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秀抖阿嬤恭敬端心,請教各位菩薩大德、仁者、善知識:

=《華嚴經「菩薩明難品」》=
========================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覺首菩薩言。
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見有種種差別。
所謂。往善趣惡趣。諸根滿缺受生同異。
端正醜陋。苦樂不同。業不知心。心不知業。
受不知報。報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
因不知緣。緣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

時覺首菩薩。以頌答曰。

仁今問是義。為曉悟群蒙。我如其性答。惟仁應諦聽。
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猛焰同時發。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又如長風起。遇物鹹鼓扇。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又如眾地界。展轉因依住。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
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是中無能現。亦無所現物。
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妄心分別有。
如理而觀察。一切皆無性。法眼不思議。此見非顛倒。
若實若不實。若妄若非妄。世間出世間。但有假言說。
========================

先取一問請教「因不知緣。緣不知因」那麼「果」呢?
再取一問請教「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可否說明?

綜合上述二問「因、緣、果」是一或是異?懇請開示。

以上為下列問題之延伸,
敬請參考相關問題位址:

問題:所謂「緣起性空」因果性空且因果不空,何以空且不空
位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6111502438

問題:佛典所謂的「如來藏」是「究竟說」還是「方便說」呢
位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6111502532

懇請各位菩薩大德仁者善知識惠予指導開示秀抖阿嬤。
秀抖阿嬤恭敬合十頂禮感恩。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再次感恩各位前輩大德菩薩。阿彌陀佛。╭(—川—)╮
恭敬合十感恩。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Orz...Orz...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要常感恩!
念阿彌陀佛!
依靠自性彌陀!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11-15 06:36:58 · 9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感恩前輩【心鏡】大德悉心叮嚀與指教。阿彌陀佛。
因題目字數有限,無法完整詳述,故擷取部分做題。
其他部分則再另外列於問題內文,故似頗有離題乎。
秀抖阿嬤再次請大德們多包涵。感恩喔。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11-15 07:34:15 · update #1

9 個解答

華嚴經菩薩問明品:是文殊菩薩起二十問善惡因果不相知,業能成就善惡因果。是明緣起深義,不覺則流轉。略啟以下之義︰令諸菩薩知法從緣異外道見,令諸菩薩於此實義發深信解.起行證真.始終皆實.故問斯義.所謂明心性是一.云何見有報類種種:若性隨事異,則失真諦.若事隨性一.則壞俗諦。是因果報有差別.是由業等熏識變現,不是心性有不同。由於心業互依,各無自性,因而業不知心。謂一切法本無自性,何能相知而生諸法。既離真性各無自立.明此皆依心性而起。心性既一,事相再多亦不離心性。這告訴我們:離如來藏,不許八識能所熏.別有自體,能生諸法.唯如來藏是所依生。亦不可言八識無二類,故名心性一,因此經云「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法性即是真如異名。心性是一者,謂心之性是如來藏也.又心即性故是自性清淨心也.又妄心之性、無性之性,空如來藏也.真心之性.實性之性,不空如來藏也.皆平等無二.故云一也。 問難中︰謂心性既一.云何而有五趣有善惡.善謂人天.惡謂三塗。答中就先業因︰約能所依以難.然有二意︰一、由從緣種種故不相知也:從緣無體用故.同喻云如河中水.河水無體用,河水不相知.眼等無體用,眼等不相知。若以緣起相由門釋者︰因緣相假互皆無力.果法含虛故無體性。亦該一切有為法也.果從因生果無體性.因由果立因無體性.因無體性,何有感果之用.果無體性豈有酬因之能.又互相待故無力也.以他為自故無體也。故體用俱無.故彼一切法.各各不相知也。二、後四喻經文明顯:舉依火焰起滅喻:謂焰起滅有其二義︰一、前焰謝滅引起後焰.後焰無體而不能知前焰.前焰已滅復無所知.是故各各皆不相知。二、前焰若未滅.亦依前引無體故無能知.後焰未生故無所知.是故彼亦各不相知。又彼火焰即由於此無體無用不相知故,而有起滅虛妄之相.是則攬非有而為有也。妄法亦爾.依此無所依之真理,方是妄法.是亦非有為有也。以下三喻經文顯而易懂。   然此四喻因但是一致.謂由妄分別為緣.令真如不守自性隨緣成有.諸識熏習展轉無窮.若達妄源成淨緣起.因此性非事外,不離種種事相.種種性空亦在一性中】.由無方有,一性能成種種.緣生故空,種種能成一性。是以緣起之法,總有四義︰一、緣生故有︰即妄心分別有,及諸識熏習是也。二、緣生故空︰即上云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是也。三、無性故有︰論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經云「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即上隨緣是也。四、無性故空︰即一切空無性是也。是以無性緣生故空,則非無見斷見之空.為真空也。無性緣生故有,則非常見有見之有.是幻有也。幻有即是不有有.真空即是不空空.不空空故名不真空.不有有故名非實有。非空非有是中道義。又開此空有各有二義︰(一)真空必盡幻有︰以若不盡幻有非真空故。(二)真空必成幻有︰以若礙幻有非真空故。二、幻有二義者︰(一)幻有必覆真空.以空隱有現故。(二)幻有必不礙真空.以幻有必自盡令真空徹現故。然此二不二.謂有非有無二為一幻有.空非空無二為一真空.又非空與有無二為一幻有.空與非有無二為一真空.又幻有與真空無二為一味法界.即中道義。離相離性.無障無礙.無分別法門。復次性有二義︰一者有義.二者空義。復有二義.一者不變.二者隨緣。以有義故,說二空所顯,即法性本無生也.以空義故,說依他無性即是圓成,即各不相知。以有義故說於不變.以空義故說於隨緣。此二不二.隨緣即是不變.不變故能隨緣。若唯不變,性何預於法.若但隨緣豈稱真性.故隨其流處有種種異。又若性離於法則成斷滅.法離於性則本無今有。又法若即性,性常應常.性若即法,法滅應滅。故二相成非常非斷.此二相奪,故說非有非空為中道義。  

2006-11-15 17:25:2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28 05:22:5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11 02:21:4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1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04 13:46:3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

2014-06-26 01:41:1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1 · 0 0

心性=靈性本然具足的光源
心智的鏡面已染著業原子
成為有色的鏡面
在物質界人們不斷收集業力
也彼此反射有色光束形成彩色玻璃圓頂的帷幕
形成所謂的共業
只有當人們完全不反射他人的有射光束
同時成為全然潔淨的鏡面
指投射全然潔淨的白色光束

只有當人活著時進入內在
提升覺知意識至超因果的近純粹意識(近宇宙意識)
才能了悟心性是一
往內尋找
萬物本然一體
有許多複製或投射的內在世界
直到第五界
才能完全開悟
覺知萬物一體

見有種種差別
是因為靈魂眼睛未開
無法看見內在靈性的世界
無法提升超越靈性星光界

這物質世界是靈性星光界的投射
靈性星光界是靈性因果界的投射
靈性因果界是靈性超因果界的投射
.....

在世明師能完全解釋經典
更甚於經典
他能開啟你靈魂的眼睛
喚醒祢的靈魂
給祢第一手內在實際的光與音流的體驗
敎祢專注音流瑜珈
每天練習活時死亡
進入內在
在靈魂的意識層次
覺知體驗第一手的知識
超越一界又一界
內在的師父會一路在內外在引導與陪伴
直到返回靈魂的家鄉
了悟全然的愛 全然的知識 全然的智慧

請參閱聖人之路網站的靈修科學和問答精選
http://www.santmat.org.tw/
全然免費的靈修科學方法

2006-11-24 01:38:32 補充:
內在光與音流實際體驗的靈性修行科學提升靈魂意識與宇宙意識同調真正用靈魂的眼睛看見用靈魂的耳聽見天父上帝時才能了悟自性了悟天父上帝了悟萬物本然一體了悟無為而為

2006-11-23 20:26:59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2 · 0 0

.
1.「因不知緣。緣不知因」那麼「果」呢?
答:「緣不知果。果不知緣。」

2.「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可否說明?
答:時覺首菩薩答曰:「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為何諸法無作用呢?所謂諸法就是種種方便法門,非究竟法,而種種方便法門沒有體性,不是本體,種種方便法門的目的就是要引導眾生瞭解法性,但法性又沒辦法以語言文字來說,說了就不是法性。
法性才是本體,入法性後就沒有差別相,入法性後看這些種種方便法門時,他們都是一體的,是「各各皆相知」。
而未入法性前,看這些種種方便法門而言,都是有差別相的,因有差別相,故說「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3.問「因、緣、果」是一或是異?
答:以本體而言,「因、緣、果」是一。
同理類推上面所述之差別相,在本體而言是:
心性是一
善惡是一
美醜是一
苦樂是一
業心是一
受報是一
心受是一
因緣是一
智境是一
.

2006-11-15 21:13:17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2 · 0 0

非常感恩前輩【海洋之心】大德的補充喔。阿彌陀佛。
實在是很清楚的一個說明方式。合十感恩。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駝佛~

2006-11-15 07:42:44 · answer #8 · answered by surfing 2 · 0 0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同修阿彌陀佛:師兄您常常問問題都會離題,所以末學就講重點了:心性是一,云何見有種種差別比如鏡子,一百個人觀看有一百個角度的影像,我們的見性本來就是週遍十方,本來就是遍滿十方世界,但是世間無明妄動,生出無量無邊的眾生,太虛空,根身,器界,種子,地水火風空見識,連鏡子本身也是根塵和合所生,眾生無邊,國土無邊,空不動,四大不動,這邊的不動不是只指不會動,而是他遍一切處,虛空地水火風空見識遍一切處。請多多指教謝謝感恩

2006-11-15 07:08:51 · answer #9 · answered by ?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