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蘇軾有句詩
寂寞梧桐沙洲冷
究竟這個梧桐在這首詩中
又在中國文學之中有何表徵?

2006-11-07 18:10:48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yan0088 1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2 個解答

【梧桐】

古人相傳梧桐樹是高潔的樹木,因高潔的神鳥鳳凰是只會棲身於梧桐樹,而其他凡鳥,一為避開與鳳凰爭棲身之所,二亦不想沾污高潔的梧桐,故不會擇桐而居。更且梧桐樹木理緻密,輕而不生蟲蠹,是造琴的良材,益顯其高潔古雅。所以「梧桐」在古典詩詞中,含有高潔的表徵。也為此,梧桐樹總是落寞孤單的,只因世上鳳凰難遇。故此,在古典詩詞中,「梧桐」也是寂寞淒清的表徵。再者,古有所謂一葉知秋的說法,就是源於梧桐落葉,所以在古詩詞中,常用作表徵秋景之蕭颯。

在蘇軾原詞中,梧桐樹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第一是以其孤寂的特徵作為構建出「清冷寂寥」背景的主元素。第二是將「梧桐」、「幽人」與「孤鴻」三者並舉,以突顯出「高潔」、「孤獨」及「卓爾不群」的精神。三者既是獨立的存在,又同是詞人自己精神上的化身與融合點。第三是以「高潔」襯托「更高潔」,以「孤寂」烘托「更孤寂」的作用。那離群的孤雁(孤鴻),在“揀盡寒枝”後,也找不到符合它要求的棲身所,那突顯出比鳳凰更高潔的精神品格。其卓然孤獨地立於寒冷沙洲上,似乎比梧桐更為「孤寂淒清」了。志士幽人,就是因為各有堅持,不肯低頭,故同皆孤獨、寂寞地存活於世上吧。

2006-11-10 09:31:4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tse127 6 · 0 0

是不是呢首:
卜算子 -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賞析
這是蘇軾的一首名詞《蔔運算元》。現在通行的各個版本的詞選中都有一個小序:“黃州定惠院寓居作。”據史料記載,此詞為神宗元豐六年(1083)作于黃州,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縣東南,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此詞為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
此詞很受後人推崇,如《山谷題跋》有雲:“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而“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俗氣。”則不能到。但是,正因為此詞的仙骨氣質,歷來爭議很大。有一種說法最為有趣,現整理下來,以滋各位同道。
據《宋六十名家詞.東坡詞》載,此詞還有一序,講的是一個美麗而淒涼的故事。如下:
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牆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當呼王郎,與之子為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於沙灘側。坡回惠,為賦此詞。
這段小序和蘇軾的詞一樣寫的仙氣飄渺。
前半段寫的虛幻迷離,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頗有點遇仙的感覺。
蘇軾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詩時,總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當推窗尋找時,她卻已經翻牆而去。此情此景豈非正是蘇軾詞上闋所寫:“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由此說來,句中的幽人該是指那位神秘美麗的女子,上闋則是記錄此事了。
當時蘇軾六十幾歲,張先七十還納妾,六十歲也不算什麼的。我很憤慨他為什麼不納那個女子為妾,卻物色王郎之子與她為姻,最終使她鬱鬱而亡。
這個女子好象是為蘇軾而存在,在蘇軾離開惠州後,女子就死去了,遺體埋葬在沙洲之畔。當蘇軾回到惠州,只見黃土一堆,個中幽憤之情可想而知。於 是,就賦了這篇著名的《蔔運算元》。由此可見,此首詞的下闋是為了紀念那女子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篇序言,短短的數十個字,就婉娩道出了一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真是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吳曾《能改齋漫錄》雲:“其屬意蓋為王氏女子也,讀者不能解。張右史文潛繼貶黃州,訪潘邠老,聞得其祥,題詩以志之雲:空江月明魚龍眠,月中孤鴻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邊,葛巾藜杖眼窺天。夜冷月墮幽蟲泣,鴻影翹沙衣露濕。仙人采詩作步虛,玉皇飲之碧琳腴。”
這個記載好象是為了證明那個序言的真實性而作,甚至還有詩為證。且不論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這個故事在當時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
現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釋為准,他認為此詞上片寫鴻見人,下片寫人見鴻。
此詞借物比興。人似飛鴻,飛鴻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人不掩鴻,鴻不掩人,人與鴻凝為一體,托鴻以見人。
東坡又有詩雲:“人似秋鴻來有信,去如春夢了無痕。”《正月二十二日與潘郭二生出郊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並韻》。比喻人生來去如鴻雁,代代往復,生生不已。但一個人的經歷又象春夢一樣,去而無蹤,難以追懷。可以作為對照。
這首詞應該是有政治寄託的,周濟論詞主“有寄託”與“無寄託”之說,以為“非寄託不入”,而“專寄託則不出”。東坡此詞能臻此境,在於“非因寄託而為是詞”,乃“觸發於弗克自己,流露於不自知。”,這正是蘇軾的才學,氣度,思想的體現呀!
後記:前天讀馮夢龍編輯的《情史》也讀到了這個故事。
賞析2
關於這首詞的創作背景,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古今詞話》轉引的龍輔《女紅餘志》裏的一段話:”惠州溫氏女超超,年及笄,不肯字人。聞東坡至,喜曰:我婿也。日徘徊窗外,聽公吟詠,覺則亟去。東坡知之,乃曰:’吾將呼王郎與子為姻。’及東坡渡海歸,超超已卒,葬于沙際。公因作《蔔運算元》詞。”毛晉《宋六 十名家詞》于東坡此詞下將語意相近的這一段情事附上,遂將這層意思推而廣之。然這種以俗情附會的說法受到了後人的大量質疑。
南宋王宗稷《東坡年譜》定此詞為壬戌年在黃州作,元本《東坡樂府》亦題:黃州定慧院寓居。
清代王文誥《蘇詩總案》也據王譜及元本定此詞壬戌年十二月作。因此《女紅餘志》中這類近乎小說家言的記載確實有空穴來風的味道,是不應輕信的。
吳曾《能改齋漫錄》又別立黃州王氏女子一說,亦不可信。
今本《東坡樂府》皆沿元本之舊,題作: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蘇軾另有《記游定惠院》一文以述其事。定慧院在黃岡縣東南,是蘇軾屢曾踏訪之地。《記游定惠院》雲:”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 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可見其心儀之甚。在蘇軾看來,定惠院不惟居處修潔,竹林花圃宜人眼目,而且其地海棠、枳木”香色皆不 凡”。”醉臥小板閣上,稍醒,聞坐客崔成老彈雷氏琴,作悲風曉月,錚錚然,意非人間也。”他在定惠院飲酒、賞花、醉臥、聽琴,這種飄飄若仙的情境,使他的 這首《蔔運算元》詞也染上了”非人間”的”不凡”色彩。黃庭堅《山谷題跋》評論它:”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這首詞亦有題作”孤鴻”的,疑為後人所加。
此詞以孤鴻自喻。孤鴻是蘇軾喜愛的生命意象,他多次用來比況人生,如《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缺月喻示生命中的殘缺感;漏斷暗喻生命歷程之不暢。孤鴻喻幽人,而幽人正是蘇軾自指。”獨往來”、”縹緲”,寫生命之孤獨、漂泊無依,然而卻堅守著高傲高潔的品格。
換頭兩句頓起波瀾。”驚起”是生命之震憾,是心靈的悸動。”有恨無人省”是無奈的清高。”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是高貴的孤獨,是自覺的選擇。
這首詞寓意高遠空靈,”極虛極活,極沉極鬱,若遠若近,可喻不可喻”(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2006-11-08 09:47:2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