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這是有關天鵝湖ㄉ問題{急需!!!}
我希望在11月8號早上6點就能拿到
問題一.天鵝湖ㄉ編舞者是誰??
問題二.天鵝湖ㄉ作者是誰??
問題三.天鵝湖ㄉ作曲者是誰??
希望能快拿到@@謝謝.......

2006-11-07 13:35:21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金☆龍 1 in 藝術與人文 舞蹈

2 個解答

~ 天鵝湖創作背景介紹 ~              1871年,三十一歲的柴科夫斯基來到妹妹家中小住。作為好舅舅,他決定送給可愛的外甥們一份特殊的禮物--根據孩子們平時閱讀的德國作家莫采烏斯的童話《天鵝池》(講的是一位青年騎士怎樣打敗惡魔,救出了被魔法變成天鵝的少女,最後與他結婚的故事)而創作的獨幕芭蕾音樂。 1875年,作曲家的好友、莫斯科大劇院的藝術指導弗‧別吉切夫邀請柴科夫斯基為大型舞劇劇本《天鵝湖》譜寫音樂,並許諾說事成之後將付給酬金八百盧布。對於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執教,年俸僅一千五百盧布的柴科夫斯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數目。當然,除此之外,渴望能在芭蕾領域作一些大膽嘗試的想法也是他接受這一委託的主要動機。        作品交出之後,柴科夫斯基渴望莫斯科大劇院能像管弦樂隊對待他的交響樂一樣尊重他的芭蕾總譜。可是,被委派來編導「天鵝湖」的德國人朱‧列津格爾是一個十分平庸的角色。在他看來,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顯得太“交響樂化 ”了,簡直不知道怎樣才能配合上這樣的音樂跳舞。為了迎合女主角卡巴柯娃的口味(「天鵝湖」首演式是為了褒獎她而進行的特別演出會),他們隨便地用一些以前上演過的、大家都很熟悉的曲譜去取代柴科夫斯基的原作,以博得一部分人的喜歡。       可見,1877年「天鵝湖」的首次公演是如何令所有的人,尤其使作曲家大失所望。評論家拉羅什看了演出後說道:“我從未見過大劇院的舞臺上有過比這更糟的演出,服裝、布景和效果也未能將舞臺上的空虛掩蓋分毫。沒有一個芭蕾舞迷能從中獲得哪怕五分鐘的樂趣。”作曲家感到萬分沮喪,但他仍謙遜地把演出失敗的原因歸咎於自己的音樂不好,並表示打算重新修改「天鵝湖」的音樂,但直到作曲家1893年11月突然去世,此項工作一直沒有展開過。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第一部舞劇《天鵝湖》,舞劇取材於俄羅斯民間故事《天鵝公主》和德國作家的童話《天鵝湖》。這部舞劇音樂被稱為“第一次使舞蹈作品具有了音樂的靈魂。” 以音樂為主的完整舞劇以前是沒有的。柴可夫斯基認為“舞劇音樂也是交響樂” ,他強調舞劇音樂自身的發展,創造獨立的舞劇音樂。柴可夫斯基的不朽名著「天鵝湖」成曲於 1876年。不幸的是由於編導不具備音樂體現能力,1877 年「天鵝湖」在莫斯科波修瓦劇院的初演失敗了。此後,經驗豐富的編導大師彼季帕和助手伊凡諾夫對「天鵝湖」的總譜進行了認真的分析。重新構思創作,在 1894 年為紀念作曲家逝世一週年活動中,首先上演了伊凡諾夫編排的第一幕第二場(即“ 湖畔”一場)。美妙的天鵝形象第一次登上了芭蕾舞臺,凝聚著柴可夫斯基心血的音樂幻化為無比動人的圖景出現了。            1895年1月15日,兩位編導大師彼季帕和伊凡諾夫再次重新編導了「天鵝湖」,由於他們充分理解和運用了柴科夫斯基傑出的音樂語言,全劇問世又獲得轟動性的成功。著名的義大利芭蕾明星皮‧萊娜尼扮演了劇中的雙重角色––奧潔塔和奧吉莉雅。她以細膩的感覺、輕盈的舞姿、堅韌的耐久力和完備的技巧體現了編導者的意圖。據載在第三幕奧吉莉雅的獨舞變奏中,萊娜尼一口氣做了三十二個弗韋泰(Fouett s芭蕾術語,意為揮鞭轉,一腿一直像鞭子似的揮動,身子則有規律地在另一腿的支撐下旋轉),這一絕技至今仍保留在「天鵝湖」的演出中。從此,「天鵝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世界芭蕾舞臺,「天鵝湖」遂以芭蕾的同義詞,屹立在藝術群山之巔,存留在億萬人們的記憶中。        「天鵝湖」無論從音樂,或是從芭蕾舞上看,都可以稱得上是所有古典芭蕾舞中,最受觀眾歡迎的一齣舞劇,它不但受觀眾的熱烈善愛, 當中奧潔塔和奧吉莉雅(Odette-Odile)這個雙重角色更是每個女芭蕾舞星都想嘗試和挑戰的戲碼。它是一部可與歌劇、交響樂經典作品相媲美的曠世著作,世界各頂尖芭蕾舞團,無不將演出此劇視為一大挑戰也是搬上舞台次數最多的一齣。  
圖片參考:http://www3.nccu.edu.tw/~mfchen/music/classic/swlake3.jpg

2006-11-07 13:39:0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Kevin老爹 7 · 0 0

音樂:彼得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
劇本:佛貝吉契夫 Vladimir Begichev & 佛蓋里爾 Vasily Geltzer
首演: 1877 俄國, 不過並未獲成功

天鵝湖》劇情內容王子齊格弗裏德成年之日,宮中為他舉行選妃舞會。王子為這沒有愛情的選妃儀式而悶悶不樂,好友貝諾勸蔚王子,時近黃昏,一群天鵝掠過上空,王子持功尾隨而去。群鵝遊過湖面,其中戴皇冠的就是奧傑塔公主。王子舉弓欲射,奧傑塔哀訴委屈,王子決心要以純真的愛情戰勝魔王,讓她重返原形,又約請她明日來參加選妃舞會。黑夜將近,群鵝受魔王之招離去,王子把奧傑塔留下的一根羽毛緊帖在胸,發誓要拯救公主擺脫苦難。
宮內,心繫奧傑塔的王子對那些目送秋波的妖豔公主毫不動心,魔王為破壞王子與奧傑塔的誓約,帶著變成奧傑塔模樣的女兒奧傑麗雅闖進了宮廷。前來參加舞會的各國客人在奧傑麗雅的挑逗下,王子誤以為她就是奧傑塔,跳起了著名的黑天鵝雙人舞。墜入陷阱的王子對天起誓,魔王一陣獰笑,刹時天昏地暗,王子忽然看到窗外絕望的白天鵝,方知受騙,不顧一切的沖出宮廷。奧傑塔痛苦的向同伴訴說“王子負心的不幸”,決意一死了之,王子趕來表白請求寬恕。在風狂雨猛的湖畔,奧傑塔告訴王子只有她作出自我犧牲才能打破咒語。魔王露現貓頭鷹的原形,與王子展開殊死搏鬥。奧傑塔和王子充滿決心,不去求魔王的寬恕,一起跳入波濤洶湧的湖中。他們雙雙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怕的咒語終於被打破了。正義戰勝了邪惡,堅貞的愛情戰勝了萬惡的妖魔。魔王失去了魔力死去了。王子和公主相依相偎,沐浴在旭日的霞光中,他們架舟遠航,朝幸福的彼岸駛去。
 
作品分析
《天鵝湖》的劇本取材於世界流行的許多民間神話,這種主題是惡魔把姑娘變成飛禽(或走獸),然後是忠實的愛情力量,英勇的行為或法術戰勝妖法。 編劇和作曲家是怎樣將神話發展成今天這個關於天鵝--少女與王子的愛情故事呢?在這裏最值得指出的一點,就是他從俄國民主精神和民間文學出發,除了主人公的名字和佈景單薄的德過情調以外,更多的是有著濃郁的俄國味道。用天鵝形象表現少女,這是地道的俄國人習慣。1895年的《天》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於出色的塑造出了天鵝少女的形象。 而且《天》的故事情節很符合古典芭蕾舞劇的規律:單線發展,沒有錯綜複雜的插筆和倒敍;人物性格鮮明,感情強烈,它為利用舞蹈作為主要手段表達戲劇衝突,刻劃性格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天鵝湖》“老也看不夠”有幾大法寶。
  首先,“修長舒展的動作線條”。每位芭蕾舞者都應以肢體線條的修長和舒展為美。因為芭蕾本是線條的藝術,貴族的藝術,所以,只有修長而舒展的肢體動作,才能充分地展示線條的流動,充分地佔有舞臺空間,完美地體現出貴族的氣派。
  第二,“詩情畫意的舞蹈段落”。芭蕾的本質是詩,是畫,長於傳達某種朦朧的詩情,某種淡雅的畫意。因此,在芭蕾美學的殿堂中,像巴芙洛娃、烏蘭諾娃和馬卡洛娃這種善於表演《白天鵝雙人舞》的抒情明星,永遠高居榜首,而那種只能完成《黑天鵝雙人舞 》的技巧明星,則只能屈居第二,即使其32個"揮鞭轉"引來雷鳴般的掌聲也不能提高其審美品位。
  第三,“潔白神聖的天鵝短裙”。芭蕾女明星的短裙是《天鵝湖》中是最典型的舞蹈服裝,其潔白的顏色代表著天鵝形象的純潔無瑕,而其超短的尺寸則對舞者腿部線條超凡脫俗地修長提出了必不可少的苛求,民間俗稱的“大腿滿台跑”,便來自這條天鵝短裙。
  第四,“對比鮮明的仙凡場面”。《天鵝湖》在故事發生的地點,服裝和佈景的色彩,不同幕次間的基調和節奏諸方面,均富於鮮明的對比。其中的一、三幕都是宮廷場面,前者是花園,後者是舞會,都是火紅熱鬧、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現實世界,戲劇性佔據主導地位;二、四幕都是天鵝湖畔,都是朦朧月色下撲朔迷離的虛幻世界,抒情性佔據主導地位;如此鮮明的視覺節奏,不僅給了舞者以足夠的喘息之機,而且也讓觀眾能夠盡享好戲的樂趣。
  第五,“沁人肺腑的音樂旋律”。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在聽覺上具有感人至深的神功,尤其是在第二幕的《白天鵝雙人舞》中,那如泣如訴、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達出了奧傑塔公主對自己被困於魔掌之中的無助與無奈,對純真愛情和自由生活的無限嚮往。正因為如此,《天鵝湖》的音樂常常作為獨立的曲目,在音樂會上得到演奏,同樣深受歡迎。

2006-11-07 13:37:2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章魚*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