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
清朝才多次派人向鄭成功(還是鄭經?)招降
缺因為剃不剃髮的問題而談不攏
(也就是鄭氏想照當時朝鮮一樣~)
只是清朝到底是跟誰招降
鄭成功可能嗎?它反清復明的意念如此強,如果當時清朝答應不剃髮,那鄭氏政權也就願意自委成為清朝的屬國囉?
2006-10-18 16:28:27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路 3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死定了= =
好像是鄭經(報告已經都完成了>< 嗚........)
2006-10-19 13:26:59 · update #1
答案還真多= =
鄭成功 鄭經 鄭克爽...
交付投票 ~
2006-10-20 09:27:15 · update #2
答案是鄭經。鄭成功在攻台後不久便已經病逝,當時清廷的重點尚在對付南明與張獻忠餘孽,無瑕將目標放在台灣。加上鄭成功與清朝有殺父辱母之恨,鄭成功不可能與清朝有任何和談的可能性。鄭成功死後,鄭經繼位,而清朝方面也由康熙帝即位。康熙帝採取堅壁清野的海禁策略,企圖困死台灣。另一方面,康熙帝也多次派出使節與鄭經交涉,鄭經在與清使談判中為了繼續維持「暗獨」的局面,故意提出令清廷難以接受的苛刻條件,其目的是抵制台灣回歸祖國,一再堅持三個條件:第一,要求台灣像高麗、琉球一樣,同中國保持藩屬關係。第二,要求允許台灣官民保留穿戴明朝衣冠,不剃頭。第三,要求承認鄭氏以後世居台灣,不登岸。關於清朝與鄭經的交涉問題,遠流出版社有出版一本由陳捷先教授所著的<不剃頭與兩國論>,這本書中有針對此問題作非常詳細的描述。
2006-10-19 07:03:1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潛龍子 7 · 0⤊ 0⤋
恩恩@@!說的沒錯,但是好像跟此無關...我老師之前講課好像是說鄭經= =可是報告已經都寫鄭成功了,而且都交了...如果寫錯就死定了啦> <
2006-10-20 13:24:0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路 3 · 0⤊ 0⤋
怎麼鄭成功跟鄭經的答案都那麼像正確的...實在有點分不出來!
施琅是建議出軍討鄭!
當時在大陸作戰的鄭成功,因有一次作戰失敗斬掉施琅的父親所以施琅懷恨在心!
在金門的登陸戰鄭克爽的大將有奮力抵抗,但兵力懸殊退回台灣!
不過鄭克爽的出降有兩極化的看法,但我覺得他不抵抗算是明智之舉!
以當時鄭氏的台灣軍力實在抵擋不了清兵,說不定抵抗會造成台灣平民重大傷亡
2006-10-20 09:41:2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
真妙~每個人答案都不同
2006-10-20 09:32:4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2 · 0⤊ 0⤋
是鄭成功.西元一六五三年(甲午八月)雙方"高層"約在安平報安寺會談。鄭成功(九月初八)出發前調動水陸大軍前往安平,「列營數十里,旗幟飛揚,盔甲鮮明」。清方也是嚴陣以待,「其隨從精騎數千、步旅萬餘,漫山遍野 營,暸哨四出,各相提防」。鄭成功請掀開讀詔書了解情況後再談"薙髮",清方代表則要求成功先"薙髮",然後接詔。薙髮的政治意義代表降服、臣屬、一個清國之意,成功則堅持要以獨立自主身分先看詔書所開條件,再決定是否接受,為此雙方相持不下,清方代表數日後突不告而別撤回泉州。後來,成功再派史讜入泉州,再請清方代表開詔,並說明鄭方立場,「詔書未升不知是何意見?且未知詔書中是何說話。薙髮之事,髮落豈能易長乎?」清方無法接受鄭方這種視清廷為對等,清帝旨意為談判標的的態度,將史讜驅逐出去,談判不歡而散。對此結果,成功認為清方無談判誠意只是應用以前挾持鄭芝龍故技,誘使鄭方接旨,再乘機擒拿,因為成功有防範,布置周密,甲兵雄壯,清方無計可施,只好頹然而回。
2006-10-18 16:50:3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少奇 6 · 0⤊ 0⤋
印象中應該是鄭經--------的兒子鄭克塽
鄭經是堅決不投降的
而如果投降的話不是變成屬國,而是成為大清國領土的一部分。
鄭氏則回北京安置封公爵榮養(免的再次造反)
鄭氏ㄓ所已考慮投降原因無它,只希望做個太平的台灣王,定期進貢清廷成為朝鮮蒙古ㄓ流的屬國,但是雄心萬丈的康熙皇帝怎能容忍帝臥之側有人酣睡?
所以被施琅(其子為大名鼎鼎的施公案主角施不全)帶領訓練有素的海軍掃平!
從此天下歸于一統,明朝的最後一個土地終於完全覆滅..........
2006-10-18 16:41:51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