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剛剛有人問我
2006-10-23 19:38:53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wai on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基本上是由民族主義、殖民地的爭奪、結盟制度及軍備競賽所引起的,引法國為例,她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也是因這些理由。
在民族主義方面,法國在1871年就和德國結了仇恨,當時法國被德國在<普法戰爭>中打敗,不但賠了大量金錢,而且還被迫放棄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因為蒙受了這麼大的屈辱,因而令到法國人對德國產生了強列的仇視和報復心理,希望有機會能夠一雪前恥,法國的民族主義思想在這時形成,而因為有民族國家統一成功,使政治形勢出現變化,使民族主義的性質起了變化,使其發展成一種危險和狹隘的愛國主義,而法國的民族主義使到當時的局世十分緊張,而到了第一次世界的時候,法國因而加入三國協約中一起對抗三國同盟,到最後引發大戰。
在殖民地的爭奪方面,法國曾經和英、德國及意大利因殖民地的問題發生衝突,當中她和英國的事件和平解決,和意大利的關係因爭奪突尼西亞而使其敵對關係加劇,意大利因而加入三國同盟,而因和德國爭奪摩洛哥而發生兩次摩洛哥危機,雖然到最後都沒有因此而立時爆發戰事,但因為發生了摩洛哥危機而使到兩國的關係更趨惡化,而另一方面,因英國協助法國取得到摩洛哥的利益使其的關係更密切,有助英國加入三國協約。而因殖民地的爭奪使到歐洲而分為兩方的局面加劇,使殖民地的爭奪成為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其中一個原因之一。
在結盟制度方面,最初結盟制度是由德國的首相俾斯麥所創,他當時為了防止法國因在普法戰爭被打敗了而向德國報復而設的防範措施,用結盟制度孤立法國來防止她發動報復戰爭,到了俾斯麥下台的時候,結盟制度由不夠老練的外交家處理,使結盟制度變成一種對世界十分有威脅的制度,而由於俾斯麥下台另外德皇任其終止,而使法國有機會打破孤立的局面,與俄國結盟,而因為各同盟內的條約漸向軍事方面,而使局世緊張。
在軍備競賽方面,因極端民族主義的出現,以及敵對陣營的建立,軍國主義成為被普遍接受的觀念,列強相信只有擁有強有軍力才有能力去保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利益,因此,無論民族立義者,帝國主義者或軍火製造商都敦促其國家政府加強軍力,使軍備競賽加劇,而從1872到了1912年,各國的軍備都加強了許多,其中以法國特別明顯,增加的軍備費用百分比超過100%,而雖然列強曾舉行了兩次裁軍會議,但因各國的猜忌與不信任,使到會議最終失敗,因裁軍的失敗,使到緊張的局勢加劇,使歐洲走向世界大戰的道路。
2006-10-23 19:42:2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lice 2 · 0⤊ 0⤋
當然,英雄難得一遇,沒有,也要創造一個!「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正是在這種立場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中,英法聯手,從德國支持的土耳其手中(鄂圖曼帝國瓦解),把中東爭取過來(覬覦中東資源)時,一顆因時際會、被政客充份利用的「過河卒子」(斯乃真人真事也)。
勞倫斯具有英雄的氣質,他意志堅強,敢做敢為!最初,他極具「神性」,懷著「團結阿拉伯民族」的高貴情操;他反對暴力、熱愛生命,甚至甘冒危險救助他人!只是,他成長在西方狩獵式宗教、文化的環境中,他以英雄自豪,自命不凡。
終於,狂妄令他嚐到了被土耳其人雞姦的苦果(片中,大衛連很「含蓄」地交待了勞倫斯被土軍的凌辱,但是卻含蓄到難以解釋「由神變魔」的心路歷程,是一大敗筆)。自後,他壯志消磨,只留下一尊空虛的英雄軀殼,而喪失了高貴的靈魂!
最後,飛鳥盡,良弓藏,還是成了精的老政客登上舞台,鄂圖曼王朝下的阿拉伯領土,一舉成為霸者口袋中的石油油田!
如果人類生存的目的,只是為了追求奶蜜遍地、榮耀滿身,那當然非強者莫屬。如果任聽這種強者文化侵蝕人類文明,那麼,即令非典型肺炎病毒遲早「隱跡」,也難保沒有另一種傳染力更強大的美利堅病毒突然爆發!
中國沒有「神」,傳統中華文化也沒有「神教」,但是人的奴性失去了依附,沒有自己的英雄,便迎來Super man ,把心漂白了,渾忘了自己是誰。比狠?有誰不懂?比毒?誰也不輸誰!你有飛彈?我的更兇!你有病毒?我有變種祖宗!
長此以往,按照西方人的看法,科技文明的極限已經到來。愛因斯坦曾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是第四次大戰一定是用石頭和木棍(大意如此)」!因此,美人最怕芳華老去,莫使金樽空對月!今天幹了伊拉克,明天還有伊朗、敘利亞、北韓、利比亞…打一次發一次,管你老歐洲新中國?反正大家沒有明天!
早在1974年,老朽寫《層次論》一書,就認為科技為萬惡之首。為了免得人說是酸葡萄,老朽便以身試法,如今也在科技界混出了一片天地!但是,老朽一本初衷,絕不以科技凌人,只是以之為貧困無助的弱者服務。偏偏不論老朽說了千遍萬遍,總有些科技客,一到本網,就慫恿老朽去做「極硬」的罪人!
看看勞倫斯,老朽深以為戒,人生一點小小的成就又算得上什麼?如果人的生命只有幾十年,當然只看得見眼前的一切。然而,老朽「知道」,真實的生命是永續不絕的,千秋萬世也不過一瞬,為所當為,是矣!
若問人類前途,人體只是獸身到文明的過渡,只要地球不毀滅,物種就能適應。再問人類文明,老朽只知道法自然,納中華文化於芥子,餘事與老朽無干!
2006-10-23 22:23:3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CHI KEUNG 7 · 0⤊ 0⤋
由一九一四年刺殺塞爾維亞國皇斐迪南大公開始,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斐迪南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的街頭遇弒身亡,斐迪南和他的夫人也先後歸西。
同年七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先後有三十個國家捲入這場大戰,包括中國在內。以德國為首的四個國家為同盟國,而英國維首的廿多個國家為則協約國。由於主要戰區在歐洲,故第一次世界大戰稱為歐戰。
這次戰爭延續了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十一月結束,前後共奪去了一千萬條人命,受傷人數也有二千多萬。
這個網址(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003-3-25/TK-118018.htm)有更詳細的資料,不便抄襲,敬請你登入觀看。
2006-10-23 23:49:52 補充:
更正:斐迪南應是奧匈帝國的國王,謹此致歉。
2006-10-23 19:47:5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街坊保長 7 · 0⤊ 0⤋
The First World War, also known as The Great War, The War to End All Wars, and World War I (abbreviated WWI) was a global military conflict that took place between 1914 and 1918. It was a total war which left millions dead and shaped the modern world.
The Allied Powers, led by France, the Russian Empir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Kingdom of Italy, and later also the United States defeated the Central Powers, led by Austria-Hungary, the German Empire, and the Ottoman Empire.
Much of the fighting in World War I took place along the Western Front, within a system of opposing manned trenches and fortifications (separated by a “No man's land”) running from the North Sea to the border of Switzerland. On the Eastern Front, the vast eastern plains and limited rail network prevented a trench warfare stalemate from developing, although the scale of the conflict was just as large. Hostilities also occurred on and under the sea and — for the first time — from the air. More than nine million soldiers died on the various battlefields, and millions more civilians suffered; more people died of the worldwide influenza outbreak at the end of the war and shortly after than died in the hostilities.[1]
The war caused the disintegration of four empires: the Austro-Hungarian, German, Ottoman, and Russian. Germany lost its overseas empire, and states such as Czechoslovakia and Yugoslavia were created, or recreated, as was the case with Poland.
Ultimately, World War I created a decisive break with the old world order that had emerged after the Napoleonic Wars, which was modified by the mid-19th century’s nationalistic revolutions. The results of World War I would b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War II 21 years later.
I suggested that you can go to this web site(http://en.wikipedia.org/wiki/World_war_1).It's morw detailed!
2006-10-23 19:45:4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PUI SHEUNG 6 · 0⤊ 0⤋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Central Powers)和協約國(Entente Powers)之間的戰鬥。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塞爾維亞和義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德國和奧匈帝國戰前的同盟,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1(又稱巴爾幹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2006-10-23 19:42:5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