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五堵.六堵.七堵.八堵為什麼會沒有九堵呢?
麻煩各位的執導了
2006-11-02 15:48:30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其他:社會與文化
在明朝天啟六年,西班牙先自雞籠登基佔據北臺灣,而後佔據滬尾港口,構築維多利亞城,設教堂、置商務機構,準備長期佔據北臺灣。而西班牙初據北臺灣時,乃以雞龍為中心招徠中、日貿易,且從事硫磺的採掘。根據日人伊能嘉矩臺灣番政治所載,其商業鼎盛時期約在1634至1635年之間,於時西班牙人之居淡水者約二百人,而雞籠港一度成為華南與馬尼拉之間的貿易中心,曾有西班牙商船二十二隻,滿載貨物,同時進口之說。而當時西班牙人為了鞏固在雞籠的軍事地位,於是將社寮島(今和平島)作為根據地,築城堡於海岸(今中船公司基隆廠一帶),名「聖薩爾瓦城」, 並設置砲臺四座,建教堂於島上。當時西班牙人稱雞籠為「三蒂西島」,稱漢人聚落為「伯利安」。此外,當時西班牙人為溝通淡水與雞龍之間的交通,於是闢建了自雞籠至基毛里(瑪陵坑)、大巴里(金包里)、迂迴北方海岸,而至淡水的通道。到了明朝崇禎六年,比西班牙早二年登陸南部佔據南臺灣的荷蘭軍隊,揮軍北上,將西班牙區離出北臺灣,統一了臺灣的霸業,也終止了西班牙人佔據北臺灣十六年的歷史。自此之後,荷蘭軍隊大力佈置軍事設施,鞏固防禦系統,在雞籠的獅球嶺、八尺門等山上均設有要塞,裝設大砲,保衛雞籠港,防止外來的侵襲,並自滬尾港延基隆河設置堵防據點,以其佈置五堵的下游應尚有四、三、二及頭堵,但在平原地帶較明現地標立物已被廢掉,而五、六、七及八堵出現已連接獅球嶺的防線,再上游即無再設堵防的必要;而沒有九堵的地方名稱,可能因暖暖比九堵好聽,或是軍事上沒必要再加上一個九堵。 資料來源: http://www.bp.ntu.edu.tw/cpis/cprpts/Keelung/html/%B3%A1%AA%F9%ADp%B9%BA/%A4%E5%A4%C6/%B2%C4%A4G%B8`1.htm
2006-11-02 16:11:0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Tai 7 · 0⤊ 0⤋
堵,古為防禦之土牆;一丈謂之板,五板謂之堵
早期漢人在此區域的聚落,因基隆河流到此段為彎彎曲曲的河道,成為一個個封閉的聚落,自然形成一堵一堵的天然河川屏障,可以防堵外來的侵略。
基隆市有五堵、六堵、七堵、八堵,那九堵呢?
因為八堵往基隆方向有座獅球嶺,形成一座更龐大的堵,所以就沒有九堵地名出現了。
2006-11-04 02:22:48 補充:
查到另一個說法有的地名是因為漢人移民來到了臺灣以後,怕受到原住民族的攻擊,所以會建築防禦工事以防禦之。剛開始的時候,也是簡單的用竹子圍起來而已,所以就有叫做竹圍的地名。也有的是圍了竹圍以後,再置有壯丁防守,叫做壯圍。或者是用木頭圍起門柵,所以台北有個地方叫做木柵。甚至於也有一些地方,用土牆圍築防禦工事,叫做堵。從台北往基隆的方向,沿途就有五堵、六堵、七堵、八堵等有堵的地名。或者是構築一項比較堅固的防禦設施,叫做城。所以宜蘭有頭城,其他也有二城、頂城、四城等的地名。講 題:從地名瞭解臺灣歷史
2006-11-04 02:29:31 補充:
聚落文獻分析漢人在清朝來到雞籠後,逐漸往南開墾,由於土地的紛爭侵害平埔族權益,導致不滿,時常發生糾紛,於是先期移民便利用基隆河的地勢,設堵阻止凱達格蘭族的反抗或入侵,日子一長,便在各堵的附近形成聚落,後來就把這些堵名沿用為地名,頭城到三堵在宜蘭縣,四堵在台北縣、五堵到八堵在基隆市。但是目前七堵區真正的確立是在戰後才確定的,戰後,基隆市將源台北縣的七堵鄉劃入轄區,增設了七堵、暖暖兩區,
2006-11-02 16:44:4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6 · 0⤊ 0⤋
台北縣有四堵喔
2006-11-02 15:51:1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會員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