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一切有為法~~和~~道法自然 ...有什麼不同?
本質是否相同?

2006-10-17 18:52:21 · 11 個解答 · 發問者 耕役 3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各位大大 都回答的不錯~~
感謝各位大大的教導 ~ ~
真理就在身邊~~~只是做的時候還有待加強
在此感謝各位~~

2006-10-21 20:01:45 · update #1

感謝各位~~悟道之人~~
我覺得小K說的不錯所以將分數給小K
而嚴華大大也說的不錯但說的太複雜太多(需要請翻譯!)
佛教與道教根本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佛教述說 因果 發菩提心
道教 無為 無盡
有為無為同歸一徹
感謝各位大大滿足我的好奇心

悟道跟得道,還有一段距離...

微明之後又步入黑暗的人上 ~ ~ ~ ~

2006-10-26 20:19:45 · update #2

11 個解答

我講最白話的給你聽。

一切有為法:你因為要達到一個目的而去執行相關手段,這就叫做「有為」,因為沒養成習慣、是有目的性的。這不一定不好,有時候要學佛法需要正精進、跟讀書讀的好需要大量閱讀深思熟慮一樣,離不開有意識的知覺運作。但如果走極端了,刻意強求,超出能力所為,或是因此而對其他事情產生惱怒、嗔恚、愚痴等,就是從有為變成執著了。佛祖希望人人成佛,不是希望人人都能背誦他的經文、人人都拿香拜他把他當上帝一樣,希望大家把經文當作開悟工具,卻不是執著於經文的真偽和字句解釋上的對錯。所以才會說8萬四千種法門,因應8萬四千種眾生啊!

道法自然:聽起來好像是道家學說吼?其實佛家何嘗不希望大家注這樣做?就是養成習慣以後,把求道裘真理、映證在生活中,不刻意強求形式上的對錯啦!例如有些阿婆看不懂字,人家教她們唸六字大明咒或觀音法號,她們可以隨時隨地專心唸誦,自然不刻意的就朗朗上口,這就是自然的修行啊!有些人喜歡從知識裡找尋答案,有些人喜歡從生活中領悟做人處事道理,有些人只專心做分內的事,心無旁鶩也沒有執著要做世界第一的念頭,這些都是道,都是法自然。求其放心而已!

老子說:常無欲以觀其妙(有人喜歡無為順其自然,如此可直指道的本質,禪宗 講的「悟」、「生活禪」)
常有慾以觀其徼(有人喜歡有根據的研究、映證道哩,如同佛門子弟研讀佛經、逐步漸悟)
此兩者,同出異名(基本上,不管是「無為」還是「有為」,都適用申新體認宇宙道理。道理不可追就根源,但我把自己置身於道中,這種精神是一樣的啊)

總結:本質相同這句話說對了,大大很有慧根。只是形式上不同而已。如果有人跟你說某某人說的是錯的、誰誰誰亂講只有自己才是對,別信他的,因為她就是天魔外道了。知識家宗教版很多因為支持哪位上師或抵制哪位師父而開筆戰,參戰的心態都不對。如果是儒家學者我可以說他們是在「衛道」(捍衛師道)但如果是佛道人士~~哼,一個個都是天魔外道、光說不做的嘴砲妖魔!

2006-10-20 15:32:10 補充:
有分別心就不是正確心態。事物因比較而生,老子釋迦只是形式不同,都是在闡述宇宙真理。本質同,教義不同,就這麼簡單。

2006-10-20 11:26:4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戩兒(小k) 3 · 0 0

在下認為"懺悔"之回答最為正確

2006-10-27 16:02:5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不知道 2 · 0 0

佛家真空妙有.道家妙有真空。無分別的狀態生平等、有分別的跡向生般若,兩者都出於恆常的道體;在生命的玄遠之源是相通的岸,這便是「道《法》」是「佛《法》」;是萬有一切所依歸及開啟的奧秘之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天地無門卻盡是門.....因緣說法亦是開方便之門,無有一法可破大道....法是不可思議的,說出只是勉強說出.......大道並不因有說法而一定能顛倒些什麼因果.....生心築堤終得至患,秉良善之心隨順疏導心中洪流而已...一如禹之治水實證優於鯀..........修道修佛,但得死生安穩卻無法不死去。

2006-10-26 02:34:55 補充: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若把道字換成佛呢?佛可佛,非常佛,法可法,非常法...........。

2006-10-25 22:34:2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再想想 7 · 0 0

老子道經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經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生陽氣。陽氣不能獨生,又生陰氣。積冲氣之一,故云一生二。積陽氣之二,故云二生三。陰陽合孕,冲氣調和,然後萬物阜成,故云三生萬物。次下又云「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  莊子云「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又云「可傳而不可受」.又云「可得而不可見」.又云「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又云「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又云「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意云︰但有知有為,皆不為而為,故自然也。 周易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其注云︰夫有必始於無,故太極生兩儀也。太極者,無稱之稱.不可得而名。取其有之所極,況之太極者也。  以上皆以不知所以然而然,故曰自然。由此可見自然出以無因。佛法是以因緣能生萬物,而認為萬物自然是無使之然,即無因也.如此自然就是邪因。因為萬物若自然而生.人亦是應自然生,人就不必由父母生.眾生菩提亦自然生,則一切果報不由修得.因此自然為因等是斷見義也,所以是邪因也。 佛法是三界由乎我心,由無明發業,愛能潤業。過去無明,現在愛取。而有生老病死。十二因緣品云「眾生癡所覆,為後造三行.以有此行故,識受六道身」。皆是貪瞋癡為根本義。 華嚴經以五教義,從因緣性空,真如妙有,分小始終頓圓五教。因緣有相是小乘教.性空真理,大乘通於初頓終教.妙有即是實教.若通於空有,交徹具德,即是圓教。由此可知十二因緣、性空真理,已總破自然生.是知佛法之淺淺,已勝外道之深深。但是身外求法,明說三世,多信因果,知厭生死,欣求涅槃亦是外道。況此方儒道,善止一身.縱有終身之喪.而無他世之慮.雖齊生死,強一枯榮.但以生死自天.枯榮任分。天乃自然之理.分乃稟之虛無.聚散氣為生死.歸無物為至道。以下略述佛與儒道不同︰一、佛法立生滅因緣,無定初始。儒道有太初太始,為物之先。二、佛法以心為法本,憑對憑緣。儒道以氣變為神,無為自化。三、佛法以稟質色心,靈爽相續,隨緣起滅,三世遷流。儒道以聚氣為生,散氣為死.死則歸夫天地,不續不存.既止一身,寧知三世。四、佛法以善惡由業,愚智習生.故積劫熏修靈識玄妙。儒道以善惡由分,愚智自天.稟純和則至聖至神.稟渾濁則為愚為暗。縱言慎習,止在一身.豈說積功,能資他世。五、佛法以參羅萬象,並由緣生。儒道以富貴吉凶,皆由氣命。稟氣者不可改易.稟緣者則可增修。六、佛法以天地萬物,內識變生。儒道以人物蠕飛,皆由天地所變.所變在我,可變染令淨。所變在天,則任彼高底。七、佛法以四相遷流,浮虛變滅,皆由緣力,非曰自然。儒道以日化月移,趣新更故,力負自爾,非由我心。八、儒道以禍福吉凶派流為二︰一者天.二者地。佛法以果報因緣,以苦集.滅道、不住不染離斷離常.高出空有之巔,逈超生死之外。九、老子以仁毀於道,絕仁而道自停,不在於為也。欲害於性,去欲而性自得,不在於修也。利累於生,屏利而生自成,不在於益也。禮出於亂,棄禮而亂自除,不在於作也。理由於道,有道而理自至,不在於聖也。得在於時,時來而位自成,不在於爭也。是以不求而自得,不為而自成。為之者必敗,求之者必失.此老君之教也。佛法以善為福道之本,修善而受福人天.不善為惡道之根,積不善而沈淪三惡.慈為無害之徑.欲為生死之源.絕欲而生死必除.行慈而壽命長遠.是以為善者必得,為不善者必失。離欲者必超,不離欲者必陷.此釋迦之教也。教方既辨,異乃條然。譬彼寒溫,理難併合。十、歸非歸異︰釋以生死,苦也,從妄想而形.貪愛,垢也,因無明而起。因無明而起,則可剪可除。從妄想而生,則可搴可拔。搴拔緣乎性假.除剪由乎體妄。知體妄者,息妄而證涅槃。達性假者,棄假而歸寂滅。於是控御一乘,浮航六度。越生死苦海,出火宅樊籠.逈登般若之臺.妙入涅槃之苑。湛然常樂,與虛空而並存。嶷爾圓明,混境智而雙寂.此乃釋教之所歸也。老子以生與死,命也,悉是道之所為。聖與不肖,性也,但是天之所與。天與不可逃.道為不可捍。知天道不可迷捍者,則能安處生死,而守全性情。性情全而天不壞.死生處而道不虧.道不虧,則悅惡之慮消。天不壞,則喜怒之心滅。於是出囂塵之域,遊道德之鄉.理孤劭於寰中.神獨凝於方外.澹然玄寂,而累害不能干。泊爾無為,而邪氣不能襲。可以長生.可以盡年.此老教之所歸也。所歸既異.發軫復殊。相去渺然,千里非遠。此上十種不同.小乘因緣就以經破儒道之玄妙.何況華嚴經的真空妙有,事理圓融,染淨該羅,一多無礙,重重交映,事事無礙法界。

2006-10-25 18:30:0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融空 7 · 0 0

法,就是現象。一切有為法,泛指物質現象(色、聲、香、味、觸等物質界)與受、想、行、識等精神界的現象。換句話說,一切有為法,指的是外境、心(就是八識)、心所作用等種種現象。有為,就是有所作為,凡是心意識造作而成就的現象,稱為有為法。上面是佛教的道理。下面是中國道家的觀念:道法自然。「天命之為性,率性之謂道。」道,就是順從天命。法,效法、倣效。自然,是指自然的法則,不是人為矯情的造作。總之,兩個法字意義稍有不同。道家主張應以自然為師;佛家主張不要執著。

2006-10-18 13:59:5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7 · 0 0

道是本體,法是作用,一體兩面, 佛有八萬四千法門,應對八萬四千煩惱,乃其作用,就像什麼樣的人,生什麼病,需用什麼藥,那是法.道法自然是從此岸到比岸的法船,簡單說就是心經所說正等正覺的修行,因人不懂真正的修行,常以為佛法只在高深處,不知佛法在日常中,在覺悟的當下,人的行為越偏離自然,則此人越非常人,就越失去自然,(此自然非隨便).

應作如是觀是在我們划船(修行)之時會碰到種種障礙煩惱,要作如是觀才可通過障礙煩惱,即所謂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以上是個人淺見,望各位大德不吝指教.

信受奉行

2006-10-18 07:16:4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很喜歡您的問題,但是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此便將您的問題轉貼到一個不錯的佛學網站,該版主會定時回答留言板上的問題,也希望您能夠撥空過去看看喔---http://www.soulpivot.net

2006-10-18 12:39:47 補充:
您好,以下是該版主的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喔 "有為法即指設限之法.不設限之法謂之道法自然. "

2006-10-18 07:06:57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修人品清靜的自然之道,是善良、美德、自然的清淨道。像練氣功、太極拳等是講求在身心放鬆、安靜、自然的狀態下練習。        印度瑜伽除了常見的體位法,可以健康身心之外,還有以修善德為基礎的氣功、冥想,修自然之道。        所以誠心修「道法自然」的道家修士、印度瑜伽行者可以提昇自我身心到比較清靜、健康、自然的安樂狀態。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實相有四:心、心所、色法、涅槃        物質世界是色法,有情眾生是心法及色法二者,涅槃是貪嗔癡的止息。一切有為法,其實只有心法及色法,隨著因緣生滅(生滅非實相),心法及色法像二根蘆葦互相依附產生作用,若是分開,就沒有作用,是無實性、無常、無常相、苦、苦相、無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空相。所以心經說,諸法空相(不是沒有因果)。        心法及色法是刹那、刹那在生滅,不能控制,像是在作夢,像是水泡,像是影子,有如朝露,有如閃電,靜觀可以得知這種自然現象。         如是生已如是滅。         憶念無常者唯見諸行的死。所以說於彼現起相的怖畏。         生起、轉起、相、造作與結生,觀此為苦,是過患的智。         不生起,不轉起,無相,不造作與不結生,觀此為樂,是寂靜的道智。         於此等諸行生起過患,對於此諸行生起厭離。         提起及把握彼等諸行的三相。對一切諸行,以終於是無常的,暫時的,限於生滅的,壞滅的,剎那的,動搖的。破壞的,非恒的,變易法的,不實的,非有的,有為的,死法的種種理由而觀「無常」。        以因為是屢屢逼惱的,是有苦的,是苦之基,是病,是癰,是箭,是惱,是疾,是禍,是怖畏,是災患,非救護所,非避難所,非皈依處,是過患,是痛苦之根,是殺戮者,是有漏,是魔食,是生法,是老法,是病法,是愁法,是悲法,是惱法,是雜染法等的種種理由而觀「苦」。         以因為是非可愛的,是惡臭的,是可厭的,是可惡的,不值得莊嚴的,是醜陋的,是棄捨的種種的理由而觀為苦相的隨伴的「不淨」。以因為是他,是無,是虛,是空,無主,不自在,不自由等種種的理由而觀「無我」。如是而觀,則說是提起三相而把握諸行。        如是以厭離智而厭離者的欲捨於生起等為「欲脫」。為作解脫的方便而於中間審察為「審察」。即已解脫而後捨(中立)為「止住」。「生起是諸行,於彼等諸行而捨,故為行捨」       心不入、不住、不信解、不著、不執、不縛於一切行中,但離去、退縮、還轉、如從蓮葉的水相似。一切的相所緣及一切的轉起所緣呈現都是障礙。       後面還有很多進階的佛法「慧學」內容,因為比較深入,個人研究不足,無法三語二言說清楚,只好說到這裡了。

2006-10-18 06:16:01 · answer #8 · answered by Tomas 7 · 0 0

讀『佛陀傳』,看釋迦國的悉達多太子為了求取解脫生死之道,放棄王位、苦
修不懈;最後終於經由觀察自然法則的運作而開悟成佛。其著名法教經典—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則是幾乎所有佛眾弟子希望獲得金剛智慧而必讀的寶典;又以六祖惠能大師受惠於此經,並且開悟得道為最佳代表。經尾留一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老子,是中國最有智慧的思想家,其學理脈絡則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遺世經典—『道德經,至今仍在世界各國被廣為翻譯成
各種語文流傳,幾乎沒有一位哲學家不讀它。最讓中國人流傳的事件,是『孔
子問道於老子』一事,孔子倡禮法、建制度,為春秋戰國時代的各國君主推崇
的學者、治世的專家,但依當時各國情況來看,各國治安都不佳、民生也不富
、盜賊四處竄。這些現象證明了孔子提供給各國君主的施政辦法有些問題,於
是孔子興起求法念頭,遂委託眾弟子找尋高人,終有『孔子問道於老子』一事
流傳至今。『道德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話則是『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其實這2位尊者都倡導 不住相的行為 所以這個方面的本質應該是有相同之處

2006-10-18 01:56:47 · answer #9 · answered by Raymond 5 · 0 0

佛 道 的字面表相看起來一樣
其實 它的[內涵與精神]迥異

2006-10-17 19:16:02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阿里山國家公園皮皮剉冰店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