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如題~~
請各位依你的觀點
來為我解答這句話的意義吧!!
多一些廢話什麼都沒關係~~~
因為我要做報告
我不了解它其中的內涵
所以求助於 各位聰明的大大~~!!
請大家幫幫忙吧
字越多越好~~~
PS:如果是複製別人的文章 請先經過編排 、整理 謝²!!!

2006-11-14 03:08:42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 3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2 個解答

.


在那「字體」尚無法用 “ 塑膠琴鍵 ” 給製造出來的年代裡

往往,「字」已是一項在「行家」之間,成為讓人能間接識人的一種「辨認系統」

自古以來,世道裡就一直在著「字如其人」的一項說法,只是今已逐漸式微

常常,由「字」在被下筆之後的「勁道」與「體形」裡,

便已能看出一種「力」與「美」的潛在組合來

只是,因時代的更迭變易,「字體」已儼然成為一種由機器所吐出來的東西罷了

也難怪,輕便常是會帶來一些後遺症的。

如今,不免會有許多老師很感慨的說道:

現在學生寫字水平正逐漸下降,很多學生的作業根本都是一堆難以辨識的鬼畫符。

然而,古人的字又是如何的呢?它豈止光是用「寫」的來形容,根本就是「練出來」的自成一格。

舉個例,就像那位晉朝的王羲之自古所流傳下來的一段佳話,

它那臨池磨硯,寫完一缸水,因而終於成為曠古大書法家的事蹟。

由上述例子當中,便能看出古人對其字的琢磨與用心了


如果說,練「字」真的須要一種功夫來融製,方能有一番得成的話

那麼,「文章」?它又是需要蘊含些什麼樣的質素來呢!

在這一種「字」與「字」的組合當中,更須要融入的是智慧與功力的共同搓合了。



然「智慧」需要經驗與領悟力的累積,「功夫」則是必須時間與經驗的聯合促成

在《舊唐書》的魏徵傳上,刻有著唐太宗李世民對魏徵的一句評價: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是故,我們得以由此觀之,「人,便也是他人的一面鏡子。」

如果說,「文章是〝 我手寫我口 〞的一項契合」 ,

那麼 ~「文學,便是融集文章於一體的一項〝 學問 〞。」

這些筆經由值得被我們效法之人所製造出來的「〝 學問 〞大鏡 」,

由中所能夠照映出來的,絕不只是「過往的一部歷史戲 」而已

因為

文字學問中所組合出來的智慧,它已是在間接的蘊釀「讀者的未來」

文學,本就是集言教、身教、境教於一身,而具有潛移默化實值作用的一種東西

只是,由每個不同環境下所成長出來的人,在他們「望文生義」之後,裡頭所能顯現出來的功用,便已不一

就像那童話故事裡的女巫攬鏡一樣

由「魔鏡」裡所照現出來的影像

有時,是「白雪公主」

有時,是 ~ 她自己



.

2006-11-14 10:21:1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kevin~ 6 · 0 0

我沒有把握可以答得很好,關於這題。文學像一面鏡子。忠實的反映,所以說詩人不撒謊。主觀詩人忠於內心世界的感悟,客觀詩人忠於他所觀察到外在世界的實情。他們忠實地反映自己的內心和遭遇。他們有他們格,說的技巧或許會變,但如果鏡子出了問題,無論如何,是瞞不過聰明用心的讀者的,想都別想。哈哈鏡或凹凸鏡,不管寫的出發點是逼人笑,或結局卻逼出淚來,都是作者和讀者心照不宣的默契。而一個作者是一面怎樣的鏡子,八成都是注定的,或髒或矇塵或破裂,都有他的一定際遇。影響照這面鏡子的人。光可鑑人,夠清明的亮燦鏡子,能直抵人心,照見人最天賦靈明的本心。文學與人心都是光明的鏡子,看你有沒有足夠的明白。近日我老把文和人寫錯,顛倒。潛意識可能明白,成為一個人和寫文章對我來說可能是同一件事。

2006-11-14 04:37:3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東流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