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幫我想出牡丹社事件的簡單重點.要口頭報告ㄉ...因為都很長...能不能把它濃縮成最好報告ㄉ一小段就好ㄌ
2006-10-15 06:20:02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QQ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英法聯軍
清穆宗 同治10年 牡丹社事件
★引發一連串的事蹟
★1871年冬天,一批琉球人乘船途中遭遇暴風雨,漂流到台灣東南八瑤灣,其中五十四人被排灣族原住民殺害,其餘二十人遇救,由台灣官方協助遣送回琉球。琉球當時為中、日的共同屬國,牡丹社事件給日本一個起事的藉口。
★1872年,日本先在福州設置日本領事館,並密派陸軍少佐樺山資紀及兒玉源太郎等幾人,從東京到福州再喬裝成商人搭船來台灣,得到駐淡水英國領事的協助,分頭遍歷台灣各處,細訪民俗,密探防備並探測沿海水深等等 ★1873年,日本準備工作完成後 日本外務省對台灣事件的認知則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歐洲垂涎於此島之國不少 ★1874年五月八艘兵船和運輸船開往台灣海峽,由恆春北過的社寮(今射寮)登陸,逆四重溪而上,攻陷石門,圍攻牡丹社,燒毀部落,迫降高山族。 戰役在二十天之內就結束了,山胞和日軍戰死的都不到二十名,日軍開始在今車城紮營,建都督府、設病院,打算屯田久駐。但日本人因水土不服,染疫癘而死的達五、六百人。 ★清廷震驚之餘,一方面照會日本,說明「生番之地」係屬中國版圖,指責日本出兵違背二國間的友好條約,一方面急派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赴台全權處理,先後調派一萬名洋槍隊渡台,積極備戰。清廷震驚之餘,一方面照會日本,說明「生番之地」係屬中國版圖,指責日本出兵違背二國間的友好條約,一方面急派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赴台全權處理,先後調派一萬名洋槍隊渡台,積極備戰。★但清廷自知實力不足,海防空虛,且新疆亦有紛爭,不欲戰事擴大,而明治政府亦因英美等國恐危及商業利益對日施壓責難,內閣意見分裂,又逢北方朝鮮變局,也想早日結束他們所發動的第一次對外戰爭。結果清廷貼款十五萬兩,承認日本征討番地為義舉,也間接承認琉球改屬日本。由登陸到撤兵;日軍佔領台灣南端,總計半年。
http://www.syps.hlc.edu.tw/taiwan/newpage9.htm 大概是這樣吧!!☆
2006-10-15 15:21:23 補充:
★★★★★★★★★★補充ㄉ地方(在下面)那是★重點★
2006-10-15 15:26:39 補充:
1871年冬天,一批琉球人乘船途中遭遇暴風雨,漂流到台灣東南八瑤灣,其中五十四人被排灣族原住民殺害,其餘二十人遇救,由台灣官方協助遣送回琉球。琉球當時為中、日的共同屬國,牡丹社事件給日本一個起事的藉口。1872年,日本先在福州設置日本領事館,並密派陸軍得到駐淡水英國領事的協助,分頭遍歷台灣各處,細訪民俗,密探防備並探測沿海水深等1873年,日本準備工作完成後 日本外務省對台灣事件的認知則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歐洲垂涎於此島之國不少 1874年五月兵船和開往台灣海峽由恆春北過的社寮登陸,逆四重溪而上,攻陷石門,圍攻牡丹社,燒毀部落,迫降高山族。
2006-10-15 15:26:49 補充:
戰役在二十天之內就結束了,山胞和日軍戰死的都不到二十名,日軍開始在今車城紮營,建都督府、設病院,打算屯田久駐。但日本人因水土不服,染疫癘而死達五、六百人。清廷震驚之餘,一方面照會日本,指責日本出兵違背二國間的友好條約,一方面急派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赴台全權處理,先後調派一萬名洋槍渡台,積極備戰。但清廷自知實力不足,承認日本征討番地為義舉,也間接承認琉球改屬日本。由登陸到撤兵;日軍佔領台灣南端,總計半年。
2006-10-15 11:04:1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徐博 4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10-25 02:38:2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亞洲36588合法彩券公司直營 官網: A36588.NET 】
【 最新活動→迎接新會員,首存狂送20% 】
【運動→電子→對戰→現場→彩球 】
【免費服務 →電影區、討論區、KTV歡唱、運動轉播、即時比分、24H客服 】
【亞洲36588合法彩券公司直營 官網: A36588.NET 】
2014-09-07 20:02:0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12 05:37:5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牡丹社事件是日本試圖吞併清朝蕃屬國琉球國而藉口出兵侵略清朝臺灣的軍事行動,發生於1874年(日本明治7年,中國清朝同治13年),是日本政府自從明治維新以來第一次向國外發動的戰爭。中國方面稱之為牡丹社事件,而日本方面則稱為台灣出兵或是征台之役。目錄[隱藏]1 背景 1.1 遠因 1.2 近因 2 經過 2.1 出兵前 2.2 爭戰過程 2.3 清朝態度 3 結果與影響 4 和牡丹社事件相關的研究書目 5 相關條目 [編輯]背景[編輯]遠因琉球王國原本在明朝時為中國的藩屬國,但是日本在江戶幕府時期武力迫使琉球王國向日本進貢,等於琉球王國跟中國(當時為清朝)與日本稱臣進貢,所以日本明治政府建立後一直想讓琉球王國只嚮日本政府進貢稱臣,進而併吞琉球,因此便等待機會下手。而在台灣方面,清朝雖然在1683年順利的將台灣納入帝國版圖中,但是對於台灣的態度卻一直猶疑不定,所以對於台灣的治理態度僅只於已經開發的區域,而對於尚未開發區域則以劃分界線的方式限制人民越界開墾,並且不納入統治範圍內,因此成為後來日本出兵的有利條件。[編輯]近因1871年(明治4年,同治10年)10月一艘琉球宮古島船在回那霸回航海上遭遇颱風,漂流至台灣南端,船上69名乘客溺死3人,有66人登陸。但後來他們誤闖入高士佛社(並非牡丹社,故牡丹社事件之稱呼並不完全正確)原住民住地,後又因文化認知不同而遭殺害54人,逃過一劫的其餘12人則在當地漢人營救下前往臺南府城,然後轉往福州乘船歸國。1873年日本政府利用使節副島種臣前往中國時向清政府提起此事時,清政府董恂卻以「台灣生番為化外之民」為由搪塞,給予日本人出兵台灣的好藉口。[編輯]經過[編輯]出兵前日本人開始向英、美等國租用輪船,僱用美國軍事顧問,準備對臺灣出兵、征討台灣原住民,並派遣樺山資紀、水野遵來台調查。最初,這些國家的的駐日使節均對日本做法沒有異議。但到出發前夕,英美等國卻轉變態度表示反對,因此日本高層下令軍艦延期出發,但在港口整裝的軍方卻不予理會。[編輯]爭戰過程1874年5月10日,日軍於射寮(今屏東縣車城鄉射寮村)登陸。5月18日到5月21日,日軍與台灣抗日派原住民有小規模接觸,互有傷亡。5月22日,佐久間左馬太率領日軍150人進抵石門(今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遭到抗日派原住民強烈抵抗,最後日軍陸戰隊攀上峭壁居高臨下,情勢逆轉,原住民敗逃,牡丹社酋長阿祿古父子身亡。經此一役,多數採觀望態度的原住民皆靠嚮日本。6月1日起日軍分三路掃蕩抗日派的牡丹社、高士佛社、女奶社等原住民,沿途只有小規模抵抗,佔領後焚燒村屋並撤回射寮營地。7月1日,牡丹社、高士佛社、女奶社終於投降。日軍移營龜山(今車城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附近)長期駐紮,但在熱病侵襲之下,日軍紛紛病倒,總指揮西鄉從道中將要求日本政府早日撤兵。[編輯]清朝態度一開始清政府仍不以為意,但到了戰爭開始後,清廷在意識到事態嚴重。因此於5月下旬派遣沈葆楨來台查看,辦理台灣海防及對各國的外交事務。之後與日本大久保利通進行談判,簽訂《北京專約》。[編輯]結果與影響根據北京專約,日本方面要求清朝承認日本出兵是為了「保民義舉」,這就等於承認琉球是日本的屬地,中止了中國(清朝)與琉球間的藩屬關係。而清朝的主權行使範圍包括全台,也在日本簽下條約之後不再有爭議。經過本次事件,清朝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對統治台灣的態度有極大的轉變,在最後統治的20年(1874年-1894年甲午戰爭)中積極建設台灣。
2006-10-16 14:22:2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yuwen598 6 · 0⤊ 0⤋
清同治十年十一月間,琉球宮古島漁民六十九人,出海捕魚遭遇颱風,隨著破損的漁船漂流至台灣東南端琅的八瑤灣,上岸後,誤入牡丹社境,可能因言語無法溝通,結果有五十四人遇害,僅餘十二人負傷逃竄,當時的琉球,清、日均為其宗主國,不過,琉球人在地理認同上,比較親近日本,所以這十二名倖存者透過琉球官方向日本投訴後,日本起初並無意開啟戰端,清廷竟稱「生蕃為化外之民,敝國不負責任」,既不針對調查處理,亦不想進一步了解日方何所求,因而給予日本出兵逕行處置的藉口日軍配備精銳的槍砲上岸後,車城一帶七社很快降服逼近牡丹社境石門隘口,排灣族人力守天險,在兩山斷崖、頂端或伐木或以石塊克敵,甚至埋伏叢林展開肉搏戰,終因弓箭刀器難敵槍砲,頭目阿祿父子等人壯烈犧牲。清廷事後雖派名吏沈葆楨赴台與日方軍頭西鄉從道數度交涉,沈氏看出日軍後繼補給困難,態度轉堅以挫對方銳氣,卻因朝廷不欲再延續戰事,寧願賠償圖和,只要日軍退出台灣,這次犯台,日本出兵三千六百多人,軍艦五艘、運輸艦十三艘,戰死及病死者五百七十多人,石門至牡丹戰役從五月廿二日纏鬥到六月四日整整十四天,排灣族人到底戰死或被屠殺了多少人,迄今仍無確實的記載。
2006-10-15 06:40:00 · answer #6 · answered by ~走~ 1 · 0⤊ 0⤋