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人請告訴我 :音樂家巴哈的一生的命運故事為何?為何他的命運坎坷?這是我的作業啊~~~~~~~~~~~~
2006-10-22 05:46:27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娛樂與音樂 ➔ 音樂 ➔ 其他:音樂
巴哈(Johann Sebasstian Bach, 1685-1750)
約翰.瑟巴斯倩.巴哈成為一位音樂家並不值得驚奇,但他成為一個才華洋溢的作曲家,卻值得大書特書。據估計,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一共有七十五位巴哈族人憑恃音樂維生,但大多數均為平凡的音樂家--例如城鎮樂隊的小提琴手、教堂的管風琴手、唱詩班或合唱團指揮。其中約莫有六位名聲得以遠颺外地--巴哈家族的根據地在托林吉亞省(Thuringia)--但是只有瑟巴斯倩成為具有原創性的偉大作曲家。
1685年3月21 日巴哈誕生於托來林吉亞省的艾森納赫(Eisenach),兩天後到教堂登錄受洗,在受洗簿上的記載為:『約翰.瑟巴斯倩.......一個男孩,父親為本鎮音樂家約翰.安伯修斯,巴哈(Johann Ambrosius Bach, 1645-95) 。』托林吉亞省為丘陵地帶,盛產木材,位於巴伐利亞北部和赫茲(Harz)山脈的南端。十七世紀時,本區較繁榮的大城鎮為哥塔(Gotha)、威瑪(Weimar)、艾佛特(Erfurt)、耶拿(Jena)與艾森納赫,而且此區是四方交通要道幅輳之地,接駁西部各大城市,如法蘭克福到東部的華沙、布拉格、布達佩斯等東歐各大都市之間的運輸線,以及北面的漢堡等地通往南方的紐倫堡、慕尼黑及義大利的主要幹道,均需經過此處。
1521年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教廷召開的『伏姆斯會審』(the Diet of Worms) 中被判為異教徒,因此他潛逃藏匿於艾森納赫。這位宗教改革者隱居於華爾特堡(Wartburg) 的城堡中,專心致力於以德文翻譯聖經,並譜寫聖歌,這段歷史己成為艾森納赫引以自豪的事蹟之一。
巴哈的父親伯修斯生前曾任艾森納公爵的樂團小喇叭手,而且是該城樂隊的指揮。巴哈可能在幼年時從父親那裡學到了一些小提琴演奏技巧,而他與管風琴的初次接觸或許是拜其遠堂表兄弟約翰.克里斯多夫.巴哈所賜。巴哈學習拉丁文、德文文法、算術、邏輯、教義問答和聖經,此外,還參加聖喬治教堂的唱詩班,而他的歌聲被形容為『非比尋常的優秀男童高音』。
1730年可說是巴哈生命階段的分水嶺。從此之後,他原先如同波洪流般的新風格教會音樂之創作突然枯竭,對禮拜儀式音樂的熱衷也急遽消退。但是我們必須在此特別提醒:巴哈並非與管風琴結下不解之緣。總計在他的音樂生涯中花費於教會音樂創作的時間不到四分之一。
1747年,巴哈展開生命中最光彩的一次訪問旅行。巴哈與威廉.佛烈德曼出發前往柏林城外的皇宮。巴哈約有一百部作品曾經自行付梓。送給朋友的佔大多數,少部份上市求售,每一本售價一塔勒。《奉獻樂》包含一首三部賦格、一首六部賦格、兩首五度卡農一首四樂章奏鳴曲。送往波茨坦的呈獻本乃採用特殊紙張卬刷,然而我們無法知悉腓特烈大帝是否依照例回報巴哈。
儘管在他的生涯中不曾出現明顯重大疾病的徵兆,但是自1750年開始巴哈的視力突然急遽衷退,診斷病因為罹患白內障。到了三月,一位著名的英國眼科醫生約翰.泰勒被延請來擔任治療工作,在短短幾天之內動了兩次手術(此人也曾替韓德爾動過同樣的手術),結果巴哈自此完失明。
強韌的生命力讓他支撐到該年七月,直到他突然『罹患中風,併發驚人的高燒』,巴哈終於在1750年7月28日撒手人寰,享年六十五歲,三天後葬於萊比錫聖約翰教堂的墓地中。直到巴哈去世的那一刻,萊比鍚市民依舊不了解他們合唱團指揮之成就何等崇高偉大,他們對巴哈還是有滿腹牢騷。普遍的評語是「巴哈當然是一個優秀音樂家,但不是一個好老師,學校需要一名合唱團指揮---而非音樂指揮。」他們決定從此不再重蹈覆轍聘請有才華的音樂家。
推薦曲目:
布藍登堡協奏曲(共六首)。
小提琴協奏曲(A小調、E大調及D小調雙小提琴)。
管弦樂組曲(共四首)。
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共六首BWV1001~1006)。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共六首BWV1007~1012)。
大提琴奏鳴曲BWV1027~1029。
魯特琴作品(BWV995~1000)。
管風琴作品選輯(包含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BWV565以及C小調帕薩卡里亞舞曲與賦格曲BWV582)。
三重奏鳴曲(BWV525~530)。
郭德堡變奏曲BWV 988。
平均律鋼琴曲集(共二冊BWV846~869,BWV870~893)。
賦格的藝術BWV1080。
清唱劇選輯(包含BWV118,140,147)。
B小調彌撒曲BWV232。
馬。
2006-10-22 07:16:5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羊咩 3 · 0⤊ 0⤋
請問巴哈十三個孩子中存活的有幾個
2013-09-26 15:56:4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東流 7 · 0⤊ 0⤋
巴哈從沒有想過要保存自己的作品 , 而且在他在世當中他的作品幾乎沒有出版過 . 幸好第二任妻安娜將巴哈的作品一一騰寫留存下來 , 我們現在才有機會聽到巴哈的音樂。
1747 巴哈年前往柏林探視前妻之子艾曼紐時 , 受到普魯士腓德烈大帝的熱烈款待及厚賞 . 1748 年開始創造最後的傑作 " 賦格的藝術 " 後 , 本來就有問題的眼睛開始惡化 , 經過二次開刀後仍舊失明 , 於 1750 年 7 月 28 日死於腦溢血。
在所有的樂曲巴哈淋灕盡致發揮了他的天才 , 尤其管風琴曲 , 聖壇曲及室內樂留下了好多傑作 , 也得當時尚很幼稚的鋼琴奏法提昇到今天的水平 . 尤其在作曲方面 , 以拉摩所定的十二平均律音階為基礎創作更偉大音樂形式 , 完成了近世式複音音階的最高形式。
1685 3/21日誕生於德國中部愛賽娜哈(Eis Enach)。
1695 年10歲,父母不幸先後去世,母親於1694年先行去世。
1697 一歌對指揮發現其才能,隨介紹他到紐倫堡唱詩班工作,其實他努力學習拉丁文與研究大音樂家作品。
1700 年15歲,離家獨自生活,本想到義大利遊學但限於經濟環境,未能如願. 在隆尼堡的聖米霞爾教堂充任正式歌手。
1703 年18歲,參加威瑪一私人樂隊,擔任小提琴手,同年又轉到安斯達教堂,擔任風琴師,並發表第一首清唱劇。
1705 年20歲,因求教名風琴師 Buxtehude(巴克斯泰烏德)請假一個月到呂白克愈時未歸,而被教堂革職。
1707 年22歲,就任布拉修士教堂風琴手,此後九年沒有變更職務,並埋首寫作. 十月和堂姊瑪莉亞.巴巴拉.巴哈在安斯特達特的德海慕教堂舉行結婚(巴克斯泰烏德該年去世)。
1717 年33歲,受聘為科登里奧波德宮廷樂長,六年的時間創作了管絃樂曲與室內樂多首。
1719 在卡爾被會見布蘭登堡侯爵克里斯丁.比德威親王,他對於巴哈讚賞不已,特請巴哈寫協奏曲。
1720 愛妻瑪莉亞.巴巴拉.巴哈去世。
1721 發表十二平均律曲集,完成他的傑作"布蘭登堡協奏曲"。
再娶大音樂家女兒安娜.瑪達利娜.吾爾肯女士為妻(一生為巴哈生了13個子女)。
1723 年38歲,榮獲萊比錫聖多瑪斯教堂樂長,"約翰受難曲 "在萊比錫演出。
1728 完成作品" 馬太受難曲",於4/15日首次公演。
1729 巴哈和教堂當局發生多次爭執,他對教長安斯第尤為不滿。
1732 第九個兒子約翰.克里斯多夫.費德列出生(1795年去世)。
1733 再訪德雷斯頓,把他的B小調彌撒曲獻給當地的選帝奧古斯塔,並表示原為宮廷樂隊作曲。
1734 "聖誕神劇"首次公演。
1735 年50歲,第十一個兒子約翰.克力提安出生(1783年去世)此時他已創作清唱劇達30餘部之多。
1736 出任奧古斯丁三世宮廷樂長,此期間完成神劇及彌賽亞多首。
1740 因幼年時代在月光下抄寫樂譜,傷了眼睛,又因平時營養不良,眼睛開始感覺逐漸不太清晰。
1744 完成十二平均律曲及第二部。
1749 雙目失明,該年其女依麗莎白嫁給風琴師阿特尼科。
1750 7/28日下午八時三刻,因中風不治逝世,享年65歲。
2006-10-22 06:18:3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小鄭 1 · 0⤊ 0⤋
我查了一下百科全書...上面沒有很清楚寫下巴哈的一生(沒有很完整,只有大概),但是我看到他在1749年...眼睛失明!!1750年眼睛開刀失敗...接而在7月28號去世!!
http://www3.ouk.edu.tw/wester/composer/bach.htm
裡面有關巴哈的資料....
那是我妹之前查的資料...我沒有很仔細看完....你可以進去看看..不曉得對你有沒有幫助!!
2006-10-22 05:57:0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大小明 3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