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最近在找一些台灣文學的作家 作品
找了一些 可是 不清楚 ....
三毛的作品 到底 算不算 是 台灣文學呢??

2006-11-07 06:02:06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妹 2 in 藝術與人文 書籍與作家

3 個解答

早期的作家就賴和、鐘政肇、林濁水、楊逵、張文環、呂赫若、龍瑛琮等

最近的台灣文學作家也不難區分,我覺得只要是書寫的內容和台灣土地、本土

意識有關的,都可以稱為台灣文學

台灣文學有「新」、「舊」之別,台灣的新文學也受中國新文學的影響,二十年代初就有黃朝琴、張我軍等人提倡白話、廢除文言的主張。林獻堂、蔣渭水於1921年組「新民會」、「台灣文化協會」,提倡民族主義,辦了刊物《台灣青年》。

台灣文學不是從大陸「移植」過去的,台灣有長期殖民地及日據統治的歷史,加上長期的資本主義經濟背景,使台灣社會的發展形態有別於有中國大陸,台灣文學的本土意識十分強烈,有人甚至提出「台灣文學」不是「中國文學」的說法,認為「台灣文學」是一種以描寫台灣鄉土人物、再現台灣典型環境、運用台灣方言的作品。「台灣文學」可從以下幾面理解:

(一)描寫台灣鄉土人物:台灣作家筆下的人物,大半是在農村、漁村、市鎮、工廠中作業的農民、工人大眾,帶著濃厚的台灣歷史和世俗色彩。「後鄉土文學」時期,更有不少作品描寫由農村到城巿生活、工作或在城巿成長的人物。張系國認為理想中的民族文學應「首先表達以台灣為根的中國人的經驗……透過『殊相』表現『共相』。」(張系國:〈民族文學的再出發〉)

(二)描寫台灣典型環境:「台灣因自有台灣特殊的氣候、風土、生產、經濟、政治、民情、風俗、歷史等,我們要把這些事情……正確的把握於思想,靈活運用於文字。」(張深切:〈對台灣新文學的路線的一提案〉,《台灣文藝》2卷2期,1935年2月)在台灣鄉土作家筆下,台灣的自然風光景物、人情風俗,漁村和街市、海灘與田野、以及迎神廟會的風俗等都可盡收眼底。「為了寫某個特殊地區,他必須使這個地方非常突出、非常鮮明,因此他必須描寫這裏的衣物、風俗等。」(何欣:〈鄉士文學怎樣「鄉土」〉)。

(三)用台灣方言的作品:台灣大多數居民是從福建、廣東移入的,漳泉一帶的方言(閩南語)便成為台灣人民的日常用語。台灣新文學家廣泛而又適當地運用台語寫作,對營造地方色彩、加強人物形象都起著作用。無論「前鄉土文學」或「後鄉土文學」的作家對如何運用台語寫作都發表過意見。早在1935年,郭秋生等人已主張把台灣方言文學化(〈建設台灣話文〉,《台灣新民報》,1931年8月29日)。後來黃春明、楊青矗、王拓、李昂等都提出把台灣方言文學化的見解,並反對「文學方言化」。王拓說:「作家對台灣方言模擬運用的圓熟和神似,這當然對於國語詞匯的更加生動和豐富有極大的幫助和貢獻,但是如果過分強調,很容易使人陷入一種偏狹的、分裂的地方主義的觀念和感情裏。」(王拓:〈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

(四)表現台灣人的生活和思想:葉石濤認為「台灣文學」是「紮根於台灣人民的朝氣勃勃的力求上進的靈性,跟日據時代的反帝反封建的台灣新文學運動一樣,也跟第三世界的被壓迫民族站在同一個立場……使國家現代化」,「透過描寫台灣特殊現實的鄉土文學更上一層樓,描寫普遍的人性,尋求更哲理性的境界」。(《台灣文學史綱》,150、141頁)

台灣文學有一個特點,就是從比較單一的流派向多種流派發展。台灣文學有「現代派」、「鄉土派」、「戰鬥文學」和「言情派」等多種流派。有些流派在文學史的影響較大,也有些影響較小,也有些是特定時期內的產物(如「大兵文學」),也有些影響普通階層的讀者,如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近年,台灣現代派和鄉土派的論戰已經停息,兩派有所交融和各自發生變化。作家如李昂、王禎和、宋澤萊、陳映真、張大春等,已非單純的「鄉土」或「現代」可以概括,以台灣現實為主要表現對象的「女性文學」、「城市文學」、「環保文學」等開始出現,這多元化和融合的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1.2 台灣文學的分期

文學的分期需要從兩個方面考察:一是社會的重大變化,另一是文學的主潮,而且應把這兩個方面結合審視,台灣「新文學」的發展可以分為六個時期。

1.2.1 第一期:1920~1945年,也稱為「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史家葉石濤把這個時期劃分為三期:(一)1920~1925年為「搖籃期」,文壇上主要是「新舊之爭」。當時《台灣民報》(中、日文旬刊,後改名《新民報》)已用白話刊行(1923年),刊載有新文學的譯作。(二)1926~1937年為「成熟期」,這時期的作家主要反映了農村在殖民統治下的苦難。台灣作家的反日傾向十分明顯,不少以日文作為抗日的武器。楊逵的代表作〈送報伕〉就是發表於1934年在日文刊物《文學評論》上。這時期張我軍致力於推動新文學,賴明弘、張深切等成立了「台灣文藝聯盟」(1934年)。文學雜誌不斷湧現,如張文環、巫永福創辦的《福爾摩沙》及楊逵創辦的《台灣新文學》(1935年),刊出不少作品。這時期的代表作家有賴和、楊逵、吳濁流、翁鬧等。(三)1938~1945年為「戰爭期」。這時期「台灣文藝協會」成立(1939),會員包括中、日作家。機關刊物是《文藝台灣》(日文)。成員之一張文環後來自辦《台灣文學》(1941),力求反映台灣人民在殖民者統治下的苦悶和抵抗。這時期較重要的作家有張文環、呂赫若、龍瑛宗等。「日據時期」的作家,大致上表現了對台灣殖民統治的深刻經驗,或描寫無產者受政府、資本家的剝削和欺壓,或描寫封建婚姻對青年的束縛,或從殖民經驗思考民族身分,普遍都帶著同情弱小、反抗強權、積極尋找精神出路的精神,但有時亦流露消沉的情緒。

所以三毛的作品 並不能算是台灣文學喔!

2006-11-07 06:05:1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Glendy H 5 · 0 0

算是台灣文學
依照黃得時解釋"何謂台灣文學"時劃分了五個做為台灣文學的標準:
1作者出生在台灣,他的文學活動在台灣做的情形。
2作者出身於台灣之外,但是在台灣久居,他的吳學活動也在台灣做的情形。
3作者出身於台灣之外,只有一定期間在台灣作文學活動,此後,再度離開台灣的情形。
4作者雖出身於台灣,但他的文學活動在台灣之外的地方做的情形。
5作者出身於台灣之外,而且從到過台灣,只是寫了有關台灣的作品,在台灣之外的地方做了文學活動的情形。
資料來源-文學台灣 第57期(2006春季號)‧彭瑞金<台灣人的文學>,第124頁

2006-11-07 08:15:0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佐佐木勇造 4 · 0 0

我想三毛算台灣作家。他的故事是活生生地台灣產物,我自己覺得對不起他,他死的時候,我說他不負責任,為青少年做了不好的示範。小孩子不懂他,現在覺得或許他是為了尊重自己。別人或許說他精神不正常,其實他可能受到打壓什麼的。

2006-11-07 06:30:3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東流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