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P.S回答資料後要記得寫資料來源唷!!~請大家多多幫忙^^!!

「本藩矢志恢復,切念中興,前者出師北伐,恨尺土之未得,既而舳(ㄓㄨˊ)艫南環,恐孤島之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苟延安樂。自當竭誠禱告天皇,共達列組,假我潮水,行我在師,爾從征諸提鎮營將,勿以紅毛礮(ㄆㄠˋ)為疑畏,當搖官本藩,鷁(ㄧˋ)首所向,銜尾前後,相接而進。」

1.文中「舳艫南環,恐孤島之難居」之孤島是指何地?
2.文中「冒波濤」是指何處的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是指何處?
3.文中「紅毛」是指什麼人?
4.由文中的敘述判斷,鄭成功進兵台灣的目的為何?

2006-10-29 11:24:40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3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請答重點好嗎?~>_<~

2006-10-29 11:29:48 · update #1

3 個解答

西荷殖民統治時期: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洲的距離,世界從此進入海權時代。在海權爭霸的國際環境下,台灣被迫走入歷史時期,進入近代的世界史。17世紀初,除了一些零星的日本人、漢人、海盜遊走進出於台灣之外,西方重商主義國家也開始注意台灣。此時遠東海面已成為歐洲三國角逐的形勢︰租得明帝國之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菲律賓呂宋島的西班牙、盤踞爪哇的荷蘭,在遠東海面展開商業和殖民的競爭。
荷蘭人在遠東的商業目的,原以明帝國為重要對象,但因受制於葡萄牙人的競爭和明帝國的抵制,荷蘭人只好轉向澎湖,先後在1604、1622年兩度進占澎湖。澎湖自14世紀中葉,已有元帝國設立澎湖巡檢司治理。所以,明政府乃於1623年派兵與荷蘭人在澎湖交戰,歷經8個月不分勝負,終而議和。在議和訂約中,明政府要求荷蘭退出澎湖,如果退出澎湖,去占領對面的「化外之島」台灣,明政府則無異議,經此議和,荷蘭人遂在1624年進入南臺灣,建「奧倫治城」,後又改建為「熱蘭遮城」。
荷蘭人侵入台灣的第三年(1626年),西班牙也自馬尼拉派兵占領台灣北部基隆與淡水一帶,並起建造「聖多明哥城」,與南部的荷蘭人展開殖民與商業競爭。1642年荷蘭人趕走西班牙人,成為台灣唯一的統治者。
荷蘭統治台灣前後共約38年,荷蘭人在台灣發展貿易,並以臺灣作為轉口站,台灣成為明帝國、日本、南洋、歐洲等地的貨物集散中心。此時的台灣已躍入以出口貿易為導向的海洋貿易體系,有別於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式小農經濟。不過,荷蘭人在台灣的統治畢竟是剝削式的殖民統治,1650年左右,荷屬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每年淨收入約40萬荷幣(約4噸黃金),無怪乎一位荷蘭總督說︰「台灣真是公司的一頭好乳牛。」


鄭成功經營台灣:
鄭成功佔領赤嵌的「普羅民遮城」 之後,立即著手劃分行政區域。首先把台灣全島改稱為「東都」,將遭破壞的遮蘭奢城周圍之地命名安平鎮。赤嵌及其周圍,也即今日之台南市一 帶稱為承天府,北部設天興縣,南部 設萬年縣,並在澎湖島設安撫司,完成由一府二縣一安撫司的行政規劃。 又親自率領軍隊,往探原住民部落示威鎮壓。鄭成功以東都為明王朝的復興基地,並未僭越稱帝,僅停留於「藩主」的地位。荷蘭統治即將結束時,台灣的人口包括原住民與移民共約十萬有餘,其中移民據推測有二萬餘人。鄭成功的大軍及其家屬約三萬,可說是中國來台灣的最初的集体移民。由於人口急增,確保食糧成為焦眉之急。鄭成 功採取的對策,乃是將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所有的「王田」沒收,移作新 政權所有的「官田」。此外,對承天府與安平鎮以及天興縣與萬年縣的文武官員即除了配給官舍及兵舍所需之土地外,並按家屬多寡淮許其取得必要之土地,稱為「私田」或「文武官田」。至於駐在各地的部隊,在不侵犯原住民與移民所有土地的條 件下,淮予開墾土地,稱之為「營盤田」﹝屯田﹞。因而以南部為中心 的農地開拓一舉而擴大起來,尤其是大規模的「營盤田」多達四十幾所,食糧生產也因此而激增。這些農地開發與土地度,因開啟台灣的土地私有制度而引人注目。如此一來,鄭氏一族由從前的海上勢力伸張, 如今陸上也擁有其勢力了
鄭成功的死亡:
到台灣未滿一年,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壯志未 酬,於一六六二年五月結束了充滿波折的生涯, 享年三十九歲。他死後,因讚許其趕出荷蘭人及 開拓台灣的功績,移民崇奉他為「開山王」,在 台南建立「開山廟」。及至清朝時代,於一八七四年得到敕許建廟為「延平郡王祠」,正殿奉祀 鄭成功,後殿即奉祀其母田川氏。日本統治台灣時,把「延平郡王祠」改為「開山神社」,將鄭成功予以神化。

2006-11-01 07:47: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冰上悍將 2 · 0 0

請參考以下網站:http://members.shaw.ca/wchen88/chronologyc.htm,http://members.shaw.ca/aifeichen/mainp2c.htm,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4%AD%E6%88%90%E5%8A%9F維基百科中搜尋鄭成功

2006-10-29 11:37:0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3 · 0 0

荷蘭紅毛——成功收復台灣
而在荷人入侵台灣,建立熱蘭遮城的第二年,原以北港為根據地,和倭寇勾結,活躍於海上的強盜頭子顏思齊去世,由其部下鄭芝龍繼任;明朝為安撫鄭芝龍,採用懷柔政策,封其為都督總兵。一六三0年鄭芝龍之子福松年已七歲,遂離開九州投奔父親。十四年後明朝滅亡,鄭芝龍輔佐明室後裔唐王及位,年號隆武,此時福松已是一個雄壯威武的年輕人,唐王特賜給他明國姓「朱」,並取名成功。但在唐王即位後第二年就命喪清軍之手。此時鄭芝龍見明朝氣數已盡,便降清。鄭成功遂與其父決裂,率領親信由安平出海,號召天下,誓言反清。在其反清的十五年中,他依靠沿海人民的支持和獨霸通洋巨利的地位,建立起一支擁有大小船艦數千、精兵二三十萬的海上武裝部隊﹔而野心勃勃的荷人自然視之為眼中釘。
而郭懷一的起義便被視成鄭成功暗中策動的,當荷人把郭懷一事件鎮壓下去之後,不得不擔心是否會引起鄭軍的報復。他們除了在島內增強兵力,建築城堡和嚴密監視各族人民外,還開始在公海上任一截捕鄭方商船,搜查大陸渡台船隻,揚言「將採取有效措施來破壞殿下(指鄭成功)士兵軍餉以維持之商業活動」【轉引自《鄭成功收復台灣史料選編》,第一二七~一三0頁】,而鄭成功面對此一挑釁遂下令封鎖台灣,禁止所有商船開往台灣。不到兩年,東印度公司因禁不起商業收入所受的慘重損失,不得不派他們所認為「最能**華人長老何斌」於一六五七年七月攜帶貴重禮物,到廈門找鄭成功談判。
何斌也是鄭芝龍的舊部屬,早對荷人任意欺負、屠殺台灣同胞的種種罪行痛恨於心。他趁此機會來到廈門,除了就解除封鎖、恢復通商的條件進行談判外,還把台灣島內各方面的情況詳細告訴鄭成功。何斌回去數月後,還再次來到廈門,把一張有關台灣港道和荷蘭兵力分布、砲台設置的地圖交給鄭成功,希望他能收復台灣。可惜此時鄭成功已做好北上長江、與清軍決戰的準備,一時還不能分兵去收復台灣。一六五九年七月,鄭軍戰敗於南京,鄭成功見清朝一統全國之勢已成,以廈門為反攻基地不太妥當,遂想移往台灣發展。
一六六一年陰曆三月二十三日,鄭成功親率復台大軍二萬五千人,分乘船艦二百餘艘,從金門料羅灣開航駛向台灣。四月初一清晨到達鹿耳門,恰值月月初大潮,水位大漲,大小船艦遂魚貫入港,毫無阻礙。鄭成功一面準備攻城作戰,一面勸降。台南赤坎城立刻掛上白旗,但安平的熱蘭遮城揆一長官卻誓言非棧道最後一兵一卒絕不罷休,戰事如火如荼的進行,在僵持了九個月後,熱蘭遮城終於開城投降。鄭成功也於一六六二年十二月廿四日收復台灣。

2006-10-29 11:28:5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