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抖阿嬤恭敬端心,請教各位菩薩大德、仁者、善知識:
所謂的「十二因緣法」是否為佛法中的「究竟義諦」呢?
若是,懇請大德仁者善知識稍做說明指導開示秀抖阿嬤!
若否,那麼佛法的「究竟義諦」是什麼?可說不可說呢?
懇請各位菩薩大德仁者善知識惠予指導開示秀抖阿嬤。
秀抖阿嬤恭敬合十頂禮感恩。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再次感恩各位前輩大德菩薩。阿彌陀佛。╭(—川—)╮
恭敬合十感恩。感恩喔。南無阿彌陀佛。 Orz...Orz...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要常感恩!
念阿彌陀佛!
依靠自性彌陀!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感恩~感恩~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006-11-15 04:11:57 · 10 個解答 · 發問者 surfing 2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華嚴經第六現前地曰:世間受生,皆由著我.若離此著,則無生處。凡夫無智.執著於我.常求有無.不正思惟.起於妄想.行於邪道.罪行、福行、不動行,積集增長。於諸行中植心種子.有漏有取。復起後有生及老死.所謂業為田.識為種.無明闇覆.愛水為潤.我慢溉灌.見網增長生名色芽。名色增長生五根.諸根相對生觸.觸對生受.受後希求生愛.愛增長生取.取增長生有。有生已.於諸趣中起五蘊身名生.生已衰變為老.終歿為死。於老死時生諸熱惱.因熱惱故,憂愁悲歎,眾苦皆集。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所作業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識.與識共生四取蘊為名色.名色增長為六處.根境識三事和合是觸.觸共生有受.於受染著是愛.愛增長是取.取所起有漏業為有.從業起蘊為生.蘊熟為老.蘊壞為死.死時離別.愚迷貪戀.心胸煩悶為愁.涕泗咨嗟為歎.在五根為苦.在意地為憂.憂苦轉多為惱。如是但有苦樹增長.無我無我所.無作無受者。隨事貪欲.與心共生.心是事.事是行.於行迷惑是無明.與無明及心共生是名色.名色增長是六處.六處三分合為觸.觸共生是受.受無厭足是愛.愛攝不捨是取.彼諸有支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為老.老壞為死。 由上述經文已經很明確:所謂無明是不了一切法皆因緣所生,而執著一切為實有,因而作業生果報而生死輪回。也就是說依八識所緣皆是無明因。以隨事貪欲而迷真心。由妄心生分別而乖智.妄辯為識。妄心所辯是識.緣境是行。於行迷惑者,所緣之境謂實有故。以心無明便生名色.從名色六根妄心,三事和合生觸.正觸相應,分別取著是受。於無明中,因境六根識三事,而生五蘊。以五蘊對六根緣,生一切觸,總以意識為主.而隨根境識,能作種種生死業緣.乃至八萬四千一切塵勞,從此而起。 。無明緣行有三世無明。無明緣行是當念中過去.是所緣前境.是過去無明。識乃至受是現在無明.為識受是當念中現在無明.此正是識受是無明。 以此無明緣行識受愛有成三世業,因而苦果相續不斷。因此無明緣行,是生起緣,亦是生滅繫縛因。 由前可知,無明略有四種:一、迷理無明,此從始至終。二、發業無明,此在於行前。三、覆業無明,此在行後識前。四、受生無明,此與識同時。無明亦是能潤愛取所攝。如經云愛水為潤,即是常求有無之愛。因此有愛無明攝故。如是住生心者為生名色芽。由無明愛,令識種安住業地,名色心即生。識為能住種業為所住地。愛取無明是住因緣。由無明愛令識種安住業地。無明因何而有呢?最初是迷真理而起於行,又於彼發起邪行此既橫從空起。版面有限請上本人網站︰大方廣佛華嚴經合論53-65︰是李通玄長者之論述。http://player12345.myweb.hinet.net/
2006-11-15 15:36:0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6 14:54:3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雜阿含經(二四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
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
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謂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我時作是念:何法無故則老死無?何法滅故老死滅?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廣說。
我復作是思惟:何法無故行無?何法滅故行滅?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無明無故行無,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我時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道跡;古仙人從此跡去,我今隨去。
譬如有人遊於曠野,披荒覓路,忽遇故道、古人行處,彼則隨行。漸漸前進,見故城邑,故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木清淨。彼作是念:我今當往白王令知。即往白王;大王當知!我遊曠野,披荒求路,忽見故道、古人行處,我即隨行。我隨行已,見故城邑,故王宮殿,園觀、浴池,林流清淨。大王可往,居止其中。王即往彼,止住其中,豐樂安隱,人民熾盛。
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逕,古仙人跡;古仙人去處,我得隨去,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
【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外道,沙門、婆羅門,在家、出家,彼諸四眾,聞法正向!信樂知法善,梵行增廣,多所饒益,開示顯發。」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由此經得知佛陀是如何將十二因緣、八正道、四聖諦等法,整個邏輯思惟模式,及如何體驗【無常、苦、無我】的方法已經清楚說明了。
並且告之【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所以說是究竟義諦。
2006-11-23 15:24:19 補充:
雜阿含經(二八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昔者毘婆尸佛未成正覺時,住菩提所,不久成佛。 詣菩提樹下,敷草為座,結跏趺坐,端坐正念。一坐七日,於十二緣起逆順觀察,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緣無明行乃至緣生有老死,及純大苦聚集、純大苦聚滅。
2006-11-23 15:25:07 補充:
彼毘婆尸佛正坐七日已,從三昧覺,說此偈言:如此諸法生,梵志勤思禪,永離諸疑惑,知因緣生法。若知因生苦,知諸受滅盡,知因緣法盡,則知有漏盡。如此諸法生,梵志勤思禪,永離諸疑惑,知有因生苦。如此諸法生,梵志勤思禪,永離諸疑惑,知諸受滅盡。如此諸法生,梵志勤思禪,永離諸疑惑,知因緣法盡。如此諸法生,梵志勤思禪,永離諸疑惑,知盡諸有漏。如此諸法生,梵志勤思禪,普照諸世間,如日住虛空,破壞諸魔軍,覺諸結解脫。」
2006-11-23 15:25:32 補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毘娑尸佛,如是尸棄佛、毘濕波浮佛、迦羅迦孫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佛,亦如是說。========================上述諸佛皆由十二因緣,成等正覺。--所以說是究竟義諦。
2006-11-23 15:39:18 補充:
究竟義諦是什麼標準是怎樣的呢?一、若是指『佛性』的話,那無有法是『究竟義諦』。因為沒什麼可說的。(就如維摩詰所說經文殊菩薩所表現的一樣。-->無言)二、若指的是能到達『彼岸』的『法筏』,那『法筏』就可稱為『究竟義諦』。
2006-11-23 10:15:0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呂太豪 5 · 0⤊ 0⤋
各位大德:
心經是經中之神,務必多瞭解之內之「密意」!
很多大德指出那是什麼教,那是什麼派,我是什麼宗...
其實,萬法歸一,對你有用,有利於修法、心法上的更進一步
何需分別呢?(釋佛未出現以前,難道世上不存在佛法嗎?)
心經,正文「…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
1.一切眾生皆有無明,故起種種差別(雙味、分別心),而成種種煩惱。
2.因有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上述是佛門的重要理論:十二因緣觀)流浪經劫皆由無明為始
3.佛門的一個重要修行法即是斷無明,則一切因緣滅。斷了六根之後,修行至此時,會忽然親見無明降伏令死,令其死中更死,則萬緣俱息,諸漏已盡,永斷煩惱。根本既除,三毒自滅。
4.若無明再起,於無明起處,朝打三千暮打八百,直教大死一回。末後再蘇,令其不敢欺君。一僧問投子:大死的人,卻活時如何?投云:不許夜行,投明須到。于此直截根源,掃除心地,不見有身,身盡無明盡,萬劫塵沙之罪一時頓消,輪轉生死一時頓脫。
5.僧言:大死的人。是指斷滅了無明的人應如何辦?投子說的話意為,趁無明尚未活時,趕緊走!去作佛。如若不走,身在凡世,無明又會復活。
6.古云:刹那滅卻阿鼻業,了得萬法本來空。如何是本來空,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於此一一明得,轉無明作佛。
7.《心經》至此,己由修中脈明點的功法,轉深為心法,即斷根滅無明。
8.縱觀漢地佛門中的修行人,修行的起步是從斷根開始,即持戒斷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修一輩子也斷不了那根。根不斷,無明不滅,其錯在何處?《心經》已講得明明白白,第一步應是通中脈出明星開悟,不從這裏下手、入門,必是無成!
9.相比較而言,通中脈出明點較易,做做九陰功明點秋月就會朗朗當頭,但斷根滅無明是極艱難的。修行的突破口不應選在龜甲上,自古以來,能斷滅無明的人幾乎了了。
10.若能斷得無明,那就是辟支佛位,能量級十一級。而沿中脈這條路走下去,可達七級能量,先保障出三界,此間再做長遠打算去斷滅無明。
11.上文中僧言:大死的人。是指斷滅了無明的人應如何辦?投子說的話意為,趁無明尚未活時,趕緊走!去作佛。如若不走,身在凡世,無明又會復活。
12.《心經》的前半部分講的是“蘊空法”,即修成人中仙,人中羅漢。
《心經》的後半部分講的是“成佛法”即涅槃法。前為世間法,後為出世間法。世間法是功法,出世間法是心法。
-----------------------------------------------------------------------------------------
無上瑜伽!頂天立地!
歡迎研討修行與宗教!
許師兄 0966-097396誠心發願
提供一個完全免費的場地(在台北市),供大家修行!
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提高能量!無上瑜伽!
2006-11-22 05:58:2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人生如夢 2 · 0⤊ 0⤋
了解。拜啦!
2006-11-16 16:43:3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2 · 0⤊ 0⤋
十二因緣,這理論很難自圓其說:
猜測,這應該是久遠以前,婆羅門教或六師論派遺留下來「胡說」,我想釋迦牟尼佛在當時的處境,對此一胡說,理應抱持著不置可否的態度吧!
要不然就是佛滅之後,從阿毘達磨佛教,為某種目的才會承襲此一「胡說」吧!
佛教的基本定調就是「緣起性空」,緣起是無自性的,不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哪裏來的三世果報的十二因緣法?
試想三世果報的十二因緣法,必定要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最起碼要有一個靈魂不變的我,才能輪迴,那不就是有一個「常」法了嘛!
這不合乎佛教「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的根本精神。
由此可見「十二因緣法」不是為佛法中的「究竟義諦」,而是邪命之見;並且不只是謗法,而是隱藏了一種「魚目混珠」的亂法。
2006-11-16 19:43:20 補充:
諸法就是從「因緣」而生,從「因緣」而滅。因緣無自性,若因緣有自性,那就不會有空性的產生。我所論述的就是緣起法,即然是緣起法,就無常住和斷滅,一切法因緣生,一切法因緣滅。
2006-11-16 20:32:56 補充:
因緣無自性就會產生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因緣有自性,這個世界就很難有變化,有可能一切都是恆常固定的,若是如此就不會有花花綠綠的大千世界的產生。
2006-11-16 21:16:38 補充:
跟你所說的剛好相反,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才會有生滅法的產生,這個世界有了生滅現象,使得萬物萬紫千紅,多彩多姿,目不暇給,阿娜多姿,無與倫比,剎是好看,怎不令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快樂無比。一 常受持三法印,無有恐怖顛倒幻想。二 修習四念處,讓你精進無比。三 聖經乃為諸多經典之王,每天大聲朗誦,銘記在心。四 祝你人生有得。五 拜拜!
2006-11-16 13:23:19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最初提世俗諦及勝義諦的兩分法是龍樹菩薩,即是在大乘初期中觀派發展時。
龍樹的中觀觀因緣品說
眾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 不從眾緣生
是故一切法 無不是空者
在中觀派裡,因緣法等同空,而一切法的法指的是現象,dhamma or dharma,這個字是以世俗諦而言。而勝義諦指的是涅槃,不生不滅,不常不斷等。
十二因緣,在原始佛教或南傳佛教的解釋是以人生現象為根據,無起點也無終點,一般以無明為首來說,但若能看原典(梵文或巴利文)經上是不只從無明來說起,有時會從老死說起,有時會從存有說起,因此那個無明就不是第一因,也不會起點。
中觀派的十二因緣仍以原始佛教的解釋為根據,但到唯識時則以唯識來解說,傾向唯心。
十二緣起不是獨立的方便法,與八正道或六度是互為關聯的,八正道的正見就含緣起,涉入苦集諦及苦滅諦,六度中的智慧,也是要了知緣起或乾脆稱空觀。
深入了解佛法或叫佛理時,除了知那個名相的緣起外,法法是環環相扣的,也沒有什麼衝突,只是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名稱,有不同的安立,以接引不同的眾生。
2006-11-16 12:16:13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究竟義諦,又叫勝義諦
我想
世俗諦是"相對(二元)世界存在"之法----生滅的,感覺上是不了義,是"有"
那麼勝義諦,指的應該是唯一的..絶對的法----不生不滅,感覺上是了義,是"空"
"「世俗諦」就是指依據言語的陳述,並在一般世俗的經驗上它是真實存在的法。所謂「勝義諦」就是指諸法實相,也就是空性,因為它是究竟真實,所以稱為「勝義諦」。"http://www.tibet.org.tw/develop/develop-3.htm
十二因緣,是輪迴現象的道理,要怎麼分類,不太確定~
以下文章節錄自蓮生活佛文集,有提到世俗諦,勝義諦,參考參考~
密教之修行,有「外法」、「內法」、「密法」、「密密法」之四層次。
密教修持分四層次,一層一層的趨向成佛的大圓滿,這是為什麼﹖因為一步一步的來,比較安穩,才能清除一切障礙及迷亂,免生過失及禍患。
如果不一步一步的來,容易產生種種障礙及纏縛。反而,欲速而不達。
密教修法的開始,首重「發心」,這發心就是發菩提心,菩提心以四無量心為基礎。
給人快樂。
解除他人痛苦。
歡歡喜喜去做。
能捨盡一切。
這裏面要修的,是大乘之共道,須「發願」及「大悲」。要加行「大禮拜」、「大供養」、「四皈依」、「金剛心懺悔」,也即是力行消除障礙的業障,增加自己行者福慧。
這是「自利利他」。
菩提心是要度一切有情,及令自己成佛,有能力救度眾生離苦得樂。
● 密教行者為了「發心」及「道心」,必須與具德的根本上師,互為誓盟三昧耶,這是在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因為根本上師是萬法之主,根本上師可以清除弟子累世的污染,洗淨一切的污垢。
行者修「加行」及「上師相應」,這是「資糧主」及最重要的「助道」,有了「資糧」及「助道」才能達到成佛的究竟。
● 密教有很多的諸尊,而行者當明白自己的本尊,這種明白,是自己與本尊,不是二,而是一。不但了解,且要變化成祂,所以這當中又有誓盟,行者的一切必須以本尊為主,本尊的出現,就是對治行者的身口意。
簡而言之,本尊的出現,行者要變成本尊的「身」,本尊的「口」,本尊的「意」,如此修法,正是解除行者德性及心性之污染,這就是本尊法的修行。
這就是三業轉三密;
身業──身清淨。
口業──口清淨。
意業──意清淨。
● 密教行者修「四加行」、「上師相應」、「本尊」都是有儀軌的傳授,要知道儀軌是歷代祖師的心要。
其中有「咒」、「印」、「觀想」,這些儀軌,全是編撰出來的,是修行的工具。
以世俗諦而言,這些「咒」、「印」、「觀想」均如夢幻,但,依此之道,可對治「貪」、「瞋」、「痴」,可生起慈心,生起本尊之莊嚴,本尊法就是依此等儀軌的方法,方便而修,可清淨一切障礙,得以清澈明朗,與本尊無二無別的合一相應。
密教行者與本尊有了相應,必可往生本尊的淨土。這和淨土宗的念佛求往生,顯教與密教之教授,均無二致。
● 在密教奧義之中,行者要認明密教的勝義諦,建立勝義菩提心,要悟入實相之境。
要知道佛性非因緣和合所生,佛性是純一。看一看,讀一讀「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本義就可以明白。
故無輪迴涅槃。
無無德與有德。
無善與不善等等。
這是很重要的觀念,這裏面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唯有空性。
而開悟是什麼?就是「世俗」與「勝義」之雙運,前文「開悟大公開」已說的非常詳盡。
● 「空性」可以說是一切法之基,「空性」不是一切皆無,也不是一切皆空,證「空性」之理,顯教密教之教授並無不同。
在「空性」之中,因果不壞是空性的顯露。
在「空性」之中,萬物現出生死涅槃之示相。
舉一個例子︰
「空性」如大虛空。
而大虛空中,有雲化雨、雨化水、水化氣、水化冰之現象。
天堂地獄之現象,亦復如是。
密教建立世俗諦的「有」,也建立勝義諦的「空」,證入二諦,是密教的修練。
密教講生起次第,是關乎於「有」。
密教講圓滿次第,是關乎於「空」。
單修其一,均不是圓滿的,要以「空性」為基,以「有」去修,「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合一雙運,「有」、「空」合一雙運,這才是密教的奧義。
●
密教在作法上,有「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法,這些法是對治及清除德行上或意識上的污染而進行的法術,可以息災及增加福份及智慧,這種修行的層次,應該都在外法的範圍,只是「作密」、「行密」、「瑜伽密」之三部法。
這是相應對治之作法也。
●
密教的曼荼羅,也就是諸尊均顯現在壇城中,萬德交歸之所在,此為虛空佛性之出現,也是自心之所造,應該看成一幻境,也即是世俗諦之實相也。
世俗諦的曼荼羅本是空,但由空中生出萬法,此就是在微妙勝解之中的︰
五蘊──五方佛。
五大──五佛母。
八識──八大菩薩。
依此之故,由自身的一切污染,反修成佛菩薩之德性,將一切妄執之法,均轉為佛性。
這是密教的大奧義。
2006-11-15 19:01:05 · answer #8 · answered by maggie 3 · 0⤊ 0⤋
這十二因緣的實証,是屬於七清淨中的< 度疑清淨 >。這個清淨智之前,依序要先証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才能進入度疑清淨。實証度疑清淨,對三世流轉就沒有疑惑。 度疑清淨後面還有< 道非道智見清淨 >、< 行道智見清淨 >、< 智見清淨 >三種清淨智慧。↓< 清淨道論 >第18至23品有介紹http://myweb.ncku.edu.tw/~lausinan/Tipitaka/Post-Canon/Visuddhimagga/Visuddhimagga.htm
2006-11-15 06:49:04 · answer #9 · answered by Tomas 7 · 0⤊ 0⤋
各位居士大德同修阿彌陀佛:
無明的來源,明上加明稱為無明,本來沒有明無明,因為
要明上加明就生無明,無明妄見太虛空,心唸念生滅生四
大種,攬塵結成根身妄成分斷根身,分成六性眼耳鼻舌身
意,六性生根身。
這邊以世間法來說,我持戒犯戒當然不究竟,因為有樂受
有苦受,若是要究竟說,沒有根身的束縛,沒有器界的束
縛沒有種子的束縛,沒有業力業障的束縛,當然修禪定可
以達到四禪天,在上去要證得無漏,也就是說心已經沒有
貪嗔痴,這邊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虛偽。
了生死出三界脫六道,已經不受世間八苦交煎了,算不算
究竟義諦,當然自己已經脫離三界六道,自己算是究竟,
可是眾生沒有完全脫離,必須要發大願要全部度盡,這樣
才算究竟了義,當然唯有佛與佛才能究竟,末學只要把自
己的毛病找出來,慢慢的克服習氣障礙才是重要的。
請多多指教謝謝感恩
2006-11-15 05:16:56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楞嚴咒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