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灣經常有山崩落石,造成道路中斷,村莊淹沒。請問:此災害的發生與下列哪一項敘述關係最小?
(A) 山高谷深 (B)平原種檳榔
我選B,我實在想不出跟A有什麼關係,但是答案偏偏是A,能解釋一下嘛?
2.下列何種地形為『土石流』災害容易發生的地點?
(A)沖積扇 (B)氾濫平原
我選B,但是答案是A。
我想請問氾濫平原不就是很多個沖積扇形成的嘛?
那麼為何答案A不是B呢?
3.(甲)溶解作用 (乙)摩石作用 (丙)雨蝕作用 (丁)河積作用 填入下列選項
(a)風稜石
(b)石灰岩地形
(c)惡地地形
(d)沖積扇
答案為(a)乙 (b)甲 (c)丙 (d)丁
想請問的是風稜石以及惡地地形是什麼?
因為課本沒教,但是考卷出現..
以及雨蝕作用跟溶解作用差別在哪裡?
為何石灰岩地形是溶解作用,不是雨蝕作用呢?
2006-11-06 16:24:33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科學 ➔ 地理學
(1)崩壞原因有4大:坡度、水分含量、地震、山波地濫墾(水土保持)
(2)沖積扇:於峽谷或山間流出,由於速度驟減形成堆積(岩石:礫石『土石流』)
氾濫平原:於沖積扇之後,因平原低平導致泥沙堆積(土:沃泥土『常氾濫』)
(3)雨蝕:顧名思義,雨水「沖」蝕,無本質改變
溶解:石灰岩(CaCO3)因高溫多雨「溶解」成水溶液,在他處沉澱回石灰岩
風稜石:因「風」的磨蝕作用產生面、稜的岩塊,常見於沙漠或海濱地區
惡地地形:此地形主要分布於泥岩地區內,由於泥岩膠結疏鬆,透水性亦低,「易受雨水沖刷」
2006-11-06 23:02:31 補充:
雨蝕屬物理變化溶解屬化學變化
2006-11-06 17:59:5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Sober殿 3 · 0⤊ 0⤋
1. 臺灣經常有山崩落石,造成道路中斷,村莊淹沒。請問:此災害的發生與下列哪一項敘述關係最小?題目問的是關係最小,也就是哪一個選項是和山崩落石最沒關係的【不是山崩落石的原因】,而答案當然是A,因為山高谷深並不是山崩落石的成因,有山高谷深的地方也不見得會有山崩落石的出現。至於選項B則是因為檳榔樹是淺根性植物無法將土壤有效的抓牢,故只要一下雨便會產生山崩落石甚至是土石流。2. 下列何種地形為『土石流』災害容易發生的地點?(A)沖積扇 (B)氾濫平原山麓沖積扇怎會形成氾濫平原呢?所謂的山麓沖積扇是指以谷口為頂點向低處成扇型堆積的地形面,稱為沖積扇。河流至山麓,坡度變緩,流量分散,搬運力隨之急減,所攜帶之砂礫自然在谷口發生堆積形成沖積扇。其頂點稱為扇頂,底緣稱為扇端,表面是扇面。至於氾濫平原是指洪水時,河水氾濫所及的谷床,稱為氾濫平原。依成因可分為1.侵蝕氾濫平原,係由於河流側蝕谷壁而成者,通常只覆一薄薄的堆積層。2.堆積氾濫平原,是一般人所指的氾濫平原,其谷床由厚厚的堆積物所成。若依時期可分為1.初生氾濫平原,指形成於幼年期河流內岸之新月形堆積面,也稱氾濫原卷。2.普通氾濫平原,指壯、老年期河流的氾濫平原。所以兩個的形成原因完全不同。至於題目說土石流最容易發生的地方是哪裡?答案當然是沖積扇,正確來說應該是沖積扇的扇頂的部份,因為扇頂是河川進入平原之前水流最強的地方,一但進入了平原後,河川的流量就會變小無法推動巨大的石塊,故答案選沖積扇。3. 風陵石:因風的磨蝕作用產生面、稜的岩塊稱為風稜石,常見於沙漠或海濱地區,如臺灣北海岸富貴角一帶,風稜石分布極為普遍,其成因為大屯火山區的火山岩經風化產生面、稜,在經海濱風沙磨蝕修飾而成。惡地地形:指地表上地形崎嶇的景觀,它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地質鬆軟、膠結力又低,當遇到雨水或河水強烈侵蝕時,這種侵蝕營力使土地破壞,出現尖峰利脊、溝谷嶙峋、草木難生、童山濯濯的裸露地形稱之。台灣屬於地殼不穩的造山運動帶,又是個島弧地形、造山運動強烈、隆升速率很快,因此惡地就容易產生。所謂的雨蝕作用是指雨水降落至地面,可以對地表造成侵蝕。而溶解作用則是指雨水滲入地表內,與土壤內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並將它們運走。淋溶為雨水滲入土層中,將易溶的鹽類溶解於滲透水中,滲透並沈澱於下層。所以一個是對於地表產生的作用,另一個則是對地表內產生的作用,所以石灰岩地形就是因為雨水滲入地表內而與石灰岩層產生化學變化而形成該地形的。
2006-11-06 18:08:4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世民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