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壓力?
壓力來源?
舒緩壓力的方法?
2006-10-18 07:43:13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教育與參考 ➔ 小學及中學教育
何謂壓力
壓力一詞,尤其用英文說Stress是一種流行,但是正如同任何一種流行一樣,每個人都聽說過它,但對它的真實面貌卻一知半解。假設我們要求你追蹤你在一天過程中體驗的所有情緒。你可能報告你在許多短暫期間分別感到快樂、哀傷、憤怒、輕鬆等等。然而,有一種情緒人們通常報告這對他們大多數的日常經驗而言就像是一種背景噪音,這就是壓力。一般都認為壓力就是精神緊張,所以美國人一年要吃掉五十億顆以上的鎮定劑來消除緊張,再服用五十億顆的安眠藥來入睡,然後再服用五十億顆安非他命來使自己顯得神采奕奕。壓力其實是人體對任何需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反應,所以日常生活中身體所需承受的任何負荷或消耗,均可視之為壓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壓力並非壞事,因為人體的運作本來就是各種壓力的承受與排解,壓力會使人更具生命力,或在壓力之下激發潛能而表現更好。壓力之所以危害人體,是在壓力過大,或持續過久,或次數(發生頻率)過多時,尤其當壓力集於某一特定器官或機能時,危害更大。
大部分人對壓力有如下的誤解:
(1)壓力是不安而已。
(2)壓力全都源自於不如意的事件。
(3)壓力是全然有害的。
而事實並非如此。
壓力這個名詞該如何界定,目前並不一致,不同的研究者根據他們的研究取向而有不同的定義。多數學者認為,壓力的定義可歸納出刺激、反應及互動等三種取向。以下則依此方法,分別說明各學者對壓力的看法:
刺激取向
採取此類觀點者,係視壓力為自變項,即指外來的壓力會造成個人的壓力反應或緊張。此類定義又可細分為二:一類重視個體對事件的評估,另一類則不重視。前者係以史匹柏格為表率,後者則以荷姆斯及瑞伊為代表。史匹伯格認為,雖然壓力指的是具有客觀危險的生理或心理情境,惟具有壓力的情境只有在被解釋成為「是危險的」之後,才會引起個體的焦慮反應。荷姆斯及瑞伊則表示,壓力是遇到外界事件而失去生活平靜時,個體為了恢復原有適應狀態,而所需花費的精神與體力的總合。所以,不論是金榜題名或是名落孫山均是一種壓力。
反應取向
採取此類觀點者,係視壓力為依變項,即指壓力是有害環境的反應型式。而此派的代表人物則為賽黎。賽黎將壓力定義為「個體對於任何加諸於上的非特定反應」。藉著「非特定」,他認為相同的反應模式可經由各種不同壓力刺激或壓力源而產生。所以不論是洞房花燭夜或是愛人結婚可是新郎(娘)不是我,其壓力反應均是一樣的。不過賽黎將健康或愉快的壓力稱之為優壓力(eutress),而將不健康或不愉快的壓力稱之為苦惱(distress)。
互動取向
採取此觀點者,係視壓力為中介變項,即指壓力係來自個人與環境之間動態交流系統的一部分。而此派則以拉札勒斯及富克蘭之定義最為著稱。二氏認為,壓力是個人與環境之間的一種特殊關係,被個人視為非自己能力所及,並危及自己的完好性。至於認知鑑別與因應則是決定互動取向的關鍵過程。認知鑑別為一項個人何以視某些情境具威脅性,以及威脅程度為何的評量過程;而因應則關係到使用生理、認知及行為上的策略,以控制被認定為具壓力與併發情緒的情境。
由於互動取向的定義不僅提供完整的藍圖,並且反應出對所處情境了解、個人特殊反應與因應壓力的重要性,故最被認同。此一定義亦顯示,壓力的基本模式應為:壓力源(stressor)引起壓力而形成壓力反應。不過同樣的壓力源卻不一定會產生相同的壓力反應,此乃係脆弱性具有個別差異存在所致。所以將個人特質視為中介變項,若中介變項是有利的,則會適應良好;反之,若中介變項是不利的,則會適應不良。同時壓力反應本身亦是一種新的壓力源,所以壓力的基本過程尚應包括回饋系統。
再就壓力基本模式的內容而言,此又可分就壓力源、壓力,個別差異及壓力反應等四方面來談。壓力源可依其層次之不同,將其分為社會長期事件、災害事件、生活改變、生活瑣事及心理因素。而壓力是個人主觀上的知覺,係經由認知鑑別來判斷的。個別差異則可依其重點之不同,將其分為人口變項與心理變項二者。至於壓力反應則依多數學者的分類方法,可分為生理、心理及行為三者
壓力包括三部分:
1) 壓力源即對我們產生壓力的事物和處境;
2) 壓力源會產生力壓力感,壓力感的大小取決於個人對壓力源的重視程度,對有關事物和處境的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對自己的期望:
3) 不同桯度的壓力感,會引致不同的壓力反應,並在生理、心理、認知、情緒等方面表現出來。
例如:
家長要應付一大堆家務,本已忙得不可開支,但又見到孩子不專心做功課。兩個壓力源同時出現,家長可能會覺得兩件事都很重要,希望立即解決,但時間有限,不曉得怎樣妥善處理,於是壓力感逐漸增加。壓力反應可以是心跳加速和手心冒汗 ( 生理 ) ;認為孩子不合作、製造問題 ( 認知 ) ;覺得困擾和沮喪 ( 情緒 ) ;於是一時衝動責打孩子來宣泄情緒 ( 行為 ) 。
以下介紹處理壓力的方法,
肌肉鬆弛法﹕
留意肌肉是否處於緊張狀態,特別是:肩‧頸,顎、背、手臂等部位,出現肌
肉緊張的訊號時,應按摩肌肉或進行鬆弛運動,以減低壓力‧多做深呼吸的
練習,亦很有效用的。
給自己空閒和時間﹕
每天為自己安排一小段休息時間,例如放下手頭的工作,坐下來喝杯飲
品,讓自己完全放鬆。這樣,精神狀態便容易恢復過來。
尋求舒緩壓力的方法 :
壓力感是需要適當的渠道宣泄,才下會傷害身心。
做掌上壓、跑步或跳繩等運動,泡一個浴,唱卡拉 K 或聽一首心愛的歌曲,
都是適當的宣泄方法。如壓力感很大,甚至可拍打枕頭來宣泄。
參考資料:
http://www.hkedcity. net/article/parent_p er_emotion/050808-01 0/
首先要清楚找出壓力的來源,再解決壓力問題:
請找出一張紙列出你的壓力來源 :什麼程況會容易令你緊張?你壓力的來源在那裹呢?
在社會上人人都有壓力,而壓力來源有機會在人際關係,工作,學業,家庭生活,男女感情問題....
本人舒緩壓力有以下的方法:
1.要給自己充足休息時間,(一天最小要有8小時睡眠時間)
2.均衡飲食定時定量,仔細咀嚼, 宜適量 肉 、 豆及奶類宜多吃 蔬果類宜最多五穀類 (不宜偏食),讓身體吸收足夠營養,宜少吃油、糖、鹽 及 醃 ... 食品,對排泄系統都會 好一點。
3.適量舒緩運動(每日抽一小時),幫助舒緩神經系統
4.時間許可讓自己看心愛電視節目,例如:電視戲集(大長今),(創世記),周星星 演的喜劇,因笑會使你忘記憂慮。
5.睡前聽一首一首舒緩歌曲,例如:KENNY G 純音樂,聽詩歌認識主,因主大愛賜給我們平安,你試把解決唔到的問題向主耶穌禱告,要憑信心求 (雅各書一5)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 是我們的力量 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詩篇四十六1)
6.同可信的朋友,分享自己的開心同唔開心的感受。
7.許可的情況下可去旅行增廣見聞,放眼世界,給自己一段時間離開充滿壓力的環境,放鬆心情。
8.飲一柸冰水,讓自己冷靜下來。
9.多 參 與 有 益 身 心 的 活 動
10.良好的嗜好係最重要,我會看有益身心的書籍,例如:烹飪書,經典文學(小王子),英文故事書......也可約朋友行街,食飯,睇戲,增進友誼。
舒緩壓力的方法 :
1) 生活正常
2) 恰當運動
3) 思想正面
4) 培養良好興趣
5) 有恰當的社交
6) 良好的親密關係...
2006-10-18 07:49:3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STEVIE-G™ 7 · 0⤊ 0⤋
ys!!!
2006-10-24 11:30:5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chwiyi 3 · 0⤊ 0⤋
精神壓力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無論年紀多大,我們都會面對精神壓力。試想想:
在一個漆黑的晚上,你獨自一個人經過一條又黑又狹窄的走廊,同時你忘記戴眼鏡,走到一半的時候,你見到一個黑影,好像拿著一技木棍向你走來……
這時候你有甚麼感覺?
當我們遇到令我們驚惶的情況時,我們的心跳會加快,身體會預備去應付這些情況,我們或許會站立和準備大打出手,或會奔跑離開。
肯農(Walter Connon)形容這情況是挑戰或逃避反應 (fight or flight response)。 麥拿理(Mc Nerney)說「壓力是身體在精神上、體能和化學上的反應」。
韓斯沙利耶 (Han Selye) 特別提出在生活中,我們在遇到壓力時,身體生理上有連串的反應。按他的著作《生命中的壓力》(The Stress of Life) 提出,壓力的一般性適應症候群 (General Adaption Syndrome),分為三個階段:
1 警報反應期 (Alarm Reaction)
這是身體對壓力的第一個反應,當我們面對壓力時,交感神經便會受到刺激,從而增強了我們的身體功能,例如:增加抗炎性荷爾蒙的分泌,防禦壓力的入侵。但是,假如壓力來源是太強,而身體防禦功能太低,便會有死亡的可能。
2 抵抗階段 (Resistance Stage)
如果長期處於壓力中,身體將繼續抵抗壓力,身體在警報反應期的反應繼續出現,同時,抵抗的水平亦比普通人為高。如果身體持續處於壓力中,身體抵抗反應將繼續及適應,抵抗高於正常水平,進而警報反應期消除。
3 耗竭期 (Exhaustion Stage)
長期處於壓力中,雖然身體作出適應,但是身體如果長期處於這個壓力狀態,身體的適應能力會逐漸耗盡,嚴重的,可能會引致死亡。
壓力的來源
壓力源 (Stressor),是任何對身體有威脅的刺激。壓力源可來自多方面,下列一些常見例子:
生理上的 – 熱、冷、飢餓、疲倦。
心理上的 – 失望、感覺到危險、挫折、否定自我。
發展上的 – 上學、謀職、結婚、適應年老的父母、親友死亡。
情境上的 – 噪音、空氣污染、缺乏資源、缺乏空間。
人際關係的 – 與同學、老師關係不好、社交生活型態改變。
社會文化的 – 文化環境差異、角色期待、價值觀念或社會經濟地位改變。
哲學上的 – 時間利用、生活目標。
鬆弛技巧:伸展練習
配合柔和音樂,做靜態伸展運動,由頭部開始,伸展到腳部。
建議班級活動:
1. 讓學生填寫「你和你的精神壓力」問卷。
2. 老師說明得分和壓力的關係。
3. 老師解說壓力的含義。
4. 學生寫出自己五個壓力來源,再在班上或分組討論。
5. 老師綜合同學壓力的來源。
6. 進行伸展運動。
2006-10-18 10:54:0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多多 3 · 0⤊ 0⤋
何謂壓力,壓力即Pressure,感到有壓迫之意思.
讀書的壓力來源,因為怕考試成績比人差,唔識答問題,
唔明白問題,唔了解到所學習到的內容,唔識去點樣運
用所學到的去答或做工課,作業,測驗,考試等.
若要舒緩壓力,需將自己的心理因素解決,把日常所學
到的智識,去嘗試運用在工課,測驗,及考試.不要害怕
不識做,放鬆自己,當你不害怕時,就會很容易明白點去
做及寫,當你肯寫肯做時.
因為自己有了自信心,對學習便會更加有興趣,到時自
然會容易吸收及明白;如做人一樣有了自信心,愚公都
可以把整座山都移去,記住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2006-10-18 08:49:1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lex 7 · 0⤊ 0⤋
年九月以來發生五宗學童墮
樓輕生事件﹐令人關注學童功
課壓力的問題。十月四日﹐教
育署就去年發出的《家課與測
驗指引》作出修訂﹐並請校長
留意﹐監督及調節各班學生家
課的種類﹑次數和數量。
家課測驗 學校自定
其實不同小學所制定的家課與
測驗的數量和政策均有差異。
例如﹐呂明才小學在家課時間
上有一定的限制﹕小一至小二
學生每日平均做家課約一小時﹐
小三至小四約一小時半﹐小五至小六則是兩小時半﹔每學年有四次小測驗和四次
大測驗。而基灣小學的學生平均每日需用一小時多做家課﹐每年有三次測驗和三
次考試﹐約一至兩星期有一次小測。中大校友會張宣昌學校的學生每年則有四次
測驗和兩次考試﹐但在家課的時間上就沒有明確指示﹐大致上是愈高班的同學便
需要愈多時間完成家課。
《蘋果日報》九月底曾以電話抽樣調查﹐成功訪問了學生家長共四百多人﹐結果
發現近五成小學生平均每日有六樣功課。
面對指引 態度不一
基灣小學校長張月茜表示﹐根據教署的指引﹐該校的教師會對課程的編排作出比
較和研究﹐家課的形式會以啟發﹑活動性為主﹐包括訪問家長﹑搜集資料﹑剪報
及閱讀等﹐而各科測驗的形式也會趨向多元化。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校長鄧薇先亦表示﹐家課﹑考試等各方面的設計和標準均由老
師決定﹐但她批評教署《指引》中所提議的一些有效益家課的示例﹐如要求學生
寫文章﹑搜集資料﹑剪報等﹐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她認為教師本身也缺乏這方面
的訓練﹐根本沒有可能要求學生去做。
而中大校友會張宣昌學校的盧校長則強調﹐該校的教師均遵照教署課程指引選取
教材﹐但高年級學生則會多做額外的補充練習。
「精英」「跳級」有道理
另外﹐不同學校在課程編排上有一定的差異。
如基灣小學會使用跳級課本﹐並設精英班﹐為
有潛質的學生提供較深的練習。呂明才小學也
採用跳級課本﹐鄧校長說﹕「現今小學一年級
的課程﹐對已經完成三年幼稚園課程的學童來
說﹐會重複及過淺﹐所以本校的英文和數學科
均會提早教學。在每學年新生入學前會有預試
評估該年學生的水平﹐以作出適當的變動。」
而張宣昌學校的校長則認為小一是幼稚園升小
學的適應階段﹐不宜跳級施教。所以該校仍以
教署編定的課程指引來設計和編排課程。
教署指引 「教」而不「管」
事實上﹐於早前頒發的《家課與測驗指引》中﹐教署提出「教師宜運用常識及專
業判斷作出決定﹐由校長負責監控﹐務求適量分配家課。」《指引》並說明會有
教育署人員到校視學﹐留意學校所採納的措施﹐檢視家課的次數﹑數量和種類﹐
與及擬定的測驗是否適宜。
不過﹐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區伯權說﹕「由校長監管及檢討家課政策﹐實與
『狼看羊』的情況沒有分別﹐因為家課政策根本多由校長制定。另外﹐督學巡視
的作用不大﹐教署既缺乏人力物力經常巡視各校﹐也少有實際行動去糾正。」而
呂明才小學校長鄧薇先覺得教署的指引太理想化﹐監管仍有不足﹐該校至今還未
有督學視察過。
學能測驗 力壓群童
另一方面﹐為應付學能測驗﹐學校會為學生提供不少補充練習。以被訪的學校為
例﹐它們的學生在學能測驗前﹐每科均要完成三至四本補充練習。現時學能測驗
的範圍包括中﹑英﹑數三科﹐這即表示學生平均須在一年半內完成九至十二本補
充練習。
教署發言人則表示補充練習只是讓同學熟習測驗形式﹐教署不希望有「催谷」的
現象出現。
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楊耀宗則解釋﹐學能測驗乃小學公開試﹐學生測驗的成績會
用作調節學生的校內成績﹐對學生有一定壓力﹐所以學校便督促學生多做練習﹐
而家長也為著子女能進入名校而「催谷」他們。
不過﹐教協區伯權校長表示﹕「據研究所得﹐此類在壓迫『催谷』下升上中學的
學生﹐在缺乏靈活思考的學習環境下﹐會出現困難﹐成績下降。」
功課壓力=培訓人才﹖
教署近期頒發的指引也強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經驗﹐應是輕鬆﹑愉快而且有滿足
感的。不過教協區伯權認為現今學校標榜功課多﹑課本深去吸引家長﹐而家長也
喜歡把子女的功課量與親戚和鄰居的小孩比較。
教聯楊耀宗表示﹐功課壓力的出現雖然不健康﹐但問題本身卻因人而異﹐而且與
學生的條件﹑資質和做功課時專注程度有很大關係。他認為教師實際上不會給予
學生太多功課﹐因為這會增加教師本身的工作壓力。他更指出﹐日本及亞洲四小
龍的學校功課量都很多﹐但經濟卻異常發達。他不否認適當的功課壓力和「催谷」
實在能培訓出社會所需的人才。
可是﹐前教聯會長及民建聯秘書長程介南對此卻有不同的見解。他說﹕「香港實
施九年免費教育多年﹐小學生應是在毫無競爭下輕鬆地學習。可是﹐教育制度雖
已改變﹐人們的觀念和態度卻未跟隨轉變﹐很多家長竟然投訴學校功課量不足而
轉校。此外﹐教師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要以成年人的標準去分配功課。」
功課壓力的產生﹐反映出社會一部分人表面的﹑對量的期望﹐而忽略兒童的正常
發展和成長﹗面對功課壓力的不單只是學生﹐作為社會一分子的「我們」是否已
束手無策?
2006-10-18 08:07:2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