,採用許慎的「六書」名稱的原因。
(1) 象形、指事、會意是起源於圖畫,故先有。
(2) 形聲字是標音的造字方法,較晚出,故其次。
(3) 轉注、假借屬於用字法,故在後。
 
6. 「六書」的分類。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屬於「造字之法」。
轉注、假借屬於「用字之法」。
第二部分: (包括第十段:「下面對『六書』進行具體的分析……」至第三 十段:「……造成使用上的混亂」)
作者在這部分具體地分析了「六書」,並對古人的一些錯誤見解進行糾正。
1. 象形
(1) 許慎說法: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2) 例如:日、月、山、州、矢。
「象形」就是把客觀事物的形體描繪出來的意思。
匡正錯誤的觀點¾ ¾ 傳統認為象形字有「因形知義,因義知音」的優 點,可是,思維和語言是不可分割的,任何象形字必須首先有音,才能表 達概念。
象形字的缺點¾ ¾ 象形字要「畫成其物,隨體詰詘」,不僅書寫麻煩, 形體也往往不統一,與各種造法比較漸趨劣勢,最後被形聲字所代替。
2. 指事
(1) 許慎說法: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2) 例如:甘、本、末、上、下。
指事字就是在象形的基礎上加上一指事符號。總觀漢字裡,指事字只 佔極小數目,因為絕大部分字都不需要用指事方式來表示。說明客觀物體,可以用象形字;說明抽象概念,可以用會意字。
3. 會意
(1) 許慎說法: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信是也。
(2) 例如:步、涉、陟、降。
會意字是把兩個或以上的象形字組合一起,表示一個新的意思。
4. 形聲
(1) 許慎說法: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 段玉裁的解釋:「以事為名」,為半義也;「取譬相成」,謂半 聲也。江、河二字以「水」為名,譬其聲為「工」、「可」,因 取「工」、「可」之聲而成其名。
(3) 例如:江、河、鯉、鯽、鱔、鰻。
形聲字的一半是象形 (形符),屬該字的類別;另一半是聲音 (聲符), 屬該事物的聲音。
越到後世形聲字發展得越快。清代《康熙字典》所收的字中,形聲佔 總數約百分之九十。
有些形聲字的形符與今人的理解有所差異。這是古人對自然界的認識 和理解受到一定的限制的結果。例如:
(1) 「豹」是獸類,但形符卻是「豸」(沒有足的蟲子)。
(2) 「蝙蝠」是哺乳類動物,可是卻寫成「虫」字旁。
5. 轉注
(1) 許慎說法: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2) 例如:考、老;績、緝。
根據許慎的定義:轉注字的意思是說同一部首的字,或是幾個部首的 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釋。
但是若然許慎的說法是對的話,則所有漢字都是轉注字了。故此,近 人對轉注字的特點持有新的看法:
(1) 讀音相近
(2) 字義相通
(3) 互相解釋
 
6. 假借
(1) 許慎說法: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2) 例如:令、長、汝、亦、自、驕。
當某個新事物出現之後,在口語裡已經有了這個詞,但在筆下卻沒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稱相同的字來代替,這就是假借字。
可是假借字的出現產生了若干的問題:
(1) 假借法的出現,完全廢掉了漢字的表意性。
(2) 假借字在上古時代普遍使用,這與當時的字少有關,但對後世閱 讀和理解帶來很大困難。
(3) 有很多人在「本有其字」的情況下,仍然任意亂借,(即是錯別 字), 造成使用上的混亂。
 
第三部分: (文末第三十一段)
六書是歸納出來的條例
六書是後世人 (例如:班固、鄭眾、許慎、段玉裁) 對文字進行分析而歸納出的六種條例,並不是先有「六書」,然後再根據「六書」造字的。
五 作法探究
1. 總分結構
「總分結構」是說明文常用的文章結構,是指寫作時先把文章主要說明的內容概括寫出,然後再把每個內容的細項逐一分述。如《漢字的結構》中第二段:「一提起漢字結構,總離不開『六書』之說。所謂六書,就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便是總寫。而作者對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進行具體分析的文字便是分寫。
總寫和分寫之後,很多時都會有一個簡單的總結,作為文章的結束部分。
從結構上說,這便是「總¾ ¾ 分¾ ¾ 總」的寫作手法。
 
2. 說明文的特點
說明文以「說明」作為主要表達方式,是向人們介紹和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特點、功能等等的文章。
(1) 定義法
為了使讀者比較準確地了解事物的有關概念和它所包含的意義,說 明時,常常運用下定義的方法,用簡短的話,把它們概括出來。

例一:「象形。顧名思義,『象形』就是象實物之形。也就是把客觀事物 的形體描繪出來的意思。」

例二:「……指事字就是在象形的基礎上再加上個指事符號作標記的一種 字。」
 
(2) 設提問
為了提醒讀者注意,引起讀者思考,說明事物時,還常採用提問的 方法,把要說明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提出來,然後回答。
例子:「我們知道,牛馬之類都可以用象形體表現出來。可是「甜」的意 思又怎樣象形呢?」
(3) 分類別
為了讓讀書條理清楚地了解比較複雜的事物,說明時,可根據形 狀、性質、成因、功用等的異同,把它分成若干類,然後一類一類地加以 說明。
例子:六書

2006-11-17 15:57:3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不同類別的書籍,同學撰寫報告時著眼點也應不同。例如:《語文常談》《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屬說明文類。作者著眼點是「介紹」、「說明」,。作者嘗試客觀介紹事件的性質、狀態、成因、構造及功用,或把人物的經歷、特徵等表達出來。說明文大體分為闡釋性,介紹性和描述性等類別。而表達方法主要分定義法、分類、舉例、引用、比喻、比較、描寫、數據及圖表等表達手法。
老師以下列標準評分,所以同學無論採用什麼形式,宜盡量表現出透徹了解所讀之內容並具深刻獨特之體會;周全而具深度地提出自己獨特的想法;明確流暢地運用適當的表達技巧及形式,配合回應之內容。
各同學撰寫報告時宜就三層次來撰寫說明文類之讀書報告 :
概述 介紹自己對該書的總體印象。
主體 介紹並闡釋自己的論點(具體而精,清晰而有力)。
宜安排層次、定先後、分主次,要做到言之有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層次分明,選材詳略得宜,引用適度,行文流暢,用詞明確清晰。
不要虛構情節,力戒臆想,避免運用想像,不要描寫。
結論 和開端部份遙相呼應,以保持文章總體結構的完整。

坊間有不同書籍可資參考,但不能抄襲,宜融會了解,批判地使用化別人之研究成果為自己之滋養料,長出自己的花果。
凡證實作弊,除得零分外,此類行為須立即通知考試局。

可供選擇之書目
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第二版)(馬重奇)、中國文化常識(王爾齡)、中國文化常識(蘇賡哲、馬桂綿)。
生命的奮進、香港之秋、西潮、文化苦旅、寫在人生邊上、承教小記(小思)、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語文常談、中國語文趣話、漢語語法修辭常識。
吶喊、台北人、棋王、射鵰英雄傳、水滸傳、棋王.樹王.孩子王、未央歌(鹿橋:寫大後方生活)。
唐山大地震、沉淪的國土。
作業形式
讀書報告、問答題、專題設計、開卷形式之測驗、非開卷形式之測驗、口頭報告。

2006-11-16 09:36:2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7 · 0 0

界定概念的意義,以便闡釋。如要說明「生物冬眠」,可先列出「冬眠」的科學解釋,釐清概念之餘,也替說明範圍聚焦。

2006-11-16 09:26:2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iamdorajfai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