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虫加)蚋" 的念法及由來? 是地名嗎? 在哪裡呢?怎麼念才對呢?
2006-10-19 11:03:02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 6 in 社會與文化 ➔ 語言
ga la 台語 是萬華區中一地名 萬華區 以前的雙園區改名 華西街那一帶就是萬華 以前就叫艋舺 東園街跟西園路那邊就叫(虫力口)(虫內) 家就住那邊!
2006-10-19 15:25:13 補充:
日治時期,位於西藏路以北、鐵路以南下崁庄一帶已發展成小型規模之工業聚集地,有別位於南邊當時還是純農業聚落的加蚋仔庄。當時聚集了約數十家之大型工廠或相關之工業株式會社。例如:區內堀江町已有「朝日油脂工業會社」、「金義合硝子工廠」、「東洋硝子製造會社」、「南興硝子株式會社」、「臺灣蠶絲業株式會社」、「萬華家畜市場」、「臺灣製曇會社工廠」、「鈴木鐵工廠」;而綠町則有「臺灣製糖臺北製糖所」。
2006-10-19 15:27:02 補充:
民國60年時,位於和平西路、西藏路、萬大路以及雙園堤防環圍之區域形成所謂的「西園工業區」,區內工廠約有 300多家,廠數之多僅次於位於北側之「大同工業區」。當時本區內大部分為小型工廠,工廠以印刷業工廠最多,合計將近百家,幾佔當時全臺北市街印刷工廠總數的四分之一。至民國70年時本計畫區之工業區已縮小至以萬華火車站附近為中心,區內有許多「住工混合之小型家庭工廠」,尤其以德昌街底之「榮民印刷廠」一帶,聚集了許多由龍山區移入的印刷廠。
2006-10-19 15:30:35 補充:
舊加蚋地區,位於台北市的西南角,約為今日的西藏路以南,克難街以西,南以新店溪為界。舊加蚋地區,位於台北市的西南角,約為今日的西藏路以南,克難街以西,南以新店溪為界。以往的文獻對加蚋區的記載只有一短篇(台北文獻會在1993對當地耆老的訪問稿),為了重建當地的社會變遷概況,本研究除了文獻資料的收集(包括對該地區的歷次地形測量圖﹝1930、1960、1969、1980年﹞),主要以訪談當地耆老所得。
2006-10-19 15:32:23 補充:
「加蚋仔」的稱呼,可能是ketagaran平埔族之略稱gara譯音字,其意為沼澤地(林萬傳1990:18)。此地區早昔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雷裡社的活動地點,於康熙年間始有漢人開拓。乾隆年間隸屬於淡水廳大加蚋保大佳臘莊。同治年間屬淡水廳擺接保加臘仔莊。光緒五年以後屬淡水縣擺接堡加蚋仔莊。日治中期(1922年),劃分加蚋仔為東園丁和西園丁(大約以現在的東園街為分界);二次大戰後,合併東園丁和西園丁兩行政單位,稱雙園區;1990年台北市重新調整「區」的行政單位,雙園區劃入萬華區。在「艋舺」(萬華)的威名下,「加蚋仔」的稱呼逐漸被淡忘。
2006-10-19 15:32:54 補充:
加蚋仔在二次大戰以前,住戶以楊姓為最多。在清代和日治時代,加蚋地區裏又分六個角頭 : 後厝仔(或後庄仔)、堀仔頭、八張犛、港仔尾、客仔厝、下庄仔。往昔是後厝仔(茉莉花、黃枝花收購中心)和下庄仔(盛產香花)比較富裕,堀仔頭和客仔厝比較貧窮。1961年興建雙園堤防(1962年完成),下庄仔廢村,約1030人,大約200戶,遷至堤防內。下庄仔原址今已闢為河濱公園。
2006-10-19 15:33:49 補充:
加蚋的土質是河川沖積土,土質浮鬆而肥沃,雖不宜水稻生長,但頗適合栽種花木、竹林、果蔬,尤以薰茶用的茉莉花、黃枝花最為聞名。栽種蔬果主要供應艋舺、大龍峒、古亭等鄰近聚落。薰茶用的香花送交艋舺、大稻埕的茶行。香花價格高昂,加蚋農民獲利甚鉅。至1930年代,因戰爭茉莉花滯銷,又因土質變化,居民改種麻竹,所產竹筍汁多甘美,特稱「加蚋仔筍」,從1930年代至1960年代之間,盛名不衰。由於地下水質甘美,非常適合孵豆芽,當竹筍產量逐漸減少時,豆芽菜代之而起。豆芽業約始於1920年代,早期產量很少,二次大戰後,人口增加,需求量大,於1970年代,達於鼎盛。
2006-10-19 19:29:39 補充:
怕大家以為我胡說後來補充都是找一些文獻去po的 因為我的年齡應該都不知這些 是唸幼稚園時媽媽跟爸爸 外公跟我說的 現在我26了 還好沒忘記 哈哈!!
2006-10-19 11:15: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lvin.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