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先生呈出師表,從事北伐。六出祁山,宿願未成,於西元二三四年,和魏軍對峙中,死於五丈原........................................
請問......................
六次戰役中最大敗筆原因是什麼原因?
本題題目很深入,天下第三大軍師直切天下第一大軍師要害......
本人研究孔明傳,三國志、三國演義....以及更遠的東西周列國治、戰國策、兵法更或是春秋左傳等.....終於讓我在東周列國治..秦始皇大將『王翦』身上找到答案....本軍師雖對此答案胸有成竹,但本人倒也想了解對歷史或兵法或諸葛先生有研究的學者,對此問題有何看法?...問提中彼此就別提各戰役內容或情節等...
直切孔明失敗要害原因而研究....
本問題也歡迎知識+區各網友通知對歷史有深入研究之學者、大師、知識長、名人等交換知識.....
身藏風雲埋名性,半涉濁溪半席清!
一笑政壇挂書劍,孤獨峰上臥龍名!
風,重在快意中的冷靜!
2006-11-02 20:17:46 · 10 個解答 · 發問者 天下第三大軍師 7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ㄚ學所言已說到重點,其他人所言都只是戰略上的問題,事實上尚未本人所言直接切入孔明軍師真正致命傷...本人也提示了...最後終於讓我在東周列國治..秦始皇大將『王翦』身上找到答案....各位若真有興趣此題..去深入了解秦始皇大將『王翦』此人...答案自然揭曉..孔明失敗最大主因...........
2006-11-03 20:34:27 · update #1
『熱辣辣的牛肉麵』專家所言頗有道理與依據...然而...
依據閣下分析當時戰況...
『諸葛亮好不容易取勝敗敵,劉禪就將諸葛亮召回
劉禪之所以會召回諸葛亮,是因為寵信宦官黃皓
此乃蜀之災禍之原因,劉禪不聽諸葛亮勸戒,親賢臣而遠小人
蜀之敗亡乃因下面所述,如前言,蜀若不伐魏,魏安不伐蜀?
姜維退兵之後,繼續北伐,前後都因宦官弄權,將姜維自祁山召回..............』
所言雖是,但是....孔明失敗最大原因不也在於此乎...
姑且不論歷史、地理...更或是戰略、用兵等問題...
也不論是否時代對換...........
2006-11-05 13:24:26 · update #2
在下以為孔明先生失敗的主因在於對於戰略兵法用人高明自負而能至勝於敵...卻未識.........『安心術』故而每每險勝之時...總是被司馬懿用計分化劉禪國內本部,在下以為此乃孔明北伐主要原因....根本與歷史對調主角無關矣~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110301785
2006-11-05 13:24:49 · update #3
可達鴨:
好鍋..武則天跟劉邦還有王剪的帝王操控之術是諸葛亮必須加強的~!!!
我說了...兩軍隊陣,您若是對手....您將是可怕又可敬的強勁對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鴨也!哈......
為讓有深度的議題提高見光率,雖說在下中意您這解答..本人除會讓系統任意漂浮供人瀏覽投票缺選外還會延長發問期...當然!也希望其他學者有更好的解答提供...
感謝各位前輩先進不吝指教!
2006-11-05 23:05:42 · update #4
諸葛亮北伐敗因,基本上可分為政治面跟軍事面兩大方向探討,而軍事面又可從戰略面跟戰術面分析~然而此題答案是從政治面來分析~
(一)政治上,北伐~這個議題便遭到大多數人反對!!!諸葛亮最大的困擾在於無法獲得蜀國文官階級以及蜀地在地官員的支持!!!!
也就是說,諸葛亮在外北伐,除了要面對魏國關隴野戰軍集團外,還要面對蜀地官員的反對升浪,顧此失彼,難以安心~!!
首先,支持北伐的~只有勇猛過人的魏延喔(還有姜維~但姜維是第一次北伐後的降將~無法獲得蜀國認同~簡言之:不得人心)~趙雲跟其他將領都是持反對立場~!!想一想~連軍事將領都如此,其他重要文官如蔣宛費禕李言都是持反對立場.
劉禪更不用說了………
那麼影響有多大?從每次北伐過沒多久就以糧盡為由退兵可看出~!!!
弱國想勝強國…如了充實內政實力外,還要靜待強國內部變化的機會…..也就是說是一場長期戰~!!!事實上真若有心放手北伐,糧食沒了,可以就地補給或採買或者屯田以稱過一陣子~之所以退兵~完全是諸葛亮擔心後方生變(1.蜀國受迫於運補糧食壓力生變2.魏國分兵攻蜀更容易激起蜀地叛變)…諸葛亮屬於外來政權,蜀地官僚反對力量還是很大~完全無法安心放手一博~!!
證據1.劉禪的不支持….蜀國的大權完全在諸葛亮之手….對劉禪而言,諸葛亮等於敖拜之類的權臣…諸葛亮死後劉禪也藉機報復削減諸葛亮的封賞;礙於國內崇敬諸葛亮壓力事後才收手~!!
證據2.李嚴無法如期運糧,假傳聖旨退軍~假傳聖旨讓前線軍隊退軍這麼嚴重的罪名才廢為庶人…那馬謖死的可真冤阿~!!?
諸葛亮差別待遇在於~馬謖是他的人馬,北伐是他自己力排眾議進行的,街亭之敗他不得不殺馬謖以及自貶三級讓國內反戰派閉嘴~於是馬謖就這樣死政治鬥爭下,成為祭品~!!
反觀李嚴重罪輕罰….諸葛亮有3點考量
(1)背後可能有劉禪支持
(2)嚴懲李嚴,可能導致蜀地(後援基地)反叛
(3)李嚴的假傳聖旨,突顯出後援基地負擔太重,重罰後援有功的李嚴會讓其他文官心寒更反對北伐…例如蔣宛,費禕..諸葛亮不能失去他們的支持~!!
於是~假傳聖旨讓北伐軍功虧一匱的李嚴就這麼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哀~!!
其他蜀漢後方不穩的證據:
1.諸葛亮死亮,蔣宛費禕更是大力壓抑姜維的兵力與後勤補給,使的姜維一之孤軍只能在魏國外圍邊境作戰.
2.諸葛亮一死,主張北伐鷹派的魏延立刻被殺….更可看出北伐的內部阻力有多強~!!
類似歷史實例比較分析:
1.桓溫北伐~都已經打到霸上了,離長安只有一步之遙卻不進軍,只有王猛看出他的心事…..那就是東晉君臣相互猜忌和牽制….跟諸葛亮一樣無法放手一博~!!!
2.椘漢爭霸~劉邦沒事就給蕭何加官晉爵,目的就是要安蕭何的心,使其死心踏地追隨自己,主持好後方基地,提供源源不絕的兵力與糧食物…………諸葛亮就是少了蕭何這樣的人才主持蜀地內地,在最艱難的時期能穩住百官的心…哀….
(二)戰略面….不在此題範圍不以討論…^.^"
(三)戰術面…..同上………………………^.^"
(四)結論:政治面上,武則天跟劉邦還有王剪的帝王操控之術是諸葛亮必須加強的~!!!(打字好累結論隨便打了^.^")
2006-11-05 22:05:5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宜君 5 · 0⤊ 0⤋
個人認為蜀國的兵力太少也是失敗的一個重大原因,根據研究蜀國滅亡時全國僅九十四萬人而已,卻有十萬二千名要供養的士兵,軍費以是民生很大的負擔,諸葛亮又不斷北伐,沒給蜀國一個養精蓄銳、充實國力的時間,造成蜀國民生疲困的局面,從國力來看蜀漢的國力已經弱於魏,怎能打敗國力更強、軍力更多的魏國
2008-01-06 12:12:2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小弟 3 · 0⤊ 0⤋
諸葛孔明六出祁山最大敗筆→遇上司馬懿
2006-11-06 04:14:1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匿蹤員 4 · 0⤊ 0⤋
乾坤卦理妙無窮,
易數天命定吉凶。
軍師按指知無常,
縱知未數也無用。
老三兔嘲老一^_^
2006-11-06 01:13:3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天下第三大軍師 7 · 0⤊ 0⤋
版主是想說王翦先用智托安田取得秦皇的信任,先安內而足以壤外嗎?我覺得,在這裡看到的兩者說法都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在我的看三國演義的內容中,戰略,不一定是如樓上所云出師表,為的是求不肯讓諸葛亮出兵而避知不見的劉禪能見其一面而允出兵的內容聲悲哀嚎,自是理所當然!!為的是讓劉禪能有自知之明,讓劉禪覺醒然則蜀若不伐魏,魏則不伐蜀嗎?想法太天真了!!真是曲解了出師表之用意呀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沒有取道子午谷,卻也佔西雍大片土地而兵臨長安此乃如上所言,睜睜有辭中不會用兵的人可所為之嗎?諸葛亮製造搖言使總監雍涼兵馬的司馬懿被罷官還鄉,結同當時原本降魏的上庸孟達造反孟達結通諸葛亮,設想自上庸取洛陽,諸葛亮自西雍取長安原本,長安與洛陽可以兩路並進,後來因孟達洩漏軍情加上司馬懿恢復官職,前往長安抵擋諸葛亮怎料司馬懿不先守長安,先在孟達不知早已走漏消息的情況下在七日之內直奔上庸,誅滅孟達,然後直擊漢中要道街亭街亭是當時蜀軍北伐最重要的糧道因馬謖將陣屯於山上,而被司馬懿放火圍山,斷水斷糧這就是歷史上諸葛亮軍略最大的失敗地史稱 ~~~~~~ 揮淚斬馬謖街亭一失,行事過份小心的諸葛亮連仗都不想打了,急忙撤退(此乃史實)然而街亭一戰對蜀的影響非常重大不是只有第一次北伐而已街亭就在祁山之北此後,諸葛亮與姜維就只能進軍到祁山面對司馬懿於山道之中的死守而無法再進軍一步!所以有人說補給線,在街亭不見之後,哪裡還有補給線而當時劉禪無能之說,乃是因為後來的北伐諸葛亮好不容易取勝敗敵,劉禪就將諸葛亮召回劉禪之所以會召回諸葛亮,是因為寵信宦官黃皓此乃蜀之災禍之原因,劉禪不聽諸葛亮勸戒,親賢臣而遠小人蜀之敗亡乃因下面所述,如前言,蜀若不伐魏,魏安不伐蜀?姜維退兵之後,繼續北伐,前後都因宦官弄權,將姜維自祁山召回姜維本欲先殺黃皓,但劉禪護著黃皓因為與黃皓對立已經非常明顯,姜維只好聽從友人勸諫為了避禍,姜維就於漢中屯田養兵,一守漢中,其次避禍於黃皓魏將鄧艾鍾會就趁機伐蜀鄧艾先取漢中拖住姜維,鍾會就偷偷繞過姜維兵臨劍閣劍閣在過去就是成都,姜維急忙自漢中撤退來守劍閣鍾會從大道拖住姜維,鄧艾領三萬急行軍偷偷取陰平小路翻過重重高山,死了二萬多人,途中紮了數十營寨,走了半個月的路終於取下成都,當時鄧艾只剩下幾千兵將,其他都摔死在陰平小路之中成都雖無大將,但有三萬人馬,劉禪不加抵抗而受降於魏所以戰略上的錯誤,我與樓上的看法是兩派的致命傷也不是王翦,而是諸葛亮不會用人,馬謖失街亭是蜀國最大的罪人此後北伐不出祁山,更不達街亭,了解歷史,也請了解地理
2006-11-05 15:28:44 補充:
再則,陳壽所著之三國,內有對諸葛亮之評鑑亦有對劉禪之評鑑在國立弱,不單單只是諸葛亮一人可為的如果今天諸葛亮輔佐的是秦始皇我想結局不一定會相同的如果今天是王翦來輔佐劉禪,各位想法如何呢?
2006-11-05 10:10:28 · answer #5 · answered by 熱辣辣的牛肉麵 7 · 0⤊ 0⤋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其實不高, 他擅長的是外交及行政, 軍略並非所長. 蜀國的軍略軍師是龐統及法正, 這兩人死後, 蜀國就沒能打贏幾次仗了.
2006-11-03 06:35:2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魅影 7 · 0⤊ 0⤋
答案是補給糧食!!
戰線拉太長對蜀國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所以能保持暢通的補給路線就夠諸葛亮忙了~
就算是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也分身乏術吧!!
2006-11-03 00:55:02 · answer #7 · answered by E N J O Y 7 · 0⤊ 0⤋
蜀漢的失敗有很多原因 我覺得最主要是整體國力跟魏的差距蜀會輸掉是遲早的是 這是一定的 只是看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孔明北伐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以下節錄自 後出師表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看吧 孔明自己也覺得才弱敵強 是打不過的(而且整篇後出師表就一直形容蜀漢多差多糟 他們自己都沒信心)當時實力差太多了 我們再來看看孔明怎麽形容蜀有多廢物一樣節錄自後出師表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這是整體國力的問題 孔明他們自己都知道打不贏了 這是最主要的問題而且北伐失敗除了本身國力弱 孔明的軍事能力也是受到質疑的以下節錄自 三國志 諸葛亮傳評曰:諸葛亮之爲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僞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衆,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我們看得到的是 陳壽對孔明在內政方面評價極高但是最後一句 然連年動衆,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點出了北伐的失敗也在於孔明其實不擅長軍事的在國立弱 指揮官也糟的情況下 北伐一定失敗的
2006-11-03 02:19:08 補充:
一個字 嫩
2006-11-03 02:28:14 補充:
雖然我聽說過一個說法後出師表不是孔明做的 那也無所謂因為他寫的還是很符合當時情況打不打 魏國都能贏的情況
2006-11-03 23:08:39 補充:
相同意見
2006-11-02 21:18:40 · answer #8 · answered by ? 5 · 0⤊ 0⤋
只有一個字,龜
2006-11-02 20:22:33 · answer #9 · answered by ? 6 · 0⤊ 0⤋
因為君主劉禪關係 導致孔明伊直無法對魏國展開攻擊
所謂出師表就是出戰前 寫給劉禪看ㄉ~可是庸君是不懂ㄉ
其中ㄉ意思 百般阻擾 導致孔明六出祁山 無法完成伐魏ㄉ
ㄉ使命
2006-11-02 20:20:13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