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關於“如來藏”的開示---堪布 慈誠羅珠“如來藏”的內容,在以前的開示中一直沒有涉及,其他的內容如“無我”、“空性”、“因果”都講了一些,但從來沒有講過“如來藏”的內容。今天簡單地講一講“如來藏”。

“如來藏”的見解很重要。因為它是顯宗最頂峰的見解,即顯宗沒有比它更高的見解了。麥彭仁波且等高僧大德認為“如來藏”的《寶性論》是顯密結合的一種經典,也就是說,“如來藏”既可以歸於密宗的範疇,也可以歸於顯宗的範疇。所以這個很重要。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公開地三轉法輪。第一次轉法輪時,佛宣講了“人無我”,以及“因果”的存在。為我們闡述了雖然“我”是不存在的,但因果相續的迴圈卻無欺存在的理論等等內容。第二次轉法輪時,佛宣講了空性的見解,即不論是有情世間,還是外境的山河大地,都是不生不滅的空性。第三次轉法輪時,佛宣講了“如來藏”的內容,即一切法雖然不生不滅,但不是像虛空一樣什麼都沒有,而是存在一種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東西,這就是“如來藏”。

一、推翻六識的見解

建立“如來藏”見解首先要推翻六識的見解,我們的器官,如眼、耳、鼻、舌等的功能是有限的。這些功能局限於某種範圍,一旦超出這個範圍,這些器官就無能為力了。而我們的第六意識,雖然有觀察的功能,但觀察的依據也來自於眼耳鼻舌。譬如當人在回憶往事的時候,他對往事的記憶仍來源於眼耳鼻舌。這樣就可以得出結論:思維的依據來自於眼耳鼻舌。但眼耳鼻舌等器官本身,不但不能看見或了知“大光明”、“如來藏”、“空性”等,而且,就連我們平時自認為看得一清二楚的東西,其實都沒有真正分辨清楚,看個究竟。

比如我們以肉眼觀察某個事物,認為它處於靜止狀態。但佛告訴我們,它們不是靜止的,是一刹那一刹那運動變化的事物。從科學的角度也證明了這一點。另外,我們以肉眼看桌子,就會認為它是完整的木板,看不出它中間有縫有孔。但《俱舍論》中卻認為:一切物質由微塵構成,微塵之間是有間隙的。眾所周知的科學理論也告訴我們,桌子是由無數微塵組成,微塵之間並非相互連接,而是存在間隙的。這就像我們遠看銀河,認為是一片光明,但如果我們借助於天文望遠鏡,或者從近距離觀察,就會發現銀河並非一片光明,而是由很多星星構成的。

同理,平時我們看到的極其堅固的金鋼石,也不是沒有縫,也是由很多微塵組成的。實際情況就是如此。而且,對於眼睛而言,事物若太遠太近太大太小,眼睛都會看不見,所以眼睛的能力是很微弱的,必須與所觀察的事物配合好後,它才能看得見,所以說,眼睛所見非常有限。我們的肉眼連這些都看不清楚,又如何能看清“空性”呢?所以,相信眼耳鼻舌,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事情。

佛經中曾講過:一名具有有漏神通的外道修行人,在一個車輪般大的圓圈中,所能看到的眾生數量,可以和我們普通人在三千大千世界裏所能看到的眾生數量相比。阿羅漢或初地以上菩薩在一個車輪般大的圓圈中,也能夠看到外道修行人在三千大千世界裏所能看到的所有東西。然後隨著修道層次,依次往上類推,修行層次越高,所能觀察的程度也越深。可是,我們的眼睛根本就看不見那麼多的眾生。

可以舉顯微鏡的例子來稍稍說明一下。若以肉眼看手掌,看不到其中的生命,而顯微鏡卻可以,這個情況你們比我還清楚。但是,顯微鏡也只能暫時並且有限地彌補一些眼睛的能力,從根本上講卻於事無補。與有些修行人的眼睛相比,顯微鏡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修行人所見的境界,可以遠遠超越顯微鏡為人類所提供的視覺範圍。而且,這些所見的境界並非幻覺,而是確鑿不移、顛撲不破的事實,但我們凡夫卻看不出來。

所以,企圖用我們的肉眼去觀察宇宙、人生、真理等等的真相,簡直是癡人說夢,即使加上顯微鏡鏡片的幫助,其能力也是有限的。平時我們眼耳鼻舌之所見、所聞、所感都是幻覺,這些器官看不到什麼東西。

二、證悟如來藏的方法

“如來藏”是存在的,但我們卻沒有辦法如實地講出來。我們的語言僅能傳達眼耳鼻舌所感受的東西,我們的概念也僅能表達這些東西,而對於沒有看到,沒有聽到,沒有領略到的東西,心裏就沒有概念,所以就無法言表。

比如我們看到經中描繪“西方極樂世界”,完全是由琉璃珠寶所組成,但什麼是琉璃珠寶呢?我們就沒有概念,只好心想:可能和商店裏的差不多吧。又比如我們提到甘露,也只能說是比礦泉水還好喝的東西,用其他語言和概念再也無法描述了。這都是因為我們的眼耳鼻舌等器官,其作用範圍的有限性所致。

“如來藏”不屬於我們眼耳鼻舌的範圍,我們沒有見過,沒有聽過,連它的概念都無從產生,想如實地表達更是無計奈何。



詳細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1896&page=1

2006-10-20 16:02:16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 6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8 個解答

頂禮 法王如意寶
頂禮堪布索達吉
頂禮堪布慈誠羅珠
頂禮法王貝諾仁波切
頂禮法王頂果欽哲

上師得教導是圓滿的 我永遠感恩在心
堪布的開示真是殊勝
末學心領了
感恩

2006-10-22 12:48: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Rick 1 · 0 0

又一個假借發問來打廣告的團體!!!!

2006-10-24 01:21:1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火箭隊 4 · 0 0

標題:再論『十種如來藏』 眾所周知:『如來藏』者,真如在煩惱中,謂之如來藏,真如出煩惱,謂之法身。依《佛性論如來藏品》曰:藏有三義(一)所攝之義,真如立於眾生之位,則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門,為和合門者生一切之染法,為不和合門者,生一切之淨法,一切染淨之法,皆攝於如來之性,即真如,故云如來藏。(二)隱覆之義,真如在煩惱中時,為煩惱隱覆如來之性德,而不使顯現,故名如來藏,是眾生之煩惱藏如來也。(三)能攝之義,真如在煩惱中,含攝如來一切果地之功德,故名如來藏。茲再論『十種如來藏』,依《宗鏡錄》開示:如來藏有『十種』,於契經中別別說故。云何為十?即 (一) 【大總持如來藏】。盡攝一切如來故,《諸佛無盡藏契經》中作如是說:「佛告文殊,有如來藏,名曰大寶無盡殊勝圓滿陀羅尼,盡攝諸藏,無所不通,無所不當,圓滿圓滿,平等平等,一切所有諸如來藏,無有以此非為根本,何以故?此如來藏,如來藏王,如來藏主,如來藏天,如來藏地,以此義故,名曰大寶無盡殊勝圓滿陀羅尼如來藏故。」此經文明何義?所謂顯示陀羅尼藏,所依總相,餘契經中諸如來藏,能依別相故。以何義故名如來藏?謂攝持故。 (二) 【遠轉遠縛如來藏】。一清一滿故,《實際契經》中作如是說:「佛子,如來藏者,唯有覺者,唯有如如,離流轉因,離慮知縛,一一白白,是故名為如來之藏故。」此經文明何義?所謂顯示真如一心,無有惑因,無有覺因,無有惑果,無有覺果,一真一如,唯有淨妙如來體故。以何義故名如來藏?諸無雜故。 (三) 【與行與相如來藏】。與流轉力,法身如來,令覆藏故,《楞伽契經》中作如是說:「如來藏者,為善不善因,受苦樂,與因俱,若生若滅,猶如技兒故。」此經文明何義?所謂顯示生滅一心,於惑與力,於覺與力,出現生死涅槃之法,譬如非幻幻人,於諸幻事,隨其所應與力用故。以何義故名如來藏?謂令覆故。 (四) 【真如真如如來藏】。唯有如故,《真修契經》中作如是說:「如理如理如來藏,非建立,非誹謗,非常非無常,非正體智之所證得,亦非意意識之所緣境界,何以故?唯有理理,無彼彼故。」此經文明何義?所謂顯示真如門,中性真如理,唯理自理,非智自理故。以何義故明如來藏?謂無他故。 (五) 【生滅真如如來藏】。不生不滅,被生滅之染故,《楞伽契經》中作如是說:「大慧,愚癡凡夫不覺不知,執著諸法剎那不住,墮在邪見,而作是言:「無漏之法亦剎那不住,破彼真如如來藏故,復次大慧,金剛如來藏如來證法,若剎那不住者,一切聖人不成聖人故。」此經文明何義?所謂顯示生滅門中性真如理,遠離無常之相,不生不滅之法故。以何義故名如來藏?謂被染故。 (六) 【空如來藏】。一切謂空,覆藏如來故,《勝鬘契經》中作如是說:「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故。」此經文明何義?所謂顯示生滅門中一切染法,隱覆自相本覺無量性功德故。以何義故一切染法總名為空?所謂一切染法幻化,差別體相無實,作用非真,故名為空,而能隱覆法身如來實德真體,是故名為如來之藏,從能藏染立其名故。 (七) 【不空如來藏】。一切不空,被空染故,《勝鬘契經》中作如是說:「世尊,不空如來藏,過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故。」此經文明何義?所謂顯示生滅門中自相本覺,備過恒沙一切功德,被過恒沙一切染法之所染故。以何義故一切淨法總名不空?所謂一切淨法自體中實,作用勝妙,遠離虛假,超越巧偽,故名不空,被染之覆,名如來藏,於出現時名為法身,於隱覆時名如來藏,故從所淨立其名故。 (八) 【能攝如來藏】。無明藏中自性淨心,能攝一切諸功德故,《不增不減契經》中作如是說:「如來藏本際相應體,及清淨法,此法如實,不虛妄,不離不脫,智不思議法,無始本際來,有此清淨相應法體故。」此經文明何義?所謂顯示一切諸眾生,自性清淨心,從無始已來,具足三智,圓滿四德,無所闕失故。以何義故名如來藏?由顛倒心不知不覺故,從能淨立其名故。 (九) 【所攝如來藏】。一切染法無明地藏,既乃出離,圓滿覺者,為所攝故,《不增不減契經》中作如是說:「如來本際不相應體,及煩惱纏不清淨法,此本際離脫不相應煩惱纏不清淨法,唯有如來菩提智之所能斷故。」此經文明何義?所謂顯示始覺滿佛,斷一切障,具一切智,智明為外,障闇為內,一切染法,智所攝持故。以何義故名如來藏?謂攝持故。 (十) 【隱覆如來藏】。法身如來,煩惱所覆隱沒藏故,《不增不減契經》中作如是說:「如來藏未來際平等,恒及有法,即是一切諸法根本,備一切法,具一切法,於世法中不離不脫故。」此經文明何義?所謂顯示多一心體,等於法界,遍於三際,具足圓滿,染淨諸法,無所不通,無所不至故,復次顯示隨緣門中自性淨心,於染法中隱藏沈沒,法身如來未出現故。由此觀之,如來藏雖有如是『十種』,然總結之,僅有所攝、隱覆及能攝三種意義。何以故?蓋真如在煩惱中,謂之如來藏,如同《楞伽經》曰:「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眾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Friday, February 03, 2006 http://home.kimo.com.tw/famscl/copy_index.html

2006-10-22 11:22:0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果前 7 · 0 0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7:「達磨初到金陵,見武帝。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磨云:『廓然無聖。』帝云:『對朕者誰?』磨云:『不識。』帝不契。」(CBETA, T48, no. 2003, p. 197, c5-7) 人人之本來面目-自心如來,無始劫來從不在六塵起覺知;  菩提達摩祖師慈悲,有心為伊梁武帝證悟自心如來,為伊直示自心如來-如來藏自身無六根、六塵、六識,無無明乃至無無明盡,無智亦無得,故對言「廓然無聖」;更直示自心如來不起六塵中之見聞覺知之體性,故對言「不識」,無奈伊梁武帝證悟之緣猶未熟,且傲慢之心極為深重,故而錯過  達摩祖師之慈悲為伊也。---《教外別傳》卷14:「長沙興國寺振朗禪師,初參石頭,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石曰:『問取露柱。』曰:『振朗不會。』石曰:『我更不會。』師俄省悟。」(CBETA, X84, no. 1580, p. 323, a23-b1 // Z 2B:17, p. 166, c10-12 // R144, p. 332, a10-12)  振朗禪師未悟前參訪  石頭希遷禪師,問:「如何是祖師西來之意旨?」石頭希遷禪師答云:「你去問露柱吧!」, 振朗禪師聞言道:「學人不懂您的意思。」石頭禪師開示曰:「我更不懂。」 禪門中若有問道【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此乃求問如來藏-本來面目之意也。如來藏-阿賴耶識不在六塵起覺知也,故  石頭希遷禪師言「我更不會」。因此,聖教言: 《說無垢稱經》卷3:「又舍利子!諸求法者不求見聞及與覺知,所以者何?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求見聞覺知,非謂求法。」(CBETA, T14, no. 476, p. 570, b27-c1) 《大方等大集經》卷11:「世尊!一切諸法無作無變、無覺無觀,無覺觀者名為心性。」(CBETA, T13, no. 397, p. 71, a18-20) 實相心從不會在六塵中起覺觀,故言「無覺觀者名為心性」;故知一切參禪之人所參方向必離於心意識參究,利用有覺有觀之意識心去參究一個從來不在六塵起覺知之心也;《心經》早已開示此一法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卷1:「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CBETA, T08, no. 251, p. 848, c7-8) 以能覺能觀之意識心去觀照到那一個面對六塵境時,一向都是如如不動、本來自在之自心如來-如來藏的人,就可以稱為「觀自在菩薩」;既然同時照見五蘊皆無常生滅的空相之法,當知此本來自在之心絕非識蘊中之意識心也;又自心如來既然不生不滅,而識蘊中之意識心又是無常生滅之法,亦可證明參禪所參究之自心如來-本來面目絕非意識心也,而是以能覺能知之意識心去尋覓、參究自身那一個本來自在、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之自心如來也。

2006-10-20 20:01:2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如來藏在華嚴經五教中歸屬【大乘終教】。所謂華嚴經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終教.大乘頓教.大乘圓教。因此如來藏未盡大乘至極之說.且是依地位漸次修成.所以華嚴經把如來藏歸屬漸教。以下就從如來藏的法源明之︰(不是從華嚴經說)如來藏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盡,以是二門不相離。心真如門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等。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等。再從密嚴經云「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又云「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楞伽經云「如來藏為無始惡習所熏,名為藏識」.又云「如來藏名阿賴耶識.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又起信論云「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又如達磨經頌云「無始時來界,為諸法等依」。寶性論就實教釋云「性者,謂如來藏性」。勝鬘經說「依如來藏故有生死.依如來藏故有涅槃」。又唯識等,亦說真如是識實性.密嚴云「如來清淨藏.亦名無垢智.常住無始終.離四句言說」.又云「佛說如來藏等」。彼疏釋云︰定是阿賴耶識的本體︰它是如來藏與妄染合,名阿賴耶更無別體.此是實教所說。釋中亦會權教︰謂彼守權教者,不能了如來藏作賴耶者.當知彼是惡慧之人。此是訶守權之人令歸實說。頌又接著云︰即如來清淨藏等.彼疏釋云︰謂如以金作於指環.環相虛無.金體露現.故云無差別.如來藏作賴耶.賴耶相虛.藏性理現。亦可眾生迷故成阿賴耶.如來悟故成如來藏.楞伽中云「大慧.若泥團微塵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泥團微塵應無差別。如是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實不可滅.是故非自真相滅.但業相滅耳」。賢首解云「此中真相是如來藏.轉識是七識.藏識是梨耶」。「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此三種相通於八識.謂起心名轉,八俱起故.皆有生滅故名轉相.動則是業.如三細中初業相故.八識皆動,盡名業相。八之真性,盡名真相.是故經云︰諸識有三種相.則知三相通八識矣。次經辨三識云「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種相.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分別事識」。此約不與妄合如來藏心為真識.轉識即轉相之名.意是分別事識.故唯識中名七轉識.藏識即是現識。此則可知.真相即是真識。上二取識類別,故識名真相.但取通八識之真。因此藏識即應不同真相,及轉識為因。既以轉識熏故,真識隨緣而成藏識,則知不異.非以藏識為二識因.經云「若自真相滅者藏識則滅」者︰反顯藏識以真妄和合而成.但其妄滅而真體不無.皆是如來藏隨緣成識義也。所謂無明為因生三細.境界為緣生六粗.所以無明為因,生於三細。三細既屬阿賴耶識。因此心生滅,是依如來藏而有生滅.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所以不生滅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舉體隨緣作生滅心。而二者不相捨離.故阿賴耶識與真如體和合.不是別有生滅來與真如合.此心所以生滅者,是因無明生。事實上此生滅心原從本覺而起.而無二體.心亦如是不離生滅相.生滅之相無非真故.生滅不離於心相.如是名為和合.此是不生滅心與生滅合.以是隨緣門故。非是生滅與不生滅合.以此不是向本真如門故。真如全體動故,心與生滅非異.而恒不變真性.故與生滅不一.此約三細以為生滅.則第八中已含動靜。因此楞伽經云【七識染法為生滅.以如來藏淨法為不生滅.以此二和合為阿賴耶識】.第三論云「此中聞熏習,為是阿賴耶識自性.為非阿賴耶識自性」.下論答云「此聞熏習隨在一種所依轉處.寄在異熟識中.與彼和合俱轉.猶如水乳。然非阿賴耶自性.是彼賴耶對治無分別智種子性故」。明知賴耶但是生滅非真性成。  勝鬘經言「是故如來藏是依是持、是住持,是建立等」。又言「世尊.生死者,依如來藏。世尊.有如來藏故說生死」.又言「世尊.依如來藏故有生死.依如來藏故證涅槃。世尊.若無如來藏者.不得厭苦樂求涅槃.不欲涅槃不願涅槃故」。此明如來藏究竟如來法身不差別.真如體相畢竟云佛性體於一切時、一切眾生身中,皆無餘盡.。以上諸教,皆如來藏為識體故.知心體性即如來藏.因此離如來藏.不許八識能所熏別有自體能生諸法.唯如來藏是所依生。亦不可言八識無二類,故名一心。此心就是性。以性隨緣能生種種.但是又不是第八識而為性.因為因熏成種種法.所以心性非第八阿賴耶識。所以華嚴經菩薩問明品曰「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法性即是真如異名.若性隨事異則失真諦.若事隨性一則壞俗諦。所言性者,如聖者勝鬘經言「世尊.如來說如來藏者是法界藏.出世間法身藏.出世間上上藏.自性清淨法身藏.自性清淨如來藏故」。 因此華嚴經云︰心之性是如來藏也.又心即性故,是自性清淨心也.又妄心之性無性之性.空如來藏也.真心之性實性之性,不空如來藏也。皆平等無二也。因此妄心之性成心之性.以性相不同故。真心之性成上即性.真心即性故,名如來藏。自性心不與妄合名為空藏.具恒沙德名不空藏。由心之性故不即.由心即性故不離.不即不離為心之性。即空之實為不空.即實之空為空藏.空有不二為心之性。然空有無二之性,即是不即不離之性。

2006-10-20 18:32:4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大般涅槃經..卷33.............若有人言一切眾生定有佛性。T12n0375_p0828a13(03)║常樂我淨不作不生。煩惱因緣故不可見。T12n0375_p0828a14(04)║當知是人謗佛法僧。T12n0375_p0828a15(12)║若有說言一切眾生都無佛性猶如兔角從方便生本無今有已有還無。T12n0375_p0828a16(00)║當知是人謗佛法僧。T12n0375_p0828a17(08)║若有說言眾生佛性非有如虛空。非無如兔角。何以故。T12n0375_p0828a18(02)║虛空常故兔角無故。是故得言亦有亦無。T12n0375_p0828a19(02)║有故破兔角。無故破虛空。T12n0375_p0828a20(07)║如是說者不謗三寶。善男子。夫佛性者不名一法。T12n0375_p0828a21(04)║不名十法不名百法。不名千法不名萬法。T12n0375_p0828a22(03)║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T12n0375_p0828a23(08)║一切善不善無記盡名佛性。如來或時因中說果果中說因。T12n0375_p0828a24(01)║是名如來隨自意語。隨意語故名為如來。....

2006-10-20 18:19:3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charlie 7 · 0 0

藏密喇嘛外道,能夠開始不毀謗佛法,開始學習讚歎如來藏正法,如此甚好。

不過,喇嘛邪教畢竟來自外道,長期受邪教熏染,對 世尊正法是不能了解,就只能胡說八道。

趙州和尚言:「老僧不在明白裏。」《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這個不在明白裏的『老僧』,就是如來藏, 這是指如來藏另一面的體性,故說「老僧不在明白裏。」


基大師云:
「能證如來藏遍諸有情。此能證智名遍金剛智。摧滅生死一切障故。然由悲故觀諸有情身語心行。可濟拔者應時為現。故諸有情皆金剛藏。以金剛藏所灌灑故皆正法藏。一切皆隨正語轉故皆妙業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述讚》

故如來藏是可證,且遍諸有情。見道菩薩由慧眼,能觀諸有情身語心行,皆顯現如來藏的妙真如性,故如來藏也是可藉言語表達,故說:「一切皆隨正語轉故皆妙業藏」。

喇嘛外道一向不能相應正法藏,才會胡亂說法,妄言:「“如來藏”…無法言
表」。
藏密喇嘛邪教,一向不依經論, 依人不依法,愛以訛傳訛自誤誤人,違 佛菩薩聖量言,而斷藏密徒眾的慧命。

2006-10-20 18:14:34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學習法輪功是完全費免的.
http://www.falundafa.org.tw/falunintaiwan/
這是法輪大法網站.裏面有報導很多關於法輪功的消息.請你參考看看

2006-10-20 16:19:24 · answer #8 · answered by ?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